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8燕歌行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8燕歌行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8燕歌行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燕歌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龙城”还是“卢城”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退。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就是说,“龙城”不过是
2、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作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威城,“地有龙形,故曰龙城”。据
3、此说,“龙城”是指姑威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被写成“龙城”“笼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西汉初年,匈奴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70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龙城之战成为汉朝军民心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广是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龙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李广头上,将卫青和
4、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它,使诗句达到了音、义、色俱佳的境地。1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3分)A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B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郡,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C中国社会文学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D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答案】D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
5、是( )(3分)A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C“龙城”是指姑藏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龙城”是指姑藏城,这里是具体所指,不含象征意义。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B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C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境
6、内统称为“龙城”。D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外,也是出于诗歌韵律的需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不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B项,原文中提到只有汉书西域传中的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C项为史书的事实,张际的观点是“龙城”与“卢城”二词因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使青夷军入居庸(其一)高适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莫
7、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注】青夷军:唐代戍边军队名称。天宝九载春,四十七岁的高适以封丘尉送兵往青夷军。此诗是当年冬天返回途中入居庸关时所作。4请简析这首诗颈联的艺术手法。(5分)【答案】颈联运用拟人(或:烘托、衬托、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渲染等)手法(2分),从听觉和视觉(视听结合)两方面写了寒泉水声冷涩、悲苦,山间树叶凋零、干枯的景象,生动形象地描摹出边塞的寒冷、空旷。(2分)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苦和心境的冷寂。(1分)【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5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全诗围绕诗眼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具体分析。(6分)【答案】 “难”。(2分,答
8、“苦”给1分)孤独之难(或“孤独”)。诗人去、回边塞,匹马独行了很长时间,孤单寂寞,前路漫漫,孤单寂寞。(2分)行路之难(或“旅途艰难”)。景象荒寒,关塞高险,大雪纷飞,行路艰难,一路行来艰苦困乏。(2分)【解析】试题分析: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字眼)。或者说,诗眼,就是指在诗歌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关键的字。诗眼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例如:王安石的“春风
9、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里的“绿”字,就是诗眼。这首诗的特点,就在于把感慨行役中路途的艰难和边塞的寒冷结合在一起,加以形象的描写,使之生动感人。写自己独自行走了很久,在漫长的征途中去时十分艰难,现在回来也十分艰难 。“难 ”,不仅指山路的坎坷崎岖,也包含边地冰雪严寒之苦。不要认为进入了居庸关,就走完了艰险、高寒的关塞,那前面云雾弥漫、冰雪覆盖,路途还遥遥无际呢!写人对气候的感觉,字面上没有“寒”字 ,而读来已觉寒气逼人,真是“不寒而慄”了。王文濡评这首诗说 :“由行役而写到边塞,复由边塞而转入行役 ,意绪环生,如见当日匹,马过关之状。”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
10、赏评价D。三、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题金城临河驿楼岑参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岑参: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唐代边塞诗人。金城:在今甘肃兰州西北。五凉:指晋和南朝宋时北方十六国中的前凉、后凉、西凉、北凉、南凉,其地均在甘肃境内。6诗中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重险”的?(6分)【答案】从城楼高峻、山势险要、河水绕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了“重险”(3分)。站在楼上能看到五凉,说明地势之高;山道盘旋环绕,说明山势陡峭;水浸城墙,说明有河流作军事屏障(3分)。(6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同步 精品 课堂 2015 _2016 学年 高中语文 专题 08 歌行 基础 新人 选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106698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