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则电子教案讲课教案.ppt
《刑法分则电子教案讲课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分则电子教案讲课教案.ppt(110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刑法分则电子教案第一章刑法各论概述l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并掌握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明确刑法分则的体系、罪名、罪状及法定刑的概念、分类。l第一节第一节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l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定罪正确、量刑适当,既要根据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又要以刑法总则中一般犯罪构成要件及关于刑罚的一般规定为指导。第二章危害国家安全罪l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和掌握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对危害国家安全的主要犯罪和其他犯罪的概念及特征有一具体了解。第一节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l概念: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故意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2、l本罪特征:l1、主体是一般主体,但有的犯罪要求主体具有特殊身份,如背叛国家罪、投敌叛变罪的主体仅限于中国公民;叛逃罪的主体仅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l2、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l3、客观方面表现为危害国家主权、分裂国家、破坏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颠覆国家政权,或者侵害国家的其他根本利益,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l4、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即国家独立、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国家政权、国家基本制度以及国家其他基本利益安全的总和。其行为大致包括颠覆合法政府、窃据国土、非法变更宪法秩序,与外国或国外敌对势力相勾结,甚至通敌卖国,帮助敌方以
3、战争手段入侵我国,泄漏国家秘密或者重要情报。第二节危害国家安全的主要犯罪l一、背叛国家罪l背叛国家罪是指中国公民勾结外国,危害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l本罪的主要特征:l1、主体只能是中国公民;2、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l3、客观方面表现为各种勾结外国、危害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l勾结外国:是指同对我国怀有侵略、控制、颠覆等不良用心的外国政府、政党、政治集团、社会势力相勾结;l勾结的方式既包括秘密接触、信电往来,也包括以其它方式进行通谋、商议策划;即可能是境外机构、组织、个人主动与背叛国家者联络,也可能是行为人主动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挂钩联系,如签订出卖国家
4、主权的卖国条约、与外国通谋策划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在我国组织傀儡政权以及进行颠覆活动等。二、分裂国家罪二、分裂国家罪概念:分是指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l本罪的主要特征:l1、主体是一般主体;l2、主观方面为故意;l3、客观方面具有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具体表现为挑拨民族关系,制造民族矛盾,破坏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统一;实行少数民族地方割据,建立反中央人民政府的统治机构;采取多种措施抗拒中央人民政府对少数民族的统一领导等。分裂国家罪分裂国家罪l刑法只处罚组织、策划、积极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l组织:是指建立、领导分裂国家的犯罪集团,指挥犯
5、罪活动等;组织手段包括招募、雇佣、强迫、引诱、纠集等。l策划:是指幕后策划,制定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犯罪活动计划、制定应付国家专政工具的对策等。实施:是指直接贯彻犯罪活动计划,具体着手实行分裂国家的行为。l4、认定分裂国家罪,要注意它和背叛国家罪的区别。与外国或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以背叛国家罪定罪处罚。三、煽动分裂国家罪三、煽动分裂国家罪l概念: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l主要特征:l1、主体是一般主体;l2、主观方面为故意;l3、客观方面表现为煽动分裂国家的行为。l煽动:是指鼓励性、刺激性言词或文字,怂恿、引诱、激励他人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6、行为。煽动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l煽动行为具有以下特征:l(1)内容特定性。即煽动、挑拨民族关系、制造民族矛盾,煽动他人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犯罪活动等;l(2)形式的多样性。即可以造谣、诽谤或其它方式实施,如书写分裂国家的标语、散发传单、发表分裂国家的言论、传播鼓动民族分裂的录音录像等。此外,明知出版物中载有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内容而予以出版、印刷、发行、传播,也是煽动分裂国家的行为。l(3)行为的公开性。即煽动行为必须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实施。煽动要公开实施,但不以公然实施为必要。l4、认定:不是公开煽动,而是鼓励、怂恿特定个人或少数人实施分裂国家行为的,不构成本罪,而构成分裂国
7、家罪(教唆犯)三、武装叛乱、暴乱罪三、武装叛乱、暴乱罪l概念:武装判乱、暴乱罪是指行为人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行为。l本罪的主要特征:l1、主体是一般主体;l2、主观方面为故意;l3、客观方面具有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判乱、暴乱的行为。l武装,是指使用一切足以杀伤人身或毁坏财物的工具,如军用或非军用的枪支弹药、爆炸物以及刀、棍、剑等器具。l叛乱,是指为“判”而“乱”,即为背叛国家、投奔敌人而勾结国外、境外势力袭击国家机关或公众,制造混乱、骚乱的行为。l暴乱是指集合多人,用暴力方式实施的破坏社会秩序但最终指向国家安全的行为。l武装叛乱、暴乱罪武装叛乱、暴乱罪l叛乱和暴乱的区分标准大
8、致为:叛乱有与国外、境外的敌对势力相勾结,借助外在的精神力量壮胆或物质支援增强势力的因素,还有叛变或投奔境外的性质;而暴乱只是境内的暴乱分子集结在一起实施烧杀抢夺等破坏行为。l认定:1、本罪与分裂国家罪之间有牵连关系,应从以重罪处断。鉴于二罪法定刑一致,一般应以目的行为即分裂国家罪定罪处罚。l2、在本罪的实施工程中,往往有杀人、伤害、爆炸、抢劫、聚众哄抢、聚众斗殴等行为,此时构成一罪还是数罪?需要区别情况考虑(1)为对抗政府镇压而实施上述行为者以本罪论处;(2)对普通居民实施上述行为,与实现危害国家安全的政治目的没有关联性的,以本罪与其行为所触犯的罪并罚。四、颠覆国家政权罪四、颠覆国家政权罪l
9、概念:颠覆国家政权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l主要特征:l1、主体是一般主体;l2、主观方面为故意;l3、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l国家政权,是指我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包括中央政权组织和地方政权组织。具体包括我国各级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等。l颠覆国家政权罪颠覆国家政权罪l组织,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挑选、纠集人员,形成有机整体;l策划,是指密谋计划,如密谋策划改变政权性质、制定躲避受惩处之对策等;l实施,是指着手实行颠覆国家政权地行为。l4、认定:为实施本罪而组织、策划、实施武装暴乱、叛乱的,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之
10、间有牵连关系,应从一重罪论处。五、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五、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l概念:是指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l本罪的主要特征:l1、主体是一般主体;2、主观方面为故意;l3、客观方面表现为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l煽动,是指鼓励、怂恿他人颠覆国家政权,其方式多种多样,法律将其规定为造谣、诽谤或其它方式。l造谣,是指制造政治谣言迷惑公众,攻击我国的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l诽谤,是指捏造政治事实并加以散布,攻击我国的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l其它方式包括发表颠覆国家政权的演讲,张贴、散发标语、传单、大字报、小字报以及投寄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材料等。此外,明知明知
11、出版物中载有颠覆国家政权的内容而予以出版、印刷、发行、传播的,也构成本罪。六、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六、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l概念:是指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资助境内组织或者个人实施特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行为。l本罪的主要特征:l1、主体是一般主体;2、主观方面为故意;l3、客观方面表现为资助境内组织或者个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行为。l资助,是指从物质方面予以帮助。资助内容包括金钱和实物。仅给予精神、道义或舆论支援的,不属于本罪中的资助。l资助对象是境内的组织或个人,是否具有中国国籍在所不问。资助范围方面,受资助者必须是正在实施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
12、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等特定犯罪行为的人。l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l4、认定:l(1)资助者到现场传授其所资助的武器的使用方法的,构成相应犯罪的共犯,不构成本罪。l(2)明知他人从事投敌叛变罪、叛逃罪、间谍罪而予以物质资助的,不构成本罪,但可能构成相应犯罪的帮助犯。l(3)受资助者没有危害国家安全的意思,编造正在组织武装叛乱的虚假事实骗取他人物质资助的,资助者有构成本罪未遂的可能。七、叛逃罪七、叛逃罪l概念: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l本罪的主要特征:l1、主体为特殊主体国家机关工
13、作人员和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2、主观方面为故意;l3、客观方面表现为上述主体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行为。l“在履行公务期间”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或授权担任职务,并按照权限行使职务、行政管理职能的期间。履行的公务是常任的还是临时的,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是在编的还是编外的,都在所不问。l“擅离岗位”是指未向有权批准的机构或人员报告,或者虽已报告却未得到批准或者未得到有权机关或人员的决定、命令,而私自脱离其所在的工作岗位的行为。l“叛逃”是指背叛国家、逃奔国外或境外的行为。l4、认定:不是单纯的叛逃,而是投奔敌方并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的,构成投敌叛变罪,而不成立本罪
14、。八、投敌叛变罪八、投敌叛变罪l概念:投敌叛变罪是指中国公民投靠敌方阵营,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或者在被俘、被捕后投降敌人,进行危害国家活动的行为。l1、主体为特殊主体中国公民;l2、主观方面为故意;l3、客观方面表现为投敌叛变行为。投敌叛变行为包括投敌和叛变两个环节。l投敌的形式既可以是主动投向敌方阵营,为敌人效力;也可以是被俘、被捕后投降敌人;还可以是身在革命阵营之内,暗地里加入敌方营垒,或者带领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投奔敌人,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行为。即可以投奔敌对势力控制区域,也可以是投靠敌对国家的外交领事馆。l投敌叛变罪投敌叛变罪l叛变是指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成员后,在该势力
15、的操纵、指挥下进行危害我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行为。l国内外敌对势力:包括与我国处于交战状态下的敌对国家、敌对地区,也包括对我国怀有敌意的各种机构、组织、阵营。l4、认定:l(1)、投敌叛变后向敌人提供情报或者参加间谍组织,实施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属于投敌后实施的叛变行为,只成立本罪,而不应与间谍罪并罚。l(2)、为投敌叛变而偷越过(边)境的,应成立牵连犯,择一重罪处断。九、间谍罪九、间谍罪l概念: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l本罪的主要特征:1、主体为一般主体;2、主观方面为故意;l3、客观方面表现为从事间谍活动,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l间
16、谍活动包括参加间谍组织、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等行为。l间谍组织,是指外国政府或者境外敌对势力建立的专门收集情报或者利用收集的情报对通过进行颠覆、破坏的组织。l参加间谍组织,是指通过履行一定的手续加入间谍组织,成为其成员的行为。l间谍组织代理人,是指在间谍组织委托授权或指派下,接受间谍组织任务或者为其服务等,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组织或个人。l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是指接受其指派、委托,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活动。l间谍罪间谍罪l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敌人,是指处于军事及政治对抗状态下的敌对国家或地区,也包括敌视我国政权和社会制度的敌对势力营垒和敌对组织。l轰
17、击目标,是指任何不为敌对势力所知晓且具有战略价值的军事设施、阵地或其它目的物。l指示轰击目标,包括采取信件、传真、电话、电报等间接方式,也包括径直去敌对阵营中告知等直接方式。l4、认定:犯本罪,又实施颠覆政权、分裂国家等其它侵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的,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叛逃后又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任务的,都应当数罪并罚。十、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十、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罪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罪l概念:是指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行为。l本罪的主要特征:1、主体为一般主体;2、主观方面为故意;l3、客观方面表现为为
18、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行为。l窃取:包括直接窃取、利用计算机窃取、采取照相形式窃取、通过电磁波窃取。l刺探,是指采取探听、侦察的方式获取秘密或情报。其方式包括利用特殊关系或其它社会关系向知晓者探问,或利用公开合法形式,如贸易洽谈、学术交流会等。侦察方式主要有使用窃听、电子监控、远红外线扫描等高科技手段。l收买,是指利用色情引诱、金钱腐蚀等方式获取秘密情报。l非法提供,是指掌握或因职务行为知晓秘密情报者违反法律规定,擅自提供秘密情报的的行为。l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罪秘密或者情报罪l国家秘密
19、,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人员知悉的事项。分为绝密、机密和秘密三级。包括(1)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2)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3)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5)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6)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7)其它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应当保守的国家秘密事项。l情报,是指除国家秘密以外,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不应公开,如果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利用可能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重大危害的信息、情况与资料。l4、认定:通过互联网将国
20、家秘密或者情报非法发送给境外的,构成本罪。但是将国家秘密通过互联网予以公开发布的,应依照故意泄漏国家秘密罪定罪处罚。十一、资敌罪十一、资敌罪l概念:战时供给敌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资助敌方的行为。l本罪的主要特征:1、主体仅限于中国公民;2、主观方面为故意;l3、客观方面表现为战时资敌的行为。资敌,是指供给敌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的行为。资敌行为是有偿还是无偿供给,是直接供给还是通过第三方转交,对成立本罪没有影响。l敌人,不是指个别敌对分子,而是指与我方交战、带有军事性质的武装力量。l武器装备,是指直接用于杀伤敌人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军用物资,是指供军队或武装力量作战、训练、施工、科研、后勤保障
21、等使用的物资。l战时: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第三章危害公共安全罪ll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般特征,尤其是对公共安全和危险犯、实害犯区分的理解;并进而了解和掌握其中主要犯罪的具体构成要件,从而正确解决认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节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l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之所以作为危险性最大的普通刑事犯罪的两个决定因素:a,行为指向及结果的不确定性;b,侵害对象的特殊性。l本罪具有以下主要特征:l1、主体多为一
22、般主体,只有少数是特殊主体。l2、主观方面包括故意,也包括过失。l3、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各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a,行为方法特别危险;b,侵害对象特殊;c,涉及危险物品。可以作为方式和不作为方式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l4、保护的法益即客体是公共安全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l5、对危险犯的认定需要明确以下问题:l第一,危险犯中的危险是指行为的危险而非结果的危险。第二,需要区分具体的危险与抽象的危险。二者都是以对法益侵害的危险作为处罚根据的犯罪,但其含义及判断标准不同:具体危险使法益侵害达到现实化的程度,属于构成要件的内容,是司法认定的危险。而不是一般人的危险感觉,
23、也不是一般人对当时情况所进行的大致判断。抽象危险是指行为本身包含了侵害法益的可能性而被禁止的情形,它不属于构成要件,是认定行为可罚的实质违法根据,是立法者拟制或者说立法上推定的危险。一般来说,具体危险犯在刑法分则中有诸如“危害公共安全”、“足以发生危险”、“引起危险”等字样加以明示。第二节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要犯罪一、放火罪l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烧毁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l本罪的主要特征:l1、主体是一般主体,限于自然人,年满14周岁即可构成;2、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l3、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行了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l放火,是指用火力引起对象物燃烧进而造成公共危险的行为。包括两方面的
24、内容,一是须有放火行为,二是须危害公共安全。放火方式可以是作为或不作为;放火方法无限制,直接点燃,在燃烧物和未燃烧物之间搭引燃物,没有点火行为,但撒布引火性极高的物质(例如汽油等)的场合,即使未开始点火,也认为是放火行为的着手。l放火罪放火罪l4、关于放火罪的既遂标准,刑法理论有不同学说:l独立燃烧说。认为应以犯罪对象着火后脱离燃烧媒介物达到能够独立燃烧的程度为既遂。侧重于保护财产法益(法国、美国)l物质或者效用毁损说:看重公共危险性质la.全部毁损说。认为应以犯罪对象着火燃烧后,其物质或者效用达到全部灭失的程度为既遂;lb.部毁损说。认为应以犯罪对象着火后,其物质或者效用丧失一部分即为既遂;
25、lc.主要物质或者效用毁损说。认为应以犯罪对象着火后,达到其主要物质或者效用灭失的程度即为既遂。l5、认定:a.放火罪与故意杀人罪;lb.放火罪与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二、失火罪二、失火罪l概念: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l本罪的主要特点:l1、主体为一般主体;2、主观方面为过失。l3、认定:a.行为人过失引起火灾,但在明知不灭火可能造成更大范围的火灾并且有能力将其扑灭时,而不履行由自己的先前行为所产生的义务,反而在主观上有利用既存火力的意思,听任火灾发生的,应构成放火罪。b.如果过失引起的火力很大,行为人独自难以将其扑灭,或者是单纯地出于害怕而逃离现场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刑法 电子 教案 讲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