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与防护分析培训资料.ppt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与防护分析培训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与防护分析培训资料.ppt(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与防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与防护分析护分析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分布、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分布2、生产性毒物危害与防护、生产性毒物危害与防护3、粉尘危害与防护、粉尘危害与防护4、物理危害因素与防护、物理危害因素与防护5、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分布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 工作场所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导致疾病的各种有害因素。按来源可分为三大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3.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有毒物质和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
2、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替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2.生产性毒物 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劳动者在生产过
3、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2.生产性毒物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 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于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副产品、夹杂物或废弃物;有时也来自热分解产物及反应产物。毒物可以固态液态、气态或气溶胶(粉尘、烟或雾)的形 式存在生产环境。2.生产性毒物二、接触机会(1)正常生产过程 原料的开采与提炼、加料和出料;成品的处理、包装;材料的加工搬运、储存;(2)检修与抢修(3)意外事故2.生产性毒物三、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生产性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亦可经皮肤和消化道进入。四、毒物在体内的过程(1)分布 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毒物在体内分布的情况主
4、要取决于其进入细胞能力与组织的结合力(红细胞)。(2)生物转化 进入机体的毒物,有的直接作用于靶器官产生毒效应,并可以原形排出。但多数毒物吸收需在体内代谢酶的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改变,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氧化、还原、水解、合成)(3)排出 肾脏 呼吸道 消化道 等(4)蓄积 2.生产性毒物五、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1)毒物的化学结构(2)物理特性(3)毒物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4)毒物联合作用(5)个体易感性2.生产性毒物六、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 生产性毒物种类繁多、接触面广、人数庞大;职业中毒在职业病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控制生产性毒物,对预防职业中毒、保护和增
5、进职业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职业中毒的病因是职业环境中的生产性毒物,故预防职业中毒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从根本上消除、控制或尽可能减少毒物对职工的侵害。应遵循“三级预防”原则,推行“清洁生产”,重点做好“前期预防”,具体控制措施可概括以下几方面:(1)根除毒物 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可用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有毒或高度原料,如使用苯作为溶剂或者稀释剂的油漆,可改用二甲苯。2.生产性毒物(2)降低毒物浓度 减少人体接触毒物水平,以保证不对接触着产生明显健康 危害是预防职业中毒的关键。1.改革工艺:对产生有毒物质的作业,原则上应尽可能采取密闭生产,消除毒物逸散的条件。应用先进
6、的技术和工艺,尽可能采取遥控或程序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操作者接触毒物的机会。2.通风排毒:在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如密闭不严或条件不许可,仍有毒物逸散入作业环境空气中时,应采用局部通风排毒系统,将毒物排出。最常用的为局部抽出式通风。为了充分发挥其通风排毒效果,应同时做好毒物发生源的密闭和含毒空气的净化处理。2.生产性毒物3.工艺、建筑布局 生产工序的布局不仅要满足生产上的需求,而且应符合职业卫生要求。有毒物逸散的作业,应根据毒物的毒性、浓度和接触人数等对作业区实行区分隔离,以免产生叠加影响。4.个体防护 是预防职业中毒的重要辅助措施。个体防护用品包括呼吸防护器、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服
7、和皮肤防护用品等。5.职业卫生服务 对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进行监测(个体、定点),并对其。实行定性定量评价,对其作业环境做出评价,提出治理建议;对接触有害物质的人群实施健康监护,做好上岗前和定期健康检查,排除职业禁忌,发现早期的健康损害,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2.生产性毒物6.加强管理 坚持三同时原则: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应与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投产和使用。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正确执行操作规程与维修2.生产性毒物七、常见职业中毒原因(1)违反操作规程(约占70)(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3)设备事故(4)“三废”处理(5)防护设施失效、防护用品
8、使用不当(6)缺乏相应的防毒、自救知识案例:急性硫化氢中毒急性硫化氢中毒(一)事故经过 某年11月5日某厂硫化氢焚烧处理装置发生故障,硫化氢与液化石油气混合后,燃烧排空装置不着火,工人甲和乙佩戴防毒面具,身系安全带,爬上8m高的铁架,调节硫化氢排放量后,气体点燃了。当时,两人未闻到气味。当日下午排空装置再次点不着火。甲、乙两人认为上午没有闻到气味,说明“比较安全”。甲就不带防毒面具,上铁架调节硫化氢排放量。当爬至顶端时,立即被硫化氢“熏倒”,幸好被安全带系住,悬挂在铁架上。乙见状未系安全带爬上铁架救甲,达到顶端也立即被“熏倒”,从8米高的铁架上摔下,当即摔死。甲逐渐清醒,大声呼救,被其他同志救
9、下,送医院脱险。(二)分析 1.甲、乙两人认为闻不到气味,就比较安全,说明对硫化氢毒性认识的不足。当硫化氢浓度达70mg/m3时,经25分钟,人的嗅觉就疲劳而闻不到臭味了。可见闻不到臭味,并不意味着硫化氢浓度低,相反,可能比较高,因此,必须高度警惕。2.高处作业系安全带 3.脱离接触(三)防范措施 1.对接毒岗位的职工、要反复进行毒物的毒性,预防中毒的办法和自救互救知识的教育 2.对操作工进行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重要性的教育 3.粉尘的危害与防护生产性粉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肺在内的多种职业性
10、肺部疾患。来源:矿山开采、爆破、矿石粉碎,玻璃、水泥陶瓷加工分类:1.无机粉尘:矿物性粉尘如煤、石英、石棉等,金属性粉尘如铅、锰、铁、锡;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等。2.有机粉尘: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植物性粉尘如棉、麻;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原料、农药、合成树脂、橡胶等3.粉尘的危害与防护一、影响生产性粉尘危害的因素(1)粉尘的性质 1.化学组成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含量越高,危害越大 2.浓度和接触时间 3.粉尘分散度(2)机体的健康因素(3)劳动强度和环境因素(4)防护措施3.粉尘的危害与防护二、粉尘危害(1)呼吸系统疾病:尘肺、粉尘沉着症、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支气管炎、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业 场所 职业病 危害 防护 分析 培训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