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doc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doc(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018 年高三一模文言文二汇编宝山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5 题。 (13 分)彭州圆觉禅院记北宋 苏洵人之居乎此也,其必有乐乎此也。居斯乐,不乐不居也。居而不乐,不乐而不去,为自欺且为欺天。盖君子耻食其食而无其功,耻服其服 而不知其事,故居而不乐,吾有吐食、脱服逃天下之讥而已耳。天之畀 我以形,而使我以心驭也。今日欲适秦,明日欲适越,天下谁我御?故居而不乐,不乐而不去,是其心且不能驭其形,而况能以驭他人哉?自唐以来,天下士大夫争以排释老为言,故其徒之欲求知于吾士大夫之间者,往往自叛其师以求其容于吾。而吾士大夫亦喜其来而接之以礼。灵师、文畅之徒,饮酒食肉以自绝于其教。呜呼!归尔父
2、子,复尔室家,而后吾许尔以叛尔师。父子之不归,室家之不复,而师之叛,是不可以一日立于天下。传曰:“人臣无外交。”故季布之忠于楚也,刘邦以为,比丁公之贰则为愈。 予在京师,彭州僧保聪来求识予甚勤。及至蜀,闻其自京师归,布衣蔬食以为其徒先,凡若干年,而所居圆觉院大治。一日为予道其先师平润事,与其院之所以得名者,请予为记。予佳聪之不以叛其师悦予也,故为之记曰: 彭州龙兴寺僧平润讲圆觉经有奇,因以名院。院始弊不葺,润之来,始得隙地以作堂宇。凡更二僧,而至于保聪,聪又合其邻之僧屋若干于其院以成。是为记。【注】“食”、“服”:食,指俸禄;服,指官服。畀:给予。“楚”:指项羽,季布是项羽部将,屡败刘邦,项羽
3、败亡后被刘邦捉拿,但被刘邦赦免并任命官职,丁公在楚汉战争中曾抓住刘邦但私下把刘放了,后来楚败,丁公拜见刘邦以为会重用,刘邦却把他杀了并示众以警示背叛的人。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 (1 分)A.以 B.之 C.则 D.乃22.对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2A.人应该随遇而安并听从自己内心的“乐”与“不乐”选择居所,但不应该随便搬迁。B.“乐”与“不乐”在于内心而不在于居所,所以要怡情养心而不应该随便搬迁逃脱。C.对居所“乐”与“去”的表现,反映出一个人名实表里是否统一和为政做人的态度。D.对居所“乐”与“去”的表现,反映出“我”能否驾驭他人、天人是否和谐的表现。
4、23.苏洵愿意为保聪写“记”的根本原因是( ) (2 分)A.保聪在京师就殷勤地求与苏洵相识,苏洵被他的诚恳感动。B.保聪求与苏洵相识相知而没有背叛其师,且光大其师事业。C.士大夫们从唐开始就排斥僧道,苏洵要表示与他们的不同。D.宋朝已不像唐朝那样排斥僧道,而且保聪又为圆觉院命名。24.分析第段画线处论证方法的作用。 (4 分)25.从前三段看,本文作为“院记”与一般的院、亭、楼、台的“记”相比特点突出,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4 分)(五) 13 分21. 1 分 A22. 2 分 C23. 3 分 B324. 4 分 答案示例:划线部分用了引证和例证手法(或对比手法例证中
5、是对比举例) 。作者引用传所说的人臣不能私下与其它诸侯结交(这句话意思对即可) ,来论证人臣对君主应忠心不二。然后举例:季布屡败刘邦,但因忠于主公项羽而被刘邦任命为官员;丁公私放刘邦,但对主公项羽二心而被刘邦杀害。两个例子形成对比,论证了臣子不能背叛主公,从而论证徒弟、人子不能背叛师父、父亲的观点。评分说明:论证手法 2 分,分析 2 分;引证(引用论证) 1 分,例证(举例论证)或对比论证 1 分;实际上,联系上文,君臣关系与师徒、父子关系形成类比,若学生指出,也给1 分,但类比的论证方法给满 2 分为止;各论证方法的指证性分析 1 分,证明的观点 1 分。25. 4 分答案示例:与一般的“
6、记”在开头对建筑物的记叙描写不同,本篇“院记”是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从如何对待居所的态度写起,表明人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名实相副,由此阐述如何为官做人的大道理。这样写,一方面表明“我”写这篇“记”的严谨的态度和做人原则,另一方面交代了“我”在京城没有与保聪结交、为保聪写记的原由;而且,通过本“记” ,又赞扬了保聪和他师父的品格。居于此地之乐及做人的大道理、保聪的品德,才是禅院的灵魂,这样写,突出了禅院和“记”的实质(根本) 。答案示例二:本文作为“院记”开始对禅院本身却不提及,出于作者的借题发挥。本文从对居住的表现反映出人的内心和品质写起,批判了士大夫政事不为、枉费俸禄的行为,更批判了他们表里
7、不一、为国不忠的品质,表达了对投机取巧的政客的憎恶。写保聪和其师父的品性和对禅院的治理,正是照见官吏们懒政和投机的丑恶。本文主要是批判为政者的品质和对国家、政事的态度,所以从议论为官为人写起。 答案示例三:与一般的院、楼等建筑物的“记”开始介绍建筑物的环境、形制、得名等不同,本文先论述内心与外形、名与实的关系,由此论述做人的大道理。这样写,体现了苏洵把建筑物所凝结的精神作为核心的写作观。保聪和他的老师不以外在的排斥僧道为转移,内心向佛,坚定持一;特别是保聪并没有像其他僧人一样背叛师父以求和士大夫交往。这些,正是禅院的精神实质和最可贵之处。所以,作者从由居住反映人心、人的品性的内容写起。评分说明
8、:特点 1 分,为什么这样写的分析 3 分;基于文本分析,不拘泥答案,明确创见和强词夺理的区别。4崇明区(五)阅读下文,完成 21-25 题。 (13 分)钵山余霞阁记 (清)梅曾亮江宁城,山得其半。便于人而适于野者,惟西城钵山,吾友陶子静偕群弟读书所也。因山之高下为屋,而阁于其岭。曰“余霞”,因所见而名之。俯视,花木皆环拱升降;草径曲折可念;行人若飞鸟度柯叶上。西面城,淮水萦之。江自西而东,青黄分明,界画天地。又若大圆镜,平置林表,莫愁湖也。其东南万屋沉沉,炊烟如人立,各有所企,微风绕之,左引右挹,绵绵缗缗,上浮市声,近寂而远闻。甲戌春,子静觞同人于其上,众景毕观,高言愈张。子静曰:“文章之
9、事,如山出云,江河之下水,非凿石而引之,决版而导之者也,故善为文者有所待。”曾亮曰:“文在天地,如云物烟景焉,一俯仰之间,而遁乎万里之外,故善为文者,无失其机。”管君异之曰:“陶子之论高矣,后说者,如斯阁亦有当焉。”遂之为书记。 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 (1 分)A.乎 B.也 C.与 D.者22.第段中作者认为“惟西城钵山” “便于人而适于野”的原因是 。 (2 分)23.请结合全句内容,赏析第段画线句把“行人”比作“飞鸟”的表达效果。 (4 分)24.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A.写文章就像是山峰之中云雾缭绕、江河的下游之水汇聚。B.“凿石而引之,
10、决版而导之者”喻指写作中的“有所待” 。C.为文需要顺其自然,不必刻意为之,待有情感意趣即可。D.“善为文者有所待”一句包含作者对同游者为文的批判。25.本文“写景”与“论文”有机融合,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 分)5(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5 题。 (13 分)21.B22.群山环绕之,居高临下而有野趣;离民居不远,有炊烟市声。23.本句描写内容为俯视以及远视角度(1 分),花木环绕山峰高下起伏,山间草径曲折其间,故而人行其中如同飞过枝叶的鸟儿(1 分)。同时,因远视,所以,视野中的人很小,在枝叶间隐约可见,恍如鸟儿穿梭其间(1 分)。通过比喻的手法,写出俯视远观时刹那间的错觉
11、,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1 分)。(评分说明:1 点 1 分,4 点 4 分。)24.C25.文章由钵山馀霞阁写起,第二段描写“俯视”远观之景,林密山幽,人若飞鸟,秦淮河萦绕、长江自西而东划分天地、莫愁湖若大圆镜(1 分);东南万屋沉沉,炊烟袅袅,连绵不断飘向天空(1 分)。第三段写人们登馀霞阁因众景毕现,因此,借以论文。陶子静以为文章即如眼前之山出云、水顺流,待情致意趣而来,自然成文(1 分)。梅曾亮则以“云物烟景”俄顷变化为喻,表明为文要善于捕捉灵感(1 分)。由此可见,文章所写之景流动着大自然的节奏与和谐,而二子之论文也体现了自然为文的追求,可见“写景”与“论文”有机融合,水乳交融(1
12、分)。(评分说明:任答 4 点即可)奉贤区(五)阅读下文,完成 24-28 题。 (12 分)送浮屠文畅师序 唐 韩愈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问其名则是,校其行则非,可以与之游乎?如有墨名而儒行者,问之名则非,校其行而是,可以与之游乎?扬子云 称:“在门墙则挥之,在夷狄则进之。 ”吾取以为法焉。6浮屠师文畅喜文章,其周游天下,凡有行,必请于缙绅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贞元十九年春,将行东南,柳君宗元为之请。解其装,得所得叙诗累百余篇,非至笃好,其何能致多如是邪?惜其无以圣人之道告之者,而徒举浮屠之说赠焉。夫文畅,浮屠也,如欲闻浮屠之说,当自就其师而问之,何故谒吾徒而来请也?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高 三一模 语文 汇编 文言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