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 核舟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3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 核舟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 核舟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十三课 核舟记【基础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或词的意思。 (1)罔不因势象形( )( ) (2)尝贻余核舟一( ) (3)箬篷覆之( ) (4)其两膝相比者( ) (5)矫首昂视( ) (6)其船背稍夷( ) 2指出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为宫室、器皿、人物。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为字共三十有四。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解释下面文句中加点的字。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高可二黍许。(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珠可历历数也。( ) 东坡右手执卷端。( ) 若听茶声然。( ) 其人视端容寂。( ) 若止印三二本。( )4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
2、么? 5文末揭示中心的语句是哪一句? 6船头三人,为什么要从中间的东坡写起? 7“舟子”,注释是“撑船的人”,两个舟子为什么都没去撑船? 【综合练习】一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 ”,左刻“ ,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把选文中横线上应填的文字写在下面。 2下面对句子理解错误的是( ) A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船身长大约八
3、分多一点。 C盖大苏泛赤壁云:船的顶层刻着大苏游赤壁时的云彩。 D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能用一寸来长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 3结合全文,指出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 A核舟记一文选自清代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B文章说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 C文章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D“尝贻余核舟一”,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苏轼。 4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 A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4、”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说明雕刻家有多方面的成就。 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 A尝贻余核舟一(贻:赠) B能以径寸之木(径:直)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惊奇) D石青糁之(石青:一种青色颜料) 6简答: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答: 7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答:二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 手执卷末, 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 足,鲁直现 足,各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 核舟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2013 年秋八 年级 语文 上册 23 核舟记 同步 练习 新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