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选编的四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分别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们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四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课文后面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回忆拓展。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几个学期,较少接触外国文学作品,因此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风俗习惯比拟陌生,加上本组教材编排方式与众不同,特别是梗概加精彩片段的形式,是教学的难点。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每课出现的生词。2.学
2、生通过读书和收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3.欣赏文中的精彩片段,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4.完成“口语交际“习作“回忆拓展。过程与方法: 本组教材的编排方式与众不同,特别是梗概加精彩片段应该如何教学,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学本组教材,应从本组的编排特点出发,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长篇作品,在名著梗概和精彩片段的引领下,阅读文学名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多样文化,关心人物命运。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学生自主、独立阅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一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
3、习的积极性。学法: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在熟读的根底上欣赏人物形象。课时安排:14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过程与方法:1.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清顺序。2. 再度课文,了解小女孩的现实处境,读出自己的感受。3. 品味小女孩擦火柴局部,从梦想的美好中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4. 有感情地朗读现实与梦想局部小女孩的“幸福和现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难点:重点: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
4、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理解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小女孩的悲惨与心酸。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点拨。 学法:抓住重点语句,读、思、议。教学准备:?安徒生童话?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教学过程:一、了解“导读内容,引人新课1指名读第三组的“导读。“2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组
5、的第一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安徒生你对安徒生有哪些了解?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上。2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段。读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三、理清课文表达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拟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在书上找出有关的局部,做上记号。 3讨论交流。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第五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2把课文分成三段,可以怎么分?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是第一段;第五至第十自然段是第二段,第
6、十二、十三自然段是第三段。 4、这三段,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认真看看课文,再用自己的话答复。第一段讲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第二段讲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第三段讲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四、学习第一段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一段,想一想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应该怎样答复。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小女孩为什么还在街上卖火柴?抓住两点:一是“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二是回家同样要挨冻,因为“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从这里,你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怎么样?小女孩冻了一天
7、,饿了一天,没有人关心,徊去还要挨打,真可怜。让我们把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要读出这个小女孩的可怜。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先学生自练,再指名朗读。五、布置作业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一段。2按照“思考练习第二:三题,预习课文第二、三段。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想象。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引人新课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2小女孩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后来又怎么样了呢?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段和第三段。二、自学第二段1提出自学要
8、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想课后“思考练习的第二题,、2学生按要求自学。三、指导理解第二段1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2请五位同学把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的局部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3五位同学读课文后讨论: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一个大火炉,第二次擦火柴看到了烤鹅,第三次擦火柴看到了圣诞树,第四次擦火柴看到了奶奶,第五次小女孩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奶奶把她抱起来,搂在怀里,带她飞走了。4小女孩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火柴?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看看书,同座讨论讨论,然后我们再一起研究。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第一根火柴的?
9、是在冻得实在受不了的情况下才擦第一根火柴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学生读讲有关的语句。“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这两句话中你们知道了些什么?从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小女孩不敢擦火柴。从第二句的“终于这个词可以看出,小女孩经过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实在冻得受不了了,才抽出一根火柴来擦的。2小女孩擦第一根火柴经过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第一根火柴灭了,她为什么紧接着又擦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呢?因为擦燃第一根火柴时,小女孩看到了火炉,她正想暖和暖和,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小女孩紧接着又擦了一根,是为了留住那个火炉。擦燃第二根火柴时,小女孩看到一
10、只烤鹅在向她走来,火柴灭了,烤鹅不见了,她马上又擦燃一根火柴是为了得到那只烤鹅。擦燃第三根火柴时,小女孩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火柴灭了,圣诞树又不见了,小女孩为了留住美丽的圣诞树,就又擦着了一根火柴。3小女孩为什么“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因为小女孩在擦燃第四根火柴的时候,见到了疼爱她的奶奶,小女孩知道,火柴一灭,奶奶就会不见的,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是想把奶奶留住。 5、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她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同学们想一想,她怎么会看到这些东西的?因为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也没有人疼爱,她想要暖和暖和,想要吃点东西,想要和别的孩子那样得到欢乐,有人疼爱,所
11、以就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小女孩渴望得到这些东西,这是个原因。但是,我们如果想要一样东西,擦根火柴,在火柴光里,能不能看到这样东西?不能看到小女孩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看见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还有什么原因?小女孩看到的是一种幻觉。人在神志不清或精神不正常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幻觉。小女孩整整一天受冻挨饿,这时候已经神志不清了,所以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看到了许多平时渴望得到的东西是啊,弄明白了这两点,我们就更觉得这个小女孩太可怜了,我们的心情也更加沉重了。让我们带着这种沉重的心情,看看插图,练习朗读第二段。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1出示挂图,学生看图,自由朗读。2指名朗读,有的读整段,有
12、的可自选其中的一局部朗读。五、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的第三段,想想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2看看本课生字,注意生字的写法。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第三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重难点: 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人新课1我们已经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这两段讲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两段的主要内容。2课文里说,小女孩“,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呢?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三段。自学第三段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三段,试着答复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中的问题。 3学生按要求自学。三、指导理解第三段1指名朗读第三段。2这个小女
13、孩后来怎么样了?小女孩冻死了。前面说的“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小女孩死了,离开这个世界了。 3“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第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临死的时候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体会到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活路,只有死亡才能摆脱痛苦。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不满。、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五、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1课文中说“谁也不
14、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作者知道不知道?作者也不知道。那么作者是怎么写出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看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的呢?作者是根据想象来写的。 2、这篇课文是童话乙童话的内容来之于生活。但具体情节往往是根据想象虚构的。这篇童话的作者是根据什么来想象的?是根据他平时见到的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和穷苦孩子冻死街头的情景来想象的。六、稳固生字词 1仔细看看生字,想想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2同座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读一读,互相纠正读音。 3将“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两遍。七、作业: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其他故事板书设计:14 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 安徒生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命运悲惨课后反思:15
15、、凡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表达、信和回忆的内容穿插来写,苦乐比照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过程与方法:1快速初读,理清课文线索。 2找出凡卡的信的内容,自读、讨论、体会,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3找出凡卡回忆的内容,体会乡村生活的清苦, 并与凡卡的学徒生活比照,抓住凡卡的心理活动,体会其内心的痛苦。重难点:重点: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16、,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难点:作者的表达、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点拨。 学法:自主阅读,讨论交流,有感情的朗读。教学准备:了解作者及其作品。预习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重难点: 了
17、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理解信的内容,从中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板书课题 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
18、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3810111215自然段 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3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
19、只有爷爷一个亲人。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4快速浏览课文,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5文章按时间顺序,除了写凡卡写信的内容,还写了什么?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在旁写写你的感受。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
20、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3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4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慨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
21、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四、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2、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表达、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重难点: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理解信的内容,从中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 2.学习课文插叙和结尾局部的内容,领会其表达作用。教学过程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第四 单元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