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运动与力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运动与力复习提纲.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质文本七下科学第3章复习提纲第一节 机械运动1、在自然界中,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机械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它的特征是物体的空间位置不断发生着变化。2、平时,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那么,就认为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也可能不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如飞机在空中加油,载人航天器与空间站交会对接,人造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等。3、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的路线,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
2、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比较相同时间或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短; 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或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多少。在科学上,通常采用第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5、速度是定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科学量,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公式:平均速度v 两个变形公式: sv t t常用单位:米秒符号ms,千米时(符号h) 1米/秒3.6千米时注意:在计算平均速度时,所用的时间要包括中途停留的。第二节 力的存在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一个力都涉及两个物体,其中施加力的物体称为“施力物体,接受力的物体称为“受力物体。 注意:力的作用不一定需要相互接触而产生,如磁
3、铁对铁块的吸引。物体相互接触也不一定就能产生力,如在水平地面上,两张紧挨着的课桌之间就不存在力的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1) 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即:能使物体发生形变;(2)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从力产生的效果中我们能感受到力的存在。根据某事物所产生的效果来确认该事物的存在,这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我们把这对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4、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实验室里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即弹
4、簧秤。5、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对抗形变的力,这个力叫做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物体的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长度也越长 这一原理制造出来的。弹簧秤的刻度是 均匀的 6、弹簧秤的使用方法:测量前观察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看清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利用弹簧秤测力时,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弹簧秤要正确放置,使弹簧能沿着其轴线方向自由伸缩即弹簧伸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弹簧、指针、挂钩不得与外壳摩擦;读数时视线要与与刻度面垂直,与指针相平。7、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人们通常把这三个因素叫做力的三要素。8、用一根带箭头的线
5、段来表示力: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边上标出力的大小,这种表示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注意:在画力的示意图时,力的作用点必须在受力的物体上,一般画在接触面上,也可画在受力物体的中心;表示力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必须标出力的大小、单位。第三节 重力1、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表上和地面附近的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如果没有重力,地球上的水将会消失,空气将无法吸附在地面周围,我们将难以生存。 2、物体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做什么运动,无论外界条件如何变化,它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始终保持竖直向下指向“地心。应用:重垂线3、物体的各个局部
6、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为了便于研究,通常把重力看作是集中作用在某一点,这一点就叫做物体的“重心。对于形状规那么、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就在它的中心。4、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即G。其中g9.8牛千克,意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注意:不能说物体的质量与所受的重力成正比,也不能说1 =9.8N。5、重力与质量的比较:重力质量定 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大小和方向有大小,也有方向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国际单位牛顿N千克是否随地理位置而改变改变不变相互关系G 第4节 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
7、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出的。2、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例如踢出去的足球,脚已不再对它施力,但它并没有立刻停下来。3、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或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任何物体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4、解释惯性现象的步骤:(1) 确定研究对象(2) 研究对象原来是什么状态运动或者静止(3) 与研究对象相关的物体发生了什么
8、变化(4) 由于惯性,研究对象将有怎样的表现注意:惯性不是一种力,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作用。5、惯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对我们有利也有弊。跳高、跳远运发动起跳前快速助跑,投篮、踢足球、推铅球等都要利用惯性。交通部门规定的“严禁超载、“必须系平安带、“严禁超速 及雨雪天提醒“减速慢行 等那么是为了防止因惯性带来的危害。第5节 二力平衡的条件1、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简称二力平衡,该物体那么处于平衡状态。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简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P111图3-66 注意:三要
9、素相同的两个力一定不是平衡力。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比较:平衡力相互作用力相同点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同点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 平衡的两个力中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判断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2) 物体的受力情况,可判断物体所处的状态。(3) 物体所处的状态,可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第6节 摩擦力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保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固体、气体、液体都会产生摩擦力。在相同条件下,固体、液体的摩擦力要比气体的摩擦力大。2、
10、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与其相对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许多时候如走路、爬杆、皮带传动等,摩擦力是物体运动的动力。3、摩擦力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外表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P114图3-75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外表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注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面积和物体的运动速度等因素无关。4、摩擦力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对人类有利也有弊。增大摩擦的常用方法有: 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代替滚动;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有: 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
11、 使接触面别离加润滑油,利用气垫和磁悬浮技术。第7节 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外表上的力叫做压力。方向: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外表。作用点:在受力物体外表。大小:与重力不一定相等。注意: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才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即:。 求固体压力的常用方法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大小F和 受力面积大小S都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 压力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 压力 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P118图3-863、压强是定量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科学量。物体 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 叫做压强。 压强公式: 两个变形公式:S 、 单位: 帕斯卡 ,简称帕,符号
12、 。 112意义:每m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压强接近 104 。人在行走时,地面的受力面积只等于一只鞋底的面积。因此,人在行走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是其站立时的2倍。 注意:计算压强时,公式中的F是压力不是重力。公式中的S表示受力面积,而不是物体的外表积。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应以小的实际接触的面积作为受力面积。单位要统一。力的单位是牛,受力面积的单位是米2。1厘米22=10-4米2m24、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如用力劈柴、压路机碾压路基等。减小受力面积,如菜刀的刀刃做得很薄,啄木鸟的喙长得又尖又长,鳄鱼、老虎等的牙齿特别锋利
13、等。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如用空心砖砌墙。增大受力面积,如铁轨铺在枕木上、坦克装有宽宽的履带、平板车装有许多车轮、房屋地基比墙宽、书包有较宽的背带、骆驼长有特别宽大的趾等。5、液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并具有流动性,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会产生压强,液体的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因此,水库大坝通常都筑成下宽上窄的形状,以便承受水压。6、比较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以用压强计P121图3-92。原理是: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形玻璃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就越大。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7、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只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P121表3-7 在同种液体内部,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某点到 自由液面 的竖直距离。而“高度是指液体内某点到液体底部的竖直距离。8、在水中,每下潜10米,压强就要增大100千帕左右。我国自行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现已成功下潜7062米的深度,创造了载人深潜的新记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