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热塑性弹性体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手册【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热塑性弹性体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手册【参考】.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新型热塑性弹性体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手册新型热塑性弹性体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手册x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3二、 强化创新能力建设5三、 必要性分析7四、 项目基本情况8五、 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11六、 企业文化的研究与探索21七、 培养名牌员工40八、 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力量45九、 启动时机的选择48十、 切入点的选择53十一、 物质保证54十二、 礼仪保证与固化59十三、 CS与企业文化的关系64十四、 顾客满意度调查与评估67十五、 品牌文化的基本内容72十六、 解析品牌90十七、 项目风险分析101十八、 项目风险对策104十九、 法人治理结构105发展规划115
2、(一)公司发展规划1151、公司未来发展战略116公司秉承“不断超越、追求完美、诚信为本、创新为魂”的经营理念,贯彻“安全、现代、可靠、稳定”的核心价值观,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致力于发展成为行业内领先的供应商。116一、 产业环境分析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力争经济较快增长,确保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益明显上升,工业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煤炭安
3、全、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新兴接替产业形成规模,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粮食安全基础更加巩固。京津冀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国家级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全球低碳创新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科技、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提高。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人才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民生保障水平普遍提高。就业比较充分,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现行
4、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安全生产向稳定好转坚实迈进。文化建设呈现全新局面。文化强省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增加值不断提高,文化创造力、影响力增强,三晋文化“走出去”成效更加显著。生态建设实现稳步提升。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化水平显著提高。能源资
5、源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能耗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草地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明显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支撑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持续、可推广经验。开放型经济和对外合作体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二、 强化创新能力建设(一)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重点领域加快创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
6、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检验检测认证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加快化工材料循环利用等领域建设创新实验室。对新认定符合条件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符合条件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企业类)、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予以最高500万元补助,对新认定符合条件的省工程研究中心及符合条件的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展动态评价、择优奖补,由省直推荐部门在本部门预算中落实。(二)加强关键技术攻关着力突破一批石化化工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和重大成套装备,实现多品种、系列化发展。实施产业重大技术难题“揭榜挂帅”,每年支
7、持若干个省级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每个项目支持500万元以上。每年支持一批突破卡脖子难题的产业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对入选项目给予最高300万元资金补助。着力提升石化化工产业发展基础能力水平,对符合条件的省重点技改项目,按项目设备(含技术、软件、咨询设计等)投资额不超过5%的比例给予补助,单家企业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其中省级工业龙头企业最高1000万元。鼓励龙头企业加快先进化工材料等重点新材料研发,对首批次新材料应用示范产品,最高给予200万元奖励。(三)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推进组建由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校科研院所、检验检测机构、行业协会、园区、科研单位参与的石化化工产业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采取政
8、府与社会合作、政产学研用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新机制新模式,开展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支持有条件的地市、龙头企业牵头设立石化产业创新发展基金,支持省能化集团设立石化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国际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化工园区(集中区)为具备中试条件的创新技术提供中试场地和配套条件,支持地市创设产业基金、专项基金等方式,加大对中试项目转化的支持力度。(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引进石化化工领域高层次人才,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安家补助。围绕我省石化化工发展重点领域,引导省内高等院校及职业院校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增设前沿紧缺学科,优化提升传统学科,支持厦
9、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三明学院,黎明职业大学、闽江高等师范学校、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等省内高校适当扩大石化化工相关专业学生培养规模。鼓励化工企业通过“订单式”培养、校企联合办学等方式,加快技术工人培养。完善行业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支持将石化化工产业相关工种列入福建省部分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参考目录,鼓励化工园区与行业协会、高职院校、龙头企业等共建化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实训基地。(五)加速推进智能制造围绕安全环保、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加快培育一批针对石化化工产业项目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加速推进石化化工产业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和智慧园区建设,提升企业在资源配置、
10、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促进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网络化协同。三、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
11、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四、 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投资人xxx集团有限公司(二)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三)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占地面积约21.00亩。(四)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五)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
12、资7930.8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866.8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97%;建设期利息165.4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9%;流动资金1898.5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94%。(六)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7930.88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4554.84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3376.04万元。(七)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159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2831.24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2245.36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0.72%
13、。5、全部投资回收期(Pt):6.08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6063.70万元(产值)。(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14000.00约21.00亩1.1总建筑面积21218.31容积率1.521.2基底面积7840.00建筑系数56.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74.212总投资万元7930.882.1建设投资万元5866.862.1.1工程费用万元5062.06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612.482.1.3预备费万元192.322.2建设期利息万元165.432.3流动资金万元1898.593资金筹措万元79
14、30.883.1自筹资金万元4554.843.2银行贷款万元3376.044营业收入万元159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12831.246利润总额万元2993.817净利润万元2245.368所得税万元748.459增值税万元624.5110税金及附加万元74.9511纳税总额万元1447.9112工业增加值万元4794.9013盈亏平衡点万元6063.70产值14回收期年6.08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0.72%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3139.41所得税后五、 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文化具有延伸性,未来的企业文化是今天的企业文化的延续。当然,这种延续不是简单地传承,
15、而是扬弃、演绎、创新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先进文化可能被继承下来,有些落后文化可能因一文不值而被淘汰掉,有些文化经过演绎会发生转型,同时新环境也会造就出一些全新的文化。可以预见,未来企业文化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多彩,主流文化将更加突出。(一)创新与变革文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加速对企业创新提出挑战。1997年世界管理年会把创新作为未来管理十大趋势的第一大趋势。不创新即倒退、不创新即死亡,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第一定律。创新与变革文化是企业危机意识、生存意识和发展意识的集中体现。创新与变革包括丰富的内涵,既包括技术、产品、市场及经营、服务方式的创新与变革,也包括管理组织、制度:手段和方法的创
16、新与变革。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变革均是推动企业文化进步不可或缺的,但就中国现阶段文化环境与企业文化现状而言,创新变革应是主旋律。在企业体制改革、资本重组与并购中,不仅应注意资本、技术、业务与管理的改革与重组,更要注意文化的创新与变革。文化的创新与变革是企业改革与重组成功的前提和关键。企业创新与变革文化的形成,一般表现出以下文化风格:(1)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2)敢于挑战自我,视今天为落后,志在追求更高的目标;(3)善于打破今天的平衡,创造新的平衡,使企业永远处于动态的发展中;(4)不怕冒风险,善于在风险中寻找更好的经营机会;(5)宽容失败,即为了鼓励人们创新与变革,能够宽容在创新中出现的失误
17、。(二)人本与能本文化人本价值观仍然是未来企业文化的主旨和主旋律。人本价值观就是坚持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人。具体内涵是:(1)树立人的生命本位意识。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崇拜生命,珍视和放大生命价值。创造有安全保障的工作环境,保护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质量。(2)尊重人的人格与尊严。从管理制度到管理方式,摆脱封建家长制和官僚科层制的束缚,张扬个性,满足人的自尊需求,使人活得有尊严。(3)重视人的自我价值。秉承人人是人才的理念,为实现和提升人的自我价值搭建事业平台,为员工的晋升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寻找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契合点。(4)体现人的主体地位。保障人的参与与分享权利,使员工成为企业文化的创
18、造者、实践者和共享者。(5)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一方面追求人力资本的最大回报,另一方面为社会培养合格乃至高素质的社会公民。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人本价值观的内涵进一步得到发展,即更加关注“人的能力”,重视“人的能力”的培养、开发和利用,即由人本逐渐扩展到“人的能力本位”(简称“能本”)。韩庆祥教授认为“能力本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观,无疑它更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价值观。人的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发挥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石,强化“能本”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能本”价值观包括丰富的内涵,一方面旨在使每个人把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力作为价值追求的主导目标,既充分发
19、挥现有能力,又充分发挥人本身未曾使用过的能力,同时还要通过学习与提高,增强能力,具备专长,力求成为解决某一方面问题的专家。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讲,要把合理使用人的能力、开发人的潜能、科学配置人力、积极培养人的能力作为工作重心,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价值,并把它与企业价值统一起来。在人本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能本”价值观,是对传统“权力本位”、“金钱本位”及“关系本位”价值观的超越,倡导这种新的文化价值观,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整体创造力,提高整体效率与效益,并形成竞争优势。(三)差别与竞争文化竞争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竞争文化是与“能本”文化相适应的。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别是客观的。因为人们的天赋不同
20、、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经历与经验不同、成长的环境不同,因此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都有差别。在企业中,因为员工的能力有差别,因此就决定了分工有差别,不同能力的人就做不同性质、不同专业、不同能级的工作;从事不同性质、专业和能级的工作,就有不同的收入方式,如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拿年薪和股票期权,一般员工拿工资;因为收入方式不同,收入水平就有很大的差别。近年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般劳动收入增长缓慢,而知识劳动收入增长迅速;资本的回报没有太大变化,而企业家的风险收入大大提高。因为能力差别造成的收入差别,与尊重人权与人格没有关系。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走出来的中国企业,差距与差别意识淡薄,平均主义思想
21、根深蒂固,分配差距过小,严重挫伤了高素质、高能力、高能级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了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差别与竞争文化代表了企业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只有不断培植这种文化,通过启动收入分配杠杆,在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才能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在企业中使能力强、贡献大的人受到充分激励,使能力弱、贡献小的人受到鞭策,从而激活人们的进取性、竞争精神、卓越精神和学习精神,使企业富有朝气与活力。(四)学习与超越文化未来成功的企业将是个“学习型组织”。按照彼得圣吉的观点,学习型组织具有五种新技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可见学习型
22、组织在共同的愿景下,有着崇高的信念与使命,具有实现梦想的共同力量,并且人们勇于挑战过去的成功模式及力量极限,充分发挥生命潜能,创造超乎寻常的成果,每个人从学习中体验工作的意义,追求心灵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这种学习型组织相适应是学习与超越文化。在这种文化导向引领下,人们追求通过学习提高素质,开发能力与智慧。尤其是团队通过共同学习,提高整体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超越自我,超越平庸。在这类组织中,领导者不怕别人超越自己,鼓励组织成员竞相发展。彼得圣吉认为:当世界更息息相关、复杂多变时,学习的能力也更要增强。壳牌石油公司企划主任德格指出: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更快的
23、能力。从此能推导出一个结论:学习与超越作为未来企业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对企业能否适应世界变局,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创造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意义。(五)虚拟与借力文化虚拟经营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无形资产增值和品牌效应放大的产物,其本质是借用外力,在较大的市场范围内利用高新信息技术,进行经营资源的组合与配置,企业只保留对市场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和设计开发能力,其他环节均通过国际分工体系完成,以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从而突破企业自身的能力极限,实现快速增长。与虚拟经营相适应的虚拟与借力文化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它使企业在经营中更注重培育品牌,开发无形资产价值,在实践中树立大市场观和大资源观,利用
24、自身的商誉优势,从全球的视野去捕捉市场机会,组合资源,寻找合作伙伴,善用金融手段和网络手段,提高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的素质和能力。未来的企业是没有市场边界、没有资源限制的企业,只有培育虚拟与借力的文化,才能实现经营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最终获得超乎寻常的发展。倡导虚拟与借力文化,从更深层次讲,就是倡导企业专注核心能力的培养,集中精力和资源,精准市场定位,做自己最有优势、最有发展潜力的产品或服务,并把它做精做深,做透,做出市场,做出竞争力与影响力,避免经营中的过分多样化与多元化,从“大而全”、“小而全”式的“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集团”陷阱中走出来,
25、在专注。与借力中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六)速度与效率文化在西方经济学家眼中,企业的本质就是能够创造比其他形式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如经济学家科斯及其追随者就认为,企业替代市场,仅仅是因为它能节省交易费用;阿尔钦等人认为,企业作为一种团队生产方式,其意义就在于:多项投入在一起合作生产得出的产出要大于各项投入在分别生产的产出之和。可见,速度与效率文化是内生于企业这种组织形式的。没有速度与效率,交易成本过高,投入产出形不成合理的比例,企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未来的企业之所以更重视速度与效率,主要是全球性市场竞争的需要,只有讲速度与效率,企业才能捕捉到更好的经营机会,才能以最低的成本、最优惠的价格
26、、最便捷的方式,把产品和服务提供给顾客,赢得市场,赢得顾客的信赖与忠诚,最终赢得竞争。速度与效率文化是推动企业革新与进步的加速器。在速度与效率文化导向引领下,企业要通过组织创新、创造精干高效的组织运行机制,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产品质量、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和效益的全面提高;通过人力资源开发与科学的管理,促使人们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的工作技能与方法,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能。(七)和谐与共享文化企业是一个系统,是一个由若干人靠契约结合的团队,和谐共享是企业的本质属性。市场经济无疑要倡导竞争,但不能忽视和谐。竞争与和谐本身就是一体两面,没有竞争企业就没有活力,光有竞争会把企业引到“你
27、死我活”的黑暗面去。这里讲的和谐文化是建立在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上的,是竞合平衡有序的和谐文化。企业和谐的基础是协作意愿。企业内部是一个众人协作体,对外开展经营活动也是在与他人协作之中进行的。通过协作创造整合力量,实现经济的放大效应,实现企业与员工,以及各种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享。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和谐关系才是牢固的。和谐文化与中国“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人文精神有关。企业倡导和谐文化是主张人与人要和谐、人与事要和谐、人与环境要和谐。人与人和谐,也就是要把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法律契约升华为一种以共同愿景和价值追求为基础的心灵契约;人与事和谐,也就是要有良好的人一机关系;人与环境和谐,即指企业要与
28、顾客、合作者和谐,也要与社会和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还要与自然和谐,保护生态环境。和谐与共享是相关的,共享促进和谐,和谐推动共享。企业通过经营所创造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不仅要与员工、顾客共享,而且要与社会共享。一个企业的生存目的不光是获得自身的价值增长,好的企业大大超越传统经济学有关利润最大化是唯一驱动力的理论,而是追求员工价值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尤其在考虑社会价值时,企业除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外,特别要关注自然生态价值,通过保护并合理使用自然资源,通过开发绿色技术、绿色产品,推行绿色营销、绿色包装、绿色服务等,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关注社会文化价值,努力通过自身的经营行为和公益
29、活动,向社会传播先进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企业的目的在于企业之外。和谐与共享文化真正使企业面向社会,在谋求自身和谐的基础上,与投资者、竞争者、供应商、经销商、顾客、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社会成员取得和谐,与自然环境取得和谐,在和谐中实现价值的共同增长。(八)信用与责任文化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不讲信誉,缺少游戏规则,市场经济就没有良好的秩序,也不会产生比其他经济体制更高的效率。因为在买方市场上,商业竞争同质化,消费者对商家的识别最终转移到商家的第四种生存状态一信用上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一个健康的企业心态和形象,这种心态和形象的建立与企业信用实践密切相关,也就是说,
30、它取决于消费者对于企业的信任度以及社会对企业的认可度。信用是企业的立业之本、兴业之道,是企业贡献社会和取得效益的平衡点;信用也是企业文化的底线。信誉是信用的积累,构成企业的无形资产。中国企业目前的信用状况不容乐观。据报载,中国企业信用缺失带来的损失惨重。可见,改变企业信用缺失问题,是当前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任务。信用文化机制的构成有三个层次,一是建立在人格和特殊感情关系基础上的特殊主义的信用文化机制,依靠道德约束;二是建立在法律和契约基础上的普遍主义的信用文化机制,依靠法律约束;三是建立在价值观基础上的体现终极价值理性和信仰的神圣信用文化机制,依靠文化约束。提高企业信用文化的层次,实际上是提升和
31、完善企业的“人格”。人有智商(IQ)、情商(EQ)、财商(FQ)和健商(HQ);企业也有智商(CIQ)、情商(CEQ)、财商(CFQ)和健商(CHQ)。企业健商主要指诚信精神、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如何弥补“健商”,提高企业信用水平?一方面要补上法律意识和契约理念这一课,弥补信用缺失;另一方面,还要强化人格信用,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和信用积累,提高信誉,在与社会信用机制建设的互动中,不断提高信用管理水平,实现信用的道德和法律约束向文化约束的提升。在恪守信用的基础上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要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曾指出,生存得最好的生物是对周围环境最有利的生物。同样,发展得最好的企业
32、是对社会公众最有利的企业。也就是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既是其社会性的体现,也是市场经济伦理的基本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既有外在压力,又有内在动力。因为,守信尽责,从长远来说,不是付出,而是获取,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基本文化纪律。当代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道德义务、发展人的责任、文化进步责任、环境保护责任等内容。六、 企业文化的研究与探索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企业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相关理论的发展,可以预见,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将更加繁荣,作为一门科学将趋于成熟;企业文化实践将更为活跃,并将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第一利器。(一)企业文化理论研究趋势中国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经历了30余
33、年时间,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当然,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如对企业文化的界定及其基本理论的理解,还有一些不同看法;企业文化的实践模式有待深入研究;对企业文化的中国特色还需要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总结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激励一大批理论工作者和企业家投身于企业文化研究的行列,而且正朝着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方向发展。近年来,企业文化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企业文化学大厦的建设进程加快。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出现以下一些新的趋势。1、研究基点突破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突破了“企业是经济组织”这样一个单一基点,不但把企业看作一个通过向市场提供有效的产品与服务,以收抵支取得盈利
34、的经济组织,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从一个全新视野,把企业视为一个生命体,视为一个如人一样有灵魂、有情感、有理想,追求快乐、创造幸福的生命体。这样,赋予企业物质与精神双重性质,使企业文化研究找到一个新的基点。从两个基点研究企业文化,开阔了人们的研究视野,有关企业生命周期、企业文化基因、企业文化生态等新的理论将会有更多成果问世。2、研究领域拓宽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将进一步突破狭义的企业文化范畴,从单纯的管理领域延伸至技术开发、生产、营销和服务领域,形成一种综合的“文化力”研究,也就是从“文化力”这一更大的视野研究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研究企业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企业文化学与涉及企业管理的各种实用学科,
35、如企业战略管理、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客户管理、服务管理、品牌管理、实用产品美学、形象设计、组织设计等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方面,企业文化学对这些学科发展的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学也在与这些实用科学的相互融合与渗透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特别明显的趋势是,企业文化的人本化和市场化两个方向相互结合,互动发展。3、研究参照系扩大企业文化学的研究不仅注重把握时代脉搏,从时代精神中吸收营养,而且注重传统文化,如儒家、道家、法家文化对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注重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作风对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注重计划经济体制和管理方式对企业文化
36、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以此找到中国企业文化生长的基点和价值源泉,剔除制约优秀企业文化形成的种种障碍。不仅如此,未来的企业文化研究将更加注重各国之间的比较研究,如为什么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企业较好地应用了儒家文化,创造了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经济神话?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企业又“战胜”日本、韩国等国企业,连续十几年高速增长?美国的企业文化中又是什么样的基因在起作用?中国企业能够从美、日、欧等国企业的不同发展模式中借鉴哪些经验?企业文化研究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将从更大的参照系上,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精华,尤其是西方国家在科技革命和市场经济充分发育过程中滋生的文化精华。企业文化研究将
37、会出现继承与创新并存,中西文化交融互补的局面。4、研究内容深化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重点将从目前更多地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向更深层次发展。如对企业文化本质的研究,在倡导以人为本,并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实现以人为本的途径。在企业中,如何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开发人的知识和能力价值,创造人的自我价值和企业整体价值有机结合的新模式,以及如何解决好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管理与强调等级、服从、忠诚理念和专家决策的关系。面对市场,如何做到以客户为本,尊重与保护客户的价值,处理好企业利润与客户价值的关系。面对投资者,面对社会,企业如何真正把“大写的人”写好,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
38、关系时,体现人本和人性化,在这些方面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又如,对企业文化规律的研究,不仅要进行简单的阶段描述,而且要在大量实证分析的基础之上,回答企业文化是否有生命周期,如果有,受什么因素影响,一个企业如何克服企业文化周期的限制,传承、改造、变革、创新企业文化,如何突破体制束缚实现企业文化转型,使企业进入健康成长的轨道。再如,对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企业效益关系的研究以及企业文化投入与产出关系的研究也将有所突破,美国人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写了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初步奠定了这方面的研究基础,但下一步可能要完全打开企业文化是如何促进生产力发展这一神秘的“黑箱”,从而为企业文化管理提供更具可操
39、作性的方法和技巧。与此相关联,有关企业文化评价模式与方法的科学研究有望向实战方向迈进关键一步,有望提出企业文化贡献率的模型。还如,不同类型(如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历史、不同经营状况等)的企业,其企业文化管理的重点和方法是什么等,未来的企业文化研究都要对此作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二)实践发展趋势30多年来,企业文化管理在中国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比较自觉、由片面到全面、由肤浅到深刻的过程。现在,企业文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的一股潮流,成为成功企业的一种标志,成为推动企业提高管理素质、提升形象、提高竞争力的途径。但也必须看到,在中国,企业文化管理的普及率还不是很高,目前主要集中在绩优企业和规
40、模较大的企业,效益不佳和规模不大的企业还没有对企业文化管理引起高度重视;即使在企业文化管理已经起步的企业,有些认识与实践也未能到位,或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漂亮的标签和装饰品,或仅局限于表面层次的文化活动,或仅局限于狭义的思想工作领域,未能把握企业文化的本质,从根本上改造和创新企业文化,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发挥企业文化的整体功能。真正搞得好的企业,像海尔、联想、同仁堂等只是少数。在今后一二十年里,企业文化理论将对企业产生更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管理将得到企业更为广泛的认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更为紧密,企业文化管理将走出误区,步入一种健康发展的轨道。展望未来,企业文化实践将出现
41、以下明显趋势。1、企业文化战略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内核企业文化战略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核心部分。企业文化管理不再只是企业内部宣传部门或至多是党委系统的事,不再只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一种手段。发展的趋势是,企业文化将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管理创新更加密切地结合起来;成为企业整个决策层主抓、全员参与的战略课题。企业文化管理得好坏,不光影响员工的士气和精神,而且决定企业的决策行为,制约企业的发展方向,影响整个组织的效率,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因此,优秀的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首先要制定企业文化战略,明确自身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此指导企业投资战略、
42、营销战略以及人才战略、管理战略的制定。2、企业家的文化创新作用日益突出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培育者和示范者,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旗手。因此,企业家在企业文化管理,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创新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旧体制下,企业家是准官员,频繁更换,在企业文化管理中的作用不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育,企业家阶层成为最稀有的市场资源和市场主角,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主角。他们将以自己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影响企业文化,以他们卓越的工作精神和作风感染企业文化,尤其是凭着他们对企业、市场的深刻理解,引导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可以预见,中国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和企业家精神的成长,将成为推动中国企业文化管理
43、的关键因素之一。3、企业文化由一元化发展为多样化企业文化的多样化并非多元化,多样化的企业文化是指围绕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众星捧月式的多彩文化,即有活力的企业文化生态。在这样的文化生态体系中,个性得到张扬,个人价值观受到重视。工业社会的传统企业,企业文化强调一元化,即倡导一种被共同认可的统一价值观,对于这种统一价值观以外的个人追求、期望、理想往往不予认同,甚至排斥。这是与传统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标准化作业方式分不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的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生产方式和作业方式的改变,一元化的企业文化逐渐发展为多样化的企业文化,即企业在倡导主导价值观的同时,具有“多样化的容忍”,充分尊重个人的理想、意
44、愿,发展个性,为个人价值实现创造条件。这种以主导价值观为基础和主流的多样化的企业文化,成为未来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多样化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企业文化保持持久的活力。4、企业文化的独特性日益突出在企业文化管理中,人们在关注反映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大生产规律、人类一般心理及行为规律的共性文化的同时,更加关注个性。因为个性文化鲜亮、耀眼,是企业文化的精华所在,也是企业的活力源泉所在。这种日益突出的企业文化个性,表现为企业的差别化战略。传统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不够重视文化个性的培养。如企业精神的表述,不管是什么企业,均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等词汇的组合与堆积
45、。由于缺乏独特性,因此渗透性和感召力不强,更谈不到有魅力。现代企业文化管理把行业特点、市场特点、企业经营管理特点、企业优良传统、企业成功经验,以及员工的理想和希望、企业家的人格风范、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等熔为一炉,确定企业理念体系,通过特色的语言表述,把企业文化的个性固化下来。突出个性化不单纯是为了装点门面、便于传播,更重要的是通过培植个性文化来强化企业的差别化战略,继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企业的差别化决定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以及提供给市场的产品与服务的特色,决定企业与社会的交往方式,决定企业整体形象。这种差别化战略具有不可模仿性。可以预见的是,经过企业的不,懈努力,反映不同特色、不同风采的企
46、业文化模式将大量涌现,企业因为形成了差别化战略,核心竞争力将会大大提高。5、母子公司文化共建模式逐步形成企业规模的大小与企业文化管理的复杂性成正比。有些大企业,不仅人数多,组织层次多,经营多元化,面对的市场也非常复杂,是一种复合型集团公司。这类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很复杂,具有特定的模式一母子公司共建文化模式。目前,中国多数企业集团公司贯彻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纷纷制定企业文化发展规划,大张旗鼓地开展企业文化管理。有些全国性集团公司在进行企业文化管理,设计全集团文化理念和行为规范时,试图让集团几万人乃至几十万人奉行一套文化理念和行为规范,强调集团文化的同一性、权威性和导
47、向性。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或做法有失偏颇。全国性集团公司应有四根纽带,即资本纽带、权力纽带、业务纽带和文化纽带,来维系所属企业,以保持集团的整体性;其中文化纽带最有韧性、最持久,是不可或缺的,是集团公司的精神纽带。只有强有力的文化,才能使集团形成价值共同体。集团公司在企业文化管理中,其文化管理的内容应具有总体规定性、导向性和包容性,主要在企业使命、基本价值观和企业哲学层面有统一规范要求,但不能包揽一切,不能完全替代所属公司的文化建设;所属公司的文化应具有服从性,不能离开集团公司文化的主线,同时在经营管理理念、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等方面要有创新性和多样性。目前,一批大集团公司正在对母子公司文化共建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既注重集团公司层面的文化建设,又允许下一个层次企业结合自己的业务经营特点,有所创新和创造。尤其有些在体制改革和资产重组中诞生的大集团公司,充分尊重所属公司的历史,鼓励其考虑行业差别、文化特色以及不同的领导风格和员工素质,在企业文化管理中,发挥优势,张扬个性,努力使集团公司文化成为一种有一个主旋律,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百花园。经过今后若干年的努力,伴随着集团公司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治理结构的完善,母子公司文化共建模式会更加成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