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田秋与明代贵州文化教育的发展_张羽琼.docx
《论田秋与明代贵州文化教育的发展_张羽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田秋与明代贵州文化教育的发展_张羽琼.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DO I :1 0. 16614/j. cnki. issnlOOl 733x. 2007. 02. 022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uizhou N 纽 alUniversiiy ( Social Science) 2007年第2期说第145期)论 田 秋 与 明 代 贵 州 文 化 教 育 的 发 展张羽琼(贵 州 师 范 大 学 历 史 与 政 治 学 院 , 贵 州 贵 阳 550001 )摘 要 : 在 贵 州 开 发 史 上 , 田 秋 是 一 位 值 得 认 真 研 宄 和 大 力 宣 传 的 人 物 。 作 为 西 南 民 族 地 区 士 绅 阶 层
2、 的 政 治 精 英 , 田 秋不 仅 以 学 识 渊 博 、 刚 直 敢 言 而 卓 声 当 朝 , 而 且 还 以 身 居 庙 堂 , 不 鄙 南 荒 , 勇 于 推 动 贵 州 社 会 文 化 的 发 展 而 名 重 黔 中 。本 文就 田 秋 对 贵 州 文 化 教 育 发 展 的 作 为 和 贡 献 略 作 论 述 , 以 期 唤 起 后 人 对 历 史 经 验 的 关 注 。关 键 词 : 明 代 ; 贵 州 ; 教 育 研 宄中 图 分 类 号 : G127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01 733X(2007 )02 0119 05n Relations
3、 between TianCliu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andEducation of Guizhou pM Pg DynastyZHANG Y化 qing(School fH isioiy and P litic,s Guizhou N malUniversit Guiyang55 i, China)A bstrac.t In 也e develo如 enthistoiy f Guizhoy Tianqiu has been a man wh deserves care則 study and energetic propagandaAs a cream
4、 of 也e esquire stxatun the sou western minor nationals regions was n t n |y pion jient pr his erndi.tin and outspokenness inM ing dynasty butwas famous in spite of bejig 1he coup not despising 也e souihwesteinm inoni 汊 nationality regions and being brave in fDiwarding 如 e developnent of Guizhous soci
5、ety and culture In is paper we briefsdiscussTianq ius action on and contribution to 也e devejopnent of 4ie culture and education of Guizhou in order ID awaken postenID 4ie historical experienceK ey wordp M ing Dynasty Gui4iu educational research在明代贵州社会发展史上,田秋是一位值得大书特书的重要人物。田秋(1494 1556年i字汝力,号西麓,明朝贵州思
6、南府水德司人。正德五年(1510年淨人,九年(1514年)进士。历官福建平、直隶河间推官,户科给事中,广东左布政使。作为贵州士绅阶层的政治精英,田秋不仅以学识渊博、刚直敢言而卓声当朝,而且还以身居庙堂,心系桑梓而名重黔中。为了深刻认识田秋在贵州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本文谨据有关资料,对这位领袖后生的明代黔贤略作论述。一、坚请开闱,提升人文精神田秋对贵州历史发展的贡献,首先表现在推进了科举制度在贵州地区的发展。自唐宋以来,科举制就一直以其巨大的社会导向影响着全国各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所贯彻的“平等竞 争、择优取士”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 公平竞争的机会和平台。由于它能够一举改善参
7、 试者的政治地位,实现中国儒家知识分子“朝为 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生追求,因而可以激发 社会成员的奋斗精神和挑战精神,在一定程度上 给社会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明朝建立以后, 深谙“举贤任才,立国之本”(明太祖实录。附 太祖宝训卷二遁理的明太祖朱元瑋,通过实践 反复比较,最终将科举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 方式,并作为最有效的政治制度加以建设,制订了 号称“永制”的“科举之式”。明初开科取士并无 南北之分。宣德二年,明朝以各行省在全国所处 之地位,将全国会试卷数定为南、北、中三卷,以 100名为额,南取55名,北取35名,中取10名。收稿日期:2006 1021作者简介:张羽琼(1956 X
8、女,贵州遵义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教授。研宄方向:中国文化史、地方史。119 正统年间,增会试名额为150名,而分地如故。南 指淮河以南各省,北指淮河以北各省,中指云南、 贵州及中都凤阳等地。在南北分卷制度的基础 上,形成了分区域配额取士的格局,科举制度完全 成为了国家取士之正途。就明代贵州社会文化发展而言,科举制度也 确曾在一定程度上起过推动作用。据地方文献记 载:“进士名科,始于唐,盛于宋。从周冉氏,首破 天荒;犹道明、杨邦彦诸人,联翩继起。逮明,而赤 水张谏、永宁赵维垣,掇高第,入词林,始彬彬矣。 至于省试,则洪熙就试湖广,宣徳改就云南。因巡 按王杏,乡人田秋之请,嘉靖始于本省。
9、贤有司奏 增解额。科举之盛,炳焉与十五国同风。” 111然 而,自建省到嘉靖前期的一百多年里,科举制在贵 州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影响力较小。作为中央政 府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科举制真正在贵州发挥 其重大的社会导向作用,则是在田秋疏请贵州开 科以后。从永乐到嘉靖十三年以前,贵州生员的科考 一直附于四川、湖广、广西、云南等省。贵州各地 到湖广武昌、云南昆明,少则二千余里,多则三四 千里。山岭险阻、沟壑纵横,交通不便。贵州士子 为了参加科考,长途跋涉、远赴他乡,不堪其苦。 赴试之时,又正值夏季,“溽暑瘴疬正甚,往者隐 忧,居者积虑,构病遭劫,亡财伤身。”w尽管每次 开科,贵州都有不少士子跋山涉水远赴考
10、场,但录 取人数都很少。据乾隆年间的云南通志辦D贵 州通志1己载,宣德七年(1432年汪子科之前,每 科乡试,贵州仅仅录取一人,而云南每科录取,多 则五十几人,少则十几人,云贵同属西南边地省 份,解额却如此悬殊。尽管从宣德七年壬子科起, 贵州乡试名额开始增加,从5名逐渐增加到成化 二十二年(1486年)丙午科的16名,仍不足云南 乡试名额的一半。附试邻省的不便和科举名额的 低下,不仅制约了贵州的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而 且遏制了贵州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进程,极不利于明王朝在贵州的统治。因此,自弘 治年间起,贵州地方官吏及一些有识之士,从维护 统治的目的出发,多次奏请朝廷,要求自设科场
11、开 闱乡试。弘治七年,巡抚贵州右都御史邓廷瓒奏请: “请 于 本 处 开 科 , 以 免 合 试 , 增 解 额 以 激 人 心”。明政府仅将“云南乡试进呈录”改称“云 贵乡试进呈录”。从弘治、正德到患靖初年,先后有贵州监察御史张淳、总兵官焦俊、巡抚贵州右都 御史钺钺、巡抚贵州左副都御史陈天祥、巡抚贵州 右副都御史汤沐等地方有司多次持有乡闱动议, 但均未获准。直到嘉靖九年,时任给事中的田秋, 为了扶持家乡文教事业的发展,伏阙上疏,坚请贵 州开闱乡试,并要求增加中额。田秋的奏疏递上 后,得旨允行。作为来自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代表,田 秋 经 历 过 跋 山 涉 水 远 赴 云 南 参 加 乡
12、试 的 艰 难 困 苦,深知不能开闱乡试给贵州文化教育发展带来 的压抑。为了改变贵州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田 秋决定以台谏身份伏阙上疏,为贵州自开乡试据 理力争。龄诗纪略截:“先是贵州未设乡闱,就 试云南,近者二千里,远者三、四千里。中隔盘江, 夏秋多瘴。往试者不习水土,十病其九,士多裹 足,文化不宣。西麓乃请开乡闱贵州。” 4n3嘉靖九年,田秋向世宗呈上著名的请开贤 科以宏文教疏。疏文略谓:“贵州一省,远在西 南,未设乡试,须附云南科举,盖因永乐设省,制度 草创,且以远方之民,文教未尽及也。今涵濡圣 治,百五十余年,远方人士正如在山之木得雨露之 润,日有生长,固非昔日之比。开科盛举,正有待 于
13、今日。贵州至云南,相距二千余里;思南,永宁 等府卫至云南有三、四千里。而盛夏难行,山路险 峻,瘴毒侵淫,生儒赴试,其苦最极。其间有贫寒 而无以为资历者;有幼弱而不能徒行者;有不耐辛 苦而返于中道者;有中冒瘴毒而疾于途次者。此 皆臣亲见其苦,亲历其劳,今幸叨列侍从,乃得为 陛下陈之。边方下邑之士望天门于万里,扼腕叹 息欲言而不能言者亦多矣。臣尝闻国初两广亦共 一科场,其后各设乡试,渐增解额,至今人才之盛 埒于中州。臣以为人性之善,得于天者,本无远近 之殊,特变通鼓舞之机,由于人者有先后耳。黔省 设科之后,人益向学,他日又安知不如两广之盛大 乎?开科之后,请于旧额之上,量增数名,以风励 远人,使知
14、激劝,则远方幸甚” 4n3。在田秋的大力推动下,贵州地方官奏请了三 十多年的开闱乡试,终于提上了明政府的议事日 程。嘉靖十四年(1535年i朝廷正式批准贵州开 科。嘉靖十六年(1537年贵州首次乡试贵阳隆 重举行。田秋特地捐资购地,将所收租谷用作考 生的试卷费,表示对家乡开闱乡试的支持和庆贺。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官吏选 拔任用制度,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公开招考,公平竞120争的庶民化特征,到明代依然保持了对广大读书 人的强大诱惑力。伴随开闱乡试的举行,科举制 度在政治和教育方面的导向功能,对明代贵州社 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中原儒学文 化借助科举制度的开展以更强劲的势头向贵州
15、社 会文化各层面传播。明代贵州学校教育的盈虚消 长,社会各阶层的价值追求,人才资源的开发利 用,无不深受科举制度的影响。嘉靖十六年以后,贵州参加乡闱的人数不断 增长,到万历年间发展到七千余人。应考人数的 增多,极大地刺激了府州县卫司学和书院的发展。 据有关研究成果,开闱乡试后,贵州新建府州县学 16所,占总数的28%;新建书院29所,占总数的 75%以上 5146。这些数字说明,开闱乡试的确给 贵州文化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科举制度在贵州的进一步发展,不仅推动了 贵州学校教育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提升了贵州的 政治价值和人文精神。贵州自设科场,既为贵州 中下层知识分子开辟了 一条仕进之路,缓和
16、了当 时贵州的社会矛盾,又解决了贵州治术人才匮乏 的问题,扩大了明王朝在贵州的统治基础。科举 取士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公平竞争和量才录用, 为 广 大 社 会 成 员 提 供 了 改 变 自 身 政 治 地 位 的 机 会,大大激发了贵州各族人民的奋斗精神和挑战 精神。据记载,明中期以后,贵州出现“人才日 盛,科不乏人,近年被翰苑台谏所选者,往往文章 气节与江南才俊齐驱”的崭新气象。好学之风的 形成,学术文化的进步,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注 入了生机和活力。据有关研究资料统计,明代贵 州有进士 137人、举人1759人,其中绝大多数是 贵州开科以后选拔出来的 5145。俊杰之士联袂而 起,他们或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田秋 明代 贵州 文化教育 发展 张羽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