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docx





《高考语文总复习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总复习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9 页高考语文总复习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长宁嘉定】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又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刘岱为黄巾所杀。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汜嶷取范,吏民皆恐。昱乃过范,说其令靳允。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据城坚守。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
2、力,吾无所归矣。 ”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 ”太祖悔,追之不及。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杀车胄,举兵背太祖。顷之,昱迁振威将军。袁绍在黎阳,将南渡。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太祖从之。绍闻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选自三国志卷十四 ,有删改)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3、 (2 分)太祖临兖州 (2)举兵背太祖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 分)(1)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 )A.将要 B.将军 C.带领 D.派遣(2)卒完三城( )A.终结 B.完好 C.修缮 D保全17.第段画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第 2 页 共 19 页B.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C.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D.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18. 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6 分)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
4、,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19. 第段画波浪线句子反映了太祖怎样的心情?下列选项中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A.感激 B.自豪 C.庆幸 D.欣慰 20.第段“两拒刘岱”和第段“两劝杀备”都反映了程昱 和 的特点。(4 分)【答案】:15.(2 分) (1)到 (2)发动 16.(2 分) (1)C (2)D17.(2 分)C18.(6 分)答案示例:袁绍拥有上十万的军队,自认为所向无敌。如果发现我这里兵少,一定会轻视我军不来攻打。如果您为我增兵,袁绍经过这里就不能不攻打鄄城,攻打鄄城就一定能攻下,这样会白白损耗我们双方的力量。评分说明:“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 、
5、“今见昱兵少” 、 “必轻易不来攻” 、 “若益昱兵” 、 “过则不可不攻” 、 “攻之必克” 、 “徒两损其势”为 7 个点,1 点有错扣 1 分,扣到 0 分为止。19. (2 分)B20. (4 分)评分量表分值 空一答案示例 空二答案示例 分数解释2 分 (1)判断力强(2)能识人能坚持判断 对人物特点的概括准确1 分 有远见卓识 不轻言放弃 对人物特点的概括基本准确第 3 页 共 19 页0 分 胆识过人 (1)刚正不阿(2)一意孤行不能对人物特点做相关概括量表说明:两空不分次序先后,每空 2 分。【崇明县】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峻说
6、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原曰:“为之奈何?”峻曰:“今关东有十余县,能胜兵者不减万人,若权行河南尹事,总而用之,无不济矣。 ”原从其计,以峻为主簿。峻乃为原表行尹事,使诸县坚守,遂发兵。会太祖起关东,入中牟界,众不知所从,峻独与同郡张奋议,举郡以归太祖。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甚见亲信。太祖每征伐,峻常居守以给军。是时岁饥旱,军食不足,羽林监颖川枣祗建置屯田,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于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
7、粮运。贼数寇抄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阵以营卫之,贼不敢近。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为都亭侯,邑三百户,迁长水校尉。峻宽厚有度而见事理,每有所陈,太祖多善之。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 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建安九年薨, 太祖流涕者久之。(选自三国志 )【注释】中外:中表之亲,即表亲。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1)名府若能唱之( ) (2)贼数寇抄绝粮道(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 分)(1)总而用之( )A汇集 B总共 C带领 D总归(2)太祖多善之( )A善待 B领会 C友善 D赞成17下列加点词的用
8、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第 4 页 共 19 页A峻常居守以给军 蹈其背以出血 (苏武传 )B募百姓屯田于许下 且使遽告于郑 (秦晋殽之战 )C起于枣祗而成于峻 负而前驱 (伶官传序 )D太祖流涕者久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 )18第段中杨原“为之奈何?”一句包含丰富的心理活动。下列各项不符合此时心理的一项是( ) (2 分)A忧虑 B质疑 C兴奋 D急切19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6 分)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20依据文章相关事件,概括任峻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4 分)相关事件 任峻的主要品质说原伐董卓 (1) 归顺于太祖
9、 (2) 典军器粮运 (3) 饥荒济亲友 (4) 【答案】:15.(1)同“倡”,倡导、发起 (2)截断16.(1)A(2)D17.A18. C 19. 在国内饥荒的时候,(任峻)收养抚恤朋友的遗孤,中表亲戚及贫穷的族人,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困的人,因为重信义而被称赞。(评分说明:1 个分句 1 分,省略 1 分。)20.(1)远见卓识(2)审时度势(3)足智多谋(4)善良仁厚【青浦区】苏武传(节选)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第 5 页 共 19 页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
10、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日:“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
11、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汉书苏武传(节选)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1) 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 (2)天雨雪,武卧啮雪( )16.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 分)(1) 会论虞常( ) (1 分)A. 谈论 B.讨论 C.判决 D.研究(2) 副有罪,当相坐( ) (1 分)A.通“座” B.坐化 C.连坐 D.连带治罪17.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欲因此时降武 B.明
12、日复然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楺使之然也C.空以身膏草野 D.乃幽武,置大窖中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 羝乳乃得归18.把第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 分)19.第段中的主要故事情节是卫律劝降苏武,采用的主要手段是 和 苏武拒降,回应行为是 和 (2 分)20.从“苏武拒降”并在几乎无法生存的环境中“顽强存活,杖节牧羊,卧起操持”的行为中反映出苏武 和 的形象特点。(4 分)【答案】:15.(2 分)答案(1) 斗(使相斗) (2) 雨(落下)16.(2 分) (1) C. (2) D17.(2 分) B18.(6 分)“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复习 高三一模 汇编 文言文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