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优质课评课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优质课评课汇编.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初中语文优质课评课汇编一、亮点:1教师“语文”意识的回归。大多数教师能沉下心来教语文。(1)教的是语文的内容:目标定位比较切合文体特征(小说散文文言文) ,突出文本的教学价值,教与学的方向基本正确。(2)人文精神的传承寓于对文本的解读之中:传递正能量,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注重在揣摩品味语言上下功夫,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含英咀华,真正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妙处,体现了阅读教学中以读、品为本的规律。(4)语文知识随文而教,开始重视语文基础知识、语法知识等的落实。并且这种落实不是机械地生搬硬套,死记概念,而是结合语言环境灵活设置,适可而止,侧重体会其在表达上的效果,做到了轻理论、重运用。(5
2、)拓展适度,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文本,不再忙乎 “思品”课的活,扎扎实实在耕自己的田。2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指导者、评价者、激励者,更是参与者。课的成败,教师负有绝大部分责任。教师的绝活或曰看家本领就是善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呼唤学生的探求欲、表现欲。(2)凸显对话意识。这次评选都是借班上课,授课教师虽都是2与陌生的学生进行交往,对学生不是特别了解,但他们大都能在课堂上沉着冷静地与学生进行充分的对话和交流。在与文本和作者的对话及师生之间的对话中,学生产生了思想碰撞的火花,张扬了个性。(3)关注了过程、方法的指导。老师将目光集中在精心设计学生的学
3、习过程(怎么学?) 、帮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总结学习方法(学什么?)这些实际问题上来我们经常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只有注重语文的实践性性质,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并帮助他们获得各自认可的学习方法,才是语文教学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4.“学为主体”理念的落实。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基本课改理念已经从理论研讨到达成共识,再到自觉行动。 “满堂灌” 、 “满堂问”的现象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不少教师已经从过去注重个人能力展示转轨到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来。(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部分老师的课堂上体现充分。(2)小组合作竞学。(3)以活动推进文本解读的进程。5教学环节的设计褪去铅华。(1)重
4、达标。(2)重活动:学生学的活动比较活跃,很多教师能把课堂交给学生,注意生生互动。(3)重当堂达标落实。3二、不足:1文本解读(1)浅,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不够充分,对文本的处理过于浅易;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不够充分, “速读” “跳读”的要求过多,学生朗读的时间少,思考感悟的时间少,学生对文本内容一知半解;不待学生认真思考,就马上提问,甚至亟不可待的将答案告诉学生,使提问流于形式;部分教师对于课文的写法挖掘的比较肤浅,不能很好地解决语文教学中 “怎么写的” 、 “为什么这么写”的问题。(2)散,没有体现整体意识。学生下课后能记住的可能就是这样几个问题的答案,而不能沉醉于作者浓浓的情感体验之中。2合作
5、学习假。一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本不需要讨论就能解决的问题而让学生进行讨论;二是提出问题后不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就直接让学生进行讨论;三是给予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太少;四是对于小组学习的任务、要求不明确;五是缺少指导与评价(结束后提问一两个学生,回答有了答案就完事大吉) ;六是小组安排比较随意,临时分组, “前排同学向后转”的要求指向不明,不顾及场地的不适宜。3教师的引导点拨硬。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布局谋篇、表达方式、遣词造句、语言风格等的 “与众不同”之处等语言表达方法方面,有些老师或者忽视,或者关注得不够到位,或者揭示得比较牵强,不是学生自然而然获得的,不是悟得、习得的,而是教师告知的,写法修
6、辞法的引导都较为生硬。其实,对于学生而言,术4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品味、体会这种写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学习运用这种写法。4教学设计旧。烫别人的剩饭。教学要体现扎实、真实、朴实的教学风格,但我们的教学对象要求我们,教学要体现新意,要不断地给予学生一些新鲜的刺激,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 “创新“,即个人的创造性,原创性。有一些文本,即便是很常规的设计,但是,如果能上出自己对文本深入独到合理的解读来,能上得感性处细腻饱满,理性处深刻有层次,能有效推动学生发生真实的学习,我想就算是有创造性的课。(2) “有效”是评价标准。有些课有耳目一新的形式,但是却未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却
7、未能够让学生发生真实的思维,心灵没有真正的触动,这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5问题设计碎。一问一答,课堂对话的实效性不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挤牙膏似的回答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短语、甚至不是一个完整的、正确的句子,并且所交流的阅读感受很肤浅,不够深入或者单一,而绝大多数教师对此现象都是置若罔闻,没有及时的提示和引导点拨,表现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淡漠。细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个是课堂上教师设置问题太多太碎,一个接一个,不停地追问,学生只要表达出相关意思,教师就接着往下走,很少关注或来不及关注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一个是有的问题缺乏启思性、评价性,不能有效推动教学进程。5如“湿
8、透的是作者的 ?”学生答“衣服” , “愉悦的是作者的 ?” “心”这是问题吗?这是接句游戏; 还有“这句话仅仅写的是听觉吗?不是,还有触觉” ;还有“这个回答对不对?” “这是第几段(页)的内容?”6预设多,生成少。 (1)预设环节和内容过多,课堂教学生成的东西太少,学生主动的、探究的学习体现不够充分。不少教师不能很好地关注学情,只为完成自己预设给学生的任务而不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不停地要求学生举手或直接指示学生回答问题。 (2)过分注重预设环节内容的处理,片面地追求教学内容的全面而导致教学重点的落实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不到位。 (3)部分直接读教案,照本宣科,完全忘记了学生,只是让学生配合着回
9、答个“是” “对”!(4)教师抓不住生成(课堂教学机智) 。有(5)的课堂学生带着教辅资料上课,回答问题就是读教辅资料,没有了独立思考。7教学目标偏。 (1)万能目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什么文体,什么重点,看不出;(2)低级目标“了解作者及瀑布的相关知识” 、掌握生字生词。8教学环节形式主义。 (1)导入“假不假,白玉为床金作马”出自哪部作品?大家都知道今天学红楼梦节选;(2)作品介绍“宝黛悲剧” ,与文本学习关联甚微;(3)字词积累(预习检测):突兀出现,打破了刚刚创设的情境氛围;(4)作业。没有设计意识, 。9教师基本功(1)板书:不美,不敢写字;不规范;错6别字;小说三要素
10、出现了“主旨” ;(2)普通话:字音不准,缺少应有的抑扬顿挫;(3)情感:平淡,不能随文本情感起伏;(4)点评语言匮乏; (5)形不成个人的教学风格。10导学案没有指导、要求,更不可能有检查、反馈;与课件一样。三、建议:1朗读教学往往教学目标上有,但实际教学时体现的少,一上起课来就忘了,光顾着“讲”了。贯穿始终,形式多样(范读,比录音更有现场感,更激发学生兴趣) ;诵读指导不能只局限在技术层面,如语速语气重音等,不能以共性的理性的技术指导替代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读、思、导结合,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加深理解、读出感悟;要将朗读与积累品味鉴赏写作结合起来。2学法指导少分析,多感受,多揣摩;用好“
11、课文”这个例子;要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 “用”语言;教师不能一讲到底、一问到底,要尝试通过指导语、评价语、提示语、归纳、板书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得言、得意、得法” 。3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小组学习, “分组有据,任务明晰,指导得法,调控得力,评价得当” ;讨论探究的内容要有价值、能激发讨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处理好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的关系,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4课堂评价倾听:学生的发言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如何完善,即便错了,有无值得肯定学习的地方,教师要跟上学生7的思路,迅速作出判断;鼓励:激励性的评价要具体化细节化,不能只抽象地肯定“对、好、真棒” ,而是指出好在哪里,让学生知道自己因为什么受到好评,这样才能记忆深刻;适度:肯定、纠错都要适度,指出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向。5读写结合需要:找准读与写的结合点、切入点,把训练落到实处,真正达成效果;真练:不是为了完成教学的环节,而是激发和捕捉学生的表现欲;评价:写完之后要有交流评价,在交流中提升。 (写也包括书写)7作业设计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忌盲目随意;用好助学去除浮躁之心,广采博取,扎实治学,让更多的学生爱上语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