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要点.doc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要点.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质文本2017年7月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要点题型:单项选择:20%,20题多项选择:10%,5题名词解释:20%,45题简答:26%30%,45题论述:20%24%,2题选择题主要看练习册,注意主观题答题时不要空题,即使不会也要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写一些内容。以下为本次复习要点:第一章 导论1、在所有的生产要素中,劳动力要素是唯一具有能动性、革命性的要素,它的开发利用程度将决定其他社会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课本第1页2、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其实质就是合理分配社会劳动时间;而合理分配社会时间资源,就是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这两者的含义和实质是一样的。课本第3页3、宏观劳动力配置名词解释
2、作为劳动经济学学科的重要组成局部,其中心任务是研究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但它不是从微观的角度,不是研究企业内部各岗位的劳动力资源配置,而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地区间、行业间如何进行配置。课本第4页第二章 宏观劳动力配置原理1、劳动力的概念课本第9页 劳动力这一概念通常有三种解释:一是指人的劳动能力;二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即劳动者;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即社会劳动力。其中第一种解释表达了劳动力最根本、最主要的含义。正确全面的理解劳动力的概念,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二是劳动力存在于人体之中。三是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3、。四是劳动力和劳动不同,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和表现,是体力和智力使用的过程,而劳动力那么是劳动的前提条件和根底。2、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也被称为人力资源、劳动资源,它是指一定范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点上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称。课本第10页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优化结合关键在于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其重要原因在于:1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生产的根本要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过程。因此,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对于提高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2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是劳动力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前提。3劳动力的个人所有表达了价值规律的客观作用。课本第17页4、劳动
4、生产率是衡量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使用价值多少的主要指标之一。在使用价值生产量一定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即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劳动力数量越少;劳动生产率越低,所需劳动力的数量越多。课本第20页5、劳动生产率是反映劳动者从事产品生产的能力和效率的指标。通常,劳动生产率有两种计量方法:一是以单位劳动时间小时、工作日、周、年内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二是以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课本第20页6、影响和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众多,但是,可以将这些因素归纳为三大类:物质技术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重点一物质技术因素。物质技术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有:1、劳
5、动手段。2、能源 3、劳动对象 4、生产工艺 5、生产力布局二社会经济因素。 1、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 2、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3、劳动组织 4、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 5、劳动者的生活条件。三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一些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天然资源等也会影响到劳动生产率。 社会生产关系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社会条件之一,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产品的分配形式也不同,最终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也不同。课本第22页7、产权是分析经济问题的一个关键概念,产权是市场交易中有效配置资源的根底,它决定着资源的使用方式。产权包括所有权、收益权、处置权,而这些权利决定着经济主体的行为。一般来说,产权结构
6、通常具有三个根本的特点:排他性、可转让性、强制性课本第25页8、在劳动力市场上如何安排劳动力的投资收益权是决定劳动力交易的根底和前提,是决定劳动力资源有限配置的核心和关键课本第25页9、产权制度是决定资源配置的根底,也是决定配置效率的前提。课本第25页10、交易本钱名词解释:从狭义上看,交易本钱是一项交易所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从广义上看,它是指协商谈判所需的各种资源的使用,包括制定谈判策略所需信息的本钱,所花的时间,以及防止受到欺骗所花的本钱课本第26页11、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否有效,判断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这是需要探讨的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力的配置也会发生变化。合
7、理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效益的保障,是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方面。调整劳动力资源配置也是优化生产力布局的措施。合理的劳动力配置保证社会成员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的使用价值总量得到平衡和满足。劳动力资源配置影响着社会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社会阶层的形成与变动以及人们的生活与思想方式等诸方面。反过来,这些因素也影响和决定着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和配置内容,其中社会生产力水平对劳动力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课本第28页第三章 我国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的历史变革1、具体来看,传统的配置方式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来实现对劳动力资源的方案配置的,主要包括两个制度:第一,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 劳动力行政统
8、一调配的原那么:一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二是区别轻重缓急,保证重点 三是坚持自力更生,先内后外 四是力求专业对口,发挥专长 五是以地区为主,就近调配。第二统包统配制度。统包统配制度是对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员由国家统一进行安置的劳动制度课本第33页2、传统体制下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了解一1950-1957年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 二1958-1978年劳动力资源统包统配。劳动力资源采取统包统配的方式,劳动力没有择业和选择工作地点的自由,一切由政府按照国家开展战略的方案统一安排。农村劳动力在公社内参加统一劳动,统一分配。三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后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课本第34页,此处应该对经济开展过程
9、有大体上的了解3、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存在的原因重点,此处应该是一个论述题 其存在的主要原因如下: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劳动力退出障碍互为因果二体制内劳动力配置者的既得利益刚性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严重滞后四劳动力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都严重失衡如果是论述题,答题时要对每个大标题都要展开论述,具体见课本第45-48页第四章 劳动力流动与配置1、劳动力流动指劳动者以寻找新的就业时机为主要动机而产生的移动。通俗地讲,劳动力流动就是劳动力因变换工作岗位、职业或工作区域而产生的移动。课本第58页2、劳动力迁移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二是劳动力地域性迁移易地在同一行业就业,三是劳动力行业性迁移
10、易地在其他行业就业通常把劳动力流动分为以下假设干类型:1.岗位之间的流动 2.职业之间的流动 3.单位之间的流动 4.产业之间的流动 5.地区之间的流动 6.国际间的流动课本第59页3、考虑到制度因素,通常根据流动决策主体的不同,可以把劳动力的流动方式分为自由流动、方案流动和混合决策流动三种类型:1以个人决策为根底的自由流动 2以政府决策为根底的方案流动。3.混合决策型劳动力流动课本第59页4、劳动力迁移理论课本的6169页1刘易斯模型及其修正二元经济结构名词解释:不兴旺经济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经济部门,一是生产率较低的农业部门,其劳动报酬低;另一个是现代的生产率较高的城市工业部门,其工资水平高。
11、从使用要素角度看,传统农业部门使用非再生的资本土地,现代城市部门使用再生性资本,针对开展中国家的状况,这种二元结构实际上就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课本第61页2托达罗模型:托达罗认为农民的迁移决策不仅取决于城乡实际收入差距,而且取决于城市就业率和失业率。当城市失业率很高时,即使城乡收入差距很大,农民也不会轻易地做出迁移到城市去的决定课本第63页3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及其修正根本的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假定,城市工资率在某种程度上是外生决定的,根据这一假定,城市工资率在某种程度上是外生决定的。根据这一假定,内生决定的市场结算工资将会导致流向城市部门的移民人数减少,由此产生较多的就业时机和较低的失业率。最低工
12、资的上升和其他现象可以导致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并导致就业增长比产出增长低。 修改后的哈里斯托达罗模型意味着城市就业时机创造比率的提高会提高失业水平。假设创造城市就业的不同手段(如部门工资补贴、创造或扩大市场需求等),对社会福利的影响那么可以根据模型以产量收益或损失来衡量。该模型还说明:强行阻碍和限制劳动力的转移可能会减少农业部门课本第67页4乔根森的主要观点有:1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结构的变化,是消费需求拉动的结果。2乔根森否认农业部门存在边际生产率等于零和低于实际工资的剩余劳动。农业人口向工业部门转移的根底是农业剩余而非边际生产率为零或虽然大于零但小于实际收入
13、水平的劳动力的存在 (3)农业剩余是指农业部门产品的增长快于人口的增长,即人均粮食供给增长率大于人口增长率。 (4)在农业人口向城镇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中,工资水平并非固定,而是不断上升的。不但工业部门为了吸引农业劳动力要提供高于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而且农业部门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工人的工资也是不断上升的。课本第67页5唐纳德博格的人口迁移“推-拉理论其主要观点为:从运动学的观点看,人口转移是两种不同方向的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种是促使人口转移的力量,即有利于人口转移的正面积极因素;另一种是阻碍人口转移的力量,即不利于人口转移的负面消极因素。在人口迁出地,存在着一种起主导作用的“推力,把原居
14、民推出其常居住地。产生推力的因素有自然资源枯竭、农业生产本钱增加、农村劳动力过剩导致的失业和就业缺乏、较低的经济收入水平等。必须指出,在迁出地存在“推人口转移的因素的同时,也存在“拉人口的假设干因素,如家人团聚的快乐、熟悉的社区环境、在出生和成长地长期形成的社交网络等。只不过比较起来,迁出地的“推的力量比“拉的力量大,占有主导地位。同样,在转入地,存在着一种起主导作用的“拉力把外地人口吸引过来。产生“拉力的主要因素是:较多的就业时机、较高的工资收入、较好的生活水平、较好的受教育的时机、较完善的文化设施和交通条件、较好的气候环境等。与此同时,转入地也存在一些不利于人口转入的“推的因素,如转移可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 劳动力 配置 复习 要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