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装备(设备)公司企业战略风险管理方案_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装备(设备)公司企业战略风险管理方案_参考.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能源装备(设备)公司企业战略风险管理方案能源装备(设备)公司企业战略风险管理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一、 公司简介3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4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4二、 项目概况4三、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过程8四、 人力资源的特点及管理过程13五、 技术创新风险及其管理17六、 信息系统风险及其管理19七、 运营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发展20八、 运营风险的表现及其特征21九、 战略风险的应对23十、 战略风险的含义及分类25十一、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31劳动定员一览表31十二、 SWOT分析说明33一、 公司简介(一)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武
2、xx3、注册资本:52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0-9-257、营业期限:2010-9-25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简介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
3、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三)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8843.967075.176632.97负债总额3089.302471.442316.98股东权益合计5754.664603.734315.99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18590.0314872.0213942.52营业利润3034.392427.512275.79利
4、润总额2669.362135.492002.02净利润2002.021561.581441.4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002.021561.581441.45二、 项目概况(一)项目基本情况1、承办单位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2、项目性质:新建3、项目建设地点:xxx(待定)4、项目联系人:武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务、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5、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
6、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
7、“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占地面积约50.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4461.5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0231.3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71%;建设期利息444.8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2%;流动资金3785.3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
8、5.47%。(五)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24461.54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5382.24万元。(六)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9079.30万元。(七)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419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32956.22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6540.97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9.99%。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99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5783.64万元(产值)。(
9、八)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24个月的时间。三、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过程(一)风险识别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识别可以从企业的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进行。企业风险的识别过程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步骤,感知风险就是通过调查,识别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存在。如企业人力资源流失风险的发生,可以从员工的年度辞职数量、员工辞职后企业不能正常运作、客户的流失和商业秘密的泄露等中感知出来。从企业外部进行就是利用外界的信息、人才市场行情动态、其他企业已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料等进行分析,掌握社会人力资源的构成、供求及变化状况,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置于社会的大环境中考虑,以一种系统
10、论的观点来分析研究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把握住人力资源运行的时代特征。从企业内部进行就是利用企业的历史资料,对企业的运作历史、企业文化的演进、企业制度的变迁、企业绩效及企业人力资本的运动特性等方面进行历史分析比较研究,发现企业人力资源活动规律,寻找出人力资源风险因素。(二)风险评估识别出企业人力资源风险因素后,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就是对识别的风险做进一步的分析及量度,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从而将公司的损失减至最低或将损失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其主要的步骤为以下几点。(1)根据风险识别的条目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研。(2)根据调研结果和经验,预测发生的可能性,并用百分比表示发生
11、可能性的程度。(3)根据风险程度排定优先队列。风险评估通常是以重要性排序,可从损失的可能程度和损失概率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常用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如专家意见法,蒙特卡罗法、外推法、风险价值法、多层次模糊分析法等均可用于人力资源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三)风险应对对常用的风险应对策略在人力资源风险管理运用中需关注的问题分述如下。1、风险降低风险降低策略的途径一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二是降低风险事件的损失程度。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进行企业文化的宣导,培养企业凝聚力。(2)系统性地对员工加强后续培训,减少员工工作上的障碍,并提高员工胜任能力。(3)强化身体锻炼,增强身
12、体素质,定期对企业从业人员进行体检,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4)加强对员工的考核,以发现员工工作的优点和不足,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素质,改善组织的效率,考核的结果也为员工今后的薪酬、培训、晋升、换岗等利益提供依据。(5)科学合理地采取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并减少人力资源流失的可能性。例如,采取经济刺激措施(工资和/或利润分享),明确管理责任和分散决策,或生活方式的利益(给关键员工所需要的尊敬和鼓励,或给他们喜欢的生活方式等)等。降低风险事件的损失程度的措施,包括以下两点。(1)为企业关键岗位储备人才,使关键岗位人员一旦出现意外或辞职行为,企业可以在短期内很快复原,从
13、而减小损失程度。(2)合同约束。对于员工流失风险有些企业在合同中规定人员流出后,在若干时期内不能与客户合作,或者不得从事与本企业竞争的业务活动等用以减少风险损失。2、风险回避人力资源风险可能源自人力资源本身的特点或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实际并不可能完全回避。因而,此类策略的采取需在考虑风险损失的大小及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考虑对那些预计损失较大,发生可能性也较高的风险采取此类措施。还需关注的是,在回避某项人力资源风险时,常常会引入另一项风险。因此,人力资源风险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其影响。例如,企业去各大院校招聘大学应届毕业生,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知识的更新,而且能够带来积极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通过适
14、当的引导,能使员工与企业发展的目标有效的结合。然而,与此同时,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是否能融入到企业现有的工作团队中的问题,都有可能产生新的风险。3、风险分担人力资源风险分担可考虑以下措施。(1)人力资本租借。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租借时,明确约定所租借的人员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被租借人医疗费用、人身意外等均由其原雇佣方负责。但必须注意的是企业在与自身所雇的人员签订风险转移合约时要考虑到国家和地方所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免转移了人力资源风险却又产生了新的法律风险。(2)人力资源外包。前文已述及相关概念。在此方面的典型案例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外包策略。华为公司是中国
15、一家大型民营企业,比较早开始进行人力资源外包。华为公司最初将其物业管理这一块外包给了戴德梁行。当戴德梁行接手华为在龙岗区坂田基地的物业管理之后,不但通过内在的挖掘潜力与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大大降低了原来由华为公司自己操作物业的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费用,而且还极大地提升了物业管理的品质。又如,对招聘IPQC这一品质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而言,若华为公司自己招聘,必须要按华为公司的平均工资水平来支付劳务成本。于是,华为公司将此类人力资源聘用外包给鹏劳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结果按照市场上通行的工资水平(不到华为公司工资水平的一半),招聘到所需的人员来从事该岗位的工作。并且,从事该岗位的人员是由鹏劳公司来管理。这
16、样一来,还使华为公司规避了因人员不满而引起劳资纠纷的可能性。(3)保险策略。企业还可以结合保险的险种和自己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状况选择哪些风险购买保险。例如,对于企业职工可能患的重大伤残或重大疾病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防范,于是将相关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4、风险接受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风险领域及风险大小的企业,对于员工一般的常见病或轻微工伤可采取风险接受策略,而对于员工重大疾病的风险则可采取疾病保险或其他策略。对于员工流失风险,对于一般员工(素质要求不高,且容易从人力市场获取)的流失风险采取风险接受策略。四、 人力资源的特点及管理过程作为自然人的本身与企业其他资源存在重要区别,这一特殊性决定了人力资源风
17、险的特殊性。从人力资源风险管理过程的角度,一般认为其风险一方面是来自于人力资源本身的特性,另一方面是来自于人力资源管理失效。(一)人力资源本身的特点1、人的心理及生理的复杂性一方面,人力资源的个体在决定自己行为时,表现出过程上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个体在信息获取、处理、输出及反馈时主体对客观的依赖性。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行为表现出有限理性特征。赫伯特西蒙最早将有限理性概念引入经济学,并建立了有关过程理性假设的各种模型。他认为,人们只能在决策过程中寻求满意解而难以寻求最优解,行为主体打算做到理性,但现实中却只能有限度地实现理性。2、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人力资源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并唯一具有主观能
18、动性的因素。人力资源的使用会受人的主观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当人的主观意愿与组织的目标不一致时,就有可能造成组织目标的难以实现,并给组织带来损失。人力资源可以通过激励实现资源价值的不断增长,也可能由于激励不当,而导致消极价值的产生,甚至影响组织的发展。另外人力资源的能动性还决定了知识与行为不一致的可能性。3、人力资源的动态性人力资源的一个独特性还在于其自适应能力。人们可以在从事企业经营活动中学习理论知识,或向同行学习,或通过具体的工作在“干中学”,使得人力资源的素质在时间上呈现动态特征。当员工素质与组织目标一致时,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当员工素质的发展与组织目标不一致时,则会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4
19、、人力资源的流动性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和动态性又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具体表现为不可“压榨性”。人力资本作为天然的个人私产,其产权所有者,即人,能控制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本产权本身所具有的自主性、排他性和可交易性的特征可能产生人才外流或无所作为等风险。(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具有复杂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及信息的不对称性等特征。1、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兼有自组织系统特性与人造系统的全部特性。一方面,为严格劳动纪律维持企业生产秩序,需要相对固定的规章制度和量化的考核指标,从而对人力资源进行直观的、简单的管理;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心理及心理的复杂性,又必须辅以
20、其他的模糊的、复杂的方法来调动人的劳动积极性。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还在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源管理的不确定性。2、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首先表现在系统的整体性,它是由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但各个部分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它把组织的整体目标与组织内员工的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实现组织整体和组织员工的共同发展。它强调相互依赖和开发利用两个原则。3、人力资源信息的不对称性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员工的行为具有非可测性,很难准确测度工作人员的行为,加上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工作人员靠他们自身的人力资源取得收益,其利己动机或者称为投机动机是普遍存在的。当信
21、息的不对称性存在时,这种动机就有可能行为化。从而产生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非协作、非效率的“道德风险”。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产生合约前的逆向选择和合约后的道德风险。合约前的逆向选择,是指合约谈判中的信息不对称。在合约谈判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欺骗信息劣势的另一方。如果信息劣势的一方预期到了对方的欺骗,就可能拒绝相信对方提供的信息。那么最终还可能导致谈判破裂:如果信息劣势一方未能发现对方的欺骗行为而与之缔约,那么信息劣势一方实际上就会面临信息优势方的逆向选择问题。而在劳动契约签订以后,如果企业掌握了员工生产的一切信息,包括努力程度和生产成果,那么企业就可以完全按照员工的努力程度
22、和成果来支付工资,以刺激他们达到企业期望的目标。但现实中,企业虽然可以考核员工的生产成果,但有时候衡量成果相当困难。比如人事经理的业绩就很难衡量。企业也可以通过监督生产过程去考察员工的努力程度,并按照努力程度来支付工资,但是有时候有效的监督也很困难。因为一方面企业不可能时刻地监视员工的一言一行。另一方面即使能够如此,也难以确定被监视的员工在实质上是否努力(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因此,员工的工作信息对于企业来说始终是不完全的。五、 技术创新风险及其管理技术的先进性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创新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所拥有的专有技术方面的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经营失败的可能性。1、技术创
23、新风险存在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风险可能存在于以下领域。(1)技术的先进性。企业所拥有的技术是否具有独特优势,是否已被市场所淘汰。(2)技术的可靠性。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无故障地发挥其特定功能的概率。(3)技术的合规性。本企业所拥有或使用的技术,与国家产业政策方向是否一致,技术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是否相符合。(4)技术的市场可接受性。一项技术是否为使用者接受,决定了其市场前景。2、技术创新风险的来源(1)技术领先地位的不确定性。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均很难一直保持在同行业同领域中的领先地位。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迅速,这种时效性越来越短。如果企业失去技术领先的地位,其高收益将降低或失去,
24、从而增加企业的风险。影响技术领先地位的因素可进一步分为三方面原因。其一,技术本身的特点。如果技术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即技术凝结于产品的性能结构或服务方式中,随着投入市场,可能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如果仅存在于企业内部,则可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此外,技术本身的先进程度也会影响到竞争对手的模仿能力,如果具有较大的先进性,则竞争对手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模仿。其二,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果竞争对手实力较强,则可能短期内取代本企业的技术优势,反之,则需较长时间。法律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也会影响到被模仿的可能性。其三,企业自身保密工作的有效性。在技术开发,生产或销售过程中,如果十分重视技术保密工作,可以减少技术资产被
25、窃取的危险,从而维护技术优势。(2)社会环境的变化。外界变化对企业技术收益的实现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市场对技术的接受程度,技术会否过于超前以至于不被顾客所接受,法律法规的变化等。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如果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规定禁止出售任何形式的基因食品和药品,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到从事基因药物和食品研制企业的经营。又如,不符合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汽车,可能无法在市场上出售。六、 信息系统风险及其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借助计算机系统支持日常经营运作和管理越来越广泛。如使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软件等协助企业进行信息管理;使用电子邮件,文件服务器等手段进行公司内外部信息的传递和沟
26、通;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宣传、网上调查等开拓市场;使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收集客户资料,分析客户需求,制定公司营销策略等。信息系统包括一般信息系统和应用信息系统。信息系统风险包括系统的适用性、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系统能力、未经授权的入侵和使用以及各种意外事故中恢复业务运作能力等。企业在使用上述信息系统过程中会涉及自动化和人工成分。其中,自动化成分涉及信息系统本身的运行风险,人工成分涉及信息系统操作风险。(1)信息系统运行风险。信息系统运行风险指系统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例如,信息系统的不稳定,信息系统本身设计中的漏洞等。(2)信息系统操作风险。即使信息技术使自动化控制达到很高程度,人工因素仍然会
27、存在于各种信息系统当中。而人工因素的参与,必然带来不确定性。例如:在未得到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数据,或处理了不正确的数据,或对数据进行了不恰当的修改等。七、 运营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一)国外国际上,运营风险的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是随着金融类机构,尤其是保险业对风险管理关注的发展而发展的。保险是转移企业运营过程中纯风险的损失,对保险的管理也就是对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管理。因而,随着保险业对风险管理关注程度的加深,运营风险管理的思想也在萌芽。到20世纪50年代,成本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极大推动了运营风险管理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因受债务危机的影响,金融业开始普遍重视对信用风险的防范和
28、管理,其结果是产生了著名的巴塞尔协议(1988)。该协议提出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规范,标志着运营风险管理系统性研究的开始。其后更于2003年提出金融类机构运营风险的定义。20世纪90年代后,在非金融领域中相继出现严重的风险事件(主要由运营风险和战略风险造成),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绩效,而且给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运营风险管理开始在非金融领域中得到了重视。实体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们发现这些风险因素绝大部分能够管理却没能得到有效管理,风险管理逐步向监督、管理和控制有关组织机构的管理流程的方向发展。运营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其中,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萨班斯法案(SOX法案),要求所有在美国
29、上市的公司必须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以确保提交的财务报告的正确性,它是对运营风险管理的重要推动。而COSO委员会的ERM报告(2004)则是对运营风险进行控制和应对的原则及程序的重要指南。(二)国内在国内学术界,张纪康企业经营风险管理(1999),张继焦控制链管理:防范客户风险和应收账款风险(2003),张云起营销风险管理(2004),高立法等的企业经营管理实务(2009)等著作均是专门针对企业运营风险进行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的一些法规政策,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等,极大地推动了风
30、险管理的发展,为运营风险管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更是明确提出了构建运营风险管理的实务要求。八、 运营风险的表现及其特征运营风险是任何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面临风险的一个固有部分。在许多企业中,风险损失的一个很大部分是由普通的处理偏差所造成。除了这些日常损失外,企业还面临更大规模的运营风险事件。这些事件中有些因意外事故或失败造成;另一些则是有意的,比如欺诈或其他犯罪活动。虽然这类运营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很低,但是后果却很严重,可能使整个企业遭受经营危机。更糟糕的是,在日益增加的全球化和网络化的背景中,其效应可能进一步传播至企业外部,而不是仅仅
31、局限于单一的机构。除了对企业最终损益结果的影响外,运营风险可能因为其行为丧失商业道德、欺诈等犯罪活动,导致对企业声誉的巨大损害。这种损失很可能影响到与客户的关系以及现在和未来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此外,企业声誉的损害也可能对企业的资本市场业务产生负面影响,融资成本可能变得更加品贵。如果不能有效管理运营风险,资本市场可能会低估企业股票或债券的价值。与之相反,有效的运营风险管理则可能会带给企业重要收益。至少包括:提升企业实现其各种经营目标的能力;使管理层有机会去关注增加收入的业务,而不必被迫地去应对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减少日常业务活动中的损失等。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在运营管理中会遇到各种各样
32、的风险,规避运营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鉴于运营风险的上述特征,企业需要通过一个包含各种政策、流程与程序的框架对运营风险加以管理,各业务单元通过该框架来确定、评估、监督与控制其运营风险。九、 战略风险的应对为了减少战略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其损失程度并有效地对风险加以利用,依据风险的性质和战略风险的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战略风险应对策略。1、风险回避回避战略风险是以放弃或拒绝承担风险作为控制方法来回避损失的可能性。回避战略风险是最消极的风险应对策略,通过回避战略风险源,进而避免战略风险可能性。风险回避的使用有其局限性,在回避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市场机会。2、风险降低降低策略即通过减少战略风险发生的
33、机会或削弱损失的严重性以控制战略风险损失。战略风险回避策略和战略风险减弱策略的区别在于,战略风险减弱策略不消除战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战略风险回避策略则使战略风险发生的损失可能性为零。3、风险分担战略风险转移是指企业以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如保险费、盈利机会、担保费和利息等),采取某种方式(如:参加保险、信用担保、租赁经营、套期交易、票据贴现等)将风险损失转嫁他人承担,以避免战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转移战略风险的基本方式包括保险转移与非保险转移。与战略风险回避和减弱策略不同的是,战略风险的非保险转移不是通过回避抛弃的方式中止与存在的战略风险的联系,而是将存在的战略风险的后果
34、转移到其他地方。4、风险接受如果企业有足够的战略资源承受该风险损失时,可以采取风险自担和风险自保自行消化风险损失。战略风险自留策略与战略风险减弱策略不同之处在于,战略风险自留策略是在战略风险发生之后处理其风险,而战略风险减弱策略是在风险发生前采取措施,以改变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风险自担就是直接将损失摊入成本或费用,或冲减利润。风险自保就是企业预留一笔风险金或随着生产经营的进行,有计划计提风险基金,如呆账损失、大修理基金等,这适用于损失较小的风险。企业因承受风险能力不同以及面临战略风险的差异,依据上述战略风险管理策略而选用合适的战略风险应对技术,主要有4种,即:多元化风险管理、各种形式
35、的合约、金融衍生工具、实物期权。在选择战略风险应对技术时,一般是将好几种战略风险应对技术组合起来以确保收益/成本下的边际利益最大化。十、 战略风险的含义及分类(一)战略风险的定义战略风险研究是战略研究和风险研究的交叉学科。国外对企业战略风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不确定性、变化对组织和绩效的影响,战略管理学者对风险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9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目前已经成为风险和战略管理交叉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虽然战略风险的研究已经有20年的历史,但是尚未形成普遍接受的研究成果,各种观点还处于“丛林”状态,其中战略风险的定义一直是战略风险研究领域一个争论的焦点。大部分学者以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36、为基础对战略风险进行定义,例如,Andrews(1971)在其决策理论中认为,战略风险就是战略性决策所带来的风险。MichaelH.Lubatki(1990)等金融学者认为,战略风险是企业收益受宏观产业经济波动影响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战略风险主要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JanEmblemsvag(2002)等组织行为学学者认为,战略风险是组织在市场竞争中为实现目标而呈现出的不可避免的风险。而在管理学研究领域,JamesBrianQuinn(1980)认为,战略风险是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方向、公司文化、信息和生存能力或公司业绩的因素;SidneyBarton(1990)将战略风险定义为当企业面临
37、破产等不确定性经营后果时进行决策所面临的风险;RobertSimons(1998)认为战略风险指的是一个未预料的事件或一系列事件,它们会严重削弱管理实施其原定企业战略的能力。Christopher认为企业战略风险是企业战略层的风险,是整个企业范围的风险,把战略风险管理看作是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手段。上述对战略风险的定义还存在一定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战略风险是战略性风险还是战略的风险。一般认为,战略风险的定义应当从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长期的生存与发展,充分估计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以最小化其风险的一系列行动的规划和措施。企业战略是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企业
38、实现长期生存与发展的方式和手段。它具有长期性、全局性、指导性、竞争性、相对稳定性、以长期利益为导向等特征。由于企业战略是基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与能力制定的,而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再加之人们认识和知识、经验的局限性,注定企业战略从其诞生之初就存在风险。经营环境的更加动态化和复杂化,致使企业只能在动态竞争的条件下制定战略,战略风险必须作为动态风险进行研究,而不仅仅涉及静态的战略性风险要素或可保风险要素。而战略管理是指企业选择适当的战略为实现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的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决策和采取的行动。随着战略思想意识的深入以及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战略以及战略管理的重心
39、也在不断发生着转移。以竞争优势为目标的企业战略管理强调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结合,注重影响企业战略的各种风险因素的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因素包括诸如政治、法律、技术、人口、社会、文化、企业所处行业等的外生因素和基于企业内生的诸如增长、文化、资源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因素。由此可见,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看,战略风险因素实际包含了影响企业战略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实际上就是企业所有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条件因素。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将战略风险定义为:影响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各种事件或可能性。这个定义有两层含义。首先,战略风险的来源包含了各种因素,既有已经发生的一系列的事件,也包括可以预测到的将来会影响战
40、略目标实现的事物的变化趋势,即可能性。这是由企业战略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战略本身就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各种因素对其目标的影响并不一定会马上显现,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其次,尽管战略风险因素来源广泛,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或可能性都构成了战略风险,只有当这些事件或可能性影响战略目标的实现时,才称得上是战略风险。战略风险性质包括损失的不确定、动态性、特质性、主观性、不可消除性等。(1)损失的不确定性是一切风险所具有的性质。(2)战略风险的动态性更强调时间的变化,因为战略实施过程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在不同的时点上,由于经营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变化,企业的战略风险也很有可能发生变化。(3)战略风险的特质性是指不同
41、的企业由于其战略目标的不同、企业规模不同、拥有资源的多少不同、管理能力和经验的不同,其含义也是不同的。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对小企业来说的战略风险,对大企业来说可能仅仅是一般的风险。(4)战略风险的主观性是指对战略风险的认识要受到战略管理者个人因素的影响,其阅历、经验、能力以及风险倾向都会对企业战略风险产生影响,尤其是对未来可能性的判断上更具有主观的色彩。(5)战略风险的不可消除性是指战略风险管理的目标更多的不是消除风险,而是控制风险。这是企业战略的性质所决定的。企业战略的一个本质特点就是创新性,因此其本身就是与风险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从根本的意义上说,战略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控制风险而不是消除风险。战
42、略风险是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文化、信息和生存能力或企业效益的因素。战略风险因素也就是对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资源、竞争力或核心竞争力、企业效益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战略风险管理的研究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应用于企业实践更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但是由于企业现实环境的压力,对战略风险管理的要求会越来越强。可以预见,战略风险管理如同战略管理一样,将在企业竞争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二)企业战略风险的分类企业战略风险,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有不同的分类。根据企业战略分析的特点,可以将企业的战略风险分成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又可以分为宏观环境风险和产业风险。内部风险是由企业自身因素所决定的。
43、如破产风险、信息缺失、收益的损失、信用下降等。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划分只是便于理解,但不科学。因为企业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其所面临的风险很难用外部因素或内部因素来说明,更多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种比较好的划分是罗伯特,西蒙斯提出的战略风险的4个来源。他把战略风险的来源和构成分成4个部分:运营风险、资产损伤风险、竞争风险、商誉风险。运营风险是指企业在核心运作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主要是由企业制造或流程能力方面出现问题而产生的。所有通过制造或服务活动创造价值的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上暴露在运营风险之下。当出现严重的产品或流程失误时,运营风险就转变成战略风险。资产损伤风险主要是指对实施战略有重要影
44、响的财务价值(知识产权或者是资产的自然条件)发生退化并对企业战略造成影响时,资产损伤就变成一种战略风险。竞争风险来源于会使企业成功创造价值和使自己产品或服务与众不同的能力受损伤的竞争环境的变化。如开发高品质产品或服务方面竞争对手的活动、法令和公共政府方面的变化、顾客需求的变化、供应商定价和政策上的变化等都可能削弱企业竞争优势,并成为战略风险。商誉风险是上述3个方面的综合的结果。由于上述原因,当整个企业的信誉下降而使企业价值减少时,就产生了商誉风险。战略管理必须解决好这4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会给企业带来风险。战略风险的构成要素是企业战略风险发生的必要条件,有学者根据企业战略风险的构成
45、要素,将其分为战略环境风险、战略资源风险、战略定位风险以及战略执行风险。战略风险的构成要素是企业战略风险发生的必要条件,有学者根据企业战略风险的构成要素,将其分为战略环境风险、战略资源风险、战略定位风险以及战略执行风险。战略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包括政治经济环境、法律制度环境、技术发展环境和行业竞争环境。战略资源是企业所具有的关键性资源,对于不同的企业,它是企业独家掌握的先进技术,或者数量庞大的客户资源,也包括特殊的运营模式等。而战略定位工作需要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所具备的资源,找到有效利用资源满足环境需要的切入点,制定企业生存的使命和目标。战略执行是保证企业资源利用方式符合战略定位要
46、求。以上四方面因素中的任何一种不确定加大,都将增加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风险。十一、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一)人力资源配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要求,本期工程项目劳动定员是以所需的基本生产工人为基数,按照生产岗位、劳动定额计算配备相关人员;依照生产工艺、供应保障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在充分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本期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招聘人员实行全员聘任合同制;生产车间管理工作人员按一班制配置,操作人员按照“四班三运转”配置定员,每班8小时,根据xxx(集团)有限公司规划,达产年劳动定员291人。劳动定员一览表序号岗位名称劳动定员(人)备注1生产操作岗位189正常运营年份2技术指导岗位293管理
47、工作岗位294质量检测岗位44合计291(二)员工技能培训1、为了得到文化技术素质较高、操作熟练的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对人员的培训工作,这是提高企业效益、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保证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因此,项目建设单位应选择国内外同类型生产设备对操作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在上岗前熟悉操作,以保证设备顺利开车及安全生产。2、人员培训工作在设备安装前完成,以便操作人员能在设备安装阶段熟悉现场配置和生产工艺流程,并作好单机试车、联动试车和投料试车的各项准备工作。项目人员的培训工作考虑在国内相似工厂进行。3、项目建设单位将对新增各类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上岗人员需经所应聘岗位和职责范围进行应知应会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4、新增员工在上岗前,由项目建设单位培训部门按岗位职责范围,统一组织进行岗前培训,届时聘请劳动就业局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请消防部门和电力部门讲授安全操作知识,同时加强公司经营理念综合培训,教育员工爱岗敬业,遵纪守法。5、本期工程项目需进行培训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人员、生产操作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新增人员岗前培训采用集中授课,统一考核的方式,其培训内容及程序入厂军训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培训法制培训消防、安全培训技术理论培训(设备操作程序及原理、加工工艺、检测方法、设备维修与保养,各种原材料、辅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