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晶玻璃制品项目六西格玛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晶玻璃制品项目六西格玛管理.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咨询/微晶玻璃制品项目六西格玛管理微晶玻璃制品项目六西格玛管理目录一、 三大著名质量奖2二、 卓越绩效模式及框架10三、 从质量管理大师的思想理解质量管理基本原理11四、 质量管理新发展20五、 质量管理工具24六、 质量管理的几种常用方法28七、 6质量水平的测算与度量31八、 6管理的兴起及在世界级公司的实践33九、 产业环境分析35十、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36十一、 必要性分析37十二、 公司概况38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39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39十三、 投资估算39建设投资估算表4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42流动资金估算表4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4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4
2、6十四、 进度计划47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47一、 三大著名质量奖在全世界所有国家质量奖中,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当属日本戴明质量奖、美国鲍德里奇奖和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这三大质量奖被称为卓越绩效模式的典型代表和经济奇迹的助推器。1、日本戴明奖为了纪念戴明博士对日本人民的友情和对当时正处于幼年期的日本工业的持续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1951年,日本国家质量最高奖戴明奖设立。(1)戴明奖的种类戴明奖分为以下三类。1)戴明奖。戴明奖授予在质量管理的研究、统计方法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以及TQM推广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2)戴明应用奖。戴明应用奖授予在规定年限内通过应用TQM而取得与众不同的改
3、进的组织或部门。自1984年开始,其他国家的组织或部门也可以申请戴明应用奖。3)戴明控制奖。戴明控制奖授予在规定的年限内通过应用TQM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方法而取得了与众不同的改进效果的组织的某一个部门。(2)戴明奖的评审标准戴明奖(应用奖)包括10个考察项目。每个考察项目又进一步细分为数目不等的检查点。2、美国鲍德里奇奖1987年8月20日,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美国100107号公共法案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国家质量改进法。依据该法案,设立鲍德里奇奖,用以表彰美国在TQM和提高竞争力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美国国家质量奖以鲍德里奇的名字命名是为了表彰鲍德里奇在促进美国国家质量管理的改进和
4、提高上所做出的突出贡献。(1)鲍德里奇奖的评审标准鲍德里奇奖从7个方面对组织进行评审,即领导作用,战略规划,对顾客和市场的关注,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对人力资源的关注,过程管理,经营结果。这7个方面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框架。这一框架就是后来被广泛应用的卓越绩效模式框架。对上述7个方面,评价的具体内容如下。1)领导作用:检查高层管理的各项能力以及组织社会责任的定位及履行措施。2)战略规划:检查组织战略的定位以及重大决策的实施。3)对顾客和市场的关注:检查组织对顾客需求的定义以及与客户建立关系的方式。4)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检查组织为了对关键的组织流程和组织绩效提供支持而管理、有效利用、分析和改进
5、数据和信息的方式。5)对人力资源的关注:检查组织促进其成员充分拓展其潜能并激励他们调整到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轨道上的方式。6)过程管理:检查组织的运营和支持等各个关键流程的设计、管理和改进。7)经营结果:检查组织的各关键业务领域的绩效和改进措施,以及客户满意程度、财务和市场表现、人力资源表现、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表现、运营表现、公共和社会责任。此外,还检查组织与其竞争对手关系的处理。(2)鲍德里奇奖的实施鲍德里奇奖的评审和奖励由美国商务部负责,具体管理机构是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美国质量协会协助NIST从事对申请者的评审、准备相关文件和具体政策以及各类信息的发布等工作。鲍德里奇奖的评奖过程包括自
6、我评审与申请、专家评审、信息反馈、奖励与经验推广四大阶段。1)自我评审与申请。各类组织可以根据公开发布的标准进行自评。完成自评工作后,如果组织希望获得该奖项,可以向NIST提出申请,接受评审委员会的严格审查。在提交的申报材料中应着重说明所取得的卓越绩效。2)专家评审。所提交的申报材料由鲍德里奇奖评审部门的专家进行审查和评定。评审分为4个步骤:第一步由评审部至少5位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定;第二步对第一步评分高的申请单位进行一致性审查和评定;第三步对第二步评分高的申请单位进行现场考察;第四步由仲裁委员会最终评审,推荐获奖者名单。3)信息反馈在评审结束后,每一个申报单位都会收到评审部门的
7、反馈报告。报告由评审部门的美国高级专家签署评定意见。反馈报告根据评定准则逐项列出申请者的强项和需要改进的薄弱环节。反馈报告是申请单位改进业绩的指南,也是未能获得奖励者继续申请该奖项的一个重要指南。4)奖励与经验推广获奖单位可以公开发布获奖信息或通过媒体宣传所获得的奖项。获奖者要与其他美国机构分享其取得成功业绩的经验,但不要求分享其专利信息。分享经验的主要途径是美国一年一度的追求卓越大会。3、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日本戴明奖和美国鲍德里奇奖在推动和改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方面所取得的质量成效使欧洲企业管理者有所感悟。他们认为欧洲有必要建立一个能与之相娘美的欧洲质量改进的框架。当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雅
8、克,戴勒指出:“为了企业的成功,为了企业竞争的成功,我们必须为质量而战。”1990年,在欧洲质量组织和欧盟委员会的支持下,EFQM开始策划欧洲质量奖。1991年10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EFQM年度论坛上,由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马丁本格曼正式提出设立欧洲质量奖(EuropeanQualityAward,EQA),以表彰卓越的企业,并帮助所有申请者追求卓越。1992年,由西班牙国王首次向获奖者颁发了欧洲质量奖。自此,每年颁发一次。欧洲质量奖现更名为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1)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的奖励范围及颁奖类别申请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的组织可以分为4类:大企业、公司运营部门、公共组织和中
9、小型企业。前三类申请者要具备以下4个基本条件:雇员不少于250人;至少有50%的活动已经在欧洲运营了5年以上;前3年内申请者没有获得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同年同一母公司,其独立运营分部申请者不得超过3家。(2)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的评审标准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从手段和结果两大方面对组织进行评审。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的总分为1000分,手段和结果各占500分。1)手段标准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从5个要素来评审组织手段的有效性,即领导作用(100分)、人员(90分)、方针与战略(80分)、资源(90分)、过程(140分)。从手段上可以评审组织做了什么。领导作用要素考察领导者如何促
10、成任务和远景目标的实现,如何制定长期成功所需要的战略,并通过适当的行动和行为予以实施;人员要素考察组织如何在个人、团体和组织高层上管理、开发和释放员工的知识和潜能,如何制订活动计划来支持方针与策略和过程的有效运行;方针与战略要素考察组织如何通过明确的战略,并由相关的方针、计划、目的和过程支持,来实现组织的使命和远景目标;资源要素考察组织如何计划和管理其外部合作关系和资源来支持其方针与战略以及过程的有效运行;过程要素考察组织如何设计、管理和改进其过程来支持方针与战略,使顾客和其他受益者满意。2)结果标准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从4个要素来评审组织结果的有效性,即人员结果(90分)、顾客满意(20
11、0分)、社会结果(60分)、经营绩效(150分)。从结果上可以评审组织获得了什么。人员结果要素考察就员工而言,组织取得了什么成果;顾客满意要素考察就顾客而言,组织取得了什么成果;社会结果要素考察就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而言,组织取得了什么成果;经营绩效要素考察就企业经营而言,组织取得了什么成果。(1)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的评审过程1)自我评估并提交申请申请者首先根据评审标准自我评估,然后在每年的2月或3月以申请文件的形式将评估结果提交给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2)专家评审并选出入围者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小组对申请者的申请文件进行审查,然后评分选出入围者。3)现场考核被选出的入围者将接受现场考核。现场
12、考核由以前获奖者的代表和欧盟委员会、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以及欧洲质量管理组织的代表执行。他们将对申请文件的内容和不确切的地方进行现场验证。现场考核对申请者而言是学习卓越模式的好机会。4)选定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单项奖获得者现场考核结束后,基于评审小组的最终报告,评审委员会选定单项奖获得者。获得单项奖意味着组织已经在卓越绩效经营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5)产生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获得者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获得者产生于单项奖获得者。获奖者都将参加声望很高的欧洲质量论坛,媒体将对此进行广泛深入的报道,在整个欧洲他们都将得到认可,成为其他,组织的典范。获奖当年,将举行一系列的会议邀请获奖者与其他
13、组织分享他们达到优秀的历程与经验。二、 卓越绩效模式及框架卓越绩效模式是当今国际上广泛认同的一种组织综合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这种系统的绩效管理方法通过领导作用、战略规划、对顾客和市场的关注、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对人力资源的关注、过程管理、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的集成来改变组织的形象。其中,领导作用、战略规划和对顾客与市场的关注构成了“领导一战略一市场”循环;对人力资源的关注、过程管理和经营结果构成了“资源一过程一业绩”循环。两个循环以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为基础和纽带相互促进,最终实现组织整体绩效和竞争力的大幅度提升。卓越绩效模式的核心是引导企业满足甚至超越顾客需求,达到顾客满意,实现卓越经营绩效。
14、朱兰认为,卓越绩效模式的本质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具体化。对于任何一个致力于追求卓越的企业,卓越绩效模式提供了评价准则,企业可以采用评价准则所集成的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不断评价自己的管理业绩,从而走向卓越。因此,卓越绩效模式是手段,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卓越绩效是目的。实现目的的路径是利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定期对组织进行系统的诊断,识别存在的不足,实施持续改进,取得预期的绩效水平。卓越绩效模式是世界级成功企业公认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也是中国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卓越经营的努力方向。三、 从质量管理大师的思想理解质量管理基本原理1、朱兰“质量三部曲”与
15、“质量螺旋”(1)朱兰“质量三部曲”朱兰是举世公认的现代质量管理专家,提出了著名的“质量三部曲”,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1)质量计划朱兰认为,质量管理从质量计划开始,具体包括:设定目标;确定顾客;发现顾客需求;根据顾客需求设计产品;制定作业流程;6根据运行情况制订控制方案。朱兰提出的质量计划有别于传统的计划。不但强调不同部门的协同,而且强调专业计划方法的应用。2)质量控制朱兰列出了实施质量控制的七个步骤:选定控制对象;配置测量设备;确定测量方法;建立作业标准;判断操作的正确性;6分析与现行标准的差距;针对差距采取行动。朱兰认为,判定质量控制是否有效的标准是质量目标是否达成。3)质量改
16、进朱兰认为,质量改进有以下步骤:证实改进的必要性,争取立项;确立改进项目,设立项目组;领导对项目进行指导;组织诊断,确认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补救;验证补救措施的有效性;保持已有成果,实现更高水平上的质量控制。朱兰指出,质量计划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控制是为了实现质量计划,质量改进是质量计划的一种飞跃。(2)朱兰“质量螺旋”除了“质量三部曲”,朱兰还提出了“质量螺旋”,形象地说明了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完善过程。从朱兰“质量螺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包括市场研究、开发研制、设计、制定产品规格、制定工艺、采购、设施布置、生产、工序控制、检验
17、、测试、销售、服务共13个环节。这个过程以市场研究为起点,体现了满足需求,以便让顾客满意的理念。这是一个循序进行的工作过程,一环扣一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不断循环,持续改进。2)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断上升、不断提高的过程,每一次循环到达服务环节之后,又以更高的水平进入下一次循环的起点一一市场研究。3)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是各环节质量管理活动落实到各部门及其有关人员的过程,因而产生了产品质量全过程管理的概念。4)在质量螺旋中,有三个箭头分别指向供应商、批发零售和使用者,说明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还要涉及组织以外的单位、部门和个人。所以,质量管理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2、桑德霍姆“质量循环”瑞
18、典的质量管理专家桑德霍姆提出“质量循环”,表述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桑德霍姆的“质量循环”和朱兰的“螺旋曲线”异曲同工,都是用来说明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可以把质量循环看成是螺旋曲线的俯视图,只是它从13个环节选择了8个主要环节来构图,也称八大质量职能。3、戴明“PDCA循环”“PDCA循环”是在美国资深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PDSA循环的基础上,经日本的企业高管改造而来。尽管戴明不认为PDCA循环忠实于其所提出的PDSA循环,天长日久,人们还是把PDCA循环称为“戴明环”。PDCA循环给出了质量管理的工作步骤。质量管理同生产活动、科学研究以及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所有过程的活动一样,应该分为
19、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构成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在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中共有八个步骤。属于计划阶段的步骤有四个:(1)找出所存在的问题。(2)寻找问题存在的原因。(3)找出其中的主要原因。(4)针对主要原因,研究、制定措施。一般通过5WIH分析来制定改进措施。why:为什么要制订这个计划。what:达到什么目标。where:在哪里执行。who:由谁来执行。when:什么时间完成。how:如何实施。属于实施阶段的步骤为:(5)贯彻和执行措施,即按规定的目标和方法实实在在地去做。属于检查阶段的步骤为:(6)调查执行效果,即检查计划实施的结果是否与计划阶段所制定的目标
20、相一致。属于处理阶段的步骤有两个:(7)巩固措施,即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形成标准(制度化和规范化),指出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8)对遗留问题,提交到下一个循环解决。PDCA循环可以使质量管理工作更加条理化、形象化和科学化。PDCA循环像车轮一样,不断地转动,而且每转动一次就提高一步。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使组织不断向前发展。4、克劳士比“零缺陷”20世纪60年代,克劳士比在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工作。在那里,他提出了零缺陷的概念,并以名言“开头就开好”而闻名。他强调预防,并对“总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的说法提出相反的看法。70年代,他成
21、为ITT公司主管质量的副总裁并说服公司总裁在公司中树立质量意识。1979年,他的质量是免费的出版。题目是根据ITT公司执行总裁的授意确定的。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术语解释了质量概念。按照零缺陷概念,克劳士比认为任何水平的质量缺陷都不应存在。为了有助于公司实现共同目标,必须制订相应的质量管理计划。下面是他的一些主要观点:高层管理者必须承担质量管理责任并表达实现最高质量水平的愿望;管理者必须持之以恒地努力实现高质量水平;管理者必须用质量术语来阐明其目标是什么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基层人员必须做什么;第一次就做对最经济;每个人都尽到自己的工作职责;企业应当追求零缺陷质量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克劳士
22、比提出的零缺陷。(1)免费。在正确的质量上的投入总会有好的回报,即使这个回报不是立竿见影。(2)追求。追求是一种愿景,未必已经达到,或非达到不可。(3)零缺陷。正是因为“质量是免费的”,所以要追求零缺陷,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一定时期内不计代价地投入。在一定时期内,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应有个最适宜的质量水平区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区域一定会向更高水平发展,终极但永远也达不到的目标是零缺陷。5、费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60年代初,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形成,首创者是美国学者费根堡姆博士。费根堡姆把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在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进行市场调研、设计产品、制
23、造产品、销售产品和售后服务等活动,并把企业各部门有关质量管理的活动构成一种有效的体系。”全面质量管理有两个核心:其一是追求用户满意的目标,要不断地满足或超出用户的期望;其二是永无止境地推进质量改进,即持续不断地改进质量。其特点体现在“三全一多样”,即全方位的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加的管理、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工具。概括起来,全面质量管理有以下内涵。(1)持续改进。持续改进就是追求投入产出过程中的所有因素都持续不断地得到改善。投入产出过程中的因素包括人员、机器设备、原材料、方法、测量和环境,即5MIE。(2)树立榜样。树立榜样就是把在某一方面做得最好的组织作为本组织的榜样,学习其经验,以提高自己
24、的经营管理水平。(3)授权给职员。让一线员工承担一定的质量改进责任,并赋予其为完成改进任务采取必要行动的权力。(4)发扬团队精神。在组织内部不但要倡导全员质量管理,而且要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和行动的一致,即发扬团队精神。(5)基于事实的决策。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收集和分析数据和资料,并依此做出决策。这里要强调指出的是,为了实现有效的质量管理,在做出决策时,需要依据事实而不是个人的主观判断。(6)活学活用质量管理工具。对组织的成员尤其是管理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技术培训。在质量管理实践中,运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技术。进一步,结合本组织的实际,对已有质量管理工具加以改进。(7)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质量管理必须向前
25、延伸到供应商,即选择那些实行了质量保证制度,并努力实现质量改进的组织作为本组织的供应商,以确保其生产过程能够及时制造出满足本组织要求的零部件或原材料。(8)强化“源头质量”观念。就是要让组织的每一位成员都忠于职守:一方面把工作做好;另一方面如果出现偏差能够及时发现并主动纠正。事实上,组织的每个成员都是自己工作的质量检查员。当所完成的工作成果传递到下一个环节,或者作为整个过程的最后一步传递到最终用户时,必须保证其达到质量标准。6、产品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从五位质量管理大师的理论可以看到,他们无不重视产品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即从顾客需求调查到设计过程质量管理,从生产过顾客程控制到抽样验收,再到顾客满意
26、度调查的生命周期中集成人员、技术等要素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反馈顾客需求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确定顾客的真正需求。可采用的方法包括询问法、观察法和实验法。设计质量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针对顾客的需求,进行产品开发或服务设计,即开发出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可采用的方法包括质量功能展开、可靠性设计、健全设计等方法或技术。过程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差异的人员、设备、原材料、加工工艺、作业环境、测量等处于受控状态。最有效的方法是统计过程控制。验收抽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把好产品放行的最后一关,使交付顾客或流向市场的产品的不合格率降到最低。可根据验收项目分别设计计量特性值抽样方案和计数特性值抽样方案。顾
27、客满意度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价顾客使用产品后的满意程度。顾客满意是主观的、相对的,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量化处理。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通过五个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会或多或少地发现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这就需要进行反思,判断是哪一个或哪几个阶段出现了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以便在下一步生命周期循环中得到改进。产品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第一阶段是输入,是出发点,最后一个阶段是输出,是归宿。同时,这些活动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周而复始,持续改进,最终实现顾客满意。四、 质量管理新发展1、质量管理体系与卓越绩效模式正在各类组织中达成共识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颁布了ISO9
28、000系列标准第1版(即1987版)。自此,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ISO9000热潮,迅速被各国标准化机构和企业认同和采用,并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经过1994版、2000版、2008版几次改版,该组织2015年9月正式发布ISO9001:2015标准,形成了ISO9000:2015族标准。在ISO9000标准制定、修订和完善的过程中,企业认识到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有效实施的重要性,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则建立和发展了若干卓越绩效模式。除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之外,加拿大、新加坡等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都建立了国家质量奖计划。目前,世界上共有60多个国家实施了类似的计划。
29、在这些质量,奖计划中,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的当推日本戴明质量奖、美国鲍德里奇奖和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日本戴明奖设立于1951年。奖励范围为符合标准的任何国家的任何组织,分为戴明奖(个人奖)、戴明应用奖和戴明控制奖三类,奖励的重点是组织统计过程控制的有效性。戴明应用奖的评定内容分为:方针、组织及其运营、培训和推行、信息收集、沟通及利用、分析、标准化、控制(管理)、质量保证、效果、远期计划。现在,戴明奖已成为享誉世界的质量奖项。美国鲍德里奇奖设立于1987年,用以表彰美国在TQM和提高竞争力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组织。该奖项引导企业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并达到卓越的业绩标准而获得顾客满意。鲍德里奇
30、奖评定标准的总分为1000分,分为7个方面:领导,战略规划,对顾客和市场的关注,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对人力资源的关注,过程管理,经营结果。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设立于1992年。评定标准分为能力和绩效两大方面、9个细项。两大方面即手段标准和结果标准。9个细项包括:领导作用、人员、方针与战略、资源、过程、人员结果、顾客满意、社会结果、经营业绩。地球是圆的,世界是平的。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类组织(包括营利性和非营利性)都认识到致力于满足甚至超越顾客和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此,必须建立能够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实践卓越绩效模式,实现“顾客满意,持
31、续改进”。2、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企业质量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企业质量文化是指以社会经济发展为背景,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主要领导倡导、员工普遍认同而逐步形成的有关质量的价值观和意识、管理思想和道德规范、技术知识、管控手段、环境装备等因素的总和。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只有实现了以企业质量文化为导向,才能有效地优化和提升企业文化。企业质量文化由物质层、行为层和精神层三个层面组成。物质层是企业质量文化的物质基础,包括生产运营环境和条件、生产运营技术等,也包括业已形成的企业形象、标识等。企业为了达到质量目标,必须具备相应
32、的物质条件,如运营场所、设施、作业方法等。行为层是以物质层为载体所形成的规范,包括规章制度、标准、准则等。这些规章制度、标准、准则共同构成了质量管理体系,是达到质量目标最直接的保证。精神层明确了企业的使命、价值观、愿景等的定位。其中,使命明确了企业存在的原,因,价值观明确了企业的是非判断标准,愿景明确了企业未来的状态。为了贯彻质量方针,达成质量目标,在企业使命与价值观以及愿景中都要包含明确的质量方面的元素。(2)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企业质量文化决定着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决定着能否达到或超越顾客满意,是实现卓越绩效的基础,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保证。1)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质量文化的
33、形成与演变是以社会经济发展为背景的。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必须不断优化和提升企业质量文化。就中国企业而言,目前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仍集中在质量理念或意识的探索中,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规划与实施。具体表现为:重理念探索,轻物质建设;重口号标语,轻实际操作;重结果检验,轻过程控制;重定性描述,轻定量分析。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这种现状与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现代企业发展水平不相匹配。2)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天,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和自由时间的增多,价值观的改变,人们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同时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企业要想满足甚至超越顾客的需求,从而赢得生存
34、和发展空间,就必须重塑企业质量文化。中国企业存在的典型问题是:重现实效益,轻长期磨炼;重被动满足,轻主动超越。现实效益的逐利性使得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向具有太大的随意性。同时,也正是由于现实效益的导向性,不少企业只愿意满足已知的顾客需求,不愿意挖掘潜在的顾客需求。五、 质量管理工具在实际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七种,即“质量管理七种老工具”,包括核查表、分层法、帕累托图、因果分析图、直方图、散布图和控制图。1、核查表核查表是用表格形式来进行数据整理和概要分析的一种方法。不合格品分项核查表是一种最常见的核查表,将不合格品按其种类、原因、工序、部位或内容等情况进行分类记录,能简便、直观地反映出
35、不合格品的分布情况。2、分层法在实际生产中,影响质量变动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把这些因素区别开来,难以得出变化的规律。分层法就是把性质相同、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的一种方法。依实际情况,可进行以下分层:对操作人员,可按工人的技术级别、工龄、性别、班次等进行分层;对使用的设备,可按不同型号、不同工具、不同使用时间等进行分层;对工作时间,可按不同班次、不同日期等进行分层;对原材料,可按不同材料规格、不同供料单位等进行分层;对工艺方法,可按不同工艺、不同加工规程等进行分层;对工作环境,可按不同工作环境、使用条件等进行分层。3、帕累托图任何事物都遵循“少数关键,多数次要”的客观
36、规律。这一规律是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进行财富和收益模式研究时发现的。他发现20%左右的人口占有了80%左右的社会财富,进而提出了著名的“80/20法则”。这一规律在其他领域也有体现。例如,20%左右的VIP客户为企业带来了80%左右的利润,20%左右的原因导致了80%左右的质量问题。帕累托图就是根据“80/20法则”而设计的。4、因果分析图因果分析图也称为鱼刺图或石川图,是日本质量管理学者石川馨于1943年提出的。因果分析图以质量特性作为结果,以影响质量的因素作为原因,在它们之间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5、直方图(1)分组,计数,绘图。(2)形态分析。通过直方图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产品
37、质量特性的分布状态以及工序是否处于受控状态,进一步还可对总体质量情况进行判断。对直方图的分析主要侧重于其分布是否对称,数值的变化范围是什么以及有无异常的数值。(3)对异常分布,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给出解决方案。6、散布图散布图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关联性的图形。该散布图表明每小时所出现的差错数和环境湿度之间存在着正的关系,湿度越大则差错数越多;反之亦然。相反,负的关系则意味着当一种变量减小时,另一种变量增大;反之亦然。两种变量间很少或没有相关性,那么点将完全散布开来。湿度和差错间的关联性很强,因为点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7、控制图控制图是指利用统计抽样原理,以图形方式分析质量特性值的中心值和离散程度的
38、管理工具。控制图可用来检验某一工序,以判断该工序的产品特性值分布是否是随机的。控制图还可用来确定质量问题发生的时间以及引起质量差异的原因。在下一节,本书将重点介绍控制图的原理及应用。除了上面七种常用工具外,流程图和趋势图也是经常采用的质量管理工具。在绘制流程图时,首先列出工序中的各个步骤,然后把这些步骤按操作或决策(检查)点进行分类,最后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把各步骤用箭头连接起来。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流程图画得过于详细,否则它可能使分析人员不知所措,但也不能因此而遗漏工序中的任意一个关键步骤。失效点的标示是绘制流程图的关键。趋势图是用来跟踪一段时间内变量变化的质量管理工具。趋势图可用于确认可能发生
39、的趋势或分布。此外,日本科学技术联盟的“质量管理研究会”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于1979年提出了“质量管理七种新工具”,即关联图法、亲和图法、系统图法、过程决策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和箭头图法。质量管理七种新工具把统计方法和思考过程结合起来,建立了思考型TQM,这些工具和七种老工具结合起来,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六、 质量管理的几种常用方法1、质量功能展开如前所述,质量功能展开是在产品/服务设计阶段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是一种旨在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顾客驱动”式的质量管理方法。这种方法实现了技术和人员的集成,是一种系统的设计与决策方法。按照质量功能展开的技术路线,可以识别、获取和度量顾客需求
40、,并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产品/服务开发和制造各阶段的工程要求。2、顾客满意度测评顾客满意度测评就是对顾客满意度进行测评。顾客满意度就是“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顾客满意度测评的实施步骤如下:由组织自行调查或委托咨询、调查机构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收集顾客满意度的大量信息;对调查结果进行预处理,分析调查的可信度;对顾客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与历史数据比,与竞争对手比),找出差距,发现改进的机会;通过分析确定不能满足顾客要求的关键所在,反馈给有关部门,实施改进;确认并巩固改进成果,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水平。根据调查数据对比分析,顾客满意度是顾客满意度测评的重点和难点,可用的定量方法有
41、回归分析技术和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技术,可以计算出满意度驱动要素对满意度的影响大小。即分析满意度驱动要素每提升1分,满意度在现有基础上可以提升多少分。当满意度驱动要素不多,而且这些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不强时,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因果关系模型,通过要素间的因果关系/准因果关系来表达现实生活中的相互关系,是国际上流行的顾客满意度分析评价定量模型。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用户满意指数模型和欧洲用户满意度指数模型都是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关系,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算法)进行计算分析。由于这些指数模型较为复杂,一般借助专业软件进行处理。3、QC小组QC小组是由来自不
42、同岗位的员工围绕组织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的,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是组织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根据所要解决质量问题涉及的范围可划分为班组QC小组、部门QC小组和大型专题QC小组。根据所要解决质量问题的类型可划分为“现场型”“服务型”“攻关型”“管理型”和“创新型”QC小组。一般QC小组的主要工作步骤或内容有:(1)采用质量管理工具及时发现质量问题或质量改进机会。(2)采用“头脑风暴法”,并充分听取来自QC小组外部的意见,寻求改进方法。(3)以表单形式列出可能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根据拟解决质量
43、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对其进行排序。一定时期内着重解决一个或少数几个问题。(4)对选定项目进行质量改进的策划、组织、协调和监督。(5)负责向组织申报质量改进成果。4、田口方法田口方法是日本著名质量工程专家田口玄一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设计质量工程方法。(1)田口方法强调质量管理在源头的理念。开发设计阶段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源头,制造和检验阶段是下游。若设计质量水平不高,则很难生产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2)田口方法是三次设计方法,即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其中,参数设计是核心。田口方法通过分析质量特性与元部件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交互作用),找出使稳定性达到最佳水平的组合。(
44、3)田口方法注重质量与成本的平衡性。引入质量损失函数这个工具,使工程技术人员可以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产品在设计、制造、使用和报废等过程中的性能与费用,使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社会总损失最小。(4)田口方法的正交试验设计技术较为新颖、实用。使用综合误差因素法、动态特性设计等先进技术,用误差因素模拟各种干扰(噪声),使得试验设计更具有工程特色,大大提高试验效率,增加试验设计的科学性和经济性,并且使产品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达到最优。七、 6质量水平的测算与度量由于种种原因,任何流程在实际运行中都会产生偏离目标值或者期望值的情况。“借用”上面的计算结果,对于标准差为的生产过程,如果过程结果的缺陷率减少
45、到3.4ppm,因为这一指标是质量特性值落在6,+6之外的量值,就认为该生产过程的结果达到了6质量水平。显而易见,在均值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的标准差越小,质量水平越高。对于给定的规格范围,当生产过程的标准差小到使质量特性值在规格范围之外的量值减少到3.4ppm时,就认为该生产过程的结果达到了6质量水平。1、单位缺陷数与百万机会缺陷数单位缺陷数是测算6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每个检查单位的缺陷数。测量DPU的意义在于:不但能够知道有多少缺陷产品,而且能够知道每个缺陷产品上有多少个缺陷项。在进行6测算时,另一个重要指标是百万机会缺陷数,是指每个百万出错机,会的缺陷数。引入百万机会缺陷数强调了把质量管
46、理重点放在过程控制上。此外,该指标为比较不同业务的质量水平提供了可能,排除了性质、复杂程度等因素对评价带来的影响,因此是对具有不同复杂程度的产出进行公平测评的通用尺度。其中,出错机会是在每一个单位工作中可能发生的且最终导致客户不满意的最大错误个数。对一项业务,确定其出错机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这又是6测量中的一个重点。也许6质量项目的内涵正在于此:准确把握每一项关键业务,其本身就是对业务流程的改进。有了百万机会缺陷数,就可以对任一业务进行评价。当某项业务每百万出错机会中有不多于3.4次缺陷时,可以认为这项业务达到了6质量水平。而当某一公司所有关键业务都达到了6质量水平时,可以认为该公司的总体
47、质量水平达到了6。虽然直到今天,没有哪一家公司的总体质量水平达到了6,但世界级公司正在朝着这一目标前进,致力于达到顾客满意,实现持续改进。2、首次产出率与流通产出率首次产出率是指过程输出一次达到顾客要求或规定要求的比率,也就是一次提交合格率。流通产出率是指构成过程的每个子过程的FTY的乘积。用FTY或RTY度量过程,可以揭示由于不能一次达到顾客要求而造成的报废和返工返修,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质量、成本和生产周期的损失。这与通常采用的产出率的度量方法不同。在很多企业中,只要产品没有报废,在产出率上就不计损失,因此掩盖了由于过程输出没有一次达到要求而发生的返修费用和生产周期的延误。八、 6管理的兴起及在世界级公司的实践20世纪80年代,当一家日本公司从摩托罗拉手中买走摩托罗拉在美国的一家电视机制造厂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摩托罗拉的这个电视机厂在日本人手里像变戏法一样,电视机的缺陷率降到原来摩托罗拉公司管理下的1/20。正是在这一时期,摩托罗拉和通用电气先后放弃了电视机的生产,甚至整个美国都放弃了电视机的生产。今天GE仍然有电冰箱生产线,但与中国海尔相比,已显得微不足道了。电视机、电冰箱真的无利可图,成为鸡肋了吗?显然不是,直至今天,日本的电视机仍为中国及其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