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2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第2章.ppt(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际经济学第2章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一)“里昂惕夫之迷”(二)国际贸易新现象一、对H-O理论的置疑里昂惕夫:里昂惕夫: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1973)。生于俄国彼得堡,1925年秋去德国柏林大学学习,192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71928年和1930年,在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任研究助理,19281929年到中国南京,任国民党政府铁道部经济顾问。1931年初,由德国柏林移居美国纽约,任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研究助理。193119
2、75年在哈佛大学经济系任教,19461952年任教授。从1941年起里昂惕夫还参加了美国政府部门的许多实际工作。发表论文约200余篇,重要专著有: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1941)、美国经济结构研究:投入产出分析中理论和经验的探索(1953)、投入产出经济学(1966)等。(一)“里昂惕夫之迷”(P41)里昂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1947年的数据进行计算,以验证美国的贸易结构同H-O理论是否相同。结论: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低于进口(竞争)商品的资本密集度。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里昂剔夫之迷里昂剔夫之迷”的解释理论的解释理论(P41)自然资源稀缺人力资
3、本贸易壁垒说需求逆转要素密集度逆转需求逆转(Demand reversal)在要素禀赋理论中,两国消费者偏好假设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国际贸易形态只取决于要素禀赋差异,与需求无关。但在现实中,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既可能来自供给方面,也可能来自需求方面。影响国际贸易的需求因素可能有很多表现。这里仅列举一种可能的影响形式:需求偏好差异要素禀赋差异需求偏好差异要素禀赋差异,即发生了需求逆转(需求逆转(Demandreversal)。图形见课本 P42要素密集度逆转要素密集度逆转罗纳德琼斯认为,不同国家在生产同一产品时,使用的方法可能是不同的,因而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不同,在在一一个个国国家家上上是是资资本本
4、密密集集型型的的产产品品,在在另另一一个个国国家家可可能能是是劳劳动动密密集集型型产产品品。这种生产技术上的差别被学者们概括为“生产要素的密集度逆转生产要素的密集度逆转”。eg.中国的服装中劳动力的含量较高中国的服装中劳动力的含量较高(劳动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而意大利和法国的服装中智力成分含量较高而意大利和法国的服装中智力成分含量较高(智力密集型)(智力密集型)(二)国际贸易新现象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1)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2)产业内产业内贸易大大增加贸易大大增加;(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现象之一发达工业国家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5、的资源禀赋论认为,国家间的资源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据此,国际贸易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资本丰裕国)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裕国)之间(即“南北贸易南北贸易”),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国际贸易的确大部分是属于“南北贸易”,但是60年代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北北贸易北北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率逐步上升,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那么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资源禀赋国家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资源禀赋国家(即同类国家)之间进行呢?(即同类国家)之间进行呢?这一现象显然是资源禀赋论所不能解释的。表3-2 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占其总贸易的份额(2000年)出口到工业化国家的比例从工业化国家进
6、口的比例美 国0.560.51英 国0.810.76加拿大0.950.82日 本0.510.39德 国0.750.72意大利0.730.69法 国0.770.80全部工业化国家0.700.70数据来源:根据IMF贸易方向统计季报(2002年3月)计算。现象之二产业内贸易大大增加(P59)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国在产品生产方面的差异,包括技术差异(比较优势理论模型)和资源禀赋和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H-O模型),按照这些理论,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即“产业间贸易”,但二战后,国家间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即“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大大增加,这
7、种现象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框架下的贸易模式,因此是对传统贸易理论一个挑战。产业内贸易(P60)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同类产品:同类产品:生产投入几乎一样(具有完全一样的资本/劳动比率);完全能够替代、功能极为相似;但是存在款式、质量或功能的细微差别。(即竞争,又垄断)同类产品:同类产品:从统计的角度讲,是指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至少前3位数相同的产品,即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商品。产业内贸易指数(ITT)(P61)产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trade)是用来测量国家间在同一个产业(即同类产品)间进行贸易程度的指
8、标:其中:X和M分别为某产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值和进口值。ITT0,表明无产业内贸易;ITT0,则表明一国有产业内贸易,即一国会同时进口和出口同一类产品,ITT越大,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ITT=1时,进口与出口相等,产业内水平最高。表3-1 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的ITT()工业化国家197019871999发展中国家197019871999美 国55.161.081.1印 度22.337.088.0日 本32.828.062.3巴 西19.145.578.8德 国59.766.485.4墨西哥29.754.697.3法 国78.183.897.7土耳其16.536.382.2英 国64.380
9、.091.9泰 国 5.230.294.8意大利61.063.386.0韩 国19.442.273.3加拿大62.471.692.8阿根廷22.136.448.7西班牙41.267.486.7新加坡44.271.896.8平 均56.865.385.5平 均22.344.382.5数据来源:转自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现象之三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当代世界贸易的发展中,有许多产品曾经由少数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然而,战后这些产业的领先地位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原来进口的发展中国家开始生产并出口这类产品,而最初的出口的发达国家反而需要进口。为什么在资源禀
10、赋的模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为什么在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而某些制成品的生产优势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而某些制成品的生产优势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呢?转移呢?这一问题也是在传统贸易理论的框架内难以找到答案的。图3-1 日美韩三国轿车产量相对比重趋势图数据来源: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改变前提改变前提:4规模经济不变。(P29)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增加相同比例的投入会带来更大比例的产出(成本下降,收益递增)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内在的,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大机器,无法分割的固定成本);另一
11、种是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外在的,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P49)。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凸向原点表明规模经济递增,凹向原点表明递减,直线表明不变 二、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二、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 1.生产差异产品与追求规模经济对生产者是一对利益矛盾 差异产品多品种小批量成本 规模经济少品种大批量成本内部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内部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 2.差异产品的消费与福利水平的提高对消费者也是一对矛盾 个性化消费 福利 消费差异产品 消费量减少福利 3.国际贸易国际贸易解决矛盾的唯一途径(解决矛盾的唯一途径(P54)国际贸易导致市场扩大生
12、产者可以大批量生产 成本每个市场销售有限差异产品消费者以低的支出消费差异产品,福利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P50)前提假设:(P50)1、22模型 2、市场结构仍是完全竞争的,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要素禀赋、消费偏好及市场规模均相同 3、假设X和Y两个部门中至少有一个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假设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而Y部门仍为规模收益不变部门4、规模经济的影响超过了要素密集度的影响,因此,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如图2.2所示,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 YAA,OBB,XCC,A国国X产品进口产品进口A 国国Y产品出口产品出口B国国X产品出口产品出口B 国国Y产品进口产
13、品进口国际价格线 三、三、偏好相似理论与产业内贸易偏好相似理论与产业内贸易(Preferencesimilaritytheory)改变前提:6两国需求偏好相同(P29)如,非洲与欧美国家的典型型偏好不同(P62)核心思想:从需求角度探讨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P62)收入水平需求结构国内生产国外出口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图形说明(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图形说明(P63)(产品等级)(产品等级)YbaOABX(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收入水平)P代表性需求代表性需求重叠需求=两国贸易的基础四、四、动态技术差距贸易理论动态技术差距贸易理论(一)(一)技术差距模型技术差距模型(二)(二)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产品生命
14、周期模型(一)(一)技术差距模型技术差距模型(technological gap model)(technological gap model)改变前提:改变前提:3两国在生产中都使用相同的技术(P29)创新国创新国模仿国模仿国模仿学习缩小差距结合禀赋优势出口技术创新垄断优势出口进口 模仿滞后 反应滞后 掌握滞后 需求滞后 t3 t2 t1t0 模仿国 创新国 模仿国生产模仿国生产模仿国出口模仿国出口 创新国进口 创新国生产创新国生产创新国出口创新国出口创新国消费 生产出口 时间 模仿国消费P65(二)(二)产品生命周期模式(产品生命周期模式(P67)进口出口创新国消费创新国生产模仿国生产模仿
15、国消费进口 0 T1 T2 T3 T4 T(时间)Q(产量)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出口图3-12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动产品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产品开发期新产品开发期。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价格也很高,只能在发达国家(美国)生产和消费;第二阶段:产品成长期。国外开始对产品产生需求,产量迅速提高,但模仿国还不能生产;市场由创新国垄断;第三阶段:产品成熟期产品成熟期。生产技术定型,开始大规模生产,模仿国也开始生产,但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第四阶段:产品标准化产品标准化。技术优势让位成本优势,模仿国凭借低廉劳动力成本,生产激增,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能以低价出口,创新国产量下降,生产向模仿国转移;第五阶段:模仿国生产持续扩张,开始向创新国低价出口,创新国生产大幅下降直至完全停止,创新国致力于更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产品生命周期模型新产品开发期净进口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创新国创新国成熟期时间净出口t0t1t2t3t4t5标准化期案例及其评析案例及其评析东亚的发展中国家吸收美国、日本传递下俩的产业,采用“雁行结构”的方式进行发展,同时采用外向型发展策略。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东亚地区,日本将其已经过时的家电产业转移给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