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过滤装置公司企业文化评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过滤装置公司企业文化评估.docx(8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工业过滤装置公司企业文化评估工业过滤装置公司企业文化评估目录一、 项目简介2二、 启动时机的选择6三、 切入点的选择10四、 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12五、 评价标准16六、 造就企业楷模19七、 企业先进文化的体现者22八、 资本流动与文化流动28九、 跨文化管理29十、 CS与企业文化的关系36十一、 顾客满意度调查与评估40十二、 中国民族文化特征44十三、 中国企业文化精髓48十四、 产业环境分析57十五、 市场规模58十六、 必要性分析59十七、 法人治理结构60十八、 项目风险分析71十九、 项目风险对策74SWOT分析75(一)优势分析(S)751、工艺技术优势75公司一直
2、注重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设备,不断加大自主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力度,形成较强的工艺技术优势。公司根据客户受托产品的品种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工艺技术参数,以满足客户需求,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艺技术。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工艺研发,公司已经建立了丰富完整的产品生产线,配备了行业先进的设备,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工艺,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75一、 项目简介(一)项目单位项目单位:xx有限责任公司(二)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32.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
3、设。(三)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21333.00(折合约32.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37948.11。其中:主体工程27453.02,仓储工程4121.53,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3724.00,公共工程2649.56。(四)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有限责任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五)项目提出的理由1、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是巩固行业地位的必要措施公司长期积累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研发成果。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司产品不断往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投资
4、项目的建设,将支持公司在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实力,加快产品开发速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巩固并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优势竞争地位,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提供充实保障。2、公司行业地位突出,项目具备实施基础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专注于行业领域,已形成了包括自主研发、品牌、质量、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核心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突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生产方面,公司拥有良好生产管理基础,并且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与科研院所、高校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已形成了完善的研发
5、体系和创新机制,具备进一步升级改造的条件;在营销网络建设方面,公司通过多年发展已建立了良好的营销服务体系,营销网络拓展具备可复制性。目前,我国环保设备在大气污染防治设备、水污染治理设备和固体废物处理设备三大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环保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可达3905.4亿元,2022年将进一步达到4033.8亿元。(六)建设投资估算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2597.1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9818.0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94%;建设期利息100.4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
6、.80%;流动资金2678.7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26%。2、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9818.02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8495.0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91.29万元,预备费231.65万元。(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234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8735.52万元,纳税总额2194.06万元,净利润3413.4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9.74%,财务净现值4982.27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79年。2、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
7、积21333.00约32.00亩1.1总建筑面积37948.11容积率1.781.2基底面积12799.80建筑系数60.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92.072总投资万元12597.162.1建设投资万元9818.022.1.1工程费用万元8495.08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091.292.1.3预备费万元231.652.2建设期利息万元100.422.3流动资金万元2678.723资金筹措万元12597.163.1自筹资金万元8498.263.2银行贷款万元4098.904营业收入万元234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18735.526利润总额万元4551.327净利
8、润万元3413.498所得税万元1137.839增值税万元943.0710税金及附加万元113.1611纳税总额万元2194.0612工业增加值万元7575.4413盈亏平衡点万元8180.56产值14回收期年5.79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9.74%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4982.27所得税后二、 启动时机的选择从企业的现实特点出发,推进企业文化管理,进行企业文化的微观再造和创新,必须选准启动时机。从总体来看,当前中国企业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大调整、大改组时期,也是企业制度创新、资产重组、管理变革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加速期,还是企业传统价值观、道德观等文化现象受到冲击
9、的时期。这一时期、这一环境确是摒弃企业旧文化,培植企业新文化的最佳时机和最佳切入点。换句话说,企业文化管理的加强,特别是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变革,主要是在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经营方式、组织规模、制度等也产生了巨大变化,原有文化对企业发展已经产生阻碍作用的情况下进行的。总结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经验,可以发现,以下几种情况和征兆出现时,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最佳启动时机。(一)企业进入快速增长期企业一旦进入快速增长期,一般表现出人员大量增加,组织规模迅速膨胀,分支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资本迅速扩张,市场迅速扩大且占有率骤升,经营业绩直线上扬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
10、们往往沉酒于成功的喜悦之中,忽视文化的建设。实际上,企,业经营迅速发展时,企业文化往往滞后,很难同企业经营发展保持同步,当二者的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企业经营没有相应的文化支撑,就会降低发展速度,甚至急剧下滑。所以,当企业发展超常,进入快速增长期时,实际上就已开始孕育一定的文化危机,企业发,展越迅速,潜伏的文化危机就越大。只有抓住适当时机,变革文化,推进文化创新与发展,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稳定持续地发展下去。(二)企业经营业绩平平或陷入困境企业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困难或挫折。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企业往往在科技开发、市场开拓或组织调整上下工夫较多,很少检查自身的文化,这可能是一个误区。企业经营的
11、业绩好坏,固然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文化的优劣是起决定作用的。因此,当企业经营效益低下或陷入困境而找不到直接原因或明显原因时,就应该检查一下本身的文化是否滞后,是否阻碍了企业经营的发展。如果时机抓得准,及时变革文化是改善经营的首要任务。(三)企业管理掣肘增多,效率低下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机构雁肿,职责不清,政令不畅,内部矛盾明显增多,人际关系异常复杂,管理效率下降的现象。此时,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机构改革上,即企图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殊不知,这种做法往往不能如愿以偿,过不了多久,机构又开始膨胀起来,使企业陷入“精简一膨胀一再精简一再膨胀
12、”的恶性循环之中。实际上,企业管理掣肘增多、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一般是文化滞后造成的。如果只在机构上做文章,不去变革文化,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当企业出现了上述不正常现象时,应配合机构变革,大力推进文化的革新,用一种新文化武装一个新机构,才能赋予它新的生命。(四)企业面临的科学技术环境迅猛发展一般来讲,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企业产品的更新、技术设备的换代。尤其当涉及企业经营领域的技术大幅进步时,对企业的影响就会更直接。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生产、经营的方式上,而且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伦理道德、传统习惯,甚至给企业的价值观带来冲击。科学技术的进步同企业文化相比总是超前的,只有抓住时机,
13、推动企业文化的进步,才能使之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五)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市场瞬息万变,总是会给企业文化的发展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尤其是当市场发生巨大变化,就会导致企业文化的重大变革。比如,原有的产销渠道被阻滞,竞争对手迅速崛起,传统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处于饱和或衰退阶段,亟须更新换代,而新开发的产品市场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企业没有优势,或者企业对这类市场极不熟悉。这些情况的出现都说明市场发生了大的变化。这时,就需要企业审慎地研究一下传统的价值观是否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否则,市场环境已经变化,而企业还在固守着旧的价值观,企业衰败是不可避免的。(六)企业领导层调整一任领导班子,尤其
14、是一任主要决策人(如董事长、总经理、CEO等)在任时,很难改变其倡导和信守的文化以及由这种文化决定的制度、行为方式和工作作风。不管这些文化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因此,当企业领导人更迭,新的领导人上任时,正是总结、传承前任的经验,创新和变革企业文化的极好时机。新人、新的工作思路、新的工作作风与倡导的新文化相得益彰,企业文化管理的效果会比较好。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不能陷入“只要领导层调整就要变革企业文化”的认识误区,一个企业形成好的文化是一种财富,不应朝令夕改,应一以贯之。这里只是说当一个企业的文化需要变革时,企业领导层调整是抛弃旧文化、启动建设新文化的契机。近年来,由于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与条件急
15、剧变化,一方面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危机,迫使企业必须审时度势,改变组织形式、经营方式与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也对企业传统文化提出了挑战,迫使企业激浊扬清,挣脱传统企业文化的束缚,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新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所以,企业必须抓住目前的极好时机,经过自身努力,并依靠或借助社会力量来推动企业改革的深化和企业文化的革命性进步。三、 切入点的选择除了新创办企业外,多数企业建设自身的文化都是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即都是“非零起点”。所以,选择建设企业文化的切入点,必须从企业现有文化状况出发。(一)解决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矛盾是多种多样的。如有些企业产品质量不高或
16、服务水平较差,竞争能力不强;有些企业管理混乱,浪费惊人,效率低下;有些企业员工素质低下,不能适应生产需要;有些企业人心涣散,士气低落;有些企业人际关系不协调,相互拆台,能量内耗等。企业应从解决企业面临的上述某一方面的主要矛盾入手,倡导某种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良好的企业行为方式,培养良好的企业风气,纠正偏离企业文化发展模式的思想和行为。这样做容易引起全员的共鸣和反响,增强企业文化的实用价值。(二)总结和继承企业的优良传统企业的优良传统是企业历史上形成的文化精华和闪光点,包括经营管理经验、习惯、风俗、传统和领导人的特殊工作作风及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等。选准时机,总结这些优良传统,宣传模范人物的事迹,并
17、在实际工作中把这些闪光的东西继承下来,容易抓住企业文化生长的根基,促进企业特色文化的形成。(三)企业资产重组和制度的重大创新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市场成为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手段。随着产业结构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企业正在进行着急剧的重组,原有企业有的迅速崛起,有的发展,有的转产,有的被淘汰,有的被兼并。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的企业,其规模和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配合企业重组和改革,是植入一种新文化或发展某种特色文化的极好切入点。四、 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一)国外研究成果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的罗伯特,查因教授和西保留地大学商学院的金卡梅隆教授,用了多年时间,构建了一个
18、评价组织有效性的量表,在建立两个成对维度(灵活性与稳定性、关注内部与关注外部)基础上,将指标分成四个主要群类,分别代表不同特征的组织文化,即团队型、创新型、层级型和市场型。该量表概括出六个指标来评价组织文化,即主导特征、领导风格、员工管理、组织凝聚、战略重点和成功标准,使之分别对应四种类型的组织文化,然后画出图示。该量表对企业文化评价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同是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的德尼森教授构建了一个能够描述有效组织的文化特质模型,认为适应性、使命、一致性和投入四种特质与组织有效性相关,在此基础上,又在每种特质下面开发出三个子维度。这个模型经过多年试验,社会认可度较高。美国加州大学的查特曼教
19、授为了从契合度的途径研究人与组织契合和个体结果变量(如组织承诺和离职)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组织价值观的OCP(组织文化概评)量表。完整的OCP量表由54个测量项目组成七个维度,分别是革新性、稳定性、尊重员工、结果导向、注重细节、进取性和团队导向。这一研究也具有一定影响。(二)国内早期研究成果有关企业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较早的成果是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外国经济研究所1995年发布的专门课题研究报告,该报告意在建立评价企业文化优劣的客观尺度,并提供可供进行企业文化调查的具体操作方法。报告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把观念形态等软性因素转化为数量关系进行比较,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评价指
20、标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四类共52个具体指标,其测度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反映企业成员素质的客观指标主要测度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参加工作时间、在本企业的工作时间、现任职务。2、反映企业成员一般价值观念的指标主要测度个人独立意识和奋斗精神、对工作意义的理解、对工作稳定的重视程度、对自己所在企业的社会地位及个人晋升机会的重视程度、对目前社会中存在的各种职业性组织的偏好。3、企业成员关于企业的观念主要测度对技术及技术人员的重视程度、对管理及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对企业目标的认识、理性地评价企业的程度、从情感出发评价企业的程度、理性地对待企业中人的行,为及人际关系的程度、从情感和道义出发评价企业中人
21、的行为及人际关系的程度、对企业内外部竞争关系的接受程度、对个人与企业关系的理解、对企业内个人之间及部门之间收入差距的可接受程度。4、企业成员对企业状况的评价主要测度企业横向沟通状况、企业纵向沟通状况、个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对企业机构设置状况的评价、对企业文化管理状况的评价、对企业知名度的评价、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对企业的喜欢程度。这一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的提出在中国具有开创意义。该体系指标设计视野较宽,内容较全,数量适中,逻辑关系较清楚,为客观地评价企业文化状况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但是,企业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正确评价一种企业文化的优劣,除了通过问卷获得上述若干
22、“主观”,评价以外,还应有客观的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指标;除了应有评价企业自身系统功能的指标,还要有企业对外部环境适应性的指标。从方法上看,除了有企业员工、管理者的自我评价,还要有社会评价,包括投资者、合作者、竞争者、消费者以及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媒体及相关专家的评价。这样,实现主客观评价结合,企业内外评价结合,才能使企业文化的评价体系更为科学实用。(三)国内最新研究成果近几年来,国内有关企业文化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的研究十分活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因循国外企业文化量化研究的思路,根据案例实证分析的结果,确定了由七个维度组成的测评量表:即人际和谐、公平奖惩、规范整合、社会责任、顾客导向、勇于创新
23、和关心员工成长,这一量表有一定的价值。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企业文化测评项目科研组”,在对中外企业文化的量化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由八个维度40多个测试项目组成的测评量表。八个维度分别为:客户导向、长期导向、结果导向、行动导向、控制导向、创新导向、和谐导向和员工导向。这一量表较为详细,能较为准确地测量出企业文化的优势所在。中国企业文化测评中心在吸收了国外成熟的企业文化量化研究和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数百家中国企业的实践检验后建立了“中国企业文化综合测量系统”。该系统由企业文化类型评价、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评价和企业文化环境评价等部分组成,分别从组织和员工个人的角度,测
24、评出企业文化状况及运动方向和规律,使用效果较好。应该说,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也就会进入科学化轨道,长期困扰理论界的企业文化的量化问题就会有重大突破。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很大的研究潜力,其实用化和市场化的前景无疑也是广阔的。五、 评价标准企业文化的评价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企业文化发育和成长客观状态的评价,另一类是对企业文化管理工作的评价。本书所阐述的主要是对企业文化发育和成长客观状态的评价。从根本上讲,评价企业文化优劣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看企业文化与企业所从事的事业及市场环境是否相适应,是否有助于形成企业的竞争力,是否有助于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25、但具体来说,评价一个企业的文化优劣,要看企业文化的引导力、教化力、维系力和激励力这四种力量的大小。(一)引导力企业文化无形中发挥着引导作用;引导企业的行为,引导员工的行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人们心目中是一座灯塔,照亮着人们前进的方向,把人们引向光明之途。当企业制定一项营销决策时,它会提示决策人不能为一时的销售盈利而丧失企业的商誉,应处理好企业利益与消费利益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当企业推出一项新的分配制度时,它会告诫管理者,分配制度的精神不在于惩罚,而在于正面激励;当员工早晨走上工作岗位,它会提醒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做好每一件事,不能把工作当成负,担和赚钱的手段,而应从中
26、寻求创造和奉献的乐趣。毫无疑问,劣质的企业文化一定会把人们引向迷途和黑暗。只要看企业主流文化能否对企业和员工起到正面引导作用,或引导力大小,即可对企业文化的优劣状况给出一个大体评价。(二)教化力一个企业的文化是否有成效,首先要看它能不能提供对企业从上到下各种角色的教化与训练。企业文化的教化力,往往不只是能提供保证企业业务经营正常运转的职业训练和角色训练,即不只是一种纯粹的职业技能、技术和专业素质训练,也不只是常规的社会道,德教育,而是能造就特有的“企业人”。健康、完美的企业文化,反映着企业看问题的独特的视角、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给人以责任感、正义感,使人能够区分善恶美丑、是非曲直,引导
27、员工做人以诚相待,做事讲信誉,公私应分明,工作应进取,对“企业人”起着全方位的正面教化作用。而一种病态的企业文化,其教化作用则是负面的,它给予员工的必是人世间无公平可言,信誉、名声不值钱,做人要圆滑、老到,环境本来是充满敌意的,工作说得过去就行等。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其教化作用是截然不同的。评价一种企业文化的优劣,只要看其教化作用的方向以及教化力的大小,便能得出较为正确的评价意见。(三)维系力维系企业共同体存续的核心和基本力量是企业文化。一个企业只要有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就有了价值支柱,就有了精神寄托,就有了追求和向往,就有了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勇气和力量。没有资金,可以用信用得到贷款,引进资金;没
28、有主意,可以集思广益,获取情报,也可以引进人才与技术;陷入困境,可以全员同舟共济,共渡难关,遇到“外敌人侵”,大家可以“同仇敌气”,协同作战。企业文化维系力的大小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检验:一是企业能否提供一种物质诱因(或物质刺激)与员工贡献相平衡的机制,使员工在企业困难时期能够牺牲报酬,在景气时期能够分享收益;二是企业能否提供职业安全保障机制,满足员工职业安全感的需要;三是企业能否创造一种团体认同感,使员工有归属感,形成一种靠对共同事业的认同而不是靠血缘关系或物质利益带来的团体凝聚力;四是企业能否通过创造一种成就感与机会均等感,让员工看到有实现理想的可能;五是企业能否通过对员工自我价值与企
29、业经营目标的协调,使员工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和最大的发展空间。(四)激励力企业文化的激励力,也就是企业文化对文化行为主体能够产生激发、动员、鼓动、推进的力量。激励的结果往往具有某种放大效应。事实上,依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能够满足企业员工各个层次需要的企业文化,在其发挥维系作用的同时,又具有激励力。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给人以明确的目标,在企业主导价值观念的引导下,鼓励人们坚持个性,不断创新,为人们提供露头角的广阔天地;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为每一个人提供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动力,鼓励每一个人恪尽职守,超越自我,创造佳绩。一种不良的企业文化肯定没有这种力量和功效。因此,从企业文化对组织成员是否具有激
30、励作用和激励力的大小,可以对企业文化的优劣程度做出一个大体的评价。六、 造就企业楷模事实上,企业的共生楷模如凤毛麟角,并不多见。现代企业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英雄楷模,如果英雄楷模不能随企业一起诞生的话,就必须因势利导来造就楷模。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企业对于认识和创造那些情势楷模特别在行。企业的高级主管们知道,楷模之所以能成为楷模,是因为他们体现该企业文化成功的伦理。企业中必定有众多的候选楷模,关键在于如何去发现和培养他们。有一些人在企业里表现得很特别,他们性情“古怪”、行为“出格”、见解独特,常常不为常人所理解。注重企业文化的公司一般都十分看重这些人,认为他们的独特个性可以与公司的价值观交相
31、辉映,因而尊重他们的个性,挖掘他们的创意,通常把他们放在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岗位上,或委派他们负责研究创新和业务开发。企业楷模是在企业实践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但最后真正成为为人所景仰的楷模又需要企业的精心培育,是典型人物良好的素质所形成的内在条件与企业“天时、地利、人和”的客观环境形成的催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在造就楷模时主要有三个方面工作,即善于发现“原型”、注意培养和着力塑造。(一)善于发现楷模“原型”楷模在成长的初期往往没有惊人的事迹,但是他的价值取向和信仰的主流往往是进步的,是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保持一致的。企业的领导者应善于深入群众,善于通过人们的言行,了解群体成员的心理状态,以及时发现具
32、有楷模特征的“原型”。“有高山即有深谷”,对楷模“原型”不要求全,而要善于发现“亮点”。(二)注意培养楷模培养楷模就是为所发现的楷模“原型”的顺利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增长其知识,开阔其视野,扩展其活动领域,为其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的参与机会,使其增强对企业环境的适应性,更深刻地了解企业文化的价值体系。培养楷模切忌脱离群众,应该使楷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三)着力塑造楷模通过对楷模“原型”的言行给予必要的指导,使他们在经营管理活动或文化活动中担任一定的实际角色或象征角色,使其得到锻炼。当楷模基本定型,为部分员工所拥护以后,企业应该认真总结他们的经验,积极开展传播活动,提高其知名度和感染力,最终使之
33、为企业绝大多数员工所认同。需要指出的是,在对楷模进行宣传过程中绝不能“拔高”。新闻媒体一般喜欢过分地宣扬、吹捧这些英雄楷模,无论是企业共生楷模还是情势楷模,都常常被渲染成超凡入圣的人物。其实,英雄并不是超人、神人,而是最脚踏实地的人物。企业在其发挥作用中应给予关心和爱护,使其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企业楷模不一定都具备管理能力,不加区别地硬性把这些人“提拔”到管理或领导岗位,也不是明智之举。培育、造就企业楷模的过程也是不断增强员工信心、鼓励员工成长,使其超越自我、创造非凡的过程。玫琳凯化妆品公司的创始人玫琳凯女士训练推销员不要简单模仿她,而要相信自己就是玫琳凯。为了鼓励他们,使他们具有与她
34、一样的自信心和勇气,她用钻石野蜂针作为奖品奖励他们,并且解释说,按照空气动力学原理,野蜂弱小的翅膀是不可能使其笨重的躯体在空气中自由飞行的,然而野蜂并不知道这些,仍在四处飞翔。这里的含义很清楚:任何人都能成为英雄,只要他们有信心并且能坚持做下去。企业楷模是强文化企业中强文化的化身,强文化公司一方面重视企业楷模的培育,鼓励人人成为英雄,并且不断造就英雄群体;另一方面又重视充分发挥英雄楷模作用。如果一般企业能像强文化公司那样,那么就会在员工中最终造就、培育出各种类型的楷模来,企业文化也就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七、 企业先进文化的体现者(一)企业楷模的个性特征与作用1、企业楷模的个性特征企业楷模又称企
35、业英雄,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具有较高思想水平、业务技术能力和优秀业绩的劳动模范、先进骨干分子和英雄人物。他们是集中体现企业主流文化、被企业推崇、被员工一致仿效的特殊员工。这些人在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总是走在前面,是企业先进文化的体现者,是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力量。企业楷模是企业价值观的化身,他们的观念、品格、气质与行为特征都是企业特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正像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所说:“如果价值是文化的灵魂,那么英雄就是这些价值的化身和组织结构力量的集中体现。在强文化中,英雄是中流砥柱英雄是一个巨大的火车头,一个魔术师,是每个遇到困难的人都想依靠的对象,他们有着不可动摇
36、的个性和作风,他们所做的事情是人人想做而不敢做的。英雄们是一种象征。他们的行为超乎寻常,但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常常是戏剧性地向人们显示,成功是在人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企业楷模之所以受人尊敬和崇拜,关键在于他们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他们做了他人能做而没有勇气做的事情。2、企业楷模的作用企业楷模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企业楷模是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导师,是人人仰慕的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了企业的价值导向。他们在企业中也许不担任任何管理职务,也许算不上高技术人才,但他们德高望重,备受人们敬重。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企业追求的真谛,处于企业文化的中心位置。楷模们是人们心目中崇敬
37、的偶像和有形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他们,企业文化就会由于缺乏凝聚力而涣散和支离破碎。只有懂得这种企业文化妙用的企业主管和领导人,才能很好地利用员工这种心理去塑造企业楷模,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楷模在企业文化形成中的具体作用是:(1)榜样作用。企业楷模具有时代特点,体现现实文化的主导精神。他们能以其优秀的品德、模范的言行、生动感人的现实文化形象感染人们。他们的为人和功绩是一般员工直接体验的,容易使大家产生感情共鸣,因而乐意去仿效。(2)聚合作用。企业楷模产生于群众之中,他们的理想、信念、追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易于为群众所认同和敬佩,并产生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周围的员工,使整个组织同心同德,形成整
38、体力量。(3)舆论导向作用。在一个良好的组织文化环境中,企业楷模的公正主张和远见卓识,能够控制舆论导向,能够起到引导员工言行、强化企业价值观的作用。(4)调和作用。企业楷模以自身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优势,在解决企业内部的各类矛盾、冲突时起着调和作用。如以公正的态度提出调停条件,判定是非,充分诠释企业处理冲突的立场、原则和手段,化解冲突。企业楷模的调节往往能够起到企业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和规章制度等所起不到的作用。(5)创新作用。企业楷模着迷于把自己的幻想变成现实,其观念、言行常常突破惯例。企业楷模“就像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英雄,每个英雄都有一条龙在等着他去搏斗,或是有些障碍需要他们去克服”。因此,企业楷
39、模本身的创新之举,往往代表着积极的企业文化倾向。他们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把先进的文化倾向传递给组织其他成员,点燃大家的创新激情,带动着整个企业文化的创新。(二)企业楷模的类型从不同角度划分,企业楷模有若干类型。1、群众楷模与领导楷模从企业楷模的来源看,有“群众楷模”和“领导楷模”。即有的来源于生产经营第一线的普通群众,有的来源于企业管理层乃至企业最高领导层。基层的楷模身居群众之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容易使人产生认同感和亲近感。管理层和领导层的楷模集权力因素和非权力因素于一身,能够形成超越权力的人格感召力。2、共生楷模与情势楷模从企业楷模的形成特点看,有“共生楷模”和“情势楷模”。这种划分方法源于
40、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所著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一书。在书中,他们把企业楷模称为企业英雄。企业英雄分为“共生型”和“塑造型”两类。松下幸之助、爱迪生等皆属于具有传奇和神秘色彩的共生楷模。前者是与企业共同产生的,往往由企业的缔造者和创业者充当这一角色。这种楷模对企业创立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他们的事迹往往被“神化”,因而在企业员工心目中始终保持着完美的形象和持久的影响力。后者是在企业发展的关键而难忘的时刻“塑造”出来的,与共生楷模相比,他们的事迹更现实、更具有可仿效性,属于“情势楷模”。3、单项楷模与全能楷模从企业楷模的事迹及特征看,有“单项楷模”和“全能楷模”。单项楷模的事迹及品行特征集
41、中表现在某一方面,全能楷模则是在很多方面都有突出的业绩,表现出比较全面的优秀品质。也可以说,单项楷模从某一方面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全能楷模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楷模如果能成为全面发展的文化楷模固然很好,有利于员工和群众对企业文化的全面认识。但是,人的成长、发展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成为超群、杰出的楷模者甚少,有的企业没有这样的人物,有的企业仅仅存在于历史人物中甚至是虚幻出来的。因此,企业成员只要具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独特的优势,在某些方面体现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就成为文化楷模。况且,这类单项楷模个性突出、形象鲜明,更容易为群体成员所学习和效仿。4、历史楷模与现实楷模从企业楷模形成的
42、时期看,有“历史楷模”和“现实楷模”。如大庆的铁人王进喜即为历史楷模,新铁人王启民即为现实楷模。历史楷模往往是企业文化传统的创立者,他们的品格、行为、作风、形象往往传为佳话,为企业后来者所仰慕、尊崇。他们所创造的企业文化传统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作为企业优秀的文化遗产能够世代延续下去。现实楷模是能够继承企业优秀文化传统,又能在现实中创造新的业绩,体现和传播新的价值观念的企业楷模。历史楷模和现实楷模尽管形成的时期不同,都能对企业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三)企业楷模与企业家在一个企业中,企业楷模与企业家的角色有时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有时表现在不同人的身上。表现在一个人身上,固然有权力影响力和情
43、感影响力合一的效应,但两种角色较难统一。多数情况下,两种角色是由不同的人担当的,他们以各自不同的行为方式和风格,在塑造企业文化中发挥作用。一般情况下企业家目光远大,其重要的行为特征在于能当机立断;企业楷模直觉性很强,往往能立即辨认出某种做法合不合理;企业家时常忙于日常事务;企业楷模则总是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去尝试他们认为能体现价值的事务,很少受别人的影响。企业固然需要企业家来保证一切按规范正常运转,但也需要英雄人物良好的作风和精神状态在企业中起引导作用。八、 资本流动与文化流动(一)全球资本流动趋势从本质上说,资本是无差异的人类一般劳动成果的生成、凝结和积累。资本具有流动性。当一国资本跨出“国界”
44、流入他国时,就成为国际资本。经济全球化程度越高,国际资本流动的量越大,速度也就越快。近些年来,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主要国家国际资本流动数据惊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到2005年年底,成为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国际资本流入市场,同时,对外投资也不断增长,每年达到数十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在日益增加的国际资本流动中,跨国并购迅猛增长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一个重要趋势,新建企业而形成的国际直接投资比例下降。(二)资本流动带动企业文化交流资本流动与文化的传播、交流是相辅相成的。单方面讲,国际资本的流动,即资本由一国进入他国市场,就会把资本输出国的企业文化或多或少带人资本输入国。由国际资本流动带动的企业文化
45、交流,其交流规模及影响是与国际资本流动量相关的。由于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开放度等方面的差异,国际资本在世界各国间的流动是不均衡的。有些国家经济相对封闭,基本上不与国际资本发生联系,或只发生少量联系;有些国家经济比较开放,国际资本输出输入的量就比较大;有些国家开放度很高,则国际资本流动频繁,数额巨大。因此,企业文化在世界各国间的交流也是不均衡的。一个国家吸收的国际资本越多,接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就越大。当然,这与国际资本输出国与输入国的文化背景、管理水平有关系,国际资本输出国的文化和管理越有优势,对输入国的冲击也就越大。同时,创新波及理论认为,思想的传播或交流,在文化背景相同的群体内部较容易。
46、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吸引外资较多的国家,民族文化有一定优势,但由于企业文化不够成熟,管理水平也比较低,因此受国际资本带来的文化影响也比较大;在中国引进的国际资本中,除有与祖国大陆文化背景相同的港澳台地区的资本外,还有与中国文化背景差距较大的欧美等国的大量资本,这些资本携带的文化肯定对中国本土企业文化有较大的冲击。由于国际资本带动全球企业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不管是采取独资、合资与合作,还是并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经营者管理思想的冲突、不同国籍员工之间的价值冲突、员工与管理者的价值冲突以及具有国际资本背景的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时常发生,因此,跨文化管理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企业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九
47、、 跨文化管理(一)跨文化问题的表现根据以上分析,由于国际资本流动,加之人才、技术、商品流动,从而引发跨文化管理问题。世界经理人文摘对跨国经营管理中的文化困境这样描述道:全世界的驻外经理都不约而同地发现他们处于一个两难境地,夹在总公司和当地办事处之间不知所从。跨文化问题几乎在全球跨国企业中普遍存在,而且问题相当复杂。这里仅就中外合资企业的跨文化问题进行分析。德国学者帕特里希亚派尔一舍勒对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问题的归纳很有价值。他认为跨文化问题主要表现在:(1)人事管理方面的跨文化问题。包括难以挑选出合适的外籍雇员;中方员工提升机制中的“枪打出头鸟”问题;对“职位基础”的错误理解;因“裙带关系”引起跨文化冲突;培训和进修体制中的“机会主义”问题;与中国相异的西方领导风格不适用;欧洲的“共同管理”原则引致的跨文化问题;领导中的“压抑效应”导致“自立机制”问题。(2)积极性管理中的跨文化问题。包括调动积极性的各种手段提不起人的兴趣;个人创造性难以调动;对中国人强烈的集体归属需求估计不足;人际关系先于劳动与工作质量,工资体制和福利待遇中的跨文化问题;因不同的教育体制产生各种问题;与“外国人”合作不可靠。(3)交际管理中的跨文化问题。包括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