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ppt
《土地利用规划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规划学.ppt(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土地利用规划学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第四章 土地供给量预测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 第二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 第三节 土地利用潜力估算 第四节 土地利用宏观研究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对规划区域现时土地资源的特点、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包括土地资源的数量分析土地资源结构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绝对量分析:包括已
2、利用数量和未绝对量分析:包括已利用数量和未利用数量利用数量相对量分析相对量分析: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数量数量土地资源综合分析:对包括土地资土地资源综合分析:对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三大系统的组分结构分析资源三大系统的组分结构分析土地资源组合结构分析:对子系统土地资源组合结构分析:对子系统的分析,通过资源类型、利用类型和的分析,通过资源类型、利用类型和适宜类型来表述。适宜类型来表述。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利用对象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利用对象的各种属性进行判定,以评估其价的各种属性进行判定,以评估其价值,为合理利用土地决策提
3、供科学值,为合理利用土地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依据的过程。通过分析应掌握以下情况:区域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其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特点;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的效果;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一、收集必要的图纸与文字资料一、收集必要的图纸与文字资料二、编绘土地利用现状图二、编绘土地利用现状图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四、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四、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五、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五、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六、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六、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七、土地利用生态条件分析七、土地利用生态条
4、件分析一、收集必要的图纸与文字资料一、收集必要的图纸与文字资料(一)土地利用资料1、土地资源详查及更新资料(分幅图、台账、技术报告、面积汇总表等)2、历年土地面积统计表(二)土壤、植被、气象资料1、土壤调查系列图件和技术报告2、植被调查系列图件和技术报告3、农业气象多年观测资料及农业气候区划(三)社会情况(三)社会情况1 1、行政组织、行政组织2 2、人口资料(历次人口普查成果、人口百岁表、男女年龄构成、出生率和死亡、人口资料(历次人口普查成果、人口百岁表、男女年龄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妇女生育模式、人口机械变动、计划生育改革等)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妇女生育模式、人口机械变动、
5、计划生育改革等)3 3、文教、卫生、福利设施的基本情况、文教、卫生、福利设施的基本情况(四)自然情况综述资料(四)自然情况综述资料1 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2 2、自然条件概况综述(土壤、植被、地貌、气象、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概况综述(土壤、植被、地貌、气象、水文、地质等)(五)经济概况(五)经济概况1 1、历年社会经济统计年报、历年社会经济统计年报2 2、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3 3、五年计划资料、五年计划资料4 4、有关经济效果分析、有关经济效果分析二、编绘土地利用现状图(可插入土地利用现状图)二、编绘土地利用现状图(可插入土地利用现状图)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图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图11:
6、100100万万省(市)土地利用现状图省(市)土地利用现状图11:2020万万1 1:100100万,一般为万,一般为1 1:5050万万地(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市)土地利用现状图11:1010万万1 1:5050万,一般为万,一般为1 1:2020万万县(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县(市)土地利用现状图11:2.52.5万万1 1:1010万,一般为万,一般为1 1:5 5万万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11:1 1万或万或1 1:50005000。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通常主要有:动态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法图上分析法规划的编制中是多种方法加以综合应用。四、土地利
7、用结构与布局分析四、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1、耕地,着重分析:、耕地,着重分析:耕地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耕地内部水田、望田天、水浇地、菜地、旱地的面积及各占耕地比例关系;人均耕地占有量;耕地生产力水平结构,如高、中、低产田百分比;耕地的地域分布、利用差异;水资源情况、灌溉条件;制约耕地利用的主要因素等。2、园地,主要分析:、园地,主要分析:园地面积及所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园地内部各种果园、茶园、桑园等的比例及分布情况;园地生产情况;人均占有量;销售情况等。3、林地,主要分析:、林地,主要分析:现有林地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有林地、灌木林、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等面积、占林地面
8、积比及分布情况。林地的生产情况及计算森林覆盖率。4、牧草地,主要分析:、牧草地,主要分析:现有牧草地的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在牧草地中所占比例及分布情况;产草量、载畜量、发展潜力等。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主要分析:、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主要分析: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在各区域所占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城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盐田、其他特殊用地的面积及在居民点工矿用地中所占比例;居民点空间分布;按城市和乡镇分别计算人均用地面积等。6、交通用地,主要分析:、交通用地,主要分析:交通用地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交通用地中各种交通类型用地所占的比重;道路网的
9、密度、路面等级结构及布局;分析现有交通网是否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等。7、水域,主要分析:、水域,主要分析:水域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河流、湖泊、沟塘、水工建筑等各种水面面积及所占比重;可利用的水面面积,已利用的水面面积;各种水域的分布特点及利用状况。8、未利用土地,主要分析:、未利用土地,主要分析:未利用土地面积及所占比重;未利用土地类型、面积、布局;可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分布位置、适宜开发利用的方向、开发利用的潜力及存在的制约因素等;难利用土地的类型、面积、分布等。在在单单项项用用地地分分析析的的基基础础上上,运运用用纵纵向向对对比比与与横横向向对对比比的的方方法法开开展展分分析析
10、,具具体体方方法有:法有:发展过程纵向对比法:是在土地资源形成的历史过程,选取多年或有代表性年份资源数量的指标,以指标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制作成直角坐标内的散点图,得到反映土地资源形成的历史过程曲线,再对于不同阶段的曲线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土地资源形成的规律。在制作散点图时,不同年代的数量指标可以根据分析的需要选取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可以选取一项指标,也可以选取土地面积、人口数量和经济等多项指标。发展过程纵向相关分析法:是把存在内在联系的两种以上资源或与某一约束资源形成和利用的因子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成统计图,对它的发展过程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例如,农作物与气候的关系、人
11、口增长与耕地递减的关系、基本建设投资与耕地占用量的关系、城市人口的健康与环境的关系、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的关系、社会总产值与货运量的关系等。发展过程地域对比法:是将具有可比性的两个以上不同地域的资源形成或某方面特性的环境过程进行对比,得出该地域资源某一特征形成发展的趋势或规律的分析结论。可以揭示某一地域与其它地域的资源发展趋势与形成规律存在的差异,如耕地资源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地域对比分析等。同类地域横向对比法:是选择若干同一级别、同一性质或同一资源类型的地域,通过资源数量上的对比,确定被分析地域的某一资源在数量上的优势、地位和丰度。在对比时,数量指标可以选取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人均值、单
12、位面积值、单位时间值等),如以耕地总面积与人均耕地作为对比的主要数量指标,并以人均产值作为对比的辅助数量指标,通过对比分析进行排序,得出规划区域内某级行政区耕地优势最大的单元等。不同地域横向对比法:是选择同一级别,但属于不同性质或不同资源类型的地域,通过资源数量上的对比,确定分析地域的某一资源在整个地域中的地位或优劣势,或者找出与其它地域在资源数量上、密度上的差距。如不同地域的农用地资源的绝对量和人均占有量的比较,不同国家或区域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对比分析等。不同级别地域对比法:是把某一较低级别的局部地域的资源置于更大的地域中,通过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对比,得出某一资源数量在整体中占据的地位和
13、优劣势或发展水平和趋势的分析结论,如选取人均占有土地数量作为对比指标,并分别将规划区域和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人均拥有量作分析比较等。五、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五、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是指运用多年的土地统计资料分析各类土地面积及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从动态变化分析中,揭示土地利用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土地利用可能存在的状态,并阐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例如:因自然灾害或人为不合理利用造成耕地面积的减少、耕地质量的下降、森林草原的退化、非农业建设用地的超限等,或者由于大搞植树造林,使森林覆盖率提高,以及由于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使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等,最后得出具体的分析结论。
14、通常采用纵向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指标主要有:1、各地类年均变化量各地类年均变化量=某一时段某地类的面积变化量/该时段的年数2、各地类人均面积的变化量各地类人均面积的变化量=统计基期某地类的人均面积-统计末期某地类的人均面积3、人均(户均)城镇用地面积变化量人均(户均)城镇用地面积变化量=统计基期人均(户均)城镇用地面积-统计末期人均(户均)城镇用地面积4、人均(或户均)村庄用地面积变化量人均(或户均)村庄用地面积变化量=统计基期人均(户均)村庄用地面积-统计末期人均(户均)村庄用地面积5、交通密度变化量交通密度变化量=统计基期交通密度-统计末期交通密度6、森林覆盖率变
15、化量=统计基期森林覆盖率-统计末期森林覆盖率例如: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例如: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文章以1996年2005年这10年期间的变更调查数据为依据,根据研究区各类用地在土地利用中动态变化的特点,分析研究得出:耕地、牧草地的数量有所减少,林地、交通用地的数量有所增加。1、耕地的动态变化 研究表明,全旗土地面积为11166383.20亩,2005年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19.43%。经分析(表2:1996-2005年土地利用各类型面积增幅年土地利用各类型面积增幅),耕地面积由1996年的228.81万亩减少为2005年的216.99万亩,耕地以0.52%的速度在
16、减少,但10 年内耕地的变化呈现为波状变化的趋势。分析其原因,近年来由于生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占用了山旱牧区部分耕地,其中(由表1:乌乌拉拉特特前前旗旗1996年年-2005年年土土地地利利用用转转变变矩矩阵阵 可知)有3.17%的耕地转为林地,有3.33%的耕地转为未利用地,尤其在2000年-2003年,这四年期间耕地净减少18.53万亩。另外,10年间新增加耕地6.67万亩,新增加的耕地来源主要以开垦牧草地为主,(如表1所示)开垦牧草地补充耕地5.47万亩,占新增耕地的81.57%、其次通过开发未利用地补充耕地1.19万亩,占新增耕地的17.85%。经过增减平衡计算后,截止到2005
17、年耕地有所减少。耕地主要分布在西部与南部的黄河冲积平原(人们俗称黄灌区)和东北部的山旱牧区,主要是采用地下水进行灌溉。2、林地的动态变化 林地的动态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发展演化的趋势,从表2可以看出,从1996年到2005年,这10年期间林地的增幅为14.75%,年变化率为1.48%。在1996年,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9%,2005年比重达到6.77%。随着乌拉特前旗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小城镇建设和农牧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靠近村庄、城镇的大面积林地被毁坏,其中转为未利用地的林地面积有7.03万亩。而林地的补充主要在山区和牧区,尤其是东北的苏独仑乡、小佘太乡和大佘太镇,近
18、几年补充林地比较多,因为这些乡靠近阴山山脉,遇到暴雨天气易发生山洪。为了防止山洪发生,当地政府组织,进行大面积种树。植树造林除了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外,主要是为了减少山洪发生的机率,因为每次发生山洪,都有大量的农田被淹没,从而造成,当年部分农田,出现颗粒无收,有的农田甚至不能继续进行种植业生产。通过分析表1:有1.60%的牧草地补充为林地,通过计算为9.51万亩,占新增林地的56.74%,耕地补充林地7.25万亩,占新增林地的43.26%。通过增减平衡计算,到2005年林地净增加9.71万亩。依次类推,逐一分析其它用地类型。六、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六、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土地利用现状评
19、价是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利用对象的各种属性进行判定,以评估其价值,为合理利用土地决策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利用对象的各种属性进行判定,以评估其价值,为合理利用土地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土地利用现状的综合评价(一)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一)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是利用相关的数据资料,采用定量的单项分析指标,通过与相邻或上一级行政区域的相应指标的横向比较分析,评价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高低。常用的分析评价指标主要有:1、土地
20、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X100;2、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X100;3、土地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地、养殖水面)面积/土地总面积X100;4、土地建设利用率=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等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X100;5、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X100;6、草原载畜量=各类放牧牲畜头数/草原面积;7、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X100;8、人口密度=人口总数土地总面积,可以分别计算城市和乡村人口密度;9、林地覆盖率=林地面积(不包括果园面积)/土地总面积X100;10、建筑密度=建筑物基底面积/用地总面积X100;1
21、1、建筑容积率=建筑总面积/用地总面积X100;12、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居民点用地总面积人口总数,可以分别计算城市和乡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二)土地集约经营程度(二)土地集约经营程度1、单位耕地功率数=拖拉机年平均在册功率数/耕地面积;2、耕地灌溉率=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X100;3、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化肥施用量/耕地面积;4、单位耕地耗电度数=生产用电总度数/耕地面积;5、单位耕地用工量=用工总量/耕地面积;6、单位土地资金集约度=土地总投资/土地总面积,此项指标可以按各类用地分别计算;7、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土地产出总值/土地投人总值,此项指标可以按各类用地和按货币、实物、能量分别计
22、算;8、单位用地产值率=土地产出价值/佣地面积,此项指标可按各类用地分别计算;9、单位产值占地率=用地面积/土地产出价值,此项指标可按各类用地分别计算;10、交通密度=交通线总长度/土地总面积11、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总数/人口总数X100。(三)土地利用综合效益1、单位播种面积(或收获面积)产量(或产值)=作物总产量(或总产值)作物总播种面积(或收获面积);2、粮食耕地年单产=粮食总产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X复种指数);3、单位耕地(或园地、林地、牧地、水面和建设用地)面积产值=种植业产值(或各业产值)/耕地(或园地、林地、牧地、水面和建设用地)面积;4、单位农用地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业用地面
23、积;5、单位建设用地总产值=建设部门总产值/建设用地面积,此项指标可按城建、交通、水利等产业分别计算;6、单位土地净产值(国民收入)=(产品总产值-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土地面积,此项指标可按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或乡村土地和城市土地分别计算;7、单位土地纯收入(土地盈利率)=(产品总产值生产成本)/土地面积,此项指标可按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或乡村土地和城市土地分别计算。(四)土地利用现状的综合评价(四)土地利用现状的综合评价为综合评定规划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或对于不同规划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水平进行评价排序,可采用评价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为此必须解决不同量纲评价指标的处理问题。评价系数法是借助评价系数把不同
24、量纲的指标化为无量纲系数,经过系数加总得出总评价系数以比较优劣的方法。评价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公式中:第i区域第j项指标的评价系数 第i区域第j项指标数值 第j项指标的平均值应用上述公式,逐项计算各项指标的评价系数,分别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最终以加权评价系数总合 ,对规划区域或单位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以评定其优劣。其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可应用经验法、等差法、标准回归系数法、灰色关联度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通过评价,综合评定规划区域或单位的土地利用水平,及其在所在地区内的地位,找出土地利用上的薄弱环节,明确未来土地利用有待提高和完善的方向。七、土地利用生态条件分析七、土地利用生态条件
25、分析主要分析土地利用是充分利用了自然环境条件,是否改善了环境条件,具体可主要分析土地利用是充分利用了自然环境条件,是否改善了环境条件,具体可从三个方面研究:从三个方面研究:(一)对比土地人工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与自然生态系统生产潜力,判断利用自然条件的程度。例如温带湿润地区针阔混交林、暗棕壤土地的自然生产力为10吨干物质/公顷年,而当地土地人工生态系统生产力已达15吨干物质/公顷年,说明对自然条件利用的比较充分。(二)对比土地人工生态系统结构与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判断是否改善了环境条件。如:吉林省龙井县内的果树农场,在海拔350m,丘陵顶部布置针阔混交林;在海拔250-350m,坡地种植苹果树;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利用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