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太网的远程监控硬件系统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于以太网的远程监控硬件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以太网的远程监控硬件系统设计.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 要系统以AT89S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以太网模块作为接口,温度控制系统作为被控对象,并采用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集现场温度数据而设计的远程温度控制系统,实现了基于以太网的远程温度监控。该系统具有结构新颖、电路简单和控制方便等优点。并可根据需要设置控制温度的上、下限,系统具有超过设置上、下限温度自动告警等功能。本文阐述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具体实现和所用到的关键技术。介绍了一种用ZNE-100T以太网转串口模块实现AT89S52单片机与以太网通信的方法。开发了ZNE-100T的结构与用法及与AT89552的硬件连接方法和软件设计。关键词: 远程监控 以太网 ZNE-100T 单片
2、机ABSTRACTIn this paper,employed AT89S52 MCU as the core component,Ethernet module as the interface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s the object,a chip DS18B20 is applied as a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to realize remote temperaturemonitoring based on Ethernet.The system possess of many excellences,i
3、ncluding its novel structure,simple circuit and expedient control.The upper and lower limit value of the temperature controlled by this system can be set discretionarily and an alarm will be given by system if the temperature exceeds the limits.The thesis tells us details concrete realization and th
4、e key technology used in hardware and software of system.In this paper,a method of implementing Ethernet communications of AT89S52 using Ethernet of serial interface ZNE-1OOT is recommended,mainly describing thes trueture and usage of the ZNE-100T and eonnection method with AT89S51 and software desi
5、gn.Keywords :Remote control Ethernet ZNE-100T MCU目 录第一章 绪 论11.1 引言11.2 远程监控技术的研究现状11.3 远程监控技术的前景和展望21.4 本课题的主要做的工作3第二章 远程监控和以太网技术的研究42.1 远程监控技术42.2 以太网技术分析6第三章 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103.1 系统组成及原理103.2 系统硬件设计103.3 温度监控的实现过程15第四章 软件流程设计及通信协议164.1 ZNT-100T模块的使用和网络通信协议164.2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164.3 分系统软件的设计194.4 远程监控端的软件设计23第五
6、章 调试25第六章 结论26参考文献27致 谢28第一章 绪 论1.1 引言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引发了远程监测、监控领域深刻的技术变革。系统结构向网络化、开放性方向发展将是技术发展的主要潮流。以太网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凭借其开放性好、成本低廉、数据传输率高等诸多优势,在工业自动化和过程控制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依靠以太网技术实现信息共享,给办公自动化带来很大的变革,对系统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温度控制为研究对象,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以ZNE-100T模块为以太网接口,设计了一个基于以太网的远程温度控制系统。1.2 远程监控技术的研究现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
7、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得到飞速的发展,网络技术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建立远程监控系统已是一个必然趋势。远程监控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监控技术的结合。目前,远程监控技术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发展较为完善,但在工业控制、设计行业的发展和应用则较为缓慢。监控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单机监控系统,即用单台计算机进行设备的监控;集中式监控系统,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由其中一台计算机对其他多台计算机进行监控;集散型监控系统发展到网络范围内的远程监控。现在,远程监控技术正处于积极研究、发展、应用的探索中,并且已有相应的应用系统使用。对于远程监控技术,国内外都展开了积极的研究。国外对远程监控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
8、1997年1月,首届基于Internet的远程监控诊断工作会议由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主办,这次会议得到了制造业、计算机厂商、网络行业和仪表行业等许多大公司的热情支持,如Sun、HP、Boeing、Intel、Ford等。随后,由这些公司合作共同推出了一个实验性的系统TESTBED,该系统可以初步在Internet网络中实现信息监控和故障会诊,但该系统实验结果与设计目标相去甚远,只是起到了一种研究的作用。许多著名的国际组织如SMFPT(Society for Machinery Failure Prevention Technology)、MIMOSA(Machinery Informa
9、tion Management Open System Alliance)等等,也展开了对远程监控技术的研究,并提出、建立了一定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处理的标准。NATIONAL INSTRUMENT公司在它的产品LABVIEW中加入了网络通信处理模块,可以在网络范围内实现监控数据的传送。在国外,对远程监控技术的研究已从理论研究阶段过渡到开发应用阶段,如已成功地应用在输油管线的远程监控、工业过程远程监控以及楼宇的智能化监控等系统中。目前,我国正处于Internet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远程监控技术也展开了积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各大学。如西安交通大学研制的“大型旋转机械计算机状态监测系统及故障诊断系统(
10、RMMD)”,华中科技大学开发的“汽轮机工况监测和诊断系统(KBGMD)”,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微计算机球范围的智能网络数控系统(INET-CNC)”等。当前远程监控技术的发展有如下特点。(1)硬件、软件采用模块式、分布式结构性能良好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成套的软件开发包为用户的开发和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逐渐走向开放化、标准化。(2)通信网络化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设备之间及设备与监控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更方便。(3)通信质量的提高,远程监控系统的通道对通信的质量有重大影响,目前许多单位都在对如何提高通信质量问题进行研究。(4)工作站采用高性能的微机高性能微机处理能力强、速度快、容
11、量大而且有支持多网络的特点等,为提高系统运行和联网性能奠定了基础。远程监控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采集、综合处理,利用及时的信息提高管理决策水平。随着社会生活的自动化,特别是一大批智能设备的出现,远程监控的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1.3 远程监控技术的前景和展望计算机领域经历了一场新的革命,它结合了现代控制技术、图形技术,其目标是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无缝的、高质量的、易用的、廉价的信息资源,使其能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技术水平也从初期的模拟信息传输与控制飞速发展到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传输与控制。目前远程监控技术的主流是应用以太网技术,在TCP/IP协议和WWW规范的支持下,合理组织软件结构,
12、使工作人员通过访问网络服务器来迅速获取自己权限下的所有信息并及时做出响应将来,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会越来越迅速,越来越成熟,这项新技术迟早必将用于远程监控系统上,是监控系统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嵌入式监控系统可以使信息实现本地化处理,改善服务器性能,可以使每一个设备具备上网与服务功能,即每一个设备都可以独立进行服务,从而大大提高监控的质量和范围。 网络通信技术在测控系统中的应用还渗透到了传感器领域,将网络接口芯片与智能传感器集成起来,并把通信协议固化到智能传感器的ROM中,导致了网络传感器的产生。网络传感器继承了智能传感器的全部功能,并且能够和计算机网络进行通信,因而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
13、用成为现场级数字化传感器。国外有不少仪器公司己研制出了各种各样的网络化传感器。国内在网络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原理研究阶段,还没有成型的网络化传感器出现。 监控技术的发展始终与最新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使用者不断对远程监控的简便性及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更好地、更及时地应用最新技术,这样才能使得远程监控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1.4 本课题的主要做的工作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后,结合以太网具有应用广泛、价格低廉、通信速率高、软硬件产品丰富、应用支持技术成熟的优点,提出了基于以太网的远程监控系统。本文以温度控制为研究对象,以AT89S52单片机为
14、核心,以ZNE-100T模块为以太网接口,设计了一个基于以太网的远程温度控制系统。完成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并对系统进行调试验证。第二章 远程监控和以太网技术的研究2.1 远程监控技术远程监控从字面上理解可以分为“监”和“控”两部分,其中“监”也就是远程监视,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环境的监视,二是对计算机系统及网络设备的监视,不管怎么说远程监视就是指通过网络获得信息为主:而“控”也就是指远程控制,是指通过网络对远程计算机进行操作的方法,它不仅仅包括对远程计算机进行重新启动、关机等操作、还包括对远端计算机进行日常设置的工作。通过硬件的配合还可以实现远程开机的功能。总而言之,要想完全控制远端的
15、计算机,首先应该能够对其监视,也就是可以看到该计算机的屏幕显示,然后才谈得上“控制”,远程控制必须做到“监”、“控”结合,因此我们通常说的远程监控一般泛指就是这种远程控制。除此之外,对于网络管理员来说,远程控制还包括对网络设备的控制,现今大多数网络设备都支持Telnet,甚至Web方式对其进行远程管理,这也是一种远程控制的方法。2.1.1 远程监控系统功能分析远程监控系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生产现场没有现场监控系统,而是将数据采集后直接送到远程计算机进行处理,这种远程监控与一般的现场监控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数据传输距离比现场监控系统要远,其它部分则和现场监控系统相同;另一种是现场监控与远程监控并
16、存。一般是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将分布于各个设备的传感器、监控设备等连接起来,这样就从分立单元阶段进入了集成单元阶段,然后各个管理站点的服务再用局域网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企业内部网(Intranet)。由于建立了基本的网络信息基础结构,设备监测、维护技术进入了集成系统阶段,在一个单位的内部基本上实现了资源和信息共享。 远程控制所实现的功能如下:采集与处理功能:主要是对生产过程的各种模拟或数字量进行检测、采样和必要的预处理,并且以一定的形式输出,如打印报表、显示屏和电视等,为生产人员提供详实的数据,帮助他们进行分析,以便了解生产情况;监督功能:将检测到的实时数据、还有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出的指令和
17、输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计算等二次加工,并分别作为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加以存储;管理功能:利用己有的有效数据、图像、报表等对工况进行分析、故障诊断、险情预测,并以声光电的形式对故障和突发事件报警;控制功能:在检测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加工,根据事先决定的控制策略形成控制输出,直接作用于生产过程。基于B/S和C/S的远程监控系统是以网络作为通信平台的监控系统,以HTTP技术为基础,具有简单、高效等优点,已经成为信息网络的一种最普遍应用的信息交互平台。利用网络通信技术Socket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及面向对象等软件技术实现了整个系统的系统管理、用户管理、设备监控数据显示及报警等模块,其优点是充分利用
18、了现有的局域网资源和广域网资源,以最高的性能价格比,以信息的实时获取和实时控制为中心,实现信息、资源及任务的综合共享和全局一体化的管理。例如:监控系统将设备运行情况提供给服务器,并由服务器发送到各个节点客户机,工作人员在客户机端(一般为远端)便可了解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及运行情况。简单地讲,对企业来说就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解决实时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以及进行实时控制的问题。正是它的这些优点使得它得以飞速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监控将更多地应用在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中,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来管理和维护生产过程,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设备的可用率,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2.1.2 远
19、程监控系统所具备的优点借助于远程监控可以将企业内部的信息网(Intranet)与控制网有效地连接起来,实现对生产、运营情况的随时掌握,把生产运营状况同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紧密结合,从而实现企业的综合自动化,可以建立网络范围内的监控数据和网上知识资源库。通过远程监控可以实现现场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快速集中,获得现场监控数据,为远程故障诊断技术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远程监控,技术人员无须亲临现场或恶劣的环境就可以监视并控制生产系统和现场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各种参数,使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虚拟地出现在许多监控地点,方便地利用本地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对远程对象进行高级过程控制,以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营,从而减少值守工
20、作人员,最终实现远端的无人或少人值守,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呈跨地域的发展趋势,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对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及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3 远程监控系统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监控范围的扩大,监控系统由过去的单机监控过渡到现在的网络监控,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网络通信技术不足的问题。网络通信技术是远程监控技术中最为关键的技术,然而,目前网络通信一般简单采用Socket技术,甚至FTP或Email等,这些技术无论在传输的数据量、编程的灵活性还是安全性方面
21、都有很大的欠缺,特别是对于现场多个端点的数据采集,会大大增加编程的复杂度,不能满足远程监控技术对网络通信的需求;其次,网络通信中多种结构并存的问题。目前的远程监控系统结构大多比较复杂,分布距离远,而且还存在着不同局域网,不同平台,甚至在同一局域网中的操作平台以及编程语言也可能有不同的问题,这就要求集成网络中的不同平台,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而这些问题采用传统方法是难以解决的。2.2 以太网技术分析以太网作为一种局域网基本介质接入技术,由于其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现的简单性,近年来得到迅猛的发展。以太网在工业控制领域已有不少成功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车间级生产信息集成主要由专用生产设备、专用测
22、试设备、条码器、PC机及以太网络设备组成;主要功能是完成车间级生产信息及产品质量信息的管理。(2)管理层信息网络也就是支撑工厂管理层MIS系统的计算机网络,主要完成如ERP的信息系统。(3)SCADA系统特别是一些区域广泛、含有计算机广域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SCADA系统,如城市供水或污水管网的SCADA系统、水利水文信息监测SCADA系统等。(4)个别的控制系统网络个别要求高可靠性和一定实时性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也有采用以太网及TCP/IP技术,并获得很好的效果,如水电厂的计算机监控系统。2.2.1 以太网及其发展早期以太网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施乐(Xerox)公司发明的,最初用于实验室
23、互联网络,接着采用了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传输规范,到1982年产生了IEEE802.3规范标准,并且由数字设备公司、英特尔公司和Xerox公司联合开发了与IEEE802.3标准兼容的以太网2.0方案。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以太网(l0 Mbps)、快速以太网(100 Mbps)、千兆以太网(1000 Mbps)等。按照ISO/OSI的7层参考模型,以太网标准只定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作为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以太网需要高层协议的支持。7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为其ARPANET广域网开发了TCP/IP高层通信协议,并将以太网作为其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协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以太网 远程 监控 硬件 系统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