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综合交通“十二五”规划.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天津市综合交通“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综合交通“十二五”规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天津市综合交通“十二五”规划2013/10/14 15:11:10来源:浏览次数:11384共 3 页一、“十一五”回顾及综合评价(一)“十一五”完成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市交通建设全面推进,海空两港枢纽地位不断提升,区域通道能力不断增强,交通承载力明显提高,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指标和任务,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1.港口“十一五”期间,天津港加快实施25万吨级深水航道、30万吨级原油码头、南疆专业化煤炭码头、专业化矿石码头、北港池集装箱码头群等港内重点项目,大大提高了港口等级和综合通过能力。同时,加快了东疆等港区的开发建设步伐,拓展了港口发展空间,带动了区域产业发展。2010年港
2、口货物吞吐量4.1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008.62万标准箱。以南北两大港区为核心,港区陆域面积由47平方公里拓展至117平方公里。2.铁路实现了京津城际铁路建成通车,京沪、津秦、津保等高速铁路全面开工建设。五年新增营运铁路里程145公里(其中客运61公里,货运84公里),已经形成辐射“三北”及华东地区的6条对外通路。铁路旅客发送量由2005年的1558万人次增长到2010年的2654万人次,年均增幅11.2%;货运发送量由2005年的4200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7597万吨,年均增幅12.6%。3.公路建成荣乌(津汕)、京津等8条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980公里,在建高速公路279公里,基本
3、形成由3条过境主通道、3条京津城际通道和10条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放射线组成的市域高速公路网骨架。普通公路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放射性路网,通车里程2473公里。到“十一五”末,天津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832公里,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指标。全市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91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124.4公里/百平方公里,二级以上公路比重由26%提高到35%。4.机场干线机场功能进一步完善。机场T1航站楼建成使用,航站楼规模达到11.6万平方米,T2航站楼正在建设;飞行区等级为4E级,具备双跑道运行条件;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800万人次。2010年天津机场客运吞吐量达到727.7万人次,迈
4、入大型干线机场行列。辐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已实现国内通航城市45个(27个省会级城市、三亚等18个重点旅游城市)、航线66条,国际通航城市16个、航线18条,通航城市和航线分别比“十五”末增长35.6%和50%。航空运输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旅客吞吐量由2005年的219万人次增长到2010年的727.7万人次,年均增幅27.1;货邮吞吐量由2005年的8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20.2万吨,年均增幅20.3%。5.城市道路五年新增道路面积2300万平方米,比“十五”末增长30%;四级路网总长度达2800公里,超额完成“十一五”建设规模指标。2010年底全市建成快速路总里程177公里,
5、在建101公里,超出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220公里快速路建设规模。(1)中心城区以快速路为骨架,以“三环十四射”为补充的环放式路网基本形成,建成通车快速路里程117公里。海河两岸道路交通联系极大增强。共新增跨海河桥梁9座,改造提升4座。新建、改造了一批主次干道,计273公里。四级路网总长度1290公里,路网密度3.9公里/平方公里,实现规划路网的60。(2)滨海新区骨架路网建设全面启动。塘汉快速路、西中环快速路、中央大道、港塘路等区间骨架通道正在加快建设;新建主次干道150公里。现状整体路网呈现方格网状形态,路网密度1.8公里/平方公里,实现规划路网的36。(3)津滨走廊形成条贯通性双城联系
6、通道,分别是2条高速(京津塘高速、津滨高速)、1条快速( 天津大道)、条区间干道(津塘公路、津沽公路)。6.轨道交通在津滨轻轨基础上,实现地铁1号线建成通车,地铁2、3号线和9号线西延线主体工程完工,运营里程由“十五”末的45公里增加到71公里,日客运量17万人次。在建线路里程58公里。7.地面公交建设公交场站75处,公交线网向外围新城延伸,实现了各区县城区公交线网全覆盖;更新改造车辆5500辆,公交车辆保有量达到7117辆。中心城区公共汽车分担率19.2%,比2005年的12.8%提高6.4个百分点。8.综合交通枢纽东站、西站、滨海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已起步。依托综合交通体系和重点地区建设,
7、中心城区内东站、西站、文化中心及滨海新区内的于家堡城际站(滨海东站)、滨海高铁站(滨海西站)、滨海国际机场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进度正在加快,带动周边地区同步发展。9.机动车保有量“十一五”期间,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较快。2010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80万辆左右。10.交通管理“十一五”期间,建成了包含机动车驾驶人信息、车驾管、违法处理、事故处理等系统在内的交管业务系统,建成了千兆网速连接的交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以及300个主要道路视频监视点位,初步建设了交通信息发布诱导系统,中心城区基本实现道路交通信号集中控制。对路网、机动车保有量、交通流量等交通因素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了道路交通总量宏观调控的策
8、略及具体措施,制定了道路交通组织规划,对海河东路、张自忠路等实施了长距离机动车单向交通组织,在意式风情区实施了区域单行道路交通组织,在外环线以内区域禁止摩托车通行。(二)存在问题1.区域交通服务辐射能力有待增强港口集疏运问题比较突出。天津港集疏运过于依赖公路,铁路分担比例小,缺少必要的铁路集装箱场站,海铁联运发展滞后。机场空域严重制约发展,集疏运通道单一。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可利用空域资源有限,直接影响我市机场的航线设置、运营和发展。目前滨海国际机场高峰小时起降架次仅为20架次,不能满足快速发展要求。铁路客货混行,货运能力不足,货运铁路穿城。高速公路交通运输不均衡,部分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偏低,京津塘
9、、长深(唐津)等部分高速公路交通拥堵严重;缺少通往石家庄、赤峰方向的直通通路。2.公交服务水平亟待提升轨道交通规模小,尚未形成网络,无法满足双城之间以及双城区内部的快速通勤需求。常规公交线网覆盖面窄、线路重复、服务水平低。公交总体发展水平与同类型城市相比差距明显。3.综合交通一体化程度有待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尚未建成,各种交通方式缺乏相互协调和衔接。铁路与轨道交通、长途客运综合换乘枢纽正在建设中,机场与铁路、轨道交通衔接尚未启动。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缺乏相互衔接和协调。以港口、铁路、公路为主要货运运输方式的货运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滞后,物流发展缓慢,综合交通一体化程度较低。4.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
10、市尚未出台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和相关策略,机动车出行需求缺乏有效调控和引导,交通拥堵呈现加剧态势。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滞后。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备老化严重,致使系统降级使用;主要道路及路口电子监控设备覆盖率低;交通诱导系统建设缓慢,尚未形成规模。交通供需矛盾突出。双城区内路网系统尚不完善,需求管理措施薄弱。交通拥堵日益严重,道路交通安全性、舒适性差。二、面临的形势与发展目标(一)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是我市实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物流中心”目标的关键五年,同时也是我市交通需求飞速增长、交通发展模式实现重要转型的五年。区域交通压力将持续存在,城市交通问题将迅速凸显。1.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的定
11、位要求加快港口发展和强化机场对外辐射(1)港口“十二五”期间,港口货物吞吐量按年递增率7(“十一五”期间为12)预测、集装箱吞吐量按年递增率13(“十一五”期间为16)预测,到“十二五”末期,天津港货物吞吐量预计达5.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800万标箱。港口作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要求提供高效率的集疏运体系支撑。(2)机场“十二五”期间,机场旅客吞吐量按年递增率17(“十一五”期间为28)预测、货物吞吐量按年递增率18(“十一五”期间为20)预测,预计“十二五”末期,滨海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50万吨。2.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交通需
12、求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整体趋于复苏,国内经济将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点推动下,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为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预计“十二五”末,我市GDP将超过16000亿元,常住人口达到1600万人。“十二五”末机动车保有量将从现状180万辆增长至300万辆左右,进入机动化加速发展期。城市客、货运出行总量将在现状基础上增加一倍,要求我市综合交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撑。3.“双城”战略要求建立双城一体化交通体系双城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交通联系更为紧密。城市空间布局将由中心城区的“单中心”向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双中心”结构转变,港口布局在现有基础上
13、向南部拓展,形成多极增长、对接发展的新格局。与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相应,双城之间交通需求将极大加强,要求构建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为“双核心”、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布局,支撑双城相向拓展。4.“低碳”成为城市发展主题,交通发展模式亟待转型为应对全球气候危机,从根本上缓解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节能提高能效的贡献率要达到85%以上。交通运输业因较大的能源消费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已成为我国“低碳”建设的重点领域,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任务非常艰巨,我市交通发展模式同样面临减碳化转型。(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十
14、二五”期间,继续强化对外辐射,构建低碳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支撑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定位,促进“双城双港”空间战略的实现。1.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期末,以“双城”(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中心,以“双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双快”(快速轨道、快速路)为骨架,高效、便捷、安全、绿色、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以“两港”(海港、空港)为核心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枢纽地位基本确立。2.时空通达指标双城与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之间90分钟通达。双城与市域内区县新城之间60分钟通达。双城区内部45分钟通达,双城核心区之间30分钟通达,示范小城镇和工业园区与所在区县新城
15、之间30分钟通达。三、“十二五”重点任务(一)港口“十二五”期间,重点解决港区布局过于集中、集疏运通道能力不足、港城交通矛盾突出等问题。一是优化港区布局。加快南港、临港经济区建设,转移北港区大宗散货运输,缓解集疏运压力过于集中的矛盾。二是推进航道建设。北疆港达到30万吨级航道,南港达到510万吨级航道。三是加快东疆集装箱码头和南港专业化码头等建设工程,提高港口生产设施能力。(二)铁路重点解决铁路集疏港能力不足、货运铁路线路穿越城区两大问题。在货运铁路方面,要全面提升铁路集疏港能力。一是推进进港三线建设工程,解决东疆港区集装箱铁路运输问题。二是启动南港一线和西南环线,解决南港区和南疆港区集疏运问
16、题。三是建设大北环铁路、建设汊周联络线、杨双联络线,同时启动临港环线前期工作,在城市外围形成环形货运通道。四是在上述工程实施后,在中心城区取消陈塘支线、李港铁路和京山小三线的货运功能,在滨海核心区取消进港一线,减少货运铁路穿城干扰。在客运铁路方面,要加快京沪高铁、津秦客运专线、京津城际延伸线、津保铁路等在建工程,新建客运铁路273公里,形成“十”字型枢纽,提升客运铁路运输能力。(三)公路高速公路方面,一是要重点解决集疏运交通不畅的问题,包括:高速公路流量分布不均衡、长深、京津塘等部分通道拥堵严重,缺少通往承德等腹地方向的高速直通通道,普通公路与城市交通相互干扰等。二是要重点解决公路网络不完善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综合 交通 十二 规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