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山水画鉴赏.ppt
《中国传统山水画鉴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山水画鉴赏.ppt(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传统山水画专题一.隋唐时期山水画v中国的山水画,出现于战国以前,滋育于东晋和南北朝。但是,那个时候的山水画还只是人物画的背景(如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出现于隋朝,以展子虔的游春图为代表,将中国的传统山水画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局部)游春图 隋(传)展子虔 (唐人摹本)展子虔,渤海(今山东阳信)人。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具体生卒年 不详,在隋朝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官职。擅长画道释、人物、鞍马、楼阁和山水,在继承魏晋南北朝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突破成法,创立新意,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唐朝张彦远评展子虔的此画:“细密精致而臻丽。”游
2、春图画描绘达官贵人在风和日丽的春天踏青游乐的情景。游春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两大特点:一是青绿勾填技法的运用。山石树林有勾无皴,填以青绿色为主的厚重色彩,二是在构图上,脱离了魏晋时期作为人物画背景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处理方式,而变为以山水为主,人物只作点景出现的独立完整的山水画,具有与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相适应的“远近山水,咫尺千里”的画面效果。游春图是展子虔唯一留传下来的作品,也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卷轴式山水画作品。v唐代的山水画继隋代之后,更为蓬勃发展,趋于成熟,并且形成风格不同的两大主要流派。一是以武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俗称大小李将军)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一是以文臣王维(俗称王右丞)为代表的
3、水墨山水。v青绿山水以勾勒为法,用笔细密烦琐,颜色以石青、石绿为主;有时为了突出重点,勾以金粉,使画面产生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亮丽壮观,工致动人。如传为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等,色彩富丽,情感外露,十分耐看。v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以之来表现景物的体和面。即便设色,也讲究自然清淡,追求含蓄、悠远、纯净的境界,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为高。如传作王维雪溪图平淡天真,感情委婉,十分耐思。v青绿和水墨这二种流派的出现,体现了审美情趣向多元化的发展,它们都受到后世的推崇仿效。到了明代,董其昌以佛教禅宗南北之分来譬喻李思训、王维、称李氏为北宗山水的鼻祖,而将
4、王维视作南宗山水的奠基人。这其实与历史事实不很相符。此图表现游春情景,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阔,烟水浩淼,意境深远。整个画面山势起伏,江天辽阔很有气势。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画树交叉取势,变化多姿。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寸人,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统一在一起。山石着色,以石青、石绿两种浓重色彩,显得金碧辉煌。李思训继承和发扬了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技法,已形成“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李思训(651-716),唐宗室,高宗时为江都令,开元初,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其子李昭道亦擅山水。人称他们父子为“大李将军”、“小李将军”。此画无作者款印,清代安歧称此图“敷色古艳
5、,笔墨超轶,虽千里、希远不能辨,的系唐画无疑。宜为真迹。”唐(传)李思训江帆楼阁图李昭道,盛唐人,李思训之子,亦工着色山水,与其父同享盛名,官至太子中舍,画史上称为小李将军。他能“变父之势,妙又过之”。此画体现的有可能是明皇为避“安史之乱”而入蜀的历史。此画为青绿设色,崇山峻岭间一队骑旅自右侧山间穿出,向远山栈道行进,前方一骑者着红衣乘三花黑马正待过桥,应为唐明皇,嫔妃则着胡装戴帷帽,展示着当时的习俗。画中山势突兀,白云萦绕,山石有勾勒无皴法,设色全为青绿。此图可能为宋代摹本,但比较接近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画风,是反映唐代山水画面貌的重要传世作品。宋代苏轼对此图的艺术手法曾有过一段描写,从马的
6、特征认出骑马的便是唐明皇李隆基。唐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荆浩画山水录说:“王右丞笔墨宛丽,气韵高清,巧写象成,亦动真思。”苏东坡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代董其昌推崇他为“南宗之祖”,认为“文人之画,自王志丞始”。唐(传)王维雪溪图 二.五代山水画 五代的山水画,尤其是水墨山水画进入了成熟阶段,画家体味生活,将所见自然环境的特色,用不同技法加以再现,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流派,展示祖国山河的多姿多彩。在北方,以荆浩,关仝师徒为代表,素称“荆关”;在江南,以董源、巨然师徒为代表,素称“董巨”。荆浩为五代后梁时代的儒生,因避战乱隐于太行山洪谷,陶情林泉,寄趣丹青,人称“洪谷子”。所作笔墨并重,常绘云中
7、山顶,四面峻原,气势磅礴,山岩苍苍,峭峰危立,深得北方气象。传作他的代表作匡庐图,成功地运用坚劲而密集的皴法,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山石的凹凸明暗和纹理结构,并以虚实浓淡变化多端的水墨,创造出富有质感的画面,表达了既雄伟又深远辽阔的意境,有“全景山水”之称。其弟子关仝,用笔简洁,善于画秋山寒林、村居野渡,雄浑之中平添北方山水萧索苍凉之气,代表作有关山行旅图等。荆浩(889923),字浩然,隐于太行山的洪谷,因此自号洪谷子。因隐于太行山,朝夕观察山水树石的变化,分析总结了唐人山水画的经验,创立了北方水墨山水画派,著有山水画论笔法记。匡庐图画的是庐山及附近一带景色,结构严密、气势宏大,构图以“高远”和“
8、平远”二法结合,而其深远、奥妙、飘逸尽得其当。画法是皴染兼有,皴法用小披麻皴,层次井然。全幅用水墨画出,充分发挥了水墨画的长处,正如他自己所说:“吴道子画山水,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此画也的确具有非凡神韵和独特风格。此图右上端有“荆浩真迹神品”六字,传为宋高宗笔迹。五代 荆浩匡庐图 荆浩注重对真山真水的体察,善于图绘北方雄伟的山川风貌,在艺术上有新的创造和突破。同时,荆浩还善用皴法,在营建画面意境方面有得天独厚的天赋。此图以立幅构图重重山峦,其间点缀有行旅人物,山形屈曲,设色浓重,画中有“洪谷子”小字款。传闻此画系自古墓中出土,西方有的美术史家认为是荆浩的作品
9、,也有人判定是一幅早期山水画的摹本。五代 荆浩雪景山水图 关仝喜作秋山寒林,形象洗练而完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所作秋山、林木、村居、野渡具有雄伟苍凉的气氛,使观者如在“灞桥风雪中,三峡闻猿时”。此图上方正中主峰突起,瀑布在崖间飞泻而下,在山下汇成涓涓溪流,山脚有大石,林木间露出村屋房舍,溪水边有人策驴唤渡。宋人谓关仝山水“坐突危峰,下瞰穷谷,卓尔峭拔者,仝能一笔而成。其竦擢之状,突如涌出。”本图正显示了此特色。画中无款,诗堂上题有“关仝溪山行旅图”。五代 关仝山溪待渡图 关仝,又名童或同,长安人,工画山水,师从荆浩,刻意力学,遂自成一家,获得了“出蓝”之誉,时人称“关家山水”。他所作山水笔简
10、气壮,景广意长,与李成、范宽齐名,在北宋号“三家山水”。关山行旅图是关仝的代表作,画上峰峦叠嶂、气势雄伟,深谷云林处隐藏古寺,近处则有板桥茅屋,来往旅客商贾如云,再加鸡犬升鸣,好一幅融融生活图。此画布景兼“高远”与“平远”二法,树木有枝无干,用笔简劲老辣,有粗细断续之分,笔到意到心到,情境交融。此外,画家在落墨时渍染生动,墨韵跌宕起伏,足见关仝山水画道之精深。五代(传)关仝关山行旅图 此画正中画峭拔的主峰,山涧丛生寒林秋树,涧水悬瀑曲折而下,气势壮伟。画上无款,仅边幅上有明代王铎题语,指明为“关仝真笔”,并誉为“结撰深峭,骨苍力垕,”“磅礴之气,行于笔墨外”。画上钤有明纪察司半印及“秘园”、“
11、乾隆御览之宝”等收藏印章,石渠宝芨初编著录。五代 关仝秋山晚翠图 董源(?约978年)曾任南唐北苑副使,故人称“董北苑”。他的山水,好以淡墨轻岚写出江南平淡天真之趣。尤擅长用披麻皴,线条圆润细长,如麻线下披;并缀以点子皴,描绘出江南山峦土后林茂、草木华滋的特色。寒林重汀图则描绘隆冬时节的江南景色。作品中看不到人踪,听不到喧哗,甚至风儿似乎也被冷得不愿再发出一丁点儿声息。静穆横卧的山丘,幽深延绵的水汀,沉默相对的房舍,无言挺立的竹木体现了画家把握四季景物的高超技艺。五代 董源寒林重汀图 潇湘图画的是江南景色。画中山峦连绵,云雾暗晦,山水树石都笼罩于空灵朦胧之中,显得平淡而幽深,苍茫而深厚。岸边船
12、上有几组人物,远处坡下有张网的渔人和船只。此画以花青运以水墨,清淡湿润,山石用笔点染,而山坡底部用披麻皴,显得浑厚滋润,江南山水的草木繁盛,郁郁葱葱俱得以表现。董源的山水画对后世的文人画影响巨大,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称,董源画法“水墨类王维,着色如李思训”,对其评价很高。五代 董源 潇湘图 元代的画鉴里记载:“董源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样着色,皴文甚少,用色浓古,人物多用红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种皆佳作也。”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董源善画,龙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又称“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龙宿郊民图
13、画的是秋日江南丹碧掩映,华辇之下,歌舞升平,尽管笔法是与李思训多少有关的青绿设色,然而山顶作“矾头”,山坡用“披麻皴”,已发展了李派的体貌。五代 董源 龙宿郊民图 此图以立幅构图表现山野水滨的隐居环境,上端绘崇山峻岭,耸立的山口间露出一股溪流蜿蜒而下,山涧又有流泉飞瀑。在山脚下汇聚,山麓筑有竹禽茅舍,岸边水榭中高士闲坐。此画以墨色染出山石体面,溪水波纹以细笔画出,在董源的传世作品中很少见。此画的左下有“北苑副使臣董源画”款识,钤有“天水赵氏”及“柯九思印”,及近人张大千、张善孖诸藏印。五代 董源 溪岸图夏山图构图从高远取景,整幅重岚叠冈,渊渚烟汀,树木华滋、牛群放牧,一派江南山乡气象。画中树木
14、、山石,全用墨点簇皴而成,树木浓重厚实,有葱郁繁茂之感,山石用雨点皴法,干笔、湿笔、破笔、浓淡相参,极尽变幻莫测之奇。五代 董源 夏山图 此图写江南夏景。开卷处平沙浅岸,江河横陈,小舟往来其间,山峦叠起,丛林中微露村舍,卷末沙岸延伸,垂柳成行,岸边有待渡者,展现出平远辽阔的江景。全卷用披麻皴加墨点表现山峦林木,画法与潇湘图一致,画幅高度亦相同,因而有的鉴赏家认为二者为一卷,后来被人分割,中间有缺损,因而不能连贯。本图无款印,董其昌于卷前引首题“董北苑夏景山口待渡图真迹”。五代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 巨然,生卒年不详,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南唐亡,至开封,为开元寺僧。师承董源,工画山水,笔墨清润
15、,工画烟岚气象,善用长披麻皴画山,山顶多画矾头(石块),山间奔流急湍,树木多层曲,喜以破笔焦墨点苔,常于水边点缀风蒲,林麓间布置松柏卵石,风格苍郁清润。晚年画风渐趋平淡,愈见自然。此画山峦起于画幅的左下角,取侧入之势。山峰层峦叠嶂,山势奇峭险峻,林中小径,曲折环绕,虚实相生,意趣深远。另外,画中勾皴兼具,笔墨秀润,深得山水之真趣。本幅无作者款印,不过有明代董其昌的题识,称此为“僧巨然真迹神品”。五代 巨然层岩丛树图 本图无款,以立幅构图画重重叠起的山峦,下部清澈的溪水,曲折的小路通向山中,山坳处茅舍数间,屋中有二人对坐,境界清幽,前人谓巨然之山水,善为烟岚气象,“于峰峦岭窦之外,至林麓之间,犹
16、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之类,相与映发,而幽溪细路、屈曲萦带、竹篱茅舍、断桥危栈,真若山间景趣也”。五代 巨然秋山问道图 此图高耸云表的山峦雄居于画幅上部,山头布有矾头状的卵石,犹是巨然本色,下部冈阜林木葱郁,掩隐楼阁屋宇,前部有坡岸溪水,展示一片宁静清谧的意境。画幅右上有“巨五”编号,当是六幅通景屏风中的第五幅,仅为大幅山水的一部分。画上钤有宋“尚书省印”、清“安仪周家珍藏”及“乾隆御览之宝”。五代 巨然溪山兰若图 此图无款,亦未见历代著录,画法苍劲,笔墨厚重,层峦叠翠,叶茂林森,奇峰崛起,烟林清旷,咫尺千里。画群山丛林溪流桥杓竹篱茅舍的山居景色,笔墨松秀粗放,绘画技法以干擦为主,略施烘染,
17、气韵潇洒,运笔自然,有山似梦雾,石如云动之感。右上钤有“天历之宝”大印,右下有明纪察司半印,可知曾为元、明内府收藏。北宋 巨然山居图 此图无款,宋明时曾为宫廷收藏,画上钤有“缉熙殿宝”大印、明纪察司半印及乾隆诸收藏印。诗堂上董其昌题:“巨然雪图,董其昌鉴定。”明末为王时敏,后归昆山徐氏所有,清代收入内府。表现奇峰积雪高出云表,其下坡陀冈阜松杉萧疏,山脚寒车马行旅,峰峦从上至下,全以焦墨直皴,树欹屈多之势,坡石微用卷云法,已是李郭画派风貌,故此图绘制时代已在巨然之后。北宋 巨然雪图 三.宋代山水画v山水画至宋代,兴旺的景象,为前所未有。它向多方面发展,表现形式与表现方法也更加多样。宋代山水画的丰
18、富与它的深刻性,在于画家的师法造化,熟悉山川自然的特性。杰出的画家,不但师法造化,而且进一步把人的生活感受与自然变化结合起来,或借物抒情,或寄以山林隐逸的要求。宋代的山水画家,仅据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画继、图绘宝鉴所载统计,有李成、范宽、郭熙、李唐、赵伯驹、马远等一百八十余人。而所流传的画迹,仅宣和时皇室收藏的北宋山水画而言,就有七百三十余件。虽然这些数据不足以全面的概观,但已可说明两宋是山水画发展的成熟时期。李成(约919-967),字咸熙,后周时避居青州(山东)营丘,原是唐宗室,五代时即有名。喜欢遨游山川,以名士独善其身为傲。常画雪景寒林,多为北方景色。勾勒不多,形极层迭;皴擦甚少,骨干
19、自坚。米芾形容李成的画“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这种“石如云动”的形象成为以后画家用李成笔法作画的重要风格标记。宋李成 寒林骑驴图 范宽(?约1026),名中正,字仲立,陕西华原人。最初学荆浩,同时又摹拟李成画法。虽然有所得益,总认为“尚出其下”,便决意到大自然中“对景造意”,强调“写山真骨”,终于“自立家法”。范宽喜画雪景,他的山水画,是一种“峰峦浑厚,势状雄强,枪笔俱匀,人屋皆质”的作风。溪山行旅图绢本,诗塘有董其昌书“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十字,是范宽山水的标准作品,北宋绘画的气息,迫人肺腑。米芾分析范宽的山水画,“山顶好作密林,自此趋枯老;山际作突兀大石,自此趋劲硬。”宋范宽 溪山行
20、旅图宋范宽雪景寒林图 宋范宽 雪山萧寺图 郭熙(10231085后),字淳夫,河阳温县人。熙宁间画院艺学,后升为翰林待诏直长。郭熙活跃的期间,正是北宋山水画到了高度发展的时期。由于他所画山水,千态万状,多有变化,因此得“独步一时”之誉。郭熙画树像鹰爪,松叶如钻针。画山则耸拔盘回,水源多作高远。亦有画“远山多正面,折落有势”的。郭熙开创了山水画的新局面,故称为北宋较有成就的山水画大家。宋郭熙 早春图 宋郭熙 窼石平远图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襄阳漫士,鹿门居士。米氏云山,自成一派,是北宋后期突破前人画格而另辟蹊径者。明代董其昌说:“唐人画法至宋乃畅,至米又一变耳。”米芾长住江南,尤其
21、对镇江一带的云山烟雨,得到饱游饫看。米芾一向不满意“山水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者”,他提出“信笔作之”。他的所谓“信笔”,即要求艺术创作尽可能不受规束,落笔自然。如他所说的“多以烟云掩映,树木不取工细,意似便已。”米氏的云山,是以泼墨法来画的,并且参以积墨和破墨,其紧要处,又常以焦墨提其神。宋米芾 春山瑞松图宋米友仁云山得意图卷 李唐(约10501130),字晞古,河阳三城人,徽宗时画院待诏。李唐山水,古朴苍劲,山石作斧劈皴,积墨深厚,是其平日本色。有时画树石,全用焦墨,故有“点漆”之喻。尤善布局,写峰峦径路,林桥野屋,都能蓊郁苍茫,得沿洄起伏近远的气势。万壑松风图是他七十多岁的晚年精心之作,写
22、深山万壑,气势磅礴,既是网峦郁盘,峭壁悬崖,又是苍松叠翠。其间有飞瀑、幽涧,山上有白云缭绕,极尽其对江山自然的无限赞美。宋李唐万壑松风图刘松年(生卒未详),钱塘人。他的绘画,深受李唐的影响,画风笔精墨妙,清丽严谨,着色妍丽典雅,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胜景;因题材多园林小景,人称“小景山水”。现存作品四景山水可能画当时西湖贵族的庭院,卷分四段,写春夏秋冬景,表现峭丽,虽极工细而不板。宋刘松年四景山水之春 马远(生卒未详),字遥父,号钦山,原籍山西,后居钱塘。是光宗、宁宗时的画院待诏。马远山水,多作斧劈皴,用笔棱角方硬,水墨苍劲,虽不作层层渲染,但着重浓淡层次的变化,所以远近分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传统 山水画 鉴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