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议论文真题汇编(Word,含答案及评分标准).doc
《2018中考议论文真题汇编(Word,含答案及评分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中考议论文真题汇编(Word,含答案及评分标准).doc(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018中考议论文真题汇编(2018 北京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2-24题。 (共 7分)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循序渐进是最基本的方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 “万丈高楼平地起” ,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儿书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 ”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因噎废食。数学家华罗庚也说:“学习上切忌好
2、高骛远,急于求成。学得不扎实,你想来得快些,结果反倒慢了。 ”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任何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是由浅入深建立起来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是与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相适应的,因此,读书就要从基础知识开始。杰出的科学家都是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学起,杰出的画家都是从最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开始练起,杰出的文学家也都是从最简单的遣词造句开始写起。他们都是在起点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会不断提高,有了后来的成就。这充分说明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才会取得好的结果。在循序渐进的阅读中,随着对内容理解的不断加深,人们会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因而循序渐进的阅读就成为读书者进步
3、的阶梯。南宋哲学家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这是他对自己续书经验的总结。他曾每日从礼记 左传等经籍中选取两段,反复阅读,出口成诵,进而不断思考,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正是这样,他才成为伟大的哲学家。青年人读书欲望很强,读书劲头很大,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有些人读书贪多求快,“在空中起跳” ,忽视打好扎实的基础,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结果收效甚微。因此,一个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日益精进。22.上面的文字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 。 (限 12个字以内)(2 分)23.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甲】第段分别引用陆清献和华罗庚的话,来充分论
4、证本段的观点。【乙】第段论述的重点是:任何学科知识体系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丙】第段先说内容理解的加深会带来思考的深入,据此提出观点,再用朱熹的言行做证明。224.下面是论语中关于学习的两则语录,哪一则有助于你理解上面的文字?请简要说明理由。 (3 分)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 22读书需要循序渐进23乙24示例一:我认为第一句话有助于理解上面的文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这一观点与文章中心论点“读书需要循序渐进”相符合,温习旧知识的过程中随着理解的加深,就会产
5、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因而,循序渐进的阅读就更加有助于读书者的进步,与原文论点表意一致,所以我认为第一句更有助于理解文章。示例二:我认为第二句话有助于理解上面的文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这一观点与文章中心论点“读书需要循序渐进”相符合,在循序渐进的阅读的过程中才可以达成在不断学习的同时不断思考所学习的内容,也就保证了我们的阅读是有收获的,反之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就会囫囵吞枣,导致阅读没有收获,所以我认为第二句更有助于理解文章。(2018 安顺中考)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2226 题。(18
6、分)让人,乃众妙之门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
7、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3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
8、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22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让人,
9、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B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C让人,并不是懦弱。D让人,乃众妙之门。23选文第段中加线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3 分)24选文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4 分)25选文第段有什么作用?(4 分)26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4 分)22 ( 3 分)B23 ( 3 分)豁达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24 ( 4 分) (学生能写出其中任意两种论证方法给 2 分,能简单分析其中一种论证方法的作用给 2 分) (1)举例论证,以沈从文不能小小说后大度忍让转而潜心研究服饰史为例,证明“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的观
10、点。 (2 )对比论证。假设“不退让,事业可能会就此终结;让人,事业就会焕发新的生机”正反对比,证明本段论点。 (3)比喻论证。用“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时焕发生机”比喻事业在遭遇挫折后又有了新的发展,说理具体形象。(4 )道理论证,分析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懂得让人可以在困难中有所发展的道理,证明本段论点。(5 )事实论证,用沈从文事业发展受挫后懂得退让而发展新的事业的事实材料证明本4段论点。(2018 遵义中考)阅读下文,完成 1215题。 (共 12分)磨龙涎香是世界上香味最为持久的香料,被誉为“香料皇后” ,它是抹香鲸分泌的一种液体日积月累后形成的包块。它的诞生令人惊叹,它是由抹香鲸吞食
11、的尖利物不断磨蚀内脏而产生的。所以经历磨,才能创造美好。承受磨,才能变得更好。戏剧性的遭遇打磨着棱角分明的石头,使之变得光滑、圆润;我们随着生命的洪流追逐,经历岁月的磨蚀,逐渐变得从容、美好。磨,缔造辉煌。痛苦、失败是一种磨砺。克服困难往往就是成功的契机,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收获。数十年的跋涉困苦是对李时珍的磨蚀,正因如此,才会有本草纲目的诞生,才会有他在医药学上的成就;十年辛苦是对曹雪芹的磨蚀,于是才有了红楼梦的问世,才有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座高峰;官场的黑暗和残酷的现实是对郑板桥的磨蚀,于是才有了住寒舍、画青竹的一方净土,才有“扬州八怪”之首席。人生的艰辛苦难是一种磨蚀,欢乐和盛誉何尝
12、不更是一种磨蚀?余秋雨曾认为作家更应是一位行者,沿途的风景会让作者以及作品更有内涵。经历磨蚀,才会从容温和,才会厚重敦实。诺贝尔文学奖对莫言来说未尝不是人生的磨,然而他经历这种欢乐和盛誉却能宠辱不惊,平静美好。而相反,拿破仑被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能经受住成功的磨蚀,最终兵败滑铁卢,抱憾终身。世事也会如此,人们有时在严酷的环境经受磨折,能平安度过危机,反而在安逸的环境掉以轻心,酿成悲剧。由此看来, “胜不骄”也是一种磨。人生从来就是一场艰难的旅行,生活磨蚀着我们,我们必须承受生活的磨砺。因此不必为失败而抱怨,也不必为胜利而忘形。磨与承受磨的过程会痛,这种痛就是成长的内涵。在磨的过程中,我们
13、失去了不谙世事、轻浮急躁,必然收获精明干练、成熟稳重,这种得失交换其实是值得的,更是生命的必然。好比练习芭蕾,只有经历过钻心的苦痛,才会成为真正的舞者,才会找到艺术的真谛,感受生活的宁静和美好。人类正是历尽磨难而甘之如怡,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泰戈尔曾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正如司马迁所述“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珍珠的圆润光泽就是来自沙砾的磨蚀。这个世界上,也许尽如人意的事并不多,只有多一些忍耐,多一些等候,多一些磨折,才能有最醇厚的“龙涎香” 。(青年文摘2
14、018 第 11 期,有删改)12请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3 分)13第 段画线句子除用了例证法外,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3 分) 14文章第段和第能否调换顺序?结合文本分析理由。 (3 分)15第 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分)12.承受磨难,我们才能更好。磨,会把我们变得更好。只有经历磨难,我们才会取得成功。 (答出以上其中一句 3分,意思与以上其中一句相符也可)13.对比论证(1 分) ,用莫言和拿破仑的经历作对比,证明了“欢乐和盛誉也是一种磨难”这一分论点,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2 分) 。514.不能。理由:因为第段和第段之间有递进(逻辑)关系(1 分) ,困难和苦
15、难是人生的一种磨难,然而欢乐和盛誉更是人生的一种磨砺(他们之间存在层次的上递进关系) (2 分) 。15.引用了名言作为道理论据,再次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加了权威性和说服力;再次总结中心论点,提出希望与建议;在结构上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答出 1点 2分,答出 2点 3分)(2018 海南中考) 阅读下 面 的 文章, 完 成 第 17 21 题 ( 11 分 )_朱万曙 林 语 堂 曾 说 ,“读 书 , 开 茅 塞 , 除 鄙 见 , 得 新 知 , 增 学 问 , 广 识 见 , 养 性 灵 。”读 书 可 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 , 这是阅读大多数
16、书籍都 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 ,这种 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 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 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何 谓 经 典 ? 唐 代 史 学 家 刘 知 几 说 : “自 圣 贤 述 作 , 是 曰 经 典 。”他 认 为 , 古 代 圣 贤 所述 所 作 的 就 是 经 典 。 这 个 解 释 有 些 道 理 。 圣 贤 的 思 想 往 往 能 够 洞 穿 古 今 , 必 然 是 经 典 。但 问 题 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
17、有 学 者 曾 总 结 过 经 典 的 特 性 : 传 世 性 、 权 威 性 、 耐 读 性 、 累 积 性 。 可 以说 , 经 典 之 所 以 成 为 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 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品 读 经 典 , 人 们 可 以 沐 浴 思 想 的 光 华 , 感 受 圣 贤 哲 人 的 思 考 。 A 又 如 , 马 克 思 、 恩格 斯 的 著 作 历 来 为 共 产 党 人 所 推 崇 , 百 读 不 厌 , 回 味 无 穷 。 品 读 马 克 思 、 恩 格 斯 的 经 典 著 作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中考 议论文 汇编 Word 答案 评分标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