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111 怎样才叫做功 教学目标1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知道功的概念。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建立机械功概念的过程,学会用公式对功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功的概念,会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器材准备多媒体设备、小车、木块、 小车、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等。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利用故事引入新课:大华同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仅学习好,在家里也经常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星期天,大华上午去买了30斤大米,午饭后又帮妈妈收拾碗筷,接着又去井边帮爸爸把
2、一大桶水提回家,累得满头大汗。大华的爸爸是个物理教师,他说:“大华今天很辛苦、很劳累,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你今天做这几项家务活时,并没有做功!。大华百思不得其解。大华的爸爸说得对吗?如何从物理学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呢?二、新课教学:一怎样才叫“做功1通过实验,体验“做功学生实验1:用力沿水平方向推着小车前进如图1所示。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小车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要求:用示意图表示出小车所受的推力以及运动过程情况。点拨:此例中小车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S。学生实验2:用力将地上的物体拿到桌面上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要求:用示意图表示出
3、物体所受的拉力以及运动过程情况。点拨:此例中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2. 找找共同点,建立功的概念仔细观察两示意图,比拟一下,看看有什么共同点:1这两幅图中同学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点? 2物体为什么会移动一段距离? 3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 共同点: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沿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3. 功的概念: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二) 如何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活动:请教室后排一同学,将他的文具盒或其它物品送给老
4、师。引起学生注意,再结合这一模型,让学生分析文具盒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情况画出示意图,讨论该同学作用在文具盒的力做没做功。3分析课本活动2,进一步理解做功的含义。先让学生交流讨论,鼓励学生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述。4.练习:分析以下物体受到的力,并指出力对物体是否做功。1手提着木块不动,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对木块做了功?为什么? 2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拉力和重力这两个力对小车做功了吗?为什么? 3工人推动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前进。当工人停止用力后,小车还能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上,工人还对小车做功吗?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答复的根底上,归纳出三种不做功的情况:1
5、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靠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F=0;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s=0;3物体受力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F与s的方向垂直。三怎样测算功1功的多少如图甲示,用力把一砖块匀速提升1m,做了一份功W。如图乙示,如果用力把三块同样的砖匀速提升1m,做功多少?如图丙示,如果用力把一块砖匀速提升3m,做功又是多少?点拨:从上面分析可知功与力、距离的关系如何呢?学生交流后得出的结论有:(1) 使物体移动的距离一定,力越大,做的功越多;(2) 力一定,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3) 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4) 功的多少跟作用在物
6、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移动的距离成正比。 2功的计算方法: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1) 公式:功=力距离,即 WF(2)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3) 1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 Nm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的单位:米(m);3功的简单测算: (1)如图示,请学生实际估算“用手匀速托起两个鸡蛋升高lm时,手对鸡蛋做的功大约是多少? (2)图(甲)中,拉力做了多少功你能测出吗?请设计一简单方案探究一下。 (3)如图示,一人拉着重2
7、000N的车子沿水平方向前进5m,你能求出此人做了多少功吗?如果拉力为500N呢?强调解题标准化要求。 四机械功原理1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2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表达。小结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功的定义、公式、单位。强调:(1)功是力在距离上的积累效应 (2)1 Nm与1J相等,是等价的。3强调解题标准化。练习设计 根底训练教学反思112 怎样比拟做功的快慢 教学目标1知道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计算式、单位及物理意义。 2会计算有关功率的简单问题。 3通过比拟做功的快慢学习用比值法研究物理问题。4. 通过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认识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
8、价值。重、难点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教学难点:功率的单位器材准备体重计、卷尺、秒表等。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一、通过生活中实例,引入新课讨论:在建筑工地上,需要把几百块砖全部送到楼顶,你能想出几种方法?你认为应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这样选择?二、新课教学一如何比拟做功的快慢力做功时,不仅有多有少,而且有快有慢。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不仅要注意做功的多少,更要关心做功的快慢。 如何比拟做功的快慢呢?活动: 怎样比拟做功的快慢1阅读课本,注意观察两个情景,了解女同学和男同学各是怎么说的。因图中两位“同学的说法都带有片面性,即女同学只比拟功的多少而没有考虑时间,男同学只比拟时间的长短而没有考虑做功的多少。
9、2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得出:两位同学的说法都是片面的,不能只比拟做功多少或只比拟做功时间的长短。要比拟物体做功的快慢,必须同时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物体做了多少功,二是物体做功所用的时间。3小实验:准备:在讲台两侧地面上分别放四块砖。实验1:两位同学都将搬四块砖,从地面搬到讲台上。要求:一位同学一次将四块砖搬到讲台上,另一位同学分四次将四块砖搬到讲台上,两次做功所用的时间也就不同了。实验2:要求:两位同学用相同的时间,一个同学将两块砖,另一个同学将四块砖,同时从地面搬到讲台上。实验3:要求:一位同学用较短的时间将两块砖从地面搬到讲台上。另一位同学将三块砖用较长的时间从
10、地面搬到讲台上。观察讨论:谁做功快,谁做功慢,要求说明判断的理由。分析实验1可得出:方法一:做相同的功,用时少做功快。分析实验2可得出: 方法二:做功时间相同,做功多的做功快。 实验3现象:一位同学做功少,但用的时间短。另一位同学做功虽多,但用的时间长。让学生找出比拟做功快慢的方法来。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很快会联想到速度概念和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提出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来比拟做功的快慢。教师指出,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正确的方法。二认识功率1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2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3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符号表达式:P=W/ t4功率的单
11、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1W= 1 J / s工程上还常用到千瓦 (KW)做功率的单位 1KW= 103 W 1体验:1W的大小在1s内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的功率约为1W。 2阅读教材 “信息浏览,了解一些物体的功率,说明其意义。三功率的计算口答:1人在3s内做功150J,求人的功率?2挖掘机在1min内做了106J的功,求挖掘机的功率?例题:高出水面30m的楼顶上有一个容积是50m3的水箱,要用一台离心式水泵抽水给水箱加水,1小时能把水箱充满
12、即可,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多少千瓦?g=10N/Kg教学分析: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首先弄清题意,找出量和待求量,明确解题的过程。分析是沿着P=W=Gh的思路进行。四学生实践体验活动:比一比,谁的功率大1设计实验:1要测出每个同学上楼的功率,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2怎样测量这些物理量?3测量顺序是怎样的?4怎么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2测量过程:男女同学各选10名“运发动排成两纵队,由两位同学记时间t,一位同学负责测量学生质量m ,两位同学用卷尺测量四楼到地面的距离h ,由教师指挥发出信号,学生开始以最快速度跑上四楼。记时员及时报时,将m、h、t三个数据填入表格中计算功率。最后比一比谁的功率大。姓 名登楼
13、的高度h/m登楼的时间t/s登楼的功率P/W小结1功率概念及其物理意义。2注意功和功率两个概念的区别。3功率是机械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是选购机械的重要依据。 4. 调查常见机械和电器的功率练习设计 根底训练教学反思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 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重、难点教学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教学难点:同一机械的效率是可变的。器材准备 斜面、小车、铁架台、滑轮组、细绳、钩码、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等。教学课
14、时 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现代社会是讲求效率的节约型社会,时时处处都要讲究提高效率。使用机械也要讲效率。那么,什么是机械效率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有用功与额外功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日常生活中,人们搬移物体,不是将物体平移到另一个地方,就是将物体从低处搬到高处或从高处搬到低处。 课件展示有关生活、生产中搬移物体的片段,引导学生观察。 搬移物体过程中,可以用手直接搬,还可以利用机械。演示1:1用手将一重物直接从低处匀速搬到高处。 2利用斜面将该重物从低处匀速搬到高处。3用动滑轮将该重物从低处匀速搬到高处。交流:这些实验中,如何测算人做功的多少?测算:测出上述实验中人所做的功?分
15、析:利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为何多一些?讨论:哪些功是我们为了到达特定目的必须要做的功?哪些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可以作答。分析:教材图13-16a、13-16b中,哪些功是我们为了到达特定目的必须要做的功?哪些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指出“有用功、“额外功及“总功的含义:1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2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3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4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二什么是机械效率讨论: 1当你用水桶提水时,有两只大小相同的水桶可供选择,一只是轻质塑料桶,另
16、一只是厚铁皮桶,你选择哪一只水桶?为什么?2当你用动滑轮提升一只重物时,你希望选用什么样的滑轮?为什么?至此,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1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2公式:3讨论:1机械效率的上下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机械效率的单位是什么? 3为什么机械效率总小于1?能不能等于1?4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4例题:如下图,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的泥桶,动滑轮重为20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如果工人将绳子匀速向上拉了6m,那么泥桶上升了多少?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三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目的:是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讨论:1滑轮组工作中的有用
17、功怎样计算?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2滑轮组的额外功是怎样产生的,是否便于测量?3有其他简便的方法测算总功吗?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4为了求出滑轮组的有用功和总功,进而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滑轮组外,实验中还需要哪些测量器材? 考前须知:1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以钩码的下端为标准读数。2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出,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不要和外壳摩擦。3测量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时,可事先在细绳自由端上作一标记,再拉弹簧测力计,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出细绳标记移动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学生实验:实验结果
18、:同一个滑轮组,在提升不同的重物时,其机械效率是不同的。思考:1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什么?小结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机械效率含义。3机械效率总小于1。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练习设计 根底训练教学反思114 认识动能与势能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2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 能解释自然界中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现象。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能的初步概念。器材准备 小车、木块、重物、小桌、沙子、
19、弹簧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置疑:你知道人为什么要吃饭呢?学生讨论。 人类生活、生产是离不开能量。因此,我们就很有必要学习并了解一些有关能量方面的知识。问题:根据你的认识与了解,能说说能量有哪些形式吗?学生讨论答复。那么,什么物体具有能呢?指出:机械能是能量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到底什么是能呢?请观察以下实验。二、新课教学一什么是能1演示实验:1运动的小车推动木块运动。2被举高的重物下落将小桌子压入沙中。3被拉伸的弹簧拉动小车运动。2分析、讨论:1运动的小车对木块、被举高的重物对小桌、被拉伸的弹簧对小车做没做功?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运动的小车、被举高的重物、被拉伸的弹簧有什么共
20、同特点?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引出“能量的概念。3“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4如何去判断能的大小举例讨论:四、五级风能够推动帆船“逆水行舟;八、九级大风可以使大树“前仰后合,而飓风能把大树连根拔起。分析:哪种风具有的能量最大?你怎样判断能的大小?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5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J。 二机械能:问题:运动的小车、被举高的重物、被拉伸的弹簧都具有做功的本领,所以都具有能。它们具有能的原因是否相同呢?回忆实验作答:小车之所以具有能,是因为其运动;重物之所以具有能,是因
21、为其被举高;弹簧之所以具有能,是因为其发生了弹性形变。为了区分它们,物理学中作了如下规定: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动能: 机械能 重力势能: 势能弹性势能: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哪些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三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 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置疑:物体具有的动能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并说明猜测的依据。 学生猜测:1动能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理由是:用玩具手枪射出去的塑料子弹威力大,而用手扔出去威力小;2动能的大小还可能跟物体的质量有关;理由
22、是:在车祸中,电动自行车撞倒行人的后果不太严重,而以相同速度行驶的大卡车撞人的后果严重。设计实验:思考:1怎样让小球自己运动起来,获得动能?2动能的大小可能跟两个因素有关,用什么方法进行实验?3怎样改变小球运动的速度?又怎样控制小球运动的速度相同? 4怎样比拟小球动能的大小? 实验探究: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说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说明它具有的动能大。 2练习:(1)一辆汽车突然加速行使,它的动能_。为什么?(2)洒水车在马路上匀速前进并不停地洒水,它的动能_。为什么?(3)交通部门为什么要对车辆进行限速?为什么同一路
23、段不同车辆限速不同?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 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置疑: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并说明依据。 学生猜测:设计实验方案,思考:1如何利用所给器材,比拟重物重力势能的大小?2如何在实验中控制有关的变量?学生根据设计方案探究后,汇报结果;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关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自己课后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探究。五机械能的转化1说明:1动能和势能是机械能的两种表现形式。2一个物体可以既有动能,又有势能,也可以只具有动能或者只具有势能。2练习:说明以下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在海上行驶的轮船。吊在天花板上的吊灯。被拉长的橡皮条。在空中飞行的子弹。3动能与势能的转化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1演示并分析活动A中设置的实验:得出结论: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分析教材三个实例。小结1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2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及速度的关系;3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及高度的关系;4. 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练习设计 根底训练教学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