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山西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西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人民吼叫秦腔”。秦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表演高亢激昂,穿透力强,多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剪纸艺术可反映我国不同地区的景观特征,秦腔起源于下面四幅剪纸中的()A. 地区B. 地区C. 地区D. 地区2. 秦腔起源地与秦腔表演特征形成关联度最大的是()A. 冬冷夏热,降水集中B. 视野开阔,交通不便C. 千沟万壑,土层深厚D. 人口稠密,历史悠久3. 推测枣树的生长习性主要是()A. 喜酸,耐贫瘠B. 喜湿,耐盐碱C. 喜光,耐干
2、旱D. 喜凉,耐洪涝【答案】1. D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腔主要起源于陕西省。选项中地区可见大熊猫,主要分布于我国秦岭附近地区,不符合题意;地区可见赛龙舟活动,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不符合题意;地区有四合院,主要位于我国北京及附近地区,不符合题意;地区的传统民居为窑洞,主要分布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方戏曲主要是秦腔,D符合题意。故选D【2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腔表演高亢激昂,穿透力强,多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冬冷夏热,降水集中与秦腔的形成无关;秦腔起源于黄土高原地区,当地视野开阔,地表千沟万壑,交通联系不便,长期以来,人们依靠大声呼喊来联系,久而久之,形成了
3、高亢激昂,穿透力强的秦腔表演,B正确;秦腔的表演特征与土层深厚无关;人口稠密,历史悠久对秦腔表演风格影响不大,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3题详解】推测枣树的生长习性主要依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根据材料“多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可知,当地适合种植枣树。根据所学知识,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较小,晴天多,光照充足,适合种植枣树。故推测枣树喜光,耐干旱,C正确;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呈碱性,A错误;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较小,气候较为干旱,BD错误;故选C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4. 图示区域内()A. 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B. 湖泊水主要来自于运河C.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D. 气候以温带季风为主5. 长江三
4、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乡镇数量明显增多 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第三产业结构趋同A. B. C. D. 【答案】4. C 5.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长江三角洲区域环境特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作用。旨在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4题详解】图示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大,以水田为主,土壤淋溶作用强,农田盐渍化现象不严重,故A选项错误;区域内湖泊为淡水湖,湖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及河流径流,故B选项错误;图示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当地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所以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故C选项正确;图示区域位
5、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D选项错误。故选C【5题详解】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该区域各地区生产要素优势,实现区域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内专业分工、协调生产,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本区域的共同繁荣。区域一体化的本质是区域互补,不会使乡镇数量明显增多,但会使城市服务功能增强,错误,正确;区域一体化发展会导致第三产业结构趋异,错误;区域一体化发展使工业地域联系更加紧密,正确;故B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下表是黄河干流四个水文站不同年份的输沙量(单位:亿吨)比较。下图示意黄河水系及四个水文站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甲水文站位于右图中的()A. aB. bC. c
6、D. d7. 19892015年,乙水文站输沙量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年降水量减少年降水变率大植被覆盖率大幅提高水利工程蓄水拦沙A. B. C. D. 8. 为减少下游河床淤积,c处水库采用了放水冲沙的办法。其冲沙效果最佳的放水方式是()A. 汛期时持续放水B. 汛期后持续放水C. 汛期前集中放水D. 汛期时集中放水【答案】6. A 7. D 8. C【解析】【6题详解】我国在黄河上中游地区大量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读图可知,甲水文站泥沙含量一直很少,并且在减少,符合黄河上游的水文特征,故甲水文站位于图中的a点,A选项符合题意。b、c、d位于中下游地区,河流含沙量较大,
7、不符合题意,故BCD错误。故选A【7题详解】年降水量短时间内不会大幅度减少,故此说法错误;年降水变率大只会增加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输沙量,故此说法错误;植被覆盖率的提高会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河流的输沙量,故此说法正确;水利工程的蓄水调沙拦沙会减少河流的输沙量,故此说法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8题详解】黄河流域雨季来临之前采取水库蓄高水位的方法,而后统一开闸放水,靠强大的水流力量将水库中泥沙冲出库区,这样,既可以扩大水库库容,为雨季时蓄洪做准备又可以将库区、黄河下游部分泥沙携带至渤海。因此放水冲沙最佳时间是黄河汛期来临之前。由以上分析可知,C为正确选项。汛期时放水容易导致下游地区出现洪涝
8、灾害,汛期后水库蓄水量较小,放水冲沙效果不佳,故ABD错误。故选C我国某大学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评估,完成中国某重要地理分界线(过渡带)分布图的绘制。读“该分界线西段、中段、东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 该线最有可能是我国()A. 重要的人口分界线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C. 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D. 水田与旱地集中分布区的分界线10. 导致该线西、中、东段南北宽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海陆位置的差异B. 纬度位置的差异C. 大气环流的差异D. 海拔高低的差异【答案】9. D 10. D【解析】【9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分界线主要呈东西走向,且东部一直延伸至海洋。A.我国
9、人口分界线为黑河-腾冲一线,其为东北-西南走向,故A错误;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是东北-西南走向,故B错误C.图中分界线东段与海洋相连,属于外流区,故C错误;D.我国水田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旱地集中在北方地区,因此水田与旱地集中分布区呈东西走向,故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据上题可知,该线为我国水田旱地分布区的界线。根据材料可知,该线是中国某重要地理分界线(过渡带),而我国西部海拔高,水田与旱地集中分布区的过渡带较窄;东部海拔低过渡带较宽,从而导致该线西、中、东段南北宽度存在差异。故D正确;该分界线大致呈东西走向,纬度位置的差异不大;大气环流、海陆位置的差异对该线西、中、东段南北宽度差异影
10、响小,故ABC错误。故选D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两处铁路沿线的防护工程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 两处工程均为了防御()A. 洪水B. 泥石流C. 风沙D. 暴风雪12. 该景观所在地区不适宜大力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缺少A. 水源B. 技术C. 资金D. 热量【答案】11. C 12. A【解析】【11题详解】从图片可知, 右面的图是草方格沙障,左面的图是防风墙,两个工程都是为了防止风沙活动掩埋铁路,说明该地为干旱地区。A.在干旱地区洪水可能性不大,故A错误;B.干旱地区泥石流很少,故B错误;C.沙漠地区风沙活动频繁,两个工程都是为了防止风沙活动掩埋铁路,故C正确;D.干旱
11、地区降水稀少,暴风雪很少,故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该景观所在地区风沙活动频繁,位于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严重缺乏,所以,不适宜大力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因为森林对水资源的消耗量很大,植树造林会加剧该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长江中游地区主要包括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处于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地的过渡地带。通过分析耕地类型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关系,可以明确耕地数量的转入、转出情况。下图为长江中游地区数量转换来源与转换率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19902015年长江中游地区耕地利用转型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 粮食总产量上升B. 粮食自给率上升C. 粮食单产下降D
12、. 粮食商品率下降14. 下列关于长江中游地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获得耕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20002005年耕地转入率最低B. 1995200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草地C. 20002005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林地D. 2005201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水域15. 19902000年耕地转出变化主要表明该地区()A. 洪涝灾害频繁B. 城乡建设进程缓慢C. 生态有所改善D. 水域面积增加最多【答案】13. D 14. C 15. C【解析】【13题详解】耕地面积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耕地转入和耕地转出的数量关系,即耕地的净转化率。1990-2015年,该地区耕地的净转化率始终为负值
13、,所以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粮食总产量和粮食自给率可能下降,粮食单产从材料中无法获知,故ABC错误。耕地减少,粮食总产量下降,可能导致粮食商品率下降,故D正确。故选D【14题详解】耕地的转换方向有转入和转出之分,转出表现为耕地减少的方向,转入表现为耕地增加的方向。据图可知,20052010年耕地转入率最低,A错误;1995200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城乡建设用地,B错误;20002005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林地,C正确;2005201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林地,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由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转人和转出的来源可知,耕地转出的方向主要用于扩大林草、水域等生态用地。伴随着生态退耕
14、,该区域生态有所改善,C正确;该区域生态退耕,水域面积增加,调蓄洪水的能力增强,洪涝灾害减少,A错误;据图可知,城乡建设用地增多,城市建设进程加快,B错误;据图可知,图中只能反映出占比变化,不能反映面积变化,D错误;故选C作为中国唯一“不禁摩”的超大城市,浩浩荡荡的摩托车大军成为重庆独特的风景线。而“重庆造”摩托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与广东浙江地区共同成为我国三大摩托车生产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 “重庆造”摩托产量位居国内前列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 动力充足B. 原料丰富C. 劳动力多D. 市场庞大17. 与广东浙江相比,重庆摩托车出口的劣势主要是()A. 价格太高B. 远离港口C.
15、技术落后D. 政策不利【答案】16. D 17. B【解析】【16题详解】重庆被称为“山城”,多山地,道路崎岖,相比其他交通运输方式,“重庆造”摩托车能很好的适应当地的地形条件,因此重庆摩托车市场需求量大,故D正确;动力充足不是其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摩托车生产对原料、劳动力要求不高;故ABC错误。故选D【17题详解】广东浙江为临海省份,港口运输便利。与广东浙江相比,重庆距海远,运输不便,B正确;重庆摩托车出口与价格,技术,政策等因素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读“地球经纬网略图”(下图,虚线为极圈及回归线),完成下面小题。18. 甲地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地理坐标是A. 0,35EB. 20S,55W
16、C. 0,55WD. 20N,125E19. 图中乙地位于甲地的A. 东北方向B. 西北方向C. 东南方向D. 西南方向【答案】18. A 19. B【解析】【名师点睛】本题组考查经纬网图的应用。在经纬网上,经度向东变大为东经,向西变大为西经,纬度向北变大为北纬,向南变大为南纬,据此判定。【18题详解】根据经纬网图上经纬线的数值变化可以判定,甲地的坐标是(0,145W),据此,甲地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地理坐标是(0,35E)。【19题详解】据图可知,乙地的坐标是(66.5N,80E),甲地的坐标是(0,145W),乙地位于甲地的西北方向。下图示意在川藏G318国道某路段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实验 中学 2020 届高三 地理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