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江苏自考南京大学-公共关系-复习资料-重点笔记-03291-人际关系学大纲(附答案).doc
《版江苏自考南京大学-公共关系-复习资料-重点笔记-03291-人际关系学大纲(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江苏自考南京大学-公共关系-复习资料-重点笔记-03291-人际关系学大纲(附答案).doc(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质文本03291-人际关系学大纲第一章 人际关系学概述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概念和实质识记:1、 人际关系:1、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开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是为了满足某种人类的需要,通过相互交流或互动所形成的彼此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3、是人与人之间遵循彼此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标准,彼此交互影响的互动关系。4、是人与人之间产生意义的互动过程。5、是指社会成员之间通过交往而形成的感情格局,维系格局的纽带是双方的感情。6、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7、人际关系就是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2、;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社会活动中相互 交往与联系的关系。领会:1、 为什么说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1、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驱使2、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根底3、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2、 人际关系的两个根本维度:1、情感上的“亲疏 2、地位上的“尊卑3、 人际关系的特点:1、社会性2、历史性3、客观性4、情感性5、复杂性6、变动性7、网际关系4、 人际关系的社会性:人的社会性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1、 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表达在人们是在赖以生存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2、 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还表达在人们是运用在劳动中产生开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3、 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表
3、达得更明显、更强化。5、 人际关系的客观性: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开展规律具有客观性。3、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6、 人际关系的复杂性:1、人际关系纷繁复杂2、人际交往的层次纵横交错3、人际交往的内容丰富多彩4、人际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第二节、 人际关系学的学科体系识记:1、 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开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来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领会:1、 人际关系学的学科性质:1、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3、人际关系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2、人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开展规律。1
4、、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开展3、人际关系的结构与功能4、人际关系的类型5、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6、协调人际关系的原那么7、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技法8、完善主体、影响客体的技法9、根本人际关系的调适技法10、特殊人际关系的交往技法第三节、 研究人际关系学的目的、原那么与方法识记:1、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等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2、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3、实验法:指的是通过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情况和变化情况。4、
5、社会调查法:是指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5、社会测量法:是指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6、统计法:是指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领会:1、研究人际关系学的目的:一、理论方面1、建立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完善的学科体系2、为人们的人际交往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有助于分析和研究人际关系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4、有助于从理论上划清人际关系学与庸俗关系学界线二、实践方面1、协调、优化人际关系2、预防、消除人际障碍3、建立、开展新型的人际关系4、培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3、研究人际关系学的原那么:1、系统性原那么2、客观性原那么3、
6、开展性原那么4、统一性原那么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多学科方法论4、研究人际关系学的具体方法:1、文献法2、观察法3、实验法4、社会调查法5、社会测量法6、统计法7、人际关系评估法5、人际关系评估法的几种方法:1、社会测量法2、参照测量法3、人物推定法4、自然观察评估法5、心理测评法第二章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第一节、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领会:1、 人际交往是社会交往:所以人际交往的范围和深度都受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制约。2、 人际交往与生产力:交往不仅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创造和继承,而且和生产一起决定着社会结构。3、 交往的开展趋势:在共产主义社会之前,很多交往都是被迫的,有限的,共产主义社会
7、将实现普遍交往。第二节、人群关系理论和人际需要理论识记:1、 人群关系理论:人群关系理论主要包括四个领域: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鼓励的问题2、同企业管理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3、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及人际关系问题4、企业中的领导方式问题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被人们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按其强度不同而排列成一个等级层次。可分为七类,需要呈逐级上升趋势,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之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如果遇到高层次的需要虽然有可能得到满足,但低层次的需要反而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他就宁可放弃高层次的需要而去追求或谋取低层次的需要。3、舒
8、兹的人际需要理论:舒兹是现代精神分析心理学家,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人际行为三维理论。舒兹假设每个人都有三种人际需要:沟通的需要,人际沟通需要就是个体参与群体的需要,是人们关于形成和保持满意的人际关系的需要;支配的需要,人际支配的需要就是人际关系中所谓支配权;爱的需要,相爱的需要就是与他人建立密切情感联系的需要。领会:1、 霍桑试验的过程和内容:1、人际关系与工作态度的试验2、会见与交谈的研究3、对“非正式组织的考察2、 梅奥等人提出的主要观点:生产率不仅受物理和生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和心里因素的影响。影响组织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是在生产中开展起来的人际关系。由此形成新观点:1,以“社会人
9、的人性假设代替“经济人的人性假设。2,否认“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强调“以人为中心主张从人的心理和社会方面来鼓励工人的士气,提高生产效率。3,正确处理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4,改变对管理人员只强调技术方面素质训练的片面做法,强调加强对管理人员了解、诊断、调适人际关系技能的培养和训练。3、 人群关系理论的创立:1933年,与梅奥一起参加霍桑研究的罗特利斯伯格,先后出版了专著和与人合著的?管理和工人?、?管理和士气?,对人群关系理论做了进一步地阐述,为人群关系理论的创立和传播做出了奉献。4、 如何看待人群关系理论:人群关系理论强调重视人的因素和人际关系在发挥人的积极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0、主张研究改良人际关系技能,改变领导方式,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人际关系等观念,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因素。另一方面,人际关系理论也有其片面性。如,往往不恰当的夸大人际关系学说的影响和作用;具有将人群关系理论同其他管理科学对立的倾向;将人际关系看成企业效率的决定因素等。2、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1、生理的需要2、平安的城要3、社交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6、认识与理解的需要7、追求完美的需要5、 对需要层次论的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的需要分为7个层次,认为生理需要是一切需要的根底,符合一般人的共同心理过程,具有一定道理。这一理论既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1,每一种需要都要在前一种
11、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这并不意味着必须使前一种需要得到百分百满足后,后一种需要才会出现。2,其上七种需要按其重要程度渐次展开,就大多数人而言,可能是正确的。3,将人的需要分为七种而且层次清楚,这种划分方法也明显的存在着弊端。6、 舒兹人际需要的根本内容:1、人际沟通需要2、人际支配的需要3、相爱的需要7、 对人际需要理论的评述:舒兹的人际需要理论揭示了人际需要同人际行为和人际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强调了儿童时期的人际关系与人体人际行为之间的继承关系,即成认家庭环境对个体行为模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舒兹的人际需要理论具有明显的精神分析倾向,无视了社会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制约性影响;同时,也夸
12、大了儿童时期的人际经验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作用。第三节、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识记:1、 角色: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标准的行为模式。2、 角色扮演:是指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3、 角色期望:是指社会、团体或他人对角色扮演者行为的期望或要求。是一个人行为的动机。4、 角色冲突:是指不同角色行为以及不同角色期望之间的矛盾。5、 角色实现:是指在角色扮演和角色期望的根底上实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6、 剧班:是指两个以上的表演者共同组成的表演单位。7、 前台和后台:前台特指进行表演的场所;后台相对于前台而言,是指
13、非表演场所。8、 不协调角色:告密者、表演者的同谋、职业侦探、中介人和调解人、雇员或仆人。9、 角色外沟通:特指私下交往和表演。领会:1、 角色理论:是由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奠定根底,后经罗伯特帕克、雅各布莫雷诺、拉尔夫林顿等多位学者的不断丰富和开展,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蓬勃开展起来的一种人际互动理论。2、 戏剧交往理论:3、 对戏剧交往理论的评述:欧文戈夫曼主要研究了日常生活中人们面对面的具体互动细节,揭示那些隐含着的、不公开的互动规律。他认为,日常生活中个体在与他人交往时,都会有意无意地运用某些技巧控制自己所给人的印象。他把人们的交际行为比做戏剧表演,并借用了戏剧
14、艺术的术语来阐释人际互动和印象管理,因此,这种理论被称之为戏剧交往理论,有时也叫做印象管理理论。4、 人际交换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乔治C霍曼斯教授。他认为,交换不仅有物质财富的交换,而且还有精神财富、心理财富的交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受经济原那么支配的一种社会交换过程。5、 人际交换理论的根本原那么:1、成功原那么。在一个人所采取的所有行为中,如果某一个行为经常获得奖励,那么该行为越可能重复出现。2、刺激原那么。如果在以往的交往经验中,某一刺激的出现常伴随着对某人某行为的奖赏。那么,现在出现的刺激状况如果与过去相类似,那么此人越有可能采取某行为或某行为相类似的行为。3、价值原那么
15、。某种行为的结果越有价值,那么越有可能采取该行为。4、剥夺满足原那么。如果某人经常获得某种特定的酬赏,那么随着时间的推延,这种酬赏对该人的价值就会降低。5、攻击赞同原那么。如果某人的行为未得到预期的酬赏或受到了惩罚,便会感到委屈、受挫愤怒,并导致攻击性行为。如果某人的行为获得了预期的甚至超过预期的报酬,或者未受到预料中的惩罚,那么就会感到这种行为的结果很有价值,并产生喜悦,导致让对方更加赞同的行为。6、理性原那么。人们总会选择那种可能带来价值较高结果以及较能获得该结果的行为。6、 对人际交换理论的评述:交换理论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社会交换规律,为人们了解人际交往、人际吸引的机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6、但从本质方面考查,人际交换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缺陷:如只是抓住了市场交换形式的双方相互作用的一些方面,便概括出人际交往的原那么,这具有片面性。第四节、 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识记:1、 相互作用分析理论:由加拿大的精神病医生伯恩内博士提出。此理论虽然源于精神病治疗,但作为一种人际关系理论,它对于改善现实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较强的操作性。值得注意的是,此理论过分夸大了儿童心态在个体人格结构中的影响。2、 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论:尽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所做的每件事情上都不尽一致,但不一致总是趋于向一致性方面转化,人们在不一致时总会不断地引起冲突、紧张和焦虑,直到获得某种一致为止。领会
17、:1、 三种不同的心态:伯恩内认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的三种不同的心态:1、每个人身上都好似保存着儿童时代的特征,即三岁时的自己。2、每个人身上又都好似存在着自己父母的特征,即大脑皮层对于耳闻目睹父母亲行为及外部刺激的真实记录。3、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具有的客观、冷静理智的心态。前两者分别称为“儿童和“父母,后者称为“成人,这三者构成了个体的人格结构。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又称为人格结构的PAC分析理论。2、 十种交往行为分析:见书P54-553、 对平衡理论的评述:平衡理论以微观的人际交往,说明人与人之间具有趋于一致的倾向,表现为追求和谐、喜欢和同化等方面。这一点对于人际交往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人与人之间
18、的交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人际关系的平衡与开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过程。平衡理论只考虑到了两个人和一个物体这样简单的系统,忽略了这个系统中的其他大量因素,因此,对平衡模式的讨论显得有些简单,由此得出的结论也难免片面。人际关系平衡理论起源于格式塔理论:人们在心理上都在追求“完美的形式。因为,人的心理现象最根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所显现的结构性或整体性。知觉绝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人们在心理和认知活动中不是单纯地论述某一现象,不是单纯追求某一元素,而是追求“完美的形式或“完美的形象。当三个人之间的关系不平衡时,人们往往设法使之平衡。也就是说,这种“平衡的力量影响着人们对交
19、往关系的认识,人们重视人际关系的平衡。人际关系平衡的条件:人们总是希望自己喜欢的人与自己具有相似的情趣,而希望自己不喜欢的人与自己具有不同的好恶。否那么,就会出现不平衡。人际关系中既存在平衡结构,也存在着不平衡结构。平衡理论认为,不平衡结构会向平衡结构转化。从不平衡转化为平衡可以多种方式:平衡理论强调的是“最省力原那么,即人们为了使不平衡状态变成平衡状态可能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调整和改变。平衡理论还认为:对于自己愈喜欢的人,愈希望与其保持关系平衡;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那么不大注意关系是否平衡第三章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开展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开展历程识记:1、 宗法关系:是以宗法制度为根底建立起来的
20、按家族血统远近区分亲疏贵贱的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根本特征。领会:1、 猿猴社会内部的“亲缘与“朋友关系:见书P622、 猿猴社会内部的“斗争和“等级关系:见书P623、 猿猴群体的交际工具:见书P624、 人类的起源和人际关系的产生:人类的起源和人际关系的产生具有同步性。劳动使猿类祖先发生了三个主要体系的变化。这三个主要体系的变化,也同时是人际关系发生的前提和根底:1、机体的进化和器官的完善2、心理的开展和意识的形成3、关系的人化和人类的出现5、 人际关系的开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血缘关系2、奴隶社会的依附关系3、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4、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关系5、社会主义的平等关系6、
21、 原始社会的血缘关系:血缘关系在原始社会中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人际关系。7、 奴隶社会的依附关系:奴隶社会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是依附关系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女性对男性的依附。8、 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宗法关系是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根本特征。9、 封建社会宗法关系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根底 2、以等级差异为准那么 3、以土地占有为标准10、 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关系:资本主义社会以雇佣和交换关系代替了宗法等级关系和人身依附关系,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利益关系。11、 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关系的表现:1、经济上的平等2、政治上的平等3、生活中的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根本特征。12、 社会
22、主义社会平等关系的建立必须注意哪些:1、 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理论与思想;特别需要警惕以维护人人的尊严、价值、权利为幌子,而兜售极端利己主义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同时也要继续批判抹煞人的个性,无视个人正当权益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集体和个人、他人与自己的利益。2、 要重视并应用协调人际关系的理论和方法,以改善人际关系的结构和状态,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度、和谐度、吸引力、凝聚力。3、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个体的良好素质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前提。第二节、 形成人际关系的条件识记:1、 先决条件: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自考 南京大学 公共关系 复习资料 重点 笔记 03291 人际 关系学 大纲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