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适合小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之路清华附小校本教研实践探索.doc
《探寻适合小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之路清华附小校本教研实践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寻适合小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之路清华附小校本教研实践探索.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质文本探寻适合小学生开展的数学教育之路-清华附小基于问题的校本教研实践探索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 张红我们的效劳对象是学生,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的教研一定是基于学生的,一定是立足于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为此,自05年开始,我校数学学科团队制定了“基于问题的有效教学的校本研究课题,逐步梳理了在实践历程中遇到的三个问题,依托学科校本教研对问题进行反思和再实践,教研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带动了学生的开展。问题一:面对“70%左右的学生知道结论的课堂,探索如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对多数新课,70%左右的学生学习之前早就通过课外班或其他读物知道了结论。只要
2、了解了,学生就认为自己会了,不用学了。因此,局部学生对学习本身没有激情,对知识没有敬畏。那就提高难度吧,但一味地提高难度只满足了少局部学生的需求,带来的是多数学生的消化不良,长期下去会带来多数学生的营养不良。因为知道并不等于真正的理解,学会了并不等于会学了,见多未必带来真见识。经过反复讨论,我们分析学生上课不主动,原因有很多,最根本的一点是教师对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了解不够,没有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关注到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发现看不到问题或找不准问题是制约教师开展学生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的研究首先放在寻找小学生学习过程中会有哪些困难和认识上的
3、误区,寻找和分析的同时也就解决了教师问题:如何准确判断学生的困难,最后解决如何通过问题的设计与实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结构如图。有共同的任务才会有共同的话题。每学期,我们都会选择一个单元作为共同研究的内容如图。在期末放假前就把研究内容告知教师,每个年级一起共同研究一节课,利用假期,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查资料,有的设计调研问卷,有的制作课件,开学后从对教材的深入剖析,到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调查分析,再到教学策略的制定,我们都经过反复思考与讨论。力求上课更有针对性,能解决真问题。2017-2017第一学期研究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研究分工表因第一课分数的再认识前期已经研究过,
4、所以没在表中列出年级试讲时间上课时间上课课题一9月 日9月 日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二9月 日9月 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三9月 日9月 日分数的根本性质四9月 日9月 日约分五9月 日9月 日通分六10月 日10月 日分数的大小比拟每节课的研究路径有:1、 初读教材和学生 提出问题;初看本课,您会想到哪些教与学的问题?您认为学生学习本课有困难吗?如果有,在哪里? 比方对“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 为什么教材中给了4组小棒的数据,不给数据行不行? 除了教材上教的方法,还有哪些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三边关系? 要不要出现两短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初中教材中有相关问题吗?与小学阶段的区别在
5、哪里?2、 研究教材和学生,查阅资料 分析问题;纵向进一步分析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做到“瞻前顾后。横向研究各版本的教材是怎么编排的,从各版本教材编排的相同和不同反思对我们的教学会有哪些启发。在此根底上查阅资料,消化前边提到的问题,进一步将问题聚焦,调整调研问卷,对学生进行调研访谈,进一步分析问题。3、 设计教学预案 解决问题;针对教学目标,结合前期的分析,将老师们的几种设计方案放一起做比照分析,整合成一份预案。4、课堂实践反思检验效果。不管哪个年级试讲,大家都尽量去听,老师们分布到教室的各个地方,观察学生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评课时反应给试讲教师,提出改良建议,再试讲调整。几轮研究下来,我们发现有
6、的课学生问题很容易找到,有的需要在反复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的过程中才会慢慢找到见李丽娜:没有难点怎么办?。到目前为止,小学数学的四大学习领域的多数核心内容我们都研究了一遍。这些课的学生调研资料、教学设计、课件、课堂实录都放到我们的资源库中供老师们进一步使用和改良。这些课的日常的质量会大大提高。同时,一系列深度的研究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研究和学习的热情,老师们也从最初感到是一种负担,到通过研磨慢慢进入研究状态,并化为了教师的工作习惯。上学期世纪杯比赛,刘老师在上完课后把学生的作业纸一张张收上来,教研员好奇地问她为什么这样,老师答复说:我想看看学生还有什么问题,以后我再教这节课的时候就知道还需要注意什么
7、问题了。其实收学生的作业纸已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通过学生作业反思教学已经成为老师工作的常态。现在有的教师会把学生每次作业的情况专门记录在一本本子上,以帮助改良教学。发现学生出错,教师也不再一味地责备学生粗心,而是进一步追问学生是怎么想的,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近年来,我们又尝试将我们的研究成果细化,从知识与技能、经验与思想、情感与习惯三方面制定我们的质量规划。我们发现,知识与技能课标和教材的要求还是比拟清晰的,但经验与思想、方法、习惯等的要求是模糊的,而且思想的渗透也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完成的,我们力求通过学生调研,通过分析教材,找到每一册的重点渗透点,将其要求具体化,化虚为实,循序渐进,便于老
8、师们操作,以此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问题二:面对下课前学生“老师,我还有问题的追问,探索如何持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课堂放开了,学生会提出很多下一步想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面对下课前学生“老师,我还有问题的追问,我们想,这些问题可以放给学生课下解决,但这样有收获的只是个别学生。同时,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学生对“有趣、有用、有挑战性的任务怀有浓厚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自我开展的意识增强,他们更愿意研究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何不结合教学中生成的素材和其他素材,编一套学生喜欢的拓展教材呢?由此,我们精心为学生编写了自己的校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探寻 适合 小学生 发展 数学 教育 清华 附小 校本 教研 实践 探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