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3单元 第3讲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4届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3单元 第3讲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3单元 第3讲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讲生物的进化课堂考点集训考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1(2013杭州模拟)据报道,生活在纽约和新泽西州间的哈德逊河中的大西洋小鳕,由于数十年来受到河道中排放的毒性污染物影响,在短短几十年内就进化出了抗药性。对比来自其他水域的大西洋小鳕发现,几乎所有的哈德逊河中的大西洋小鳕体内的AHR2基因都发生了基因突变。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毒性污染物的选择作用使大西洋小鳕产生突变,抗药性不断增强B不同水域的大西洋小鳕存在地理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大西洋小鳕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变大D含有毒性污染物的大西洋小鳕可能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对人类造成危害解析:选A基因突变不
2、是在毒性污染物的选择作用下产生的。2下图表示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被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解析:选D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被选择的是适应环境的个体,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考点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3(2013湖南重点中学调研)下列有关生物的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
3、是()A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B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进行着相互选择,实现共同进化C从分子水平上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DNA的多样性D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解析:选C从分子水平上看,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着生物性状的多样性,而遗传物质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考点三基因频率的计算4假设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基因频率为A0.9, a0.1,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下降,下列对后代中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规律的分析错误的是()A当A的基因频率为0.6时,Aa的基因型频率最大Baa的基因型频率上升
4、CAa的基因型频率先上升后下降DAA的基因型频率下降解析:选A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下降,则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下降,aa的基因型频率上升,而Aa的基因型频率先上升后下降;当A的基因频率为0.5时,Aa的基因型频率最大。5(2013石家庄市部分学校联考)据调查,某小学学生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在该群体中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6%、8%B8%、92%C78%、92% D92%、8%解析:选D假设被调查的总人数为100个,由于B和b这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
5、等位基因,故基因总数为150个,而B和b基因的个数分别为42.3227.3646138,7.360.322412,故B的基因频率为138/150100%92%,b的基因频率为12/150100%8%。 6.在一个海岛中,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w和W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更容易从海中得到食物。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为W为0.2,w为0.8。(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分趾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_。(2)该种群
6、中海龟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_,但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只是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方向是由_决定的。(3)海龟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理由是_。解析:(1)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该海岛中海龟的基因频率变化后,理论上计算,分趾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20.20.832%。(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海龟的类型有很多种,其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3)、(4)海龟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7、,可认为海龟发生了进化,但未与原物种个体产生生殖隔离,故不能认为形成了新的物种。答案:(1)基因库32%(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3)发生了进化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4)没有产生新的物种,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课下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2012广东高考)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还可能发生变异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解析:选D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和不可遗传
8、的变异,该重组酵母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随着DNA的复制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等变异;生物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表现型;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部分片段后,导致酵母菌具有原本没有的遗传物质,增加了遗传多样性;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2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新物种形成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9、解析:选B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能使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最终出现生殖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3(2013武汉名校调研)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进化过程中,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出现了定向的变异B普通野生稻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C基因突变对普通野生稻和普通栽培稻绝大多数是有利的D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解析:选D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基因突变绝大多数是有害的; 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4目前人类的进化速度超
10、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科学家表示,人类再经过几代将会进化到一定程度,从而出现几种可以抵御糖尿病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不同地域的人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相似B人类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人类在不断进化C基因突变产生可以抵御糖尿病的基因,这种变异决定人类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选D世界上不同地域的人种生存的环境不同,再加上种群基因库也不同,所以进化方向是不同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5(2013潍坊三
11、县市联考)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连续自交n代,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和aa的频率均为(1/2)1(1/2)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A没有发生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没有发生生物进化C发生了隔离D发生了自然选择解析:选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生物没有进化。6鱼类是将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体中进行体外受精的水生生物。在鲫鱼、鲢鱼混合放养的鱼塘中, 不会出现鲫鱼和鲢鱼杂交产生的后代。这是因为()A鲫鱼和鲢鱼将自己的生殖细胞产在不同水层,不同鱼的生殖细胞不能相遇B鲫鱼和鲢鱼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12、,不能实现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C同种个体产生的生殖细胞能进行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D同种个体的生殖细胞通过分泌到水体中的信号分子相互识别、结合解析:选B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是通过细胞膜的接触进行信息传递的,通过识别,同种生物的生殖细胞之间可进行融合,不同种生物的生殖细胞之间不能融合(存在生殖隔离);精、卵细胞的融合是借助细胞膜的流动性实现的,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7(2013黄冈联考)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我国科学家利用普通小麦(6N42)和黑麦(2N14)杂交获得杂种幼苗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而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据此可推断出()A小黑麦是普通小麦与黑麦共同进化的产物B小黑麦的
13、产生没有改变生物基因库的数量和基因频率C小黑麦是新物种,其单倍体不可育D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解析:选C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小黑麦是通过多倍体育种方法获得的,并不是共同进化的产物;小黑麦是一个新的物种,它的出现增加了种群基因库的数量。8在自然条件下,某一种群中有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其中AA占24%,Aa占72%,下列有关该种群的描述错误的是()A在某种条件下,A、a的基因频率可以相等B种群自交后基因型频率不变,但A、a的基因频率改变C该种群自交一代后,A基因和a基因的频率分别为60%和40%D在随机交配的情况下,一般来说,
14、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解析:选B通过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使A、a的基因频率相等;自交后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改变;经过自然选择,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控制其性状的相关基因的频率增高。9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出现耐药性,如果被这样的细菌感染,则人体会因该种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抗生素的使用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但会引起细菌的定向变异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了进化,产生新的“耐药性”病菌D抗生素的滥
15、用导致“耐药性”细菌被优选出来,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选择的结果解析:选D人体的免疫力是人体本身的一种防御机能,是由人体的免疫系统决定的,抗生素不会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抗生素的使用不会引起细菌的变异,且变异是不定向的;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上升;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未必会产生新物种。10(2013衡阳联考)如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小鼠原种与小鼠新种不是同一物种BX表示基因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Y表示自然选择,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DZ表示隔离,能阻断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物种产生
16、解析:选B小鼠原种和小鼠新种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是两个不同的物种;X表示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它们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11(2013合肥模拟)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中()基因型rrRrRR灭鼠灵敏感抗性抗性维生素K依赖性无中度高度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B抗性个体RRRr11C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减少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解析:选D从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对灭鼠灵药物有抗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届高考生物 解题高效训练 第3单元 第3讲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14 高考 生物 解题 高效 训练 单元 进化 解析 新人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