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第二次月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第二次月考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政治第二次月考题一、 选择题(52分)1、 著名词作家陈晓光在走向共和的歌词中是这样描绘中国近代史的:“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火烧过,刀砍过,列强分割过;抚摸着伤痕昂起头,吞咽下屈辱心如火;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这表明意识A、是人脑的机能 B、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 C、其内容来源于人脑 D、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2、有哲学家辩言,对于一块白色而坚硬的石头,人们可以看得到“白”,但看不到“坚”;可以摸得到“坚”,但摸不到“白”。“白”不一定是石头的“白”,“坚”也不一定是石头的“坚”。故“坚”与“白”都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这一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2、 形而上学的观点 辩证的观点A、 B、 C、 D、3、“天人合一”是太极核心理念,也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引导人们 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 充分发挥主观能性创造规律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A、 B、 C、 D、4、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世界观是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B、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C、心之官则思 D、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5、大学中讲:“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这说明 A、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 B、部分优化影响
3、整体 C、整体和部分可以转化 D、部分功能与整体功能相近6、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的是 A、邯郸学步 B、唇亡齿寒 C、吐故纳新 D、因地制宜7、回顾近200年间人类五次技术革命的经历可以发现,无论是蒸汽机的出现,铁路、运河的大力普及,电力、重工业的大发展,还是集成电路技术、信息技术的大跨越,都是在大危机时期酝酿的。这种转“危”为“机”提示我们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 B、历史经验对生产实践有决定性的作用 C、把握因果联系能提高实践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D、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具有绝对性8、李瑞环同志在讲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时说,比如“人”和“女人”,相对其他事
4、物,“人”是个性,在人这个领域,“人”又是共性;“女人”相对于男人是个性,在女人这个领域又是共性。他的这段话表明 A、共性与个性没有严格的区别 B、认识了个性就等地认识了共性 C、共性与个性没有必然性联系 D、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9、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将青藏高原划分为生态安全保育区、城镇环境安全维护区、农牧业环境安全保障区等主体功能区,并制定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这种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B、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C、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D、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10、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写道:
5、“达人当顺逆一视,而欣戚两忘。意思是豁达的人对于顺与不顺应该一视同仁,对于欣喜和悲戚要一起忘记。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 D、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11、“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的。”这句名言蕴含的哲理是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B、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量变是质变的基础,没有的量变就没有质变12、清华大学一位教授在美国加州一个小站台候车时,掏出香烟刚要点燃,一个
6、小男孩跑过来急切地告诉他:此地禁止吸烟!这位教授由此感慨,只有无烟文化深入每位公民甚至娃娃心中,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真正的无烟环境才能实现。这表明 A、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B、内因必须通过外因才能起作用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D、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同等重要的作用13、核能作为一种清洁、稳定且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能源,正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福岛核泄漏不会改变全球核能发展趋势。随着科技进步和管理能力的提高,人类在核能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趋利避害能力必将逐步提高,核能也必将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上述材料说明 矛盾双方在意识的作用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实践中人们总是能够认识和改变
7、规律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能促进事物的发展A、 B、 C、 D、14、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相比,世界各国现在进行的深空探测工程更为冷静,更为实用,不再盲目争第一。这是因为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C、在深空探测领域争夺第一没有实际意义D、认识的目的在于获得正确的认识并用于指导实践15、“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而心慢者,有外谦谨而内无至诚者。”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A、凡温良恭谦者为假仁假义之徒 B、真象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假象不是事物本质的表现C、真假和假象混为一谈,无法辨认 D、真象从正
8、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16、“爱拼才会赢”,从哲学的角度看是由于 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 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 物质世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A、 B、 C、 D、17、富兰克林说:“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这告诉我们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 B、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C、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D、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18、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这是因为集体主义 A、能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所有
9、矛盾 B、能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使其遵循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C、能促使人们自觉地维护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放弃个人利益 D、能有效地消除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19、校训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理想追求与办学特色,对于促进学生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蕴含的哲理是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要重视量的积累 A、 B、 C、 D、20、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通过政府、企业、学术界和媒体之间的广泛对话,进一步探讨包容性发展的内涵,为亚洲经济的适时转型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路和引导。这表明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
10、的活动 B、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C、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认识的最终目的21、2010年4月,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隆重举行。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重“武装”,忌“包装 ”,如果只讲“包装”,不讲“武装”,就会偏离学习的目的。这是因为 A、科学理论离开实践是毫无意义的 B、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科学理论不是凝固不变的22、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应该携起手来,充分运用亚太经合组织这一合作平台,深化合作,拓展合作,不断朝着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目标迈进,不断造福亚太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这体现了矛盾的 A、普遍性 B、特殊
11、性 C、同一性 D、斗争性23、实现包容性增长,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的理论依据是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引导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社会财富创造的源泉 A、 B、 C、 D、24、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某市民说: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晚上少加班;某职业经理人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要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某学者认为:幸福感可以理解为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这说明A、正确的价值判断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B、价值判断因时而导,具有社会历史性C、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主观性 D、幸福感是一种主体体
12、验,不具有客观依据25、2010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仍面临不少新问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这一认识体现的矛盾分析法是 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B、对矛盾作全面分析,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D、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26、日本地震海啸和大规模核泄漏危机引发全球性恐慌,国际金融市场普遍下跌,黄金、原油和大宗商品市场纷纷跳水,美元和国债等传统避险资产受到投资者热捧。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原因和结果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B、人
13、的主观意向能改变事物的联系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事物处于变化发展之中,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高二政治第二次月考题一、 选择题(52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二、非选择题(48分)27.(12分)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28.(12分)在发展经
14、济与保护环境问题上,一种观点认为,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要污染环境。有了这样的思想,高污染的企业,就敢沿河而立,倾排污水,结果河水变质;高耗能的企业就能借地生财,滥采乱挖,结果青山失色;企业身处闹市,照样排烟吐尘,结果污染空气。不难看出,此种发展,不顾环境,不计代价,不问未来,实际上是竭泽而鱼、杀鸡取卵,最终将导致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难以继。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29.(9分)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的上海世博会是一届真正的“低碳”世博会。秉承“师法自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中国传统智慧的“低碳世博”理念,得到了本
15、届世博会参展各国的广泛认同和赞誉。并在参展国和国际组织的场馆设计、建设过程中得以贯彻:中国国家馆形如“东方之冠”,做到了自遮阳体系调节室温,照明用电全部自给,雨水循环利用;西班牙馆,藤条材料既环保又传统;英国馆的“种子圣殿”展示了英国在全球自然资源保护上所起的领先作用。结合材料分析“低碳世博”理念的提出和实践体现哪些认识论道理?30.(15分)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公民从事志愿服务的“动力”来源于志愿者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并从中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愉悦。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在汶川地震现场,在上海世博会,在贫困的山区、西部到处都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各种志愿者活动,也为展示志愿者的风采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在志愿者中,很大部分是青春洋溢、追逐理想的大学生。有人说,志愿服务是理想,更是使命。在艰苦的环境中,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大浪淘沙般锤炼着这些年轻的志愿者,他们不仅给予了别人的帮助,同是也得到了收获自我的成长。(1) 联系材料,运用个人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评价志愿者服务行为。(9分)(2) 结合材料,回答青年学生如何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成长,实现人生理想?(6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