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胶原蛋白项目运营管理手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重组胶原蛋白项目运营管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组胶原蛋白项目运营管理手册.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咨询/重组胶原蛋白项目运营管理手册重组胶原蛋白项目运营管理手册目录一、 公司简介2二、 供应链金融3三、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5四、 管理供应链的必要性6五、 动作研究7六、 操作研究13七、 工作研究的步骤13八、 工作研究概述16九、 生产率的计算及改良20十、 生产率的概念21十一、 从商业模式到运营模式23十二、 运营战略与商业模式的联系24十三、 产业环境分析25十四、 以提取为主流制备方式,基因工程法为发展趋势26十五、 必要性分析27十六、 项目基本情况28十七、 投资计划方案33建设投资估算表3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36流动资金估算表3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3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
2、一览表40十八、 进度规划方案40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41一、 公司简介(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有限责任公司2、法定代表人:薛xx3、注册资本:94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2-11-67、营业期限:2012-11-6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简介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
3、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二、 供应链金融(一)供应链金融产生的背景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越是不需要钱的企业,银行越追着向其贷款,越是需要钱的企业,越借不到款,对中小企业来说尤其如此。从贷款风险、银行收益、业务成本等诸方面考虑,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正是来自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才是银行真正需要分享的一块大蛋糕。金融服务的困局与破解方案由此而产生。我们注意到,任何企业都是供应链的一个节点。此外,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拥有的存货和应收账款远比其不动产价值高得多。这
4、样一来,站在供应链的视角,考虑金融产品的创新,供应链金融就从金融服务的困局中破土而生了。(二)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内在逻辑关系与融资模式1、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关于供应链金融,至今尚没有权威定义。通常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指将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结合在一起,在对供应链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管理的基础上,提供系统性金融产品和服务。2、供应链金融的内在逻辑关系从风险管控角度,供应链金融业务源于核心企业的资信拉动。在此基础上,以金融科技创新和银行产品设计来推动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毫无疑问,信用建立和信息共享是供应链金融的基础。3、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从融资的切入点可把供应链金融分为三种融资模
5、式,即采购阶段的预付款融资、运营阶段的存货融资、销售阶段的应收账款融资。这些融资模式又以各种具体形式出现。例如,保兑仓就是一种预付款融资形式,仓单质押就是一种存货融资形式,商业承兑汇票保贴就是一种应收款融资形式。从供应链金融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看出,站在供应链金融角度,上述融资形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采购阶段核心企业的资金需求源于供应商的强势地位,其要求核心企业不得拖延支付货款。运营阶段核心企业的资金需求源于库存的积压会占用大量流动资金。销售阶段核心企业的资金需求源于实力强大的客户对支付货款的拖期。三、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随着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一环境下,要想在物资供应、产品生产
6、、分销和零售全过程中都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基本上不可能了。企业的唯一出路在于充分发挥自己的强势,与上下游企业联合起来。1、供应链的定义对于供应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甘尼香和哈里森认为:供应链是一种物流分布选择的网络工具,它发挥着获取原料,把原料转化成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以及把产品分销给消费者的功能。马士华指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整合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协会认为:供应链是一种全球性的网络,通过精
7、心设计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从原料开始直到把产品和服务交到客户手中。综合上述定义,可以认为:供应链就是通过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联系起来的从供货商到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的联合体。2、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如上所述,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供应链建立了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之间低成本、高效率、多方共赢的业务联系。而供应链管理就是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实行计划、组织与控制。四、 管理供应链的必要性直到20世纪末,多数企业仍然把管理的重点集中在企业内部。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供应链的管理。促使企业重视供应链管理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8、(1)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外部环境剧变的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又出现了新的特征:提供同质产品的竞争者空前增加;外部环境表现出更多的不确定性,社会、经济、政治环境更加多变,顾客在产品品种、质量、交货期等方面的需求更具不确定性,物资供应也更具不确定性。这一外部环境变化促使企业更多地借助其他企业的资源以达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目的。(2)不断提高运营水平的要求。产品生命周期加速缩短,产品品种飞速膨胀,交货期和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等,要求企业不断采取新的运营方式,如精益生产、大规模定制与六西格玛管理,这些新型运营方式更多地涉及采购、物流配送和库存控制等,而这些都与上下游企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
9、联系。五、 动作研究动作研究是对工人在执行一项操作任务时涉及的动作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其目的是减少不必要的动作,确认最好的操作顺序以取得最大的效率。可以看出,动作研究是操作研究的继续和深化。吉尔布雷斯被公认为“动作研究之父”。莉莲吉尔布雷斯是美国第一个获得心理学博士的女士,被称为“管理学第一夫人”,与吉尔布雷斯一道从事动作研究。吉尔布雷斯通过对动作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经济动作原则和动素的概念。1、经济动作原则经济动作原则最初由吉尔布雷斯提出,是指导人们如何节约动作,如何提高动作效率的原则,经不断研究和补充,归纳为十个原则。(1)双手的动作应该是同时的和对称的。合理地利用双手同时工作,能提
10、高劳动效率。心理学试验证明,右手疲劳后,左手参加工作,可以迅速解除右手疲劳,反之亦然,甚至脚参加工作也可以帮助解除手的疲劳。另外,双手(或双脚)交替或对称运动可以使人体保,持平衡,减少身体的摇晃。由于平衡作用,在一定程度(指负重)内双手运动比单手运动更能减少身体的紧张程度,消除疲劳,所以不能不加分析地认为双手操作比单手操作的劳动强度大。为了实现双手操作,应该相应地布置工作地和工位器具。(2)工具和物料应该放在近处和操作者面前,使它处在双手容易拿到的位置。手的移动距离应该愈短愈好,移动次数愈少愈好。(3)所有的工具和物料必须有明确的和固定的存放地点。(4)为了将物料送到靠近使用的地点,应该利用重
11、力式的送料盒或容器。(5)只要条件允许,工具和物料应该放在预先设定的位置。(6)尽可能采用“下坠式传送”方式。(7)所有的工作,只要用脚来做更为有利,就应该避免用手来做;只要经济合算,就应采用动力驱动的工具和设备;只要可能,就应该采用虎钳或夹具来固定工作物,以便腾出双手来进行其他操作。(8)物料和工具摆放应能使操作流畅并富有节奏。(9)避免骤然改变方向的动作的发生,采用流畅而连续的手动动作。(10)工作地和座椅的高度最好在工作时可以替换着坐和站,同时应该具备适宜的光线,使工作者尽可能地舒适。上述十个原则,实际上分为三个方面:身体利用原则;工作位置安排原则;工具设备设计原则。2、动素分析动素就是
12、完成一个动作的基本元素。而动素的基本思想就是吉尔布雷斯奠定的。他认为虽然人所进行的作业千变万化,但分解以后的基本动作不超过17种。即每一个动作都是由种类少于17个的动素构成的,只不过这些动素的组合顺序不同罢了。后来,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增加了“发现”这个动素,用F表示,这样就有了18种动素。这18种动素都用专门的象形符号来表示。下面简要介绍这18种动素。(1)伸手,即空手移动,伸向目标,又称运空。起点是手开始伸出的瞬间,终点是手刚触及目标物的瞬间。该动素之前常有“放手”,之后常有“握取”。(2)移物。用手持物从一处移至另一处的动作称为移物,又称运实。起点是手带负荷并开始朝向目的地移动的瞬间,终点
13、是带有负荷的手抵达目的地的瞬间。该动素前常有“握取”,后常有“定位”及“放手”。(3)握取,即利用手指充分控制物体。起点是手指或手掌环绕一物体,欲控制该物体的瞬间,终点是物体已被充分控制的瞬间。该动素常发生在“伸手”与“移物”之间,其后常有“持住”。(4)装配,即为了组合两个以上的物件而完成的动作。起点是两个物件开始接触的瞬间,终点是两个物件完全组合的瞬间。该动素之前常有“定位”或“预对”,其后常有“放手”。(5)使用,即利用器具或装置所做的动作。起点是开始控制工具进行工作的瞬间,终点是工具使用完毕的瞬间。在某项操作内,常可连续发生多次“使用”。(6)拆卸,即对两个以上组合的物体,施以分解动作
14、。起点是两个物体开始分离的瞬间,终点是两个物体完全分离的瞬间。该动素之前常有“握取”,之后常有“移物”或“放手”。(7)放手,即从手中放掉东西。起点是手指开始脱离物体的瞬间,终点是手指完全脱离物体的瞬间。(8)检查,即将产品和所制定的标准相比较的动作。起点是开始检验物体的瞬间,终点是判定出产品质量优劣的瞬间。(9)寻找,即确定目标物的位置的动作。起点是眼睛开始致力于寻找的瞬间,终点是眼睛找到目标物的瞬间。(10)选择,即在同类物件中,选取其中一个。起点是寻找的终点,终点是物件被选出。(11)计划,即在操作进行中为决定下一步骤所做的考虑。起点是开始考虑的瞬间,终点是决定行动的瞬间。(12)定位,
15、即以物体放置于所需的正确位置为目的而进行的动作,又称对准。起点是开始放置物体至一定方位的瞬间,终点是物体已被安置于正确方位的瞬间。该动素之前常有移动,之后常有放手。(13)预对,即物体定位前,先将物体安置到预定位置。起点和终点与定位的起点与终点相同。(14)持住,即手握物体并保持静止状态,又称拿住。起点是用手开始将物体定置于某一方位的瞬间,终点是物体不必再定置于某一方位上为止的瞬间。该动素之前为握取,之后为放手。(15)休息,即因疲劳而停止工作。起点是停止工作的瞬间,终点是恢复工作的瞬间。(16)迟延,即不可避免的停顿。起点是开始等候的瞬间,终点是开始工作的瞬间。(17)故延,即可以避免的停顿
16、。起点是开始停顿的瞬间,终点是开始工作的瞬间。(18)发现,即东西已找到的瞬间动作。起点是眼睛开始寻找到物体的瞬间,终点是眼睛已找到物体的瞬间。上述18种动素又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有用的动素。它们虽非最有效的,却是完成操作所必要的,如伸手、移物、握取、装配、使用、放手、检查、定位等。对这些动素,应根据节约动作原则,采取减少疲劳、提高效率的措施。第二类常常是减缓第一类操作的动素,如拆卸、寻找、选择、计划、预对、持住等。对这些动素,应研究改进工作地布置,事先加强指导和准备,尽可能减少它们发生。第三类是对完成操作并没有促进作用的动素,如休息、迟延、故延、发现等动素。对这些动素,应尽量消除。动素分析是把
17、作业分解成动素,从而把改进作业建立在对动素减少和重新组合基础上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讲,就是对每一个作业进行分解,通过手、足、眼、头等的活动,把动作的顺序和方法与双手、眼睛等的活动联系起来,进行详尽的分析,用动素符号记录下来,找到动素组合的不当之处以及作业中存在的多余动素,进而加以改善。吉尔布雷斯夫妇把电影技术应用到动作研究中,进行了微动作研究。他们当时使用35毫米摄影机以每秒16框的速度,将被观测对象的全部动作完整地拍摄下来,形成影片,再进行慢放,为动作改进提供原始数据。微动作研究不仅应用于工业领域,在运动和健康护理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此外,动作研究的胶片不仅为微动作研究和培训工人提供了可
18、以参照的永久性记录,也可用于解决工作方法方面的争执。3、对动图及其在动作研究中的应用动作研究人员经常利用图表工具来分析和记录动作过程和结果。六、 操作研究操作研究就是仔细研究工人和机器的每一个操作,研究如何使工人的操作更经济、更有效以及工人和机器的配合更协调。操作研究的目的是在作业流程设计与改进的基础上,分析具体操作,并加以改进,以减少疲劳、提高效率。人机活动图是一种把人与机器在工作时间上的配合关系描述出来的图形化工具。在使用这种方法时,通常利用条形图的长度来表示时间。借助人机活动图,管理人员可以分析人和设备的工作及空闲时间,以此来确定实行多设备看管或同一设备为多个操作人员共用的可能性,最终达
19、到有效利用人力、设备或工作地,的目的。七、 工作研究的步骤工作研究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一般应把运营系统中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确定为工作研究的对象。从实施角度考虑,对容易开展、见效快的环节或方面也应作为工作研究的重点。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运营系统或者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某一职能部门、生产线上的某一车间、工序、某一工作岗位,甚至某一具体作业、动作等。2、制定研究目标为了便于评价工作研究的效果,在确定了研究对象之后还要制定具体的目标。其中,定量指标有:作业时间的减少、人员的节约、物料或能源消耗的降低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等。定性指标有:职员工作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工作环境
20、与条件的改善,安全性的增加和疲劳的减轻等。3、现行方法写实现行方法写实就是真实、全面地将现在采用的工作方法或工作过程如实、详细地记录下来。现行方法写实的手段众多,方法各异,如录音、拍照、摄像,并借助各类专用表格记录。尽管方法各异,但都是工作研究的基础,而且记录的详尽、正确程度直接影响着下一步,对原始记录资料所做分析的效果。目前,已有不少规范的专用图表工具。借助这些工具,工作研究人员可准确、迅速、方便地记录所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4、现行方法分析现行方法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现行工作方法中的每一作业是否必要,顺序是否合理,哪些可以去掉,哪些可以合并,哪些需要改变,需要添加哪些作业。现行方法分析可以采用简
21、明有效的“5WIH”分析方法。“5W1H”分析方法是指以寻找减少、合并、调整顺序等机会为出发点,从why、what、how、who,where,when六个方面反复提出有关工作过程是否合适的问题,从而优化工作方案的工作研究方法。5、新方法的设计、评价和实施这一步骤是工作研究的核心部分,具体包括新方法的设计、评价和实施三项主要内容。(1)设计新方法。设计新方法多数情况下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现有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2)评价新方法。评价新方法的优劣主要从经济性、安全程度和管理方便程度三个方面考虑。评价指标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3)实施新方法。正如物体要保持其原有惯性一样,当某种
22、变化不被人了解或理解,而且改变了人们多年的习惯时,就会遇到一定的阻力。所以,工作研究成果的实施往往要比对工作的研究本身困难得多。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宣传、培训、试点和示范工作,切勿急于求成。八、 工作研究概述1、工作研究的基本概念工作研究是指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在现有工作条件下,详尽地分析某一特定的操作或动作,排除其中不合理、不经济、混乱的因素,寻求更简捷、更经济、更有效的作业方法,建立工作标准,确定标准作业时间。工作研究的目标是消除时间、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购买先进设备、提高劳动强度来实现。工作研究则遵循以内涵方式提高效率
23、的原则,在既定的工作条件下,不依靠增加投资,不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只通过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优化作业过程、改进操作方法、整顿现场秩序等方法,消除各种浪费,节约时间和资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效益。同时,由于作业规范化、工作标准化,产品质量可以得到提高。因此,工作研究是组织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个有效方法。工作研究的基本技术是方法研究与时间研究。方法研究是指对现有的作业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从中发现不合理的因素,并加以改善。时间研究又叫作业测定,是指对实际完成作业的时间进行测定,以确定标准作业时间。工作研究中的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是相互关联的,方法研究是时间研究的基础,制定工作标准的前提,而时间研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组 胶原 蛋白 项目 运营 管理 手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