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热点例析 专题一 第3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新人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安徽省201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热点例析 专题一 第3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热点例析 专题一 第3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新人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讲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真题试做1(2010课标全国理综,11)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 kJmol1;HCl(aq)与NaOH(aq)反应的H55.6 kJmol1。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A67.7 kJmol1 B43.5 kJmol1C43.5 kJmol1 D67.7 kJmol12(2011安徽理综,25部分)在25 、101 kPa下,已知Si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平均每转移1 mol 电子放热190.0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3(2010安徽理综,25部分)处理含CO、SO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
2、,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S。已知:CO(g)O2(g)=CO2(g)H283.0 kJmol1S(g)O2(g)=SO2(g)H296.0 kJmol1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考向分析近几年所考查的热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盖斯定律的应用;燃烧热的意义及有关计算。热点例析热点一、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例1】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 g NO2需要吸收16.95 kJ热量,则表示N2和O2反应生成NO
3、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3)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NH键,1 mol 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是436 kJ、391 kJ、946 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思路点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是结合计算进行考查,所以应分两步:(1)写:首先根据题意书写化学方程式。特别注意: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虽然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可以是分数,但我们书写时一般选比较常规的,如最简整数比或与题中所给信息相同的,这样才能与标准答案相符。(2)算:根据题意计算反应热。注意:计算时,一般先把所给已知量换算成物质的量,然后进行计算;热化学方程式中H值一定要与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
4、成比例;要注明H的单位和“”“”符号。即时训练1(2012吉林延边检测)根据下面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和CO2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热点二、盖斯定律【例2】利用N2和H2可以实现NH3的工业合成,而氨又可以进一步制备硝酸,在工业上一般可进行连续生产。已知:N2(g)O2(g)=2NO(g)H180.5 kJmol1N2(g)3H2(g)2NH3(g)H92.4 kJmol12H2(g)O2(g)=2H2O(g)H483.6 kJmol1若有17 g氨气经催化氧化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和水蒸气,所放出的热量为_。方法归纳(1)运用盖斯定律的技巧:参照目标热化学方程式设计合理的反应途径,对
5、原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恰当“变形”(反写、乘除某一个数),然后方程式之间进行“加减”,从而得出求算新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H)的关系式。(2)具体方法:热化学方程式乘以某一个数时,反应热也必须乘上该数;热化学方程式“加减”时,同种物质之间可相“加减”,反应热也随之“加减”。(3)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H的“”“”号也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即时训练2(2012北京海淀模拟,7)将TiO2转化为TiCl4是工业冶炼金属钛的主要反应之一。已知:TiO2(s)2Cl2(g)=TiCl4(l)O2(g)H140.5 kJmol1C(s,石墨)1/2O2(g)=CO(g)H110.5 kJmol1则反应Ti
6、O2(s)2Cl2(g)2C(s,石墨)=TiCl4(l)2CO(g)的H是()A80.5 kJmol1 B30.0 kJmol1C30.0 kJmol1 D80.5 kJmol1热点三、燃烧热和中和热【例3】(2012河南许昌四校联考,12)在25 、101 kPa时,CH4(g)、H2(g)、C(s)的燃烧热分别是890.3 kJmol1、285.8 kJmol1和393.5 kJmol1,则CH4(g)=C(s)2H2(g)的H是()A74.8 kJmol1 B74.8 kJmol1C211.0 kJmol1 D211.0 kJmol1思路点拨正确理解燃烧热和中和热应注意以下两点:(1)
7、注意量:燃烧热是1 mol物质完全燃烧;中和热是生成1 mol液态水。(2)注意反应条件:燃烧热是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而中和热是稀的强酸、强碱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即时训练3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已知2H2(g)O2(g)=2H2O(l)H571.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CH3COOH(aq)=CH3COO
8、Na(aq)H2O(l)H57.4 kJmol1D已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则H1H2热点四、胶体的性质及应用【例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与胶体的性质有关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分离胶体与溶液工业生产的有色玻璃属于胶体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Fe(OH)3胶体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树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与胶体的性质有关发电厂用高压电除去黑烟中炭粒,使黑烟变成白烟,减少污染,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9、归纳总结(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2)胶体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气体,如烟、云、雾、有色玻璃等。(3)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4)胶体是电中性的,所谓“胶体带电”,实质上是胶粒吸附电荷带电,而整个胶体不显电。同种胶粒带相同的电荷,所以胶体能稳定存在,如果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或电解质溶液,胶体就会发生聚沉。(5)电泳现象证明了胶粒是带电的,电泳现象是胶粒定向移动产生的,并没有发生聚沉。(6)有些胶体遇足量强碱或强酸时,先聚沉形成沉淀,后沉淀溶解形成溶液,如Fe(OH)3胶体遇强酸溶液、Al(OH)3胶体遇强碱溶液。误区警示1当比较
10、反应热大小时,忽视反应热中的“”号2混淆反应热H单位的意义反应热H的单位为kJ mol1中“ mol1”是指每摩尔这样的化学反应,而不是指反应中的某种物质。如H2 (g)O2(g)=H2O (l)H285.5 kJmol1是指“每摩尔H2(g)O2(g)=H2O(l)的反应 ”,放出285.5 kJ的能量,而不是指H2(g)、O2(g)、H2O(l)的物质的量。 3混淆反应热与可逆反应的关系反应热与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关,因为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表示的是反应进行到底时的能量变化。如 N2(g)3H2(g)2NH3(g)H 92.4 kJmol1 是指1 mol N2(g)和3 mol H2(g)完全
11、反应生成2 mol NH3(g)时放出的热量为92.4 kJ。4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属于碱性氧化物,与H2O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5同素异形体混合在一起为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虽然它们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它们的结构不同,故它们混合在一起为混合物。跟踪练习判断正误:(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1由H2 (g)O2(g)=H2O(g)H1,H2 (g)O2(g)=H2O(l)H2,可知H2H1。2一定条件下N2(g)3H2(g)2NH3(g)H 92.4 kJmol1 ,在此条件下,将1 mol N2(g)和3 mol H2(g)充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
12、92.4 kJ。3蔗糖、葡萄糖溶液均属于胶体。4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均属于胶体。5Na2O2与水反应生成碱,NO2与H2O反应生成酸,所以Na2O2属于碱性氧化物,NO2属于酸性氧化物。6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1(2012安徽合肥一检,3)下图所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不正确的是()XYZA干冰氧化物纯净物B离子化合物电解质化合物C淀粉溶液胶体分散系D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2(2012安徽蚌埠一检,13)甲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可以利用甲醇脱氢制备,反应式如下:CH3OH(g)=CH2O(g)H2(g)H184.2 kJmol1,向反应体系中通入氧气,通过反应2
13、H2(g)O2(g)=2H2O(g)H2483.6 kJmol1,提供反应所需热量,要使反应温度维持在700 ,则进料中甲醇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5.741 B11.481 C11 D213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B白磷比红磷稳定CS(g)O2(g)=SO2(g)H1S(s)O2(g)=SO2(g)H2则H1H2DCO(g)H2O(g)=CO2(g)H2(g)H104(2012辽宁部分重点中学期末联考,1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说法正确的是()A甲烷的燃烧热为H890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
14、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 kJ mol1B500 、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 kJmol1C已知:H2(g)F2(g)=2HF(g)H 270 kJmol1,则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D在C中相同条件下,2 mol HF气体的能量小于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5(2012湖南四市九校联考,21)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201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热点例析 专题一 第3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新人教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115053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