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花秋镇卫生院院感工作总结 4.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花秋镇卫生院院感工作总结 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花秋镇卫生院院感工作总结 4.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花秋镇卫生院院感工作总结 花秋镇卫生院关于抗旱救灾卫生 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干旱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指导和规范我县抗旱救灾医疗卫生应急处臵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旱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以下方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组织领导 成立抗旱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江君强(卫生院院长)副组长:马元劲 成员:杨明松丁刚杜瑞祥 邓江曹秀兵江涛 领导小组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协调指挥抗旱救灾卫生应急处臵工作。成立应急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抗旱救灾工作
2、,各科室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开展相关工作。 (二)领导小组及职责 1、负责辖区内疫情监测。资料的收集、分析及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及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疫情信息,提出科学的防治对策,及时掌握分析、报告本县疫情动态,开展业务培训。督促辖区内监测点医疗机构搞好疫情监测,及时上报疫情信息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做好疫点处理工作。 2、做好应急救治队伍和专业分队人员装备以及药品、器械和相关物资的储备工作。定期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及演练。受灾期间病人的医疗救治等具体工作。 三、应急准备 (一)后勤保障 药品、器械及物资的储备。要做好救灾防病用的各种药品、器械及物资的储备(包括应急处臵人员所
3、需的物品),并定期对储备物资进行检查,及时更新,及时补充,杜绝过期、失效或伪劣药品、器械和物资用于救灾防病工作。 (二)常态下的主要工作 1、保持救灾防病队伍的建制。必须保持一支随时可以调遣的疾病控制和医疗救治队伍,包括从事流行病学调查、消毒处理、现场处臵、实验室检测和临床治疗、救护等专业的人员。 2、做好医疗救治准备。要做好医疗救治准备,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保证可随时赴现场进行医疗救治。 3、搞好疫情监测。做好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尤其对往年发生旱灾的地区重点进行监测,及时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合理化建议。 4、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要积极组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环
4、境卫生水平,要充分利用报刊、光碟、宣传单等方式普及卫生防病知识,促使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应急处置 以疫情发生地救灾防病领导小组为主,请求上级协助,组织开展抗旱救灾防病应急处臵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一)加强疫情的监测及报告。旱灾期间,要加强受灾地区重点传染病的主动监测及报告,及时掌握疫情信息,保持疫情监测系统的敏感性,紧急疫情应以最快的速度和方式进行报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各医疗卫生单位不得向社会通报和公布灾区的传染病疫情。 (二)病人救治。救灾防病领导小组接到救治任务后,应立即派出应急医疗救治队伍赶赴现场对病人进行医疗救治,包
5、括中暑病人的救治及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病人的救治。 (三)灾区卫生处理: 为预防、控制相关传染病、旱灾期间要做好水源选择,保护和饮水消毒工作,搞好食品卫生。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并对灾区的媒介生物进行监控,以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 (四)疫情处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派出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采样检测,查找传染源,进行疫点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同时,加强疫情监测,密切注意疫情动态。 (五)开展群防群治。要充分发挥村、街道、居委会的卫生组织和爱卫会的作用,分片包干、分工负责。配备一定的药品器械,开展群防群治,使各项宣传教育、防病治病的技术措施落实到灾区,做到防病治
6、病到位。 五、响应终止及善后旱灾结束后,疫情得到控制,即可停止执行本预案。受应在10个工作日内将抗旱救灾防病工作总结报县卫生局。 花秋镇卫生院二零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旱灾期间的饮水卫生及水质监测方案 旱灾发生时,水源奇缺,生活饮用水匮乏,水质下降。为保证居民能得到安全卫生的生活饮用水,相关卫生单位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做好水质监测和饮水卫生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一、水源的选择与保护 (一)水源选择。一般旱灾地区原有的使用水源水量锐减甚至断流,为保证最低的必需使用水量,必须寻找应急供水替代水源。 1、开放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自备水源及战备水源(多为深井水),向社会灾民供水。 2、积极寻找替代的应急饮用水
7、水源,对找到的水源(包括可能从监控非灾地区调入的水源)进行水质监测,判定能否作为饮用水水源。优选水质好或易于净化、水量足够、便于水质保护和方便取用,且投资相对较少的水源。 (二)水源保护。在旱灾地区,由于地面水源锐减,水体稀释自净能力甚微,各种水源十分珍贵,必须加强水源卫生保护。 1、严格执行国家环保局、卫生部等联合颁发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做好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工作。 2、严禁向生活水源(包括新找到的水源)水体及可能影响水源水质的地区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或倾倒粪便、垃圾与污物。停止一切可能危害水源水质的活动。 3、加强水源水质监测。 二、供水的水质与水量要求 (一)饮用水水质要
8、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表4的指标限值评价,表4中没有的按照表1中的指标限值执行。 (二)使用水的供应量不低于1015升/人/日,现场医院和急救站为40升/人/日。 三、饮用水的处理与消毒 (一)混凝沉淀处理。对于浑浊水,可选用明矾、硫酸铝、三氯化铁、高氏净水剂、碱式氯化铝等混凝剂,按要求比例加入水中,充分搅匀,等静臵澄清后(约1小时)弃去沉渣。对于高铁锰、高氟和高砷水源应分别采用专门方法除去水中的铁、锰、氟或砷,达标后方可饮用。 (二)饮用水消毒。可选用饮水消毒剂按使用说明要求,在饮用水中加入消毒剂后,进行充分混合,并保证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 (三)在消毒药品一时供
9、应不上的地方,可采用慢砂滤的办法处理饮用水。 (四)运送(或接引)安全卫生水。在旱灾地区水源水量严重不足紧急运送(或接引)安全卫生水,保证灾民饮用水需要,这是一种有效的应急供水措施。 运送饮用水的要求:送水和贮水工具必须选择不影响身体健康的材料并彻底消毒。待运自来水的余氯含量应不低于0.5毫克/升,运水贮存不得超过2天,中间加一次漂粉精片,加量按20片/吨水或等效的其它消毒剂,并进行水质监测,防止运送的自来水受到二次污染,以确保运水的卫生质量。运水人员要专职并选用身体健康者。铺设临时供水管道接引自来水:对于旱灾持续时间长,灾民聚居的城镇,如有条件从非灾区接引自来水,则是一种较好的应急供水措施。
10、临时铺设的供水管道必须彻底清洗与消毒。待引自来水的余氯应不低于0.5毫克/升,且终端余氯不低于0.10.2毫克/升为宜。 运送或接引的安全卫生水的分配。根据不同条件下,可采用下列方式之一,由专人(身体健康者)进行管理和定量分配供水。有条件的地方,应优先选用原有贮水配水系统;设临时贮水配水箱;立即直接分配给灾民户。 (五)饮用水的水质监测 集中式供水水源水。由于旱灾时水源水减少,水源水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三废”的排放导致水源污染,使水质下降。必须对集中式供水水源水进行水质监测,应严格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或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1993)进行。 集中式供水监测点
11、每次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各一份,分散式供水监测点采集农户家中储水器水样一份。具体方案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 监测指标。根据农村饮用水水质特点和现行国家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本次应急监测指标分必测指标和选测指标。 (1)必测项目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肉眼可见物、臭和味、色度(度)、浑浊度(ntu)、ph、总硬度(mg/l以caco3计)、铁(mg/l)、锰(mg/l)、氧化物(mg/l)、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mg/l)、氨氮(mg/l)。毒理学指标:砷(mg/l)、氧化物(mg/l)、硝酸盐(以n计)(mg/l)。 细菌学指标。菌落总数(cfu/ml)
12、、总大肠菌群(mpn/100ml)。 与消毒有关的指标。应根据水消毒所选用消毒剂的种类选择监测指标,如游离余氯(mg/l)、臭氧(mg/l)、二氧化碳(mg/l)等。 高砷饮水。当监测发现高砷饮用水时,需要尽快重新抽样监测确认。 高氟饮水。当监测发现高氟饮用水时,需要尽快重新抽样监测确认。 (2)选测项目: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监测指标。净水剂和水质处理器:净水剂和水质处理器为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国家对此类产品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灾区必须使用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证的净水剂和水质处理器。 旱灾期间的疫情监测及报告方案 在遭受自然灾害时,要特别重视疫情监测及疫情报告,保持疫情监测系统的敏
13、感性。 一、疫情监测 (一)强化基层疫情监测报告制度,加强主动监测,尽早发现疫情。旱灾发生时,水源奇缺,生活饮用水匮乏,水质下降,极易导致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因此,灾区应重点加强肠道传染病及当地主要传染病的监测,及时掌握信息。 要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必须安排专人负责疫情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紧急疫情应以最快的速度和方式进行报告,严禁隐瞒及谎报疫情。 (二)加强对当地自然源性疾病、虫媒传染病的宿主和媒介的监测。 二、疫情报告与分析 (一)旱灾期间应报告的疾病。除对法定传染病按规定程序和时限报告外,还要加强食物中毒、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等的报告。上
14、级卫生部门要求进行“日报告”和“零报告”的,按上级要求进行报告。疫情报告内容应包括:疫情发生地点、单位、时间、发病(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发生原因以及所采取的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二)疫情分析。灾区应做好疫情分析,预测疫情发展趋势。疫情分析应有时间比较,如当年各月比、各旬比、当年与去年同期比等,疫情分析还应有地区比较,如灾区与非灾区比等。此外,还应有发生原因的分析及对今后防治工作的建议。 三、疫情监测的评估 疫情监测的评估是指对疫情报告与监测点工作质量的评估。评估内容首先是监测信息在防治工作中发挥了哪些作用,例如发现了哪些隐患和疫情苗头;还应评估疫情报告内容的完整性,报告及时程度,分析与预
15、测的质量,重报、漏报、错报的程度,各级保存的技术档案是否完好,疫情报告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度进行,疫情信息的反馈与利用程度如何等。 旱灾期间中暑的防治方案 中暑是旱灾期间由高温强辐射气象条件、重体力作业和机体本身特点等因素综合作用所出现的一种病理现象。中暑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四种类型。但临床实践中多表现为混合型。由于中暑病人症状较明显,所以应及时发现中暑病人,并积极进行治疗。 一、中暑等级划分及治疗 (一)先兆中暑:主要症状是大量出汗、口渴、全身疲乏、头晕、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治疗方案:及时离开高温干旱环境,移至阴凉处,短时间休息即可恢复。 (二)轻度
16、中暑。主要症状是体温38.5、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可出现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弱。 治疗方案。迅速离开干旱高温环境,移到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解开衣服,给予清凉饮料;必要时可针刺合谷、曲池、委中、百会、人中等穴位。亦可对症口服霍香正气丸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生理盐水。 (三)重度中暑。主要症状是除上述症状外出现昏倒或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体温40。 治疗原则。降低过高的体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防治休克和脑水肿等。 1、物理降温。如用冰敷,或以冷水或酒精擦身。 2、药物降温。可采用酚噻嗪类药物氯丙嗪等。在整个降温过程中,必须加强护理,密切观察体温、
17、心脏和血压的情况。 3、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应按病情适当掌握补水盐量。 4、防止休克。脉细弱者应立即注射中枢兴奋剂(如可拉明、咯贝林、苯甲酸钠咖啡因等),并给予升压药物(如恢压敏、间羟胺等),以维持收缩压在90mmhg以上。 5、昏迷时可针刺人中、十宣、内关、足三里、委中、大椎等穴。抽搐时,可注射阿米妥钠或苯巴比妥钠。可同时氧吸入。为防止吸入性肺炎,可用抗菌素加以预防。 二、旱灾期间中暑的防范措施 旱灾地区夏季中暑病例较常见,中暑致死者也时有发生,对灾民的情绪及整个社会有直接影响,应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一)组织措施 1、成立旱灾期间防治中暑工作组,任务是组织具体防治工作,落实人员和药品,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花秋镇卫生院院感工作总结 2022 花秋镇 卫生院 工作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