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物理分类汇编-1声现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8年中考物理分类汇编-1声现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物理分类汇编-1声现象.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 (2018烟台)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 )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B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D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分析】 (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2)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解答】解: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感觉到声带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A 不符合题意;B、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
2、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空气柱的长度改变,振动频率发生变化,音调发生变化,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 B 符合题意;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感觉到鼓面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 C 不符合题意;D、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会感到音叉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产生,要会运用。2. ( 2018淄博)2018 年平昌冬奥会上,智能机器人 Troika 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交流。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机器人的声音与运动员的声音音色不同
3、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108m/s【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3)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解答】解: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 A 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 B 错误;C、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的人或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机器人的声音与运动员的声音音色不同,故 C 正确;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
4、40m/s,故 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2 ( 2018枣庄)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减小噪声污染 B减小大气污染 C绿化美化环境 D减小水污染【分析】减弱噪声噪声污染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解答】解: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能阻断噪声的传播,在高噪声环境下
5、工人需戴耳罩、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所以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减小噪声污染的方法,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要求平时学习时,要多联系生活、多解释,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 (2018潍坊)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 A 错误;B、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 B 错误;C 、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 C 错
6、误; D、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 正确。故选 D。2 (2018滨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B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C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解析:A、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 A 错误;B、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 B 错误;C 、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C 错误; D、外科医生利用超
7、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 D 正确。故选 D。5 (2018临沂)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C人耳可以听到超声,不能听到次声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分析】 (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 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 20Hz20000Hz,低于 20Hz 的声音为次声,高于20000Hz 的声波为超声,都是人耳听不到(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
8、不同的。【解答】解:A、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 A 错误;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0m/s。故 B 错误;C、超声波和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都是人耳听不到的,故 C 错误;D、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 D 正确。故选:D。14 ( 2018青岛)实验探究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过程结论如图,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轻敲 256Hz 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丘乓球也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
9、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 振幅 有关;换用 512Hz 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 频率 有关。【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 )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时,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据此得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3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与乒乓球接触时,会把乒乓球弹起;(2 )当敲击音叉的力增大时,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时,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通过实验可以判断物体振幅是不同的,说明了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 )振动越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中 物理 分类 汇编 现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