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与解决对策.doc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与解决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与解决对策.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质文本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一、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及原因由于受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的限制,课堂提问中的“徒劳提问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形式单一,缺少活力案例1:一位同事上一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校内公开课,为了解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掌握情况,先后问:“什么叫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有哪几种方法?听了学生流利、圆满的答复,教师满意地开始了新课题的学习。事实上,学生答复的只是一些浅层次记忆性知识,并没有说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可以将提问改为:“如图,在ABC和A1B1C1中,1AA1,补充一个适宜的条件 ,使ABCA1B1C1;2,补充一个适宜的条件 ,使AB
2、CA1B1C1。答复这样的问题仅靠死记硬背显然答不出,只有在真正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的根底上才能正确答复。这样的提问能起到反思的作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教学有效性明显提高。案例2:在八年级一堂数学公开课中,A老师讲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画出图形后,师:四边形ABCD中,AC与BD互相垂直平分吗?生:是师:你怎么知道?生:这是条件师:那么四边形ABCD是菱形吗?生:是的师:怎样证明?能证三角形全等吗?生:能由于A老师已指明用全等来证明边相等,学生几乎不怎么考虑,就开始证全等了,所谓的“导学实质为变相的“灌输。虽从外表上看热闹活泼,实那么流于形式、浅薄,学生活而不究,华而不
3、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对于该判定定理的证明,应创设必要的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如问:菱形的判定已有哪几种方法?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再问:两种方法都可以吗?证明边相等有什么方法?A、全等三角形B、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选择哪种方法更加简捷?这样的提问更能促进学生思考。2、内容枯燥,缺乏引力案例3:B老师上了一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示范课,应该说教师的预设是精心的,教学的过程按教师预设的轨道展开,直至最后一道思考题:“足球由黑色正五边形和白色正六边形配置而成,它们共有32个,问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分别有多少个?师:设正五边形为x个,那么正六边形个数可用什么表示?
4、生:32x师:那么方程怎样列?生:x32x32师:这样的话,x消去了,还怎么求?事实上,教师这里应点出“它们共有32个这个等量关系已经用过了,不能再用,列方程要找一个另外的等量关系。师:我们从边考虑,x个正五边形共有5x条边,一个正六边形有三条边与正五边形相连接,那么正六边形个数可怎样表示?这时大局部学生思绪游离,课堂陷入僵局,而下面听课的教师开始议论纷纷,这里B老师的提问内容空洞,从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对于这个习题的分析和提问,我认为这样比较合理。“设正五边形x个,那么正六边形(32x)个,再找一个什么等量关系列方程呢?“一个正五边形有几条边与正六边形是公共边?x 个呢?列出代数式5x“从另一
5、个角度看,一个正六边形有几条边与正五边形是公共边?32x个呢?列出代数式3(32x)“这两个代数式表示的都是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公共边条数,所以相等,从而得到方程5x332x。案例4:“有理数的乘法,这是一节七年级公开课,由青年教师C老师执教。在师生共同探索、归纳出两数相乘的符号法那么后,C老师进一步给出了以下练习:“说出以下各算式的结果:37,37,37,73在学生得出结果后,进入下一环节。师:确定了符号以后,再来确定什么?生1:结果。师加重语气:确定了符号以后,再来确定什么?生1声音变弱:结果。师:结果中除了符号还有什么?生2:符号弄掉以后的数。师:符号弄掉以后是什么?生2:绝对值。这样的
6、提问措词不清,对学生缺乏引力,学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达。我们知道,一个有理数有两局部组成,符号和绝对值。如果教学中能让学生先明白这一点,那么这里的提问不用这么冗长,学生也不会茫然不解。如可先问:“以上结果的符号分别是什么?再问“绝对值分别是多少?“与原来两个因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最后得出有理数的乘法法那么:“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可谓水到渠成,不慌不忙。3、方法死板,缺失动力案例5:这是九年级上“一元二次方程实践与探索一节课的情形。由于前半节课关于增长率问题的讨论与探索花去了较长时间,所以在探索“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先让学生解以下方程,将得到的根填入下
7、面的表格中。1x22x0 2x23x40 3x25x60方程x1x2x1x2x1x2然后直接设问:“观察表格中两个根的和与积,它们和原来的方程的系数有什么关系?意在启发学生直接总结出规律。在课后反思中,我总觉得这是一个败笔。尽管前面有一个练习作了铺垫,但设问只关注了结果是什么,而没有真正引导学生探究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思维没有被激活。如果按以下方式设问,效果肯定会好许多。“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来个比赛,看看是老师算得快还是同学们算得快。x23x40,那么x1x2,xx2的值分别是多少?话音刚落,我直接报出答案。再问“假设方程为x23x10呢?当学生还在奋笔疾书时,我又稳操胜券。“因为老师掌
8、握了一个法宝,不需求解方程就能知道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同学们你们也想获得这个法宝吗?学生的“胃口马上被吊了起来。这样设问无疑会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案例6:下面是新教师上汇报课“一元一次方程时的一个教学片断:师:如何解方程3x36(x1)?生1:老师,我还没有开始计算,就已看出来了,x1!师:光看不行,要按要求算出来才算对。生2:先两边同时除以3,再被老师打断了师:你的想法是对的,但以后要注意,刚学新知识时,记住一定要按课本的格式和要求来解,这样才能打好根底。这位教师提问时,对学生新颖的答复中途打断,只满足单一的标准答案,一味强调机械套用解题的一般步骤和“通法。殊不
9、知,这两名学生的答复确实富有创造性,是不同于通法的奇思妙想。可惜,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不仅没有得到呵护,反而被教师轻易否认而窒息扼杀了。其实,学生答复即使是错的,教师也要耐心倾听,并给予鼓励性评析,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认识,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能力。有的青年教师为了节约时间,讲究速度,提问后立即让学生答复,但由于提问突然,学生没有时间思考,结果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有的青年教师提问凭自己的喜好,只面向少数尖子,多数学生成了陪衬,被冷落一旁,长此以往,这局部学生逐渐对提问失去兴趣,上课也不再听老师的,对学生失去动力。二、课堂提问中实施的对策及
10、措施面对课堂提问的种种误区,结合这些年的教学经验和探索,我实施了以下几种对策加以纠正。1、灵活趣问,创激亮度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教师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点。提问的内容要新颖别致,这样就能激起他们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使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接受的信息相互冲突而产生心理失衡,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这样的提问不再流于形式,特别能打动学生的心。学生都知道,周长一定时的长方形面积的最大值是S正方形,那么一边靠墙,其余三边总长为60米的长方形面积最大值是多少?很多同学根据原有经验,马上说:“也是正方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数学 课堂 提问 存在 误区 解决 对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