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上海生物考试题及复习资料.doc
《全国高考上海生物考试题及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上海生物考试题及复习资料.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质文本2021年全国高考上海生物试卷及答案本试卷分为第一卷第14页和第二卷第512页两局部。全卷共12页。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第一卷共60分考生注意: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在答案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2B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2. 第一卷132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注意试卷题号和答题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题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涂写在试卷上,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分题共8题1.以下
2、有机化合物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是A. 氨基酸B. 核苷酸C. 脱氧核糖D. 磷脂1.解读:氨基酸由主要由C、H、O和N四种元素组成,核苷酸由C、H、O、N和P组成,脱氧核糖是一种戊碳糖只由C、H和O组成,磷脂由C、H、O、N和P组成。答案:C2.以下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是A. 白化病B. 炭疽病C. 结核病D. 狂犬病解读:白化病是一种遗传病,由基因控制;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二者都是细菌不是病毒;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答案:D3.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 具有新的生理功能B. 出现新的形态结构C. 出现地理隔离D.
3、形成生殖隔离解读: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答案:D4.基因型为AaBBccDD的二倍体生物,可产生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种类数是A2B. 4C. 8D. 16解读:由基因型可知有四对基因,根据自由组合的分析思路应拆分为四个别离规律,Aa、BB、cc和DD,其产生的配子种类依次为2、1、1、1,那么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为2111=2种。答案:A5.以下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 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B. 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C. 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有高尔基体D. 溶酶体可消化细胞器碎片解读: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能量主要由细胞中的线粒体提供;核糖体是蛋白质
4、形成的场所,由蛋白质和RNA构成;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主要与细胞分泌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分裂有关,并不是只在分泌功能的细胞中存在;溶酶体负责细胞内消化,内含多种水解酶可以将细胞内一些衰老破裂的细胞器去除掉。答案:C6.右图所示的细胞类型转换过程为A. 细胞融合B. 细胞生长C. 细胞分裂D. 细胞分化解读:由图示可知是细胞的形态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应为细胞分化。答案:D7.用班氏试剂鉴别健康人的以下四种液体,出现红黄色沉淀的是A. 血清B. 唾液C. 胃液D. 尿液解读:班氏试剂与复原性糖水浴共热才会生成红黄色沉淀,正常健康人体中血清含有葡萄糖为复原性糖;唾液中主要是唾液淀粉酶等消化酶,胃
5、液也主要是消化酶,是蛋白质类不具有复原性;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答案:A8.以下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电解质浓度差异最大的一组是A. 血浆与组织液的B.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 血浆与组织液的D. 组织液与淋巴液的解读:细胞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需要多种酶共同参与,酶大多为蛋白质,因而细胞内液与组织液在蛋白质浓度上相差较大。答案:B二2分题=n+m。答案:C16.在光照下,将等细胞数量的衣藻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只含无机盐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是,再由合子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过程中会发生广泛的基因的组合,增加了变异的几率。答案:A27.甲型N1H1流感病毒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其
6、主要原因是该病毒A. 基因组变异过快B. 基因复制和表达过程过于简单C. 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宿主的相似性很高D. 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完成基因复制和表达解读:病毒是专营性胞内寄生生物,缺少代谢必须的酶及场所,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在宿主细胞内借助宿主细胞的酶系统来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及蛋白质的合成。答案:D28.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上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假设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那么测量结果是解读:适宜的刺激是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兴奋向两侧传递。将电极均置于细胞外,当兴奋传至A时,AB
7、之间就有电势差会形成电流;当兴奋传至B时,AB之间也会形成电流,两种情况下的电流方向相反。答案:C三3分题共4题29.小麦的粒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和、和和控制。和决定红色,和决定白色,R对r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与白粒杂交得,自交得,那么的表现型有A. 4种B. 5种C. 9种D. 10种解读:此题的关键是“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也就是颜色主要与R的多少有关,F2中的R有4、3、2、1和0五种情况,对应有五种表现型。答案:B30.下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和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右表。假设底物是葡萄糖,那么下弄表达中正确的
8、选项是释放量吸收量a100b83c64d77A. 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 外还有酒精和乳酸B. 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C. 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D. d条件下,产生的全部来自线粒体解读:种子有氧呼吸吸收O2与放出CO2相等,无氧呼吸时不吸收O2但是放出CO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同时存在时吸收O2小于放出CO2,可知a条件下只进行无氧呼吸,植物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很少产生乳酸;b条件和c条件下既有有氧呼吸;d条件下只进行有氧呼吸。答案:D31.由基因型为的个体产生的1000个精子中,有的精子500个,那么理论上初级精母细胞中发生交换的比例是A. 5%B. 10%C. 20%D
9、. 40%解读: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以产生4个精子,10000个精子理论上需要2500个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交换后每个初级精母细胞只能产生1个aB型精子那么交换值为500/2500=20%。答案:C32.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假设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那么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A. 43%B. 48%C. 52%D. 57%解读:未入侵之前VV个体有3000,Vv个体11000,vv个体6000,入侵后VV变为3000+2000=5000,其它类型个体不变,但总数变为22000,那么V
10、基因频率为50002+11000/220002答案:B第二卷共90分考生注意:1. 答第二卷前,考生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2第二卷从第33题到41题,考生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二简答题共90分33.9分图1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4是图1中局部结构的放大,据图答复。 内填图中标号,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1图中的结构115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和 ;可能含有水溶性色素的是 ;结构15与 的形成有关。2图2、3、4所示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图2、3所示结构的名称分别是,在其中进行的循环、的名称分别是。图3所示结构产生的气体从产生部位扩散到
11、相邻细胞中被用于细胞呼吸,至少需要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有层。3进行有性生殖的某生物同时具有图2、3、4所示三种结构,这三种结构的DNA能从父本传递给子代的是。解读:此题主要考查细胞结构相关知识。根据图像左侧为高等动物细胞模型,右侧为高等植物细胞模型,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植物细胞中水溶性色素存在于液泡中;结构15应为核仁其主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由三者图像特征可以判断依次为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三者在结构上均是由两层膜包被;线粒体内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在即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三羧酸循环,叶绿体内主要进行光合作用,在即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卡尔文循环;叶绿体产生的O2进入相邻细胞参与呼吸
12、依次穿过类囊体膜、叶绿体膜双层、细胞膜两层和线粒体膜双层共计7层膜,14层磷脂分子。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其内的DNA主要由母本传给子代,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场所,其内的DNA可以由父本传给子代。答案:33.9分13 13 8 5或125、12均可2都由双层膜包被 线粒体、叶绿体 三羧酸循环、卡尔文循环 143细胞核的DNA答复以下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根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根本环节,XY分别是_、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这是生物进化的_。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4小岛上
13、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加剧。2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3图2所示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发生了改变。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多样性;假设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_。解读:此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核心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根本环节是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小岛上原有蜥蜴个体构成种群,是进化的根本单位;小岛上进行生殖
14、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种内斗争加剧,使小岛上食物短缺而联趾型蜥蜴能游泳可以获取更多食物,适应环境,个体数逐渐增加,这种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这种现象表达了遗传多样性,从分子水平检测就要获取更多的DNA分子,简便方法是PCR。答案: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2种群 根本单位3基因库41生存斗争种内斗争 2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时机较多。合理即给分 3基因频率5遗传 PCR聚合酶链反响35.12分图1表示下丘脑参与的局部调节过程,AD代表激素,表示过程。据图答复。1下丘脑在维持人体水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高考 上海 生物 考试题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