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一备课教案模板.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化学选修一备课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选修一备课教案模板.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化学选修一备课教案模板第1篇:高中化学选修4详细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详细教案 【篇1: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总教案(共91页)】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 教学重点 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 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 教学用具: 投影仪 学习过程 引 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1: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 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 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
3、量为基础。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到底怎样变化 2: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 焓变 ?h为“” 为放热反应,?h为“” 为吸热反应 思考: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 化?升高还是降低?规定放热反应的 是环境? ?h
4、e(生成物的总能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 ?he(反应物的键能) e(生成物的键能) 3:练习 1)1molc与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 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 2)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1mol 3)h2 + f2 = 2hf h2 + cl2 = 2hcl 预测当生成2 mol hf和2 mol hcl时,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 若干化学键的键能
5、( kj/mol,25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2、反应c(石墨) 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 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b、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 c、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金刚石和石墨不能相互转化 教学反思: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局限性,介绍热化学方程式的必
6、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学习过程 1复习回忆 1)、催化剂为什么能够加快反应速度? 2)、什么是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4)、你了解“即热饭盒吗?知道是什么原理吗? 5)、什么是反应热(焓变) 2引入 阅读课本:例1与例2 与化学方程式相比,热化学方程式有哪些不同? 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哪几点?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
7、注意:(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为什么?)而常温、常压可以不注明,即不注明则是 常温、常压。(2)标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为什么要标出?)(3)写出了反应热,还注明了“”,“”(4)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注意点: 反应物和生成物前的系数它代表了什么?在方程式中?h它表示了什么意义? ?h的值与什么有关系?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h(kj/mol)它表示每摩尔反应所放出的热量,?h的值与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有关,即对于相同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 例题 1、当1mol气态h2与
8、1mol气态cl2反应生成2mol气态hcl,放出184.6kj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moln2(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no (g),需吸收68kj的热量; 2)2molcu(s)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uo(s),放出314kj热量; 3) 1g 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 9.36kj热量,写出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4)4g co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放出 9.6kj热量,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5)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g) + o2 (g) = 2h2o (l); h= 572 kj /
9、mol ch4(g) +2o2 (g) = co2(g)+2h2o (l); r h= 890 kj/mol由1mol 氢气和2mol甲烷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多少。 6)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g) + o2 (g) = 2h2o (l); ?h= 572 kj/mol 【篇2: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电离平衡 教学目标: 1 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 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 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重点、难点: 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电离平衡常数。 课时安排:共2课时(此为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类比、
10、推理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教学准备:习题及知识的总结、扩展可制作ppt或使用纸板。 教学过程: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电离平衡”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 2当v弱电解质分子电离速率?v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速率 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较 (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内因的主导
11、因素。 b外因有: 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浓度: 问题讨论:在nh3 ?h2o加入hcl: 加入naoh: 加入nh4cl: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nh3、h2o、nh4、oh溶液ph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 (4)电离平衡常数 ()一元弱酸: ? ? 的平衡体系中: nh?oh4 ? c(ch3coo)?c(h?) ch3coo?h ka? c(ch)3cooh ? ? ch 3cooh (3)一元弱碱 nh3 ?h2o ? c(nh?4)?c(oh) nh?oh kb? c(nh?ho)32 ? 4 ? 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
12、数,温度不变k不变。 k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k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k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h,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如: ? h3po 4h2po ?4hpo?4 随堂练习 ?3 h?h2po?4 k1?7.5?10 ?8 h?hpo2k?6.2?1042?13 h?po34k3?2.2?10 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h2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 amgobh2ock2co3dch3coona 2hclo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
13、了提高氯水中hclo的浓度,可加入( ) ahclbcaco3ch2odnaoh 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caco3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 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4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 ) 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 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 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 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应有酸乙生成 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
14、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co2,发生如下反应: nar?co2?h2o?hr?nahco3 2nar?co2?h2o?2hr?na2co3 hr和hr?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 ahr较弱bhr?较弱 c两者相同 d无法比较 总结、扩展 1化学平衡知识与电离平衡知识对照比较。 2一元弱酸弱碱中c(h?)与c(oh?)的求法: 弱电酸中h浓度:c(h?)?弱碱中oh?浓度:c(oh?)? ? ka?c酸(酸为弱酸物质的量浓度) kb?c碱(碱为弱碱物质的量浓度) 3讨论cl2中存在哪些微粒?(包括溶剂) 4扩展 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在常温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
15、以它们的系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叫溶度各(ksp)。例如 cu(oh)2 cu2?2oh? ksp?c(cu2?)?c(oh?)2?2?10?20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加上其方次)的乘积大于、等于溶度积时出现沉淀 ,反之沉淀溶解。 o(1)某cus 4溶液中 ,如需生成cu(oh)2沉淀,应调整溶液的c(cu2?)?0.02mol/l c(oh?)使之大于 (2)要使0.2mol/l cuso4溶液中的cu 2? 沉淀较为完全(使cu ? 2? 浓度降低至原来的 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oh为 。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p60一、填空题:234 p61四、板书设计
16、 第二课时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思考baso4,agcl在水溶液中,不导电,它属于非电解质吗?为什么? nh3(g)溶于水能导电,则氨气是电解质吗?为什么? 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能否导电?为什么? 2电解质导电实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原因是什么?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区分电解质强弱的依据: 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能力”的大小。 2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书写也不同 (1)强电解质:nacl?na?cl?koh?k?oh? ? (2)弱电解质:ch3cooh?ch3coo?h?nh3?h2o?nh?4?oh 3强弱电解质与结构
17、关系。 (1)强电解质结构:强碱,盐等离子化合物(低价金属氧化物);强酸,极性共价化合物; (2)弱电解质结构:弱酸,弱碱具有极性共价位的共价化合物。 三、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度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比较 “等”:电离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 “定”:离子、分子的浓度保持一定。 “动”:电离过程与离子结合成分子过程始终在进行。 “变”:温度、浓度等条件变化,平衡就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3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
18、升高,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温度降低,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2)浓度: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4电离平衡常数 (1)一元弱酸电离平衡常数:ka ch 3coohch3coo?h? c(ch3coo?)?c(h?) ka? c(ch3cooh) (2)一元弱碱电离平衡常数:kb nh3 ?h2o ? nh?4?oh c(oh?)?c(nh?4) kb? c(nh3?h2o) (3)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每步各有电离常数。如:h3po4 h3po 4h2po ?4 ?hpo24 ?3 h?h2po?
19、4 k1?7.5?10 ?8h?hpo24 k2?6.2?10 ?13 h?po3k?2.2?1043 (4)电离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与浓度无关。 (5)k的意义: k值越大,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强。 k值越小,弱电解质较难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弱。 教案点评:此教案体现了在教学建议中的方法,运用了知识的迁移方法,用化学平衡的知识的作为基础,来学习电离平衡。同时,又运用了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应用于电离平衡。从而使电离平衡的学习变得相对容易。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2、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3、通
20、过水的离子积和溶液酸碱性等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对立统一、 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溶液酸碱性和溶液ph值的关系 教学难点:水的离子积 教学过程: 引入:水是不是电解质?研究电解质溶液时往往涉及溶液的酸碱性,而酸碱性与水的电离有密切的关系。那么水是如何电离的呢?精确的实验证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 地电离,生成h3o+ 和oh: 板书:一、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h2o + h2 o h3o+ + oh 简写为:h2o h+ + oh 实验测定:25 h=oh=1?10mol/l100 h = oh = 1?10mol/l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化学 选修 备课 教案 模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