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制品公司企业精神分析(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纤制品公司企业精神分析(参考).docx(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化纤制品公司企业精神分析化纤制品公司企业精神分析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一、 项目基本情况2二、 成功企业的共同价值观8三、 企业价值观的构成14四、 企业文化的选择与创新23五、 企业文化的冲突27六、 伦理道德一一企业文化的无形规则35七、 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41八、 先进企业的共同精神追求43九、 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亮点49十、 公司简介53十一、 项目风险分析54十二、 项目风险对策57十三、 组织架构分析58劳动定员一览表58十四、 发展规划60十五、 SWOT分析说明67十六、 法人治理74一、 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投资管理公司(二)项目联系人莫xx(三)项
2、目建设单位概况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公司坚持提升企业素质,即“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员素质进
3、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诚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培育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企业员工,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务、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四)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是巩固行业地位的必要措施公司长期积累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研发成果。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司产品不断往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投资项目的建设,将支持公司在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实力,加快产品开发速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满
4、足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巩固并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优势竞争地位,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提供充实保障。2、公司行业地位突出,项目具备实施基础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专注于行业领域,已形成了包括自主研发、品牌、质量、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核心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突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生产方面,公司拥有良好生产管理基础,并且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与科研院所、高校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已形成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创新机制,具备进一步升级改造的条件;在营销网络建设方面,公司通过多年发展已建立了良好的营销服务体系,营销网络拓展具备
5、可复制性。优化区域布局,加强国际合作,推进数字化转型,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巩固提升产业竞争力。(五)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规模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占地面积约88.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项目建筑面积109611.58,其中:主体工程74297.77,仓储工程11658.31,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1655.52,公共工程11999.98。(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
6、投资34160.3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8207.7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57%;建设期利息330.6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7%;流动资金5621.9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46%。2、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8207.79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4202.5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345.43万元,预备费659.81万元。(七)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34160.36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13496.08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八)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营业收入(SP):568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
7、TC):48349.11万元。3、净利润(NP):6151.45万元。4、全部投资回收期(Pt):6.93年。5、财务内部收益率:11.50%。6、财务净现值:-4482.33万元。(九)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十)项目综合评价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58667.00约88.00亩1.1总建筑面积109611.58容积率1.871.2基底面积37546.88建筑系数64.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03.412总投资万元34160.362.1建设投资万元28207.792.1.1工程
8、费用万元24202.55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3345.432.1.3预备费万元659.812.2建设期利息万元330.652.3流动资金万元5621.923资金筹措万元34160.363.1自筹资金万元20664.283.2银行贷款万元13496.084营业收入万元568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48349.116利润总额万元8201.937净利润万元6151.458所得税万元2050.489增值税万元2074.6810税金及附加万元248.9611纳税总额万元4374.1212工业增加值万元15828.5713盈亏平衡点万元27888.11产值14回收期年6.93含建设
9、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1.50%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4482.33所得税后二、 成功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一)企业价值观的共性与个性企业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为企业文化内核的企业价值观,其共性更明显,它反映了企业发展共有的规律。基因理论研究证实,人与猿的基因98%是一样的,只有2%不一样;人与小白鼠的基因只有500对不同。这说明相近的生命体多半基因是相同的。以此推论,不同企业作为同一类生命体,其生命的基因价值观,可能95%是共性,5%是个性。在塑造企业价值观时,首先要关注共性。即要研究企业共处的自然、经济、人文、政治与法律环境,共同的体制对企业价值观的共同影响;研究市场经济规律
10、、社会大生产规律、人类一般心理及行为规律对企业价值观的共同影响。研究企业价值观共性的目的,是要确定企业价值观的一般规律和科学内涵,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经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有个性的文化才有生命力。因此,研究企业价值观的个性也是十分重要的。企业价值观的个性虽然是少数,但却鲜亮、耀眼,是企业文化的精华所在,也是企业的活力与源泉所在。在企业价值观中突出个性,让人过目不忘;把它渗透在企业经营行为中,使人充满激情,带来良好感受;在企业品牌、形象和广告推广中注入价值个性,会产生文化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和冲击力。多数成功的企业价值观均是融共性和个性为一体,既重共性塑造,又重个性培养,使企业价值观
11、在反映共性规律的同时又富有个性的魅力。具有339年历史的同仁堂,始终遵循优秀企业共有的诚信文化,坚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和“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信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又提炼出“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精神,作为品牌的核心价值,使古老的同仁堂焕发青春,在市场上树立起鲜亮的品牌形象。(二)现代企业价值观的排序企业价值观必然要对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个人价值与共同价值、社会价值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与生产价值等一系列价值序列进行选择和排序。那么,现代正确的价值观应当遵循哪些排序原则呢?美国兰德公司的专家们花了20多年的时间,跟踪了500多家世界大企业,最后发现,其中
12、百年不衰的企业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它们不再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而是有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具体来说,它们一般遵循以下三条排序原则。1、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卓越的企业总是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物是第二位的。由人支配物,而不是由物支配人。人是企业最佳的不可替代的资产,是企业价值的源泉。2、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共同的协作优于独立单干,集体高于个人。卓越的企业所倡导的团队精神、团队文化,其本意就是倡导一种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的企业价值观。一个基于个人利益增进而缺乏合作价值观的社会,在文化意义上是没有吸引力的,这样的社会在经济上也是缺乏效率的,以各种形式出现的狭隘的个人利益增进,不会对我们的福利增加产生好
13、处。这段话说明过分放大个体价值是有害的。当然,企业的基础是个人,没有个人能力的发挥,企业就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也就不能形成企业活力。因此,必须把个人的价值实现和企业价值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3、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价值目标,这些价值目标中有自身利润方面的,也有用户的,还有社会的,当自身利润目标与用户和社会目标发生矛盾时,优秀公司首先选择的是确保用户和社会价值目标的实现。(三)现代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现代企业价值观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关心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人本思想为导向。过去,企业也把人才培养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但目的仅限于挖掘
14、人的潜力。西方的一些企业非常强调在员工技术训练和技能训练上投资,以此作为企业提高效率、获得更多利润的途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人作为工具来看待。所谓的培养人才,不过是为了改进工具的性能,提高使用效率罢了。当代企业的发展趋势已经开始把人的发展视为目的,而不单纯是手段,这是企业价值观的根本性变化。企业能否给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能否给人的发展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文化优劣的根本标志。德国思想家康德说过,在经历种种冲突、牺牲和曲折复杂的漫长路程之后,历史将走向一个充分发挥人的全部才智的美好社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的真正财富,将越来越表现为人通过主体力量的发挥而实现对
15、客观世界的支配。这就要求充分注意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人的全面发展,这无论对于企业中的人,还是对全社会来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以人为本,其中的“人”是大写的人,包含股东、员工、顾客和公众。如何看待股东、员工、顾客和公众,如何处理与这些人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企业是否坚持了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股东对企业拥有所有权;企业家对企业经营有决策权和控制权;员工是企业经营的主体,通过参与企业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利;顾客通过购买企业产品,最终拥有对企业的监督权和否决权,通过手中的“货币选票”行使他们的权利;公众通过“舆论”等形式行使他们的权利。股东有投资增值的需要;企业家和员工有权力、地位、成就感和
16、与取得其贡献相适应的经济报酬的需要;顾客有获得质量高、价格低、方便快捷的产品和服务的需要;公众也希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如果不能满足这些需要,股东就要抛售股票,管理者就要跳槽,顾客就会不买企业的产品,公众就会抨击企业无德或无能。企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造满足人的需要的新途径,才能不断创造更高的效率和效益。在企业内部,以人为本的核心是解决员工和企业的关系问题,亦即如何看待企业员工的权力和需要的问题。德国通过“社会契约”和“共同决策”的监事会制度,在权力的平衡方面步子迈得最大,但从结果看,企业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活力和竞争力,因为企业决策太慢。几十年来,日本企业通过文化和制度来造就一种心理上的权
17、力平衡,但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已经受到挑战。美国企业是通过工会来达到某种权力平衡的,但工会会员正在大量减少,工会面对近年来员工收益减少而管理者收益大增的趋势束手无策。在信息时代,员工多元化的价值追求,已不仅仅是需求的满足问题,而且越来越成为创造力的源泉。信息时代将给企业带来新的机会,快速、激烈的竞争将迫使企业越来越趋向民主化,因为这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在重新构建的企业文化中,人的自我实现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不在于权力,在于工作而不在于等级。在开放的社会中,人们对级别、地位的看法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知识和能力将构成企业新的价值基础,对级别和地位的竞争将渐渐淡化,这将净化企业内部的文
18、化,净化企业内部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微观生产基础的变化必将最终影响全社会。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发展趋势:企业家们的开明、开放和包容程度正在超过政治家。企业家通过个人奋斗所取得的成功,淡化了人们对社会科层、级别、地位的看法。企业创造的文化,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世界。信息时代的企业组织形式也要适应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种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不仅要考虑到员工的职业,还要考虑到员工的兴趣、爱好、气质、秉性,以及他们可能的发展方向。组织的核心能力将可能不再是以业务能力为主要考察对象,而是以人际关系能力和善于把握方向为主要考察对象。同时,员工的报酬将不是根据职位,而是根据能力和贡献。企业各类人才能各尽其
19、能、发挥所长,在自己选择的专业道路上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不断取得应有的经济、社会地位和自我心理需求的满足。三、 企业价值观的构成(一)企业价值观的层次企业价值观是由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具有丰富的内容,若从纵向系统考察,可分为个人价值观、群体价值观和整体价值观三个层次。1、个人价值观个人价值观是员工在生活、工作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包括人生的意义、工作的目的、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企业的关系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观念。比如,员工是把工作看做是神圣的事业,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否关心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忠诚度如何?是否把为企业所做的创造、奉献,为企业所尽的责任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意义?是否把企业的成败荣辱视为自
20、己的成败荣辱?能否像关心自己的荣誉一样关心企业的信誉?等等。对企业、对工作、对金钱荣誉的不同看法,形成了员工不同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员工价值观的形成,受其年龄、个性特征、需求结构、生活经历、生活方式、学识、能力、兴趣爱好、人生理想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员工的需求结构看,著名的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由低级到高级的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理需要,包括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物质需要,如衣、食、住、行等;第二层次是安全需要,包括免除各种危险和威胁的需要,如医疗、养老保障等;第三层次是感情和归属需要,包括与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得到友爱等;第四层次是地位和受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心、名誉的满
21、足,事业成就的认可等;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发挥最大潜能,实现自身价值,成就其所能达到的最大目标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人通常是按照需要的层次等级去追求需要的满足的。就是说,只有在生理、安全等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追求地位、被尊重,乃至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在现代社会,人们追求低层次需要的满足一般来说不再是难题,他们更多地追求个性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企业员工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不可避免。如何使员工感到企业是发挥自己才能、自我实现的“自由王国”,从而愿意把个人价值融进企业整体价值当中,是当代企业管理者需要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2、群体价值观群体价值观是指正式或非正式
22、群体所拥有的价值观,它影响个人的行为和组织的行为。正式群体是指有计划设计的组织机构,它的价值观是管理者思想和信念的反映。非正式群体是指企业员工在共同工作过程中,由于共同的感情、利益等人际关系因素而自然结成的一种“联合体”。在“联合体”内部,各成员配合默契,自觉和不自觉地影响着企业组织的行为。正式群体,尤其是科层化的正式群体,其本身就是一种体制,成员间关系明确,职务角色所包含的内容和价值也相当明确,其职权范围包含着互助关系、服从关系以及机能关系,具有一定的等级色彩。正式群体最关心组织成员的忠诚与否,而易于忽略不同人的个性差异。企业是由若干小正式群体构成的,这些小正式群体的价值观与企业整体价值观总
23、体是一致的,但由于“部门利益”的存在,有时也会发生一些摩擦或矛盾。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善于把企业内部不同群体的目标融入企业整体目标之中,使群体成员认识到,只有实现了企业整体的目标,群体目标和个人目标才有可能实现。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可能是基于血缘、利益或是情感等因素。其特点包括:一是非正式群体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但它们有共同的形成基础和联系纽带,自然地联合成一个系统,是配合默契的群体,具有整体性特征;二是非正式群体通过种种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目的十分明确;三是非正式群体是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人们习惯性的交往,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的,参与与否都是自由的,不存在任何的强制性约束,具有非强制色彩;四
24、是非正式群体依据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而产生,条件改变就有可能解体,或依新出现的条件由一种类型转化为另一种类型,甚至可以转化为企业的正式群体,因此它是有条件的。在网络化社会,企业非正式群体远远突破有形组织界限,其平台越来越大,边缘越来越模糊。企业中的非正式群体既然存在,就有其价值取向,发挥其特有功能。有人把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比喻为“一把剪刀的两个部分”,剪刀两部分的夹角平分线构成群体运动的实际方向线。所以,非正式群体一旦形成,必然对企业员工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举止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企业目标的实现产生深刻的影响。当非正式群体价值观与正式群体价值观一,致时,必然促进企业管理的加强和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促
25、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加速企业目标的实现,推动企业的发展。当非正式群体的价值观与正式群体价值观不一致时,必然抵制企业正式群体,有碍企业正常运行。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正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充分利用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把非正式群体价值观引导、升华到企业价值观。3、整体价值观企业整体价值观具有综合性和高层次的特点,它是一种全员共有的价值理想,是符合企业长远利益和员工根本利益的。企业整体价值观是对企业经营目标、社会目标以及员工发展目标的一种综合追求,它全面地体现员工发展、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因此,整体价值观指导、制约和统率着个人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员工和群体只要树立了整体价值观,就能树立起对企
26、业发展的信念和实现整体目标的抱负,因而构筑出一种文化环境,使每一个员工超越自我,使企业成为追求生命价值的场所,从而引爆出惊人的创造力。整体价值观建立在对外部环境的认识和做出反应的态度的基础上。企业是现代社会大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主要承担者,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单位,它的经营活动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是整个社会生产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社会环境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复杂联系。一方面,企业要从社会(市场)输入经营要素和各种社会服务;另一方面,企业要向社会输出产品、服务和税利等。正是在这种相互交换的基础上,企业与各环境要素之间结成了相互依存、共存共荣的互利关系,产生了企业对顾客、供应商、经销商、竞争者
27、、金融机构、税务机关和政府职能机构等相关要素的看法和态度,成为价值观形成的基础。4、三个层次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企业价值观体系中既包括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或领导者倡导并得到员工认同和践行的企业整体价值观,也包括异彩纷呈的个体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整体价值观构成企业文化的主流,个体价值观、群体价值观形成若干支脉,共存于企业文化的生态园中。理想主义者始终主张,为纯洁企业文化,应张扬、放大整体价值观,限制个体价值观的成长,乃至完全取缔个体价值观,严格规范或制约群体价值观。在当代企业,这种想法是有害的。首先,企业中的个体价值观客观存在。人的个性、教育背景、经历与经验不同,受环境的影响不同
28、,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继而形成不同的处世态度、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即使在一定的社会大背景下,其本位价值观具有共同性,从属价值观也是千差万别的。列宁曾经指出,商品经济造就独立人格。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个性得以解放、张扬和放大,价值追求和价值判断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尤其在脑力劳动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任何人为的想完全取缔个体价值观的想法均是幼稚的。其次,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得知,群体价值观的存在也具有客观性。企业中的各种群体是人们协作、交往和满足情感需要的基础;各种群体的性质、目标不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进一步分析,在企业中,整体价值观取得主流地位后,允许一定的个体价值观和群
29、体价值观的自由成长,不是一件坏事;相反,个体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与整体价值观在相互矛盾冲突中,会促进整体价值观得以提升。如果企业有足够的力量硬性去做价值观整合,最大限度地放大整体价值观,限制个体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的实现,其结果肯定是破坏了企业价值观的生态,最终也就使整体价值观貌合神离,走向专断,最终窒息企业的生命。因此,在企业文化管理中,要正确处理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群体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塑造企业整体价值观时,要为个性发挥、个人成长,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的实现留下较大的空间。学会“砌石”而不是“砌砖”,千方百计找到个体价值、群体价值与企业整体价值的契合点,为实现个体价值和彰显群体价值搭建平台,
30、达成不同层次价值观共同实现的“共赢”结果。(二)企业价值观的取向在西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价值观的内容经历了多种形态的演变,其中最大利润价值观、经营管理价值观和企业社会互利价值观是比较典型的企业价值观,分别代表了西,方企业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最大利润价值观是指企业全部经营决策和行动都围绕如何获取最大利润这一目的进行,能否获得最大利润成为评价企业经营好坏的根本标准的价值观。经营管理价值观是指企业在组织规模大而复杂、投资大而投资者分散的条件下,管理者受投资者的委托,从事经营管理而形成的价值观。一般来说,除了尽可能地为投资者获利以外,还非常注重企业人员自身价值的实现。企业社会互利
31、价值观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企业价值观,它要求在确定企业利润水平时,把员工、企业、社会的利益统筹起来考虑,不能有所偏颇。企业价值观大体包括以下四种取向。1、经济价值取向企业是一个经营共同体、投资实体。因此,其价值观中必定包含十分明确的经济价值取向。但这绝不意味着优秀企业在其经济价值取向中可以简单地重述一般工商业者对企业的这个定义,即企业是一种谋利组织,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在于谋取利润最大化。倘若一个企业就是一味地、不择手段地赚钱,必然成为一个不受社会欢迎的“经济动物”,必然终日被充满了算计和铜臭味的气氛所笼罩,那么,无论其一时何等繁荣,终会因内外环境的“恶化”而走上绝路。进一步说,企业必
32、须作为一个社会器官而在社会中存续,它的基本的、直接的目的是创造市场和需求,为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企业的目的在于企业之外”。为了达到这一“企业之外”的目的,它必须执行两项基本功能:市场营销和创新。利润只是企业这两项主要功能的补偿和报酬之一,而不是结果的全部。因此,企业具体经营项目、作业、组合、投向等的扶择绝不会完全从盈利出发,其原始诱惑力与驱动力也多半不直接来自于利润率的高低和利润总量的多寡,它们只是事业扶择的限制条件。2、社会价值取向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是国家的一个集团公民,因此,它在改善社会环境方面负有责任。在一个健康的、有效的现代企业价值观中,有关社会价值取向
33、问题通常都发展到、升华到这样的高度:确认并积极处理企业经营全部活动所造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影响,正视并确定对这些影响所负有的责任;确认社会问题的存在并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把社会问题视为企业发展的机会,既满足社会的需要,又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企业社会价值取向使得企业既肩负起了多重社会责任,又获得了一个日益改善、日渐完美的社会环境。3、伦理价值取向企业伦理价值取向主要涉及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员工、消费者之间重大关系的确立与维持的准则问题。经营企业如同做人,正直、善良与诚实等美德不但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企业。成功的、优秀的公司都极为推崇正直、善良与诚实,并把它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一部分。这显然
34、不是自我标榜。每个公司都坚信,没有正直、善良与诚实,就无法经营企业。4、政治价值取向企业是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中生存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伦理道德问题与政治问题从来都是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作为社会敏感问题而存在,只要稍稍激化,即刻就会转化为政治问题,酿成政治危机。现代大企业,其经济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和伦理价值取向,都规定了它在这些问题产生和发展时,不能袖手旁观。而对人权、种族、就业、福利、慈善等一系列问题的介入与解决,都会使企业价值观反映出明确的政治价值取向。中国企业具有明确的政治价值取向和政治责任感,在创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过程中,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培养“有理想
35、、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自己的使命。以上四种取向是综合发挥作用的,在实践中体现为要正确处理好义与利、索取与奉献、集体本位与个人本位以及企业与国家等方面的关系。四、 企业文化的选择与创新(一)企业文化选择1、企业文化选择的含义在企业文化的积累、传播过程中,积累原有的文化,创造新的文化,吸收异质文化,都需要选择。企业文化选择是企业文化运动的客观功能,它总是对同质文化中的历史成分和现实成分进行筛选,有选择地积累和储存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部分,摒弃不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部分;企业文化在发展中又对不同质的文化加以选择,这种选择不是简单机械地拿来,而是经过文化判断、文化分析、文化评价等活动
36、择其精华加以吸收。企业文化的选择过程实质上就是企业文化的冲突过程。在新旧文化之间、不同质的文化之间冲突的结果是,优秀文化得到继承、弘扬或吸收,消极文化遭到淘汰或舍弃。因此,企业文化选择往往通过冲突来实现。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文化冲突和选择虽然是客观的,但当人们认识了企业文化发展的规律以后,是可以通过分析企业文化冲突的起因、性质、程度,从实际出发,从主观上明确企业文化的选择标准,从而有目的地、自觉地选择同质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及异质文化中具有适应性的部分,并且通过各种手段倡导、强化这些企业文化,进而缓解冲突,达成共识,并把企业倡导的价值观内化到群体意识中去。2、企业文化选择的客观标准企业文化选择的客观
37、标准就是企业的基本价值观。企业基本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和宗旨,是企业文化的深层特质。这种特质不易改变,因此符合企业价值观要求的文化特质就会很容易地被接受、积累和传播,而与企业基本价值观相悖的文化特质就会遭到抵制、拒绝,因而被淘汰、被舍弃。企业文化选择的总趋势是择善、择优。当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已严重阻碍企业顺利发展时,企业文化的选择标准就随之发生变化,逐渐把代表企业文化发展方向的企业价值观作为新的选择标准。(二)企业文化创新当企业新旧文化之间、不同质的文化之间发生冲突时,如何使优秀的企业文化得到继承、弘扬或吸收?必须从一切是否有利于企业创新的角度考虑企业文化的选择,因为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只有
38、坚持创新,企业才有前途,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创新源于企业文化的创新。首先,任何创新行为,如新技术的发明、新产品的开,发、新工艺的设计、新体制的构建、新制度的确立、新市场的开辟等,都从观念创新开始。因此,企业创新的原始推动和初始设计,都与企业文化所提供和创造的精神环境有关。其次,创新行为通常在起步阶段就表现出非常规性,意味着对正统、主流的“背离”,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因此,创新行为不可避免地要遭到习惯行为、定式化规则的反对,遭到种种非难。企业创新行为的成功,完全依赖于企业新文化的激励和支持。最后,创新意味着一定的风险,意味着从直接行为者到企业决策者要共担风险,这就要求企业摆脱保,守僵化的文化,
39、树立正确的“风险一收益”观,营造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当企业创新没有先进企业文化的激励与支持,而病态、不良甚至恶劣的企业文化反而处处干扰、阻挠、破坏、延迟企业创新行为的时候,企业文化共同体摆脱此种境地的唯一选择,只能是无情地抛弃现有的企业文化传统,代之以新的企业文化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那些高层管理者,即病态、不良企业文化的代表者来说,个人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企业文化传统的抛弃,同时也往往意味着企业文化共同体对那些“顽固不化”的人物的抛弃,而不是对他的改造和转变。除了不良的、病态的企业文化及其传统以外,常态的、优良的企业文化及其传统也并非总是有助于企业创新,总是给创新以巨大推动和支持。因
40、为文化信念一经转化为传统,它在确立了其权威地位和更广泛、更深刻、更持久地对企业文化共同体发生影响的同时,也在失去其创新属性,变得保守,从而对企业创新不再具有那种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时甚至会造成一定的阻碍。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创新的本质永远是无拘无束、试图冲破一切程式的,在较长的时期内是与传统相对立的。尤其是对那些在一定时期形成了较有影响的企业文化传统的企业而言,其文化传统常常成为企业前进的包狱。这些企业有可能在维护和继承这些文化传统的旗帜下,缓慢地葬送掉企业的创新活力,葬送掉企业的前途。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企业创新依赖于企业文化的创新,绝不意味着企业文化共同体一味地去进行无穷尽的创新,全然
41、不顾及对企业文化传统的坚守、继承和发扬。企业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企业文化最深刻的冲突可能来自企业整个文化体系与其进一步创新行为的矛盾,当二者冲突非常尖锐时,就要求企业对原有文化进行重新选择,并适时地吸纳新的文化因子,实现企业文化的全面调整与创新。五、 企业文化的冲突(一)企业文化冲突的含义企业文化冲突是指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特质的文化在相互接触、交流时产生的撞击、对抗和竞争。企业文化冲突的产生主要是由不同文化体所持有的基本价值观之间的悬殊造成的。企业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正是由于企业文化冲突的存在,才推动了企业文化的进步;如果企业内部没有文化冲突,静如死水,企业文化多半已进
42、入衰退期,这样的企业文化没有生命力,迟早要被淘汰。企业文化冲突的结果,或是融合不同质的文化,使企业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或是改变企业文化特质,使原有的企业文化完全为一种新文化所取代。企业文化冲突包含因不同类型、不同模式、不同行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历史阶段的企业文化体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跨文化冲突,也包含企业文化体内部的文化冲突。以下主要分析企业文化体内部的文化冲突。(二)企业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企业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即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冲突和整体文化与个体文化的冲突。1、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冲突这种冲突是指企业居于核心地位的、正统的文化与处于非核心地位的、非正统的文化之间的冲
43、突。这种文化冲突有两种性质或两种可能:价值观不同引起的正统与异端、新与旧之间的冲突与对立;整体与局部因利益、观念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文化摩擦。企业内部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冲突与对立,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1)由于企业主要领导者的固执己见、刚愎自用,或者由于企业文化环境发生巨变,致使企业主流文化变成病态文化。此时,企业主流文化必然与企业自发出现或存在着的代表健康、向上的亚文化发生冲突。企业主流文化往往拼命地压制亚文化,阻止亚文化对企业主流文化的替代可能。这种企业文化冲突的解决,很难依赖正常的文化沟通和交流,一般只能靠以下方法解决:一是像美国福特公司的第三代亨利福特二世对其祖父亨利福特这位意志、信念都
44、十分坚强的创始人发动“宫廷政变”那样,通过迫使其:“退位”,重,建、重组企业文化,使企业亚文化转换为企业主流文化。二是像日本三菱企业第二代继承人对极富个性的创始人岩崎弥太郎那样,首先允诺遵守他的有关由家族领袖掌握公司全权的规定,但等他去世,则全面调整企业文化,重新确立企业主流文化。三是像德国西门子公司那样,在企业主要创始人死后和企业陷入某种危机后,靠来自银行或外界其他方面的压力,来完成企业主、亚文化的转换。四是像中国某些企业那样,通过引进外资或吸收其他资本,改变企业股权结构的办法,来达到企业主、亚文化转换的目的。(2)企业主流文化已发展到健全、高度成熟的阶段,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排他性,但面对环
45、境变化,这种文化正慢慢地失去优势;与此同时,有可能代表企业未来价值观、未来文化范式的企业亚文化却在一步步地发展壮大。这种新的企业亚文化的生长,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仍旧具有强大统治力的企业主流文化的压制、阻挠。这种文化上的冲突会通过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代言人及其阶层的语言、思想、行为上的交锋而表现出来。这种冲突的具体解决方式,除采取上述第一种冲突的四种解决方式外,也可以采取并不那么剧烈的方式。例如,通过领导层的和平调整,利用一些重大事件进行观念更新,采用各种形式的研讨沟通等方式,促使企业主流文化让位于企业亚文化。不少成功的企业在其成长的关键时期,都发生过或多次发生过这种调整,从而适时地变革了企业主流文
46、化,使企业主流文化一直保持着先进状态。(3)企业主流文化已演变成为过时的、陈旧的、衰败的文化,企业亚文化在企业陷入深深危机的情况下,仍旧没有适当的机会击败企业主流文化,因为企业整个大权仍旧掌握在旧有企业文化信奉者的手中。这种情况下的企业文化冲突往往直接通过企业的低效和衰败的加速而表现出来。解决冲突的办法往往是通过决策者的更迭或组织的变革,加速旧文化的解体和新文化的培植而实现的。当年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作为美国排名第三的汽车大公司,曾有过值得骄傲的光荣历史,尤其在生产与设计新车方面,有着走在市场前面的文化传统。在雅科卡接管这家企业前,它不但丢掉了以往那些优良传统,而且出现了全面衰败以致崩溃的迹象
47、。雅科卡到来后,经过大力整顿和一系列组织变革、管理创新,灌输新的理念,开发新的产品,才推动企业文化向好的方向转化,从而挽救了濒于倒闭的企业。2、整体文化与个体文化的冲突优秀的或健康的企业文化是一种使企业整体意识与个体意识、整体道德与个体道德、整体行为与个体行为大体上保持和谐的文化。但这不等于说优秀的企业文化体从未有过企业整体文化与个体文化(指企业成员的文化信仰与行为方式)的冲突,也不等于说它们总,是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整体文化与个体文化间的冲突。事实上,无论是基于个人主义基础)的西方企业文化,还是基于家族主义基础的东方企业文化,均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整体文化与个体文化之间的冲突。为什么会出现整体文化与个体文化的冲突呢?企业整体意识不是个体意识的简单集合,企业整体行为也不是个体行为的简单集合。由于个体文化的差异,在个体文化被企业整体文化整合的过程中,个体文化既存在着向整体文化趋近,放弃固有的不合整体规范习惯的倾向,同时又有保持旧有习惯、继续发展个性的倾向。即使在成熟的企业文化体中,整体文化与个体文化之间也不会高度和谐统一,也会有一定距离和冲突。企业整体与个体,之间的文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企业整体文化与个体文化之间的冲突有以下几种情况:(1)由于企业与企业成员的文化背景不同或观念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