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第二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学案.doc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第二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第二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学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第二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根底点: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语言,是鉴赏诗歌的关键,因为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都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表现出来。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炼字、炼句、诗眼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1)炼字,即锤炼词语,是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挑选出来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以形象地描摹事物或精确地表情达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炼字包括炼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等。(2)炼句就是锤炼句子,好的诗句,使用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或是以少总多、婉曲坦陈等表现手法,使诗句精警动人。鉴赏诗句题着眼于诗歌描景、抒情、情景交融、推陈出新、创新等几个方面。(3)诗眼就是诗句
2、中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的字,赏析诗眼,和炼字的角度根本相同。(4)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做好这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有哪些。重难点:1.诗歌的语言风格鉴赏。2明确诗眼并赏析。考法综述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关键点在于把握其语言的艺术特色,解题时我们需要在了解诗歌语言特色的前提下积累常见的语言风格。命题法1炼字典例1阅读下面的宋词,答复下列问题。卜算子张元幹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
3、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答:_答案“湿“迷使动用法,爽风夜露使得湿气弥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湿;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作者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而略显凄迷的画面,为下文抒情做铺垫。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重点是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就题目要求赏析的字眼从词性、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角度分析其对诸如使诗句内容更形象生动、使感情表达更酣畅淋漓等方面的作用。答题时最好采用先具体后概括或先分析后总结等形式,首先对诗句加以解释,然后再对其
4、作用做总体概括。此题题目要求对“湿“迷二字进行简要赏析。通过阅读诗歌可知,此题中的“湿“迷二字运用了使动的用法,诗句的含义是“风露使得湿气弥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湿;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作者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而略显凄迷的画面,从而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典例2阅读下面的清诗,答复下列问题。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答:_
5、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属于炼字型。作答时,可按解释意思、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指出表达效果三个步骤进行。“常与“偏是副词,往往表示程度的差异,在这古诗中两字,使客观景物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好似是“寒山“新月有意为之,增强了作者的悲秋之感。解题法1解答炼字题的根本方法(1)看字词是否传神。所谓“传神就是要分析词语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特别要注重对动词、形容词、副词、修饰语的咀嚼。在鉴赏字
6、词中要学会结合语境去揣摩词语的生动形象、凝练传神,进而体会词语在全句或整篇中的表达效果。(2)看字词是否造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创造美好的意境。(3)看字词是否显性。所谓“显性就是词语里能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重难点拨常见设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3)或与其他某字比拟提出优劣问题。(4)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为什么?思维过程(1)结合字词的用法特点、词性特点和修辞特点解释它的字义,包括字面义和语境义。(2)结合炼字所
7、在具体诗句解说字词的作用,或谈它对整首诗意境的作用,或谈对诗人感情的作用、或谈在描摹情景情态的效果。(3)分析表达效果,即在诗歌情感角度起到什么作用,并且是什么情感。答题模式字的含义是(这一局部视情况而定),写出了的意境,运用了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有的作用。炼字的不同词性的作用一首诗词往往因一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一般来说,炼字往往主要是锤炼诗词中心动词,形容词和虚词。赏析炼字题时,一定要熟知不同词性的不同特点。1动词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典诗歌就是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字词。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
8、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也表现在动词的运用层面,同时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又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中的“垂字、“涌字,有力地衬托了苍渺高阔的意境。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我们必须格外留意。2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这些任务,相当一局部是由形容词来承当的。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特别
9、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为动词。(1)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如王驾?晴景?:“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情景,才能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2)形容词的活用。如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在这里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词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如果“红“绿仍作形容词用,说成“樱桃红,芭蕉绿,就会味同嚼蜡。巧用形容
10、词,可以绘景摹状,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黄、翠、白、青四个形容词,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吴文英的“乡梦窄,水天宽(?鹧鸪天化度寺作?),“窄与“宽形容与对照俱妙。3数量词数量词在渲染气氛、描景状物、表情达意、说事明理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不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高明
11、的诗人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再如白居易的?惜牡丹花?中“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其中的“两枝将诗人惜花、怜花的一片痴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些数量词往往含虚数的意义,有很好的衬托作用,能增强诗句的表现力。4叠词叠词具有强调作用:能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做修饰词或拟声词时),使情感更加绵密曲折,在形式上形成节奏感与韵律感,富有音乐美。张仲素的?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前两句,“城边“陌上“柳丝与“桑林,已构成一幅春郊场景。“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写出桑条颜色的青翠可人,这两个叠词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除以上两者外,叠词还可以摹拟各
12、种声音,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孔雀东南飞?中“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模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刘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5虚词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照应,悠扬委曲,活泼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唐朝诗人善于运用虚词,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方“始两个虚词表现出的是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从上面所引的诗例中,我们就不难领略诗词中炼虚词的美的
13、效果了。6拟声词拟声词在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作用是使诗文更加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诗中用了“嘈嘈“切切“间关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命题法2炼句典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答:_答案“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幽静、空旷衬
14、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题目要求简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解答这类试题应首先指出诗句应用的表达技巧;其次联系诗句,分析内容;最后明确指出如此描写带来的艺术效果,即总结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此题所选诗句从内容来看是写山中之景,手法上,首先就要考虑写景的常用手法,如动静、声色、视听等。“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山谷异常安静,风声响彻山间,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显得更加浓重,也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上一句是从听觉的角度写声音,而下一句是从视觉角度描写看到的景象,视听结合,描绘了一幅幽
15、邈、静谧的月下山林图景。解题法2解答炼句题根本方法炼句就是锤炼句子,使用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或以少总多,婉曲坦陈等表现手法,使警句、诗句动人。(1)找出关键词并解释其语境义。(2)展开联想,描述该句景象或情状,或概括其营造的意境。(3)点出该字运用的表现手法。(4)分析诗人表达的感情或主题。重难点拨常见设问方式(1)分析某一诗句的含意。(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词)的首句(承上启下或结句)。(3)请对这首诗的第几联进行赏析。(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诗句的妙处。解答技巧(1)理解内容,弄懂所给句子的根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16、2)分析语言。有的句子倒装、有错位的美;有的句子对仗,有整饬的美;有的句子互文,有开合的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凝练的美。(3)看表达技巧。有的字运用了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就是要分析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4)看句子的位置。句子处在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句首,有点题,开篇、奠定情感基调之妙;中间有转折之意,承上启下的作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径,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思维过程(1)理解诗句含意,描述诗句内容。(2)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上的特点,尤其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17、及表达效果。(3)根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诗句对全诗所起的作用。(4)点出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诗句写出了的内容,运用了手法,表现了情感,有的效果。命题法3语言风格典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答复下列问题。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
18、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答:_答案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语言风格特点的能力。先要考虑诗人的一贯风格,然后再根据具体诗歌进行分析。这首诗“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奇阆苑,诗风飘逸浪漫。解题法3解答语言风格题的根本方法(1)结合语言特点,辨识、界定风格。(2)结合具体诗句,阐释风格。在具体运用时可根据题
19、干指向,或一步,或两步,不必拘泥,在界定风格时,可以概括、变通使用平时掌握的风格术语。重难点拨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首句(承上启下句或结句)。(3)请对这首诗的第几联进行赏析。(4)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5)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解答技巧(1)掌握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做到心中有数,面对陌生的诗歌能沉着应对。(2)对照诗歌风格特色进行细致分析,找出切合的例子,运用具体例子说明自己的主张。思维过程(1)明风格。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列例证。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析感情。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题模式该诗(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古代 诗歌 阅读 第二 鉴赏 语言 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