《电视栏目制片人制度现状观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栏目制片人制度现状观察.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视栏目制片人制度现状观察 作者:柴志明、姚争、唐佳琳 核心阅读: 1993年西湖明珠电视台成立,明珠新闻和第二年按制片人负责制运作的娱乐节目明珠欢乐夜迅速为该台确立品牌地位。明珠欢乐夜不仅是全国推出最早的娱乐节目之一,在实行制片人负责制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但自90年代晚期开始,随着电视产业化概念的日益明确,体制改革不再满足于类似制片人制度这样的局部的机制改变,而是要求向着重新建构产业布局,健全产业链的深度迈进。制片人制度作为一个局部的管理运作机制,逐步从改革的前台退到后台,原本隐藏着的缺陷和不足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追其根源是体制的深层矛盾没有解决。 2004年,本课题小组得到原杭州广播电视集
2、团(现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视听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与他们合作完成了对杭州广电集团属下各电视频道电视节目制片人制度运行的现状调研,藉此对杭州电视业的产业化进程和体制改革作一管窥。一、制度发展描述 杭州的电视台实行栏目制片人制度在全国范围是属于推出时间早、实行时间长的。自1993年央视东方时空的制片人制度产生全国影响,引发电视产业化革命第一役时,杭州就涌现出一批勇于创新的弄潮儿。其中以刘忠虎带领的明珠欢乐夜最为突出,1994年在西湖明珠台开播以后带动全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推出,两三年间一直保持高收视率和同类节目领先地位,成为西湖明珠台的品牌节目,还两次获得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 从1994年局部试
3、点到2004年新秀迭起,杭州广播电视集团下属各电视频道实行制片人制的十年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41996的早期急剧发展期。在改革的一声号令下,制片人制度作为新生事物很受推崇,是一种改革的标志,很多人尝试做制片人,很多新节目诞生。但是在主客观诸多原因下,许多节目慢慢淡出,至今保留下来的节目还有两个,即西湖明珠频道的娱乐节目明珠欢乐夜(制片人刘忠虎)和法制专题节目警界41(目前制片人是杨慧)。明珠欢乐夜有式微之势,警界41则稳中有升,从去年开始突破平平形象,冒出新的发展趋势。制片人制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正是杭州电视业的急速发展时期。 第二阶段是19972002年集团化以前。这一时期
4、面临着中国电视业竞争格局的改变和体制改革的深入:“电视湘军”崛起、传媒上市、民营资本介入电视生产、有线台与无线台合并、局台合并、网台分离、制播分离、集团化等等,自上而下的改革举措万花筒般多变。身为省会城市台的杭州台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浪潮中经历了风雨,制片人制度发展稳中有收,保留至今的一档节目是杭州台生活频道的金秋(制片人崔健)。 第三阶段是2002年集团化后目前的新近发展期。期间,计有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我想有个家、都市车缘两档,影视频道影响、视听麻辣烫、精典100、姐妹大话精彩剧场四档节目,从2003年开始实施制片人制度。 目前,杭州电视台有3个电视频道的9档电视节目实行制片人制度,制度的实施还
5、远未进入全面铺开阶段。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在该制度实行的早年有准备不足、建制不全、利益驱动的现象,许多节目昙花一现,能长期稳固地运作下来的很少。从现状来考察,制度推广不够,深入不够,与目前实行制片人制度的沈阳、武汉、济南、成都、长沙、苏州等同级城市台相比,数量上处于中下水平。 二、制度运行特点 在9档当前实行制片人制度的节目中,实行时间有先有后,节目成本有大有小,节目性质有商业性强的与专业性强的区别,节目类型和受众面各不相同,具体实行方法和频道对之的管理也有灵活多样的一面,但总的来说动机都比较统一,都是为了增加效益,激活生产力。 很突出的一个现象是,每到频道的经济效益和节目质量遇到危机时,这一
6、制度就会得到迅疾实施,期望通过给制片人一定的能力发展空间,或者用承包、提成的方法给制片人一定的经济激励,让他们带动节目质量和广告效益。可见,经过十年经验积淀,在广电集团内对制片人制度形成的普遍共识是:“解放生产力的一个法宝”;“解决制肘的一剂快速药。” 一般的做法是,制片人在频道认可的尺度下,有对节目策划、制作、管理的权利,人员分配和管理的权利,资金分配管理的权利。资金的来源不定,有频道全额或者部分划拨的,有以出售广告时间补偿的,也有社会协作单位支持的。但大多数制片人要为制作资金发愁,杭州跟全国很多台一样,比较普遍的方法是出售广告时间。 整体比较这9档节目的制片人制度运行,有两点很突出: 第一
7、,制度推行片段化、局部化。 观察现存9档制片人制节目的分布,集团化前就实行制片人制度且保留至今的老节目只有3个,而近两年内新实行该制度的有6个有老节目改制的3个,伴随新节目推出的3个。当年在制片人制度兴盛之始冲在前列的西湖明珠频道,目前只是在保持两档老节目的基础上,2004年将警界41从周播改版到日播,并增加周末版,扩大节目容量和内容覆盖面,并没有将制度广泛推行开。 从制度推行的时间分布以及实行的时间长度来观察,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粗略的判断:制度的推行呈现片段化,局部化,没有一个持续的过程,未经过有序的安排,更不是置于全局、全频道战略发展的考虑中,多少带有偶然性、实验性或者救急性。 当年明珠
8、欢乐夜等节目的推出本身带有局部试点的性质,它的成功有赖于一时的眼光准、魄力大。但是成熟以后怎样推上规模效应,成名以后怎样利用品牌资源提升频道整体发展,让它发挥持续效应,这些战略性后续手段的缺乏导致生产力积聚后的资源有相当的是被白白浪费了。这在当年可能是全国性的一个通病,而在今天媒介经营观念已经有相当进展的形势下,立足短期利益、局部效益出发的思路会带来很多缺陷。 第二,双轨制带来的不公平和强依附。 除了影视频道的影响,其他8档节目的制片人都是拥有事业单位编制的国家工作人员,他们是“双轨制”下的制片人。他们享受国家规定的一切福利待遇和工资,收入并不完全跟节目的市场效益挂钩。他们与频道有行政上的上下
9、级关系,受频道的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所以,一方面他们缺少独立性和经营权,另一方面他们承担的市场风险也小。一方面,他们作为电视生产领域最重要的一个基层管理者,在人员任免、资金支配、节目经营等方面的权限还不够充分;另一方面,根据现在一般的操作规则,他们多数人要承担广告销售这样一个属于发行领域的工作,分散了工作精力。 相对于带编制的制片人,编制外的独立制片人,无论以自然人或者公司的身份来与电视台合作,他面对的是一个没有完全开放的市场,媒体播出机构凭借垄断优势以强者面目出现于市场,双方的市场地位不平等,加之生产流通(发行)播出的产业链缺失不畅,所以事实上他很难有真正的市场经营行为,而是强烈地依赖电视台
10、。 三、制度的成效和不足 对电视栏目制片人制度在杭州十多年的发展做一个总体概括是:初始效能显著,十年推进不大,目前还呈现浓厚的过渡时期的特点。 毫无疑问,制片人制度起到了突破封闭管理,释放生产力的巨大作用。但它还远不是一个真正市场化的制度,它的推行也不足以改变行业体制内的多年痼疾。十年后行业壁垒、地区壁垒、行政级别壁垒依然重重树立。它所面对的还是一个开放不充分、分工不细、发展不平衡的市场,电视产业的产业链尚在重组,尚不完整;制片人的市场主体身份尚不明了。但制片人制度实行中反映出的矛盾和缺陷又正在触及和敲打电视业存在的问题,该制度哪怕不完善,也已经表现出对市场化的多种尝试,已经积累了经验,是推动
11、电视改革向市场化、制度化、产业化发展的一股力量。 1、冲击封闭管理,解放生产力。这是该制度实施最原初的动力,也是最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为: (1)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劳动者个人价值得到提升; (2)电视台降低人才投入成本,却获得优秀人才资源; (3)管理权下放给制片人,电视台降低管理成本,获得高效生产; (4)电视台获得质量保证甚至是质量优秀的节目。在优秀节目带动下,频道价值得到提升。 2、按照合同办事,树立法律观念。无论是编制内制片人还是编制外制片人,都与频道签定了合同,这就在频道和制片人之间建立起一个法律关系,双方各是独立的法律主体。独立与平等是成为市场主体的基本原则。从行政关系到法律关系
12、,是走向市场化的关键一步。 3、转化运作思路,开发市场新渠道。 (1)冲破单一的资源补偿方式,改变节目评价体系。 金秋与省老年协会的合作为节目带来的赞助,使它获得了广告之外的其他资源补偿方式,不仅摆脱了资源补偿的单一局面,摆脱对广告的依赖性,而且使节目评价体系也突破单一,走向科学。在节目生存广告视听率这一对等的铁三角里,节目生存与视听率息息相关,所以视听率就成了节目好坏的惟一指标,功能不同、目标不同的节目被钉死在视听率这惟一的尺子下,实在简单而又粗暴。金秋的尝试破了这个铁三角。 (2)挖掘媒介功能,深化市场观念。 金秋作为一档老年节目,指示我们看到了一个被忽视的巨大节目市场。这给那些文化含量高
13、或者专业性强的小众节目运作提供了启示。分众化时代的到来,受众的服务需要越来越细化、具体化和个性化,专业性节目、小众化节目、个性化节目越来越显现出建设的必要性。在一个整体战略布局中,文化含量高,有固定受众人群的这类节目,它们的品牌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是它们的无形资产,而它们的经济回报也确实不主要依靠广告,转而需要开拓跨行业经营、知识产权销售、延伸产品开发等其他方式。 都市车缘从一档综合杂志节目都市生活的一个小板块中被提炼出来,成立这样一档信息咨询类的服务性节目,效益良好。这说明电视媒介面向大众、面向社会的服务功能有待很好地挖掘。另外,说明电视的功能需要细分,信息根据传播效果和传播目的需要细分,配合这
14、些功能的合适的节目类型值得研究和开发。 虽然有很大的成效,但在这十年间制度的建设很少,目前从业人员已普遍意识到它在制片人的选拔任用、奖惩评议、责权分配、竞争管理上的制度不足、不细、不科学。制度建设急待推进。 另外制度的发展带有浓厚的过渡时期特征: l、制片人面临一个开放不够,竞争不公平的电视市场。 中国的电视市场是电视台主导的市场。目前电视台普遍用广告时间支付节目制作成本或购买节目的做法,从电视台的角度来说是省了发行成本、降低了购买成本。但是发行成本就被转嫁到制片人身上,制片人不得不承担起销售广告时间的工作,分散制作精力。而对于台外的独立制作人和制片公司来说就增加了经营环节,拉长了资金周转周期
15、,多承担市场风险。 市场的不够开放,竞争的不公平是形成“双轨制”、制片人独立性不够、市场意识差、节目同质化情况严重、电视资源大量浪费的温床。 2、制片人独立性不够,对电视台依附性强。 3、制片模式单一,资源浪费巨大。节目没有真正进入市场,多在本地做一次性播放,形成巨大浪费。 4、制片人身份多重,分工不细。制片人固然是一个要求有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经营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他的工作方式主要体现为总体的把握和管理,而不是事必恭亲,样样精干。而事实上,很多制片人既兼任主持人,又是策划人员、制作人员、广告业务员,从事着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性质和任务完全不同的工作,牵扯精力,荒废业务。这种类似手工作坊的实行模式,不利于发展做强。但目前这样的现状却被视为当然。 5、法律意识不全面,法律关系不完善。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作者注:感谢杭州文广集团视听研究中心李瑞华、陈微平的真诚合作;感谢西湖明珠频道李春晨、刘忠虎的大力支持。 媒体来源: 新闻实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