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摘生活为什么优等生大都不成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摘生活为什么优等生大都不成功.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为什么优等生大都不成功有一个在著名外企工作的朋友打电话向我吐槽:公司目光短浅,上司朝令夕改,做得很不开心,想要换份工作,希望我帮她留意有没有更好的工作机会。说到她的上司的一些奇闻轶事时,我隐约感觉到了一种气息“我的上司是极品”。她的上司是不是真的极品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关系比较紧张。我经常接到类似的电话。打电话的人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智商很高,从小到大都是学校的优等生,毕业于名校,在名企工作,但跳槽频繁。他们似乎总有一个很极品的上司,而自己有一些怀才不遇,和周围的人相处也不怎么样。一旦他们觉得不开心了,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跳槽,而且跳来跳去都是知名企业。既然人家当我是“职场导师”,
2、我就得拿出点“导师”的样子来,给她做做教练,问她几个常见的问题:1。你想要什么工作呢?2。你觉得做什么事情最愉快呢?3。你觉得自己有什么特长呢?这三个问题不是我的独创,是我向“哈佛幸福课”的讲师泰勒本沙哈尔学来的。问题的原理是积极心理学中的MPS模型(M=Misssion使命,P=Pleasure兴趣,S=Strength特长),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能找到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工作,他不仅会工作愉快,而且还能有所成就。按理说,这是三个最简单不过的问题,但我得到的答案大多并不能令我满意。这些学校里的优等生一直在赢得比赛,但却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这三个问题引发了
3、一个更大的问题:为什么这些学校里的优等生智商超群,却在职场上迷失了方向呢?你要是问他们要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时,他们通常的回答是一份“好工作”。什么是“好工作”呢?他们眼中的好工作往往是这样的:薪水更高,企业更知名,前景更好,老板更优秀,还能兼顾工作和生活平衡每次听到这里,我就忍不住问:你也在社会上工作几年了,你找到过这样的工作吗?回答自然是没有的,这种“好工作”就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完全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其实,真正的问题还不在这里,而在于他们把所谓的“好工作”理解为一些外在标准,而不是是否真正符合自己目标的工作。他们甚至没有清晰的目标,只有一些别人眼中的成功标准,就像很多剩女对未来老公的期
4、望一样:有车有房无房贷,但并不真正关心和那个人是否有真感情。另一个问题在于,他们也像那些剩女一样,总觉得一份“好工作”就像“白马王子”在拐角处等他们。如果说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那总应该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吧?遗憾的是,很多人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他们似乎更在乎别人的赞许,并以为那些别人赞许的东西就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但对于自己是否真的喜欢那些东西并不清楚。这可能也是拜他们从小受的教育所赐。他们努力让自己表现得更符合别人的期望,而忽略了自己发自内心喜欢的东西。很多学校里的优等生在赢得比赛时,往往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因为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也就不会有对事业的忠诚以及创新精神,他们在职场上往往并
5、非那么如鱼得水。最悲哀的是这些优等生缺乏那些必备的职场技能。他们很擅长考试,但这些技能在工作中用到的机会其实并不多。很多大学都在宣称自己要成为研究型大学,但他们更像是职业培训学校,在这个学校里面培训最多的还是各种各样的知识,而不是一些实用的职场技能,以及如何与人打交道的学问。在拿了那么多A+的成绩之后,这些优等生们悲哀地发现,职场奉行的规则和学校完全不同。有统计表明:大多数职场成功者是那些在学校里成绩中上的人。这些人之所以成绩中上,能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他们在智商上并不差。第二,他们把更多精力放在社会实践上去了。不要小看那些社会实践,因为它让一个人更早地了解这个真实的社会,从而有针对性地训练自己。这本是一个常识:一个人如果有清晰目标,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自身能力符合目标,他在职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社会和学校评价的标准是不同的:学校评价的更多是他的智商,而社会评价的更多的是他的情商。优等生由于智商太高,反而限制了其情商的培养,导致他们更容易成为专业人士,而非领导者。这也是管理上的一个经典悖论:一个人在某方面的能力(capability)太强,就会变成他在另一方面的障碍(disability)。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