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设计.docx(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设计第1篇:机械基础教学设计 机械基础课教学设计 课 题: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科 目:机械基础 设计人:郝相忠 佳木斯市职业技术学校 一、分析学习内容 今天所讲的内容属于中等职业学校教材汽车机械基础中第四篇第第十八章的第3节。整个第十八章讲的是平面连杆机构,它作为常用机构中应用最广的一类为学习其他机构提供了分析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改造各类机械的理论基础。而该章的第3节“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一共分两课时,上一节已经讲过了铰链四杆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本节课重点讲解两大问题:急回特性与死点位置。这一部分内容含概的知识点多,理论性较强,是前两节内容的深化和提升,又是后面学
2、习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基础和铺垫,并对生产实践起着重要指导意义。所以这部分内容是第十八章乃至整本书的重点。 二、分析学生特征 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曲柄摇杆机构的组成,以及曲柄或摇杆为主动件的运动关系,而且也有一定的力学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几组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
3、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三、确定学习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产生的条件; (2)明确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在实践中的应用 ; (3)掌握行程速比系数和极位夹角的概念。 能力目标:利用本节所学知识点加以拓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积极性,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为急回特性和死点的产生条件,产生条件对于指导实践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 教学过程的三个环节中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强化、突出; 2、教学
4、难点为急回和死点产生原因,产生原因的推导相对学生的基础而言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问题诱导方式分步进行化解。 四、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与资源 1、教法设计 到这里对于教材的分析就结束了,但教材只是教学的素材,是一种思路,我们必须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想办法达到制定的教学目标,那么授课中教学方法的设计运用就尤其重要。在本节内容的讲授中,根据这一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主要采用启发诱导,探索发现的教学方法,配合以模型感受、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性,使教学更直观、形象。 2、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而教,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让学生听懂、学会,还要指导他们的学习方
5、法,不能让学生离开老师这根拐棍就不会走路了,必须学会自主学习。在本节内容的讲授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提问,形成主动探究和协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实际教学流程 1、复习提问 : 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3个问题,分别复习了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分类、三种类型的运动特点,以及曲柄存在的条件。三种基本类型的运动过程一定再演示一遍,加深学生的印象,一方面因为这是上次课的重点,另外它还是今天新课内容的铺垫。 2、导入新课 : 在这里我会先播放一个短片,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看,“影片中刨刀的往复运动速度是否相同?”学生很快可以看出,刨刀的运动速度不一样,当它进行切削加工时速度较慢,而不做功的回程速度
6、较快,这时我会告诉学生刨刀的这种运动特性称为急回特性。那么这急回特性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它在生产中又有什么意义呢?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新课。 这样通过创设情境和设定任务进行开篇,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到探索研究环节。 3、探索研究: 新课的第一个问题是要找出急回产生的原因,这是本节中的第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 我把它的探究过程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演示曲柄摇杆机构,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前面的复习内容,结合图片演示不难看出,曲柄做等速回转时,会使从动的摇杆获得变速摆动,也就是它的空回行程比工作行程速度要快,从而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存在有急回
7、特性。 第二步:继续演示机构,提出共线的问题。学生很快会发现在曲柄回转这一周的过程中会和连杆出现两次共线,而且两者共线时,摇杆刚好处于一左一右两个极限位置,这时我会给出极位夹角的概念,并在图中明确的表示出来,这个重点概念的给出为后面的推导做好了铺垫。 第三步:通过分别分析摇杆的工作行程和空回行程,师生共同填表,采集相关数据。 在这个步骤中我会采用提问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答案以提高其兴趣。 第四步:根据表格数据和图例,推导出急回产生的原因。 在这里我会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时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学生都要抢着说出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可能不一定相同我会根据情况做适当的引导,最终师生共同
8、得出结论。 以上四步,把难点进行了分解,使整个推导过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使学生轻松掌握了所学知识。接下来的问题是要根据急回产生的原因总结出急回产生的条件,为了突出、强化这个重点,在这里我会引入行程速比系数的概念,这个重点概念的给出使得急回产生条件浅显易得且便于记忆,你看只要k1则表示空回行程速度高于工作行程速度,机构有急回;当k=1时,则表示两行程速度相同,机构无急回,非常简便。接着引导学生结合前面表格数据自行导出k值与极位夹角之间的关系式,从而得到角与急回产生条件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演示牛头刨床和插齿机的主运动,让学生找出急回特性在生产中的实际意义。经过前面一系列的分析,结合图片演示,学生
9、不难发现刀具不做功的空回行程速度较快,那所用时间就短,缩短了非工作时间,一定会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很快的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善观察、懂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到这里关于急回特性的探索研究就结束了,新课中第二个问题死点位置的导入也需要设置一个情境。在这里我会给学生观看缝纫机踏板机构的工作过程,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对踏板机构操作不够熟练常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很快会给出我答案:那就是踏板很容易卡死不能动或出现飞轮的倒转,这时我会告诉学生,踏板被卡死不动的这个位置在机械中称为死点位置,从而引入对该问题的探究。死点产生的原因是本节中的第
10、二个难点,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化解。 首先结合踏板机构提出问题:“这踏板机构属于我们学过的哪种基本类型”由于前面有相关的复习,学生立刻会想到它是以摇杆为主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 第二步,根据曲柄摇杆机构继续提出问题:曲柄被摇杆带动回转一周过程中会被卡几次?这被卡住的死点位置又有什么特殊性?在这里我一方面演示机构的运动,一方面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几个曲柄摇杆机构的简易模型,让学生分组分别感受一下它的实际运动情况,你别看这模型简单,但它比图片演示感受更加真切。学生很快可以得到曲柄回转一周会被卡两次,而这两个位置刚好是曲柄和连杆的共线位置,那为什么在共线位就会被卡死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第三步,学生分组
11、讨论。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力学知识,这时进行分组讨论,能锻炼他们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当然在讨论时我会根据情况作适当的引导,要让学生意识到这是一个力学问题。经过讨论、分析和对模型的感受,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再根据死点产生的原因定义出死点位置的概念。有了以上的分析死点产生的条件就显而易见了:当摇杆为主动件,只要曲柄和连杆共线,从动曲柄所受力矩为零,无论驱动力矩有多大都不会推动曲柄回转而出现死点。 最后还要明确死点在实践中的应用。一提到应用,学生一般都会想到死点的出现会使机构不能正常运转需要克服,这时我会引导学生从死点产生的原因出发并结合踏板机构和机车车轮的实例找出三种克服的办法。其实死点
12、还有它有用的一面,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往往想不到,在这里我会给出飞机起落架和钻床夹紧机构两个实例,通过对这两组图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死点在实践中有益的一面。通过对死点有害、有益两方面得分析,引导学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到这里教学过程的探究环节全部结束,进而根据课堂板书内容进行总结提炼。 4、总结提炼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一版就是我的板书设计,其中右下角这一块就是进行的总结提炼,把教学重点以条款的形式列出,对比鲜明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5、布置作业 通过课后相应习题的方式进一步强化重点。 6、拓展延伸 在这里我设置了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除了今天学到的曲柄摇杆机构,另外两种基本类型是否也存在有急回特
13、性和死点位置?这样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知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到此教学过程的6个环节就完成了,回顾整堂课的设计,我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以问题驱动为主线,在各个环节中不断的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并适时的进行点拨诱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方案 1、通过本次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跟着老师的思路,带着问题去学,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分析急回特性在机械中的应用,找出克服死点位置的方法,明白发动机飞轮的作用,提高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本次教学,提高了学生
14、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在本节课堂教学设计中,我还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做铰链四杆机构;课中让学生自己转动曲柄,找出两个极限位置,分析急回特性存在的原因;课后让学生拓展延伸,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3、通过本次教学,对教师各项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2篇:机械基础教学设计 劳动版陈海魁机械基础轮齿加工方法教学设计 机电组 陈章 09普专 机电专业 2022年5月 一、设计思想 09普专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职业中专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到现在已经在学校进行了10年左右的学习,基本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但是学习专业课的才刚刚开始,需要从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的教学理念
15、是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课学习习惯而服务,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而服务,为学生的专业发展而服务,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而服务。对于本节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内容,要通过演示,试验,观察,思考,分组讨论,才能得到最后正确的结果,而得到的结论又能指导具体的生产,能真正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分组的教学组织,降低个体学习的难度,对于认知水平较高的同学,教师要鼓励其在分组内或分组之间充分发挥起带头作用,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各有所得,共同进步。 二、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课选自陈海魁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
16、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第四版),第三章,第6节。本节主要阐述以下四个方面:渐开线齿轮轮齿的加工方法及原理,齿轮根切现象,根切现象产生的原因,标准齿轮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这几方面对齿轮的加工,应用和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变位齿轮的提出做好了基础,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重点和难点之一。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展成法加工齿轮的原理,刀具,工件的运动关系; 教学难点:对于齿轮根切原因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需要用课件直接演示出齿轮被根切后,再去寻找发生根切的原因,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根切现象,从而解决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这个问题。 3、课时要求:2课时 三、学情分析
17、学生为中等职业学校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对齿轮的画法,齿轮的常用材料和齿轮的受力都已经有所了解,具备了进一步学习齿轮加工方法的基础,经过分析得知学生可以掌握本次课的知识目标,为能力目标和情感德育目标的实现也打下了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取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记忆,通过实际与理论相结合得出结论,再让结论指导以后的生产生活。 四、教学目标 根据大纳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德育目标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 (1)理解渐开线齿轮轮齿的加工方法及原理; (2)掌握展成法加工齿轮的原理,刀具,工件的运动关系。 (3)理解齿轮根切现象
18、和根切现象产生的原因; (4)理解避免根切现象的办法,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综合归纳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对机械基础的学习积极性。 3、情感德育目标 (1) 使学生积极参与演示、观察、分析、探索,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专注听讲,集中精力,主动接受。 (2)通过联系生产实际,使学生明确学习意义,进行专业教育,树立服务宗旨。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齿轮的加工方法,根切现象和最少齿数。 2、教学难点:根切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对策。 六、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对比法、讲解法、项目驱动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 出问题分
19、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1、通过教师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善于思考,协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提取旧知积极思维实验探究构建新知巩固深化的学法: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先观察各种齿轮加工方法,最后比较出各自的优点,缺点。 最后完成本节课的项目任务。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准备好课本,笔记本,课前预习。 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模型,网络搜索视频,制作课件,准备好根切实验模型。 3、教学环境:利用多媒体教室。 八、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直齿锥齿轮的标准模数是? 2、齿条传动具
20、有那2个特点?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由齿轮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齿轮是怎么加工出来的,然后讲授齿轮加工方法。 3、明确教学目的: 齿轮的加工方法,根切现象和最少齿数,通过项目实验分析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 4、典型分析 借助教学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对仿型法与展成法加工齿轮的原理,方法,运动进行详细分析 仿形法适合于单件加工,展成法加工主要用于成批、大量生产。 1.仿形法 仿形法是铣床上用与齿槽形状相同的盘形铣刀或指形铣刀逐个切去齿槽,从而得到渐开线齿廓。 2.展成法 范成法是利用一对齿轮(或齿轮和齿条)互相啮合的原理来加工齿轮的。用展成法切齿的常用刀具有三种:齿轮插刀、齿条插刀及滚刀
21、。 滚刀加工是连续切削,而插刀加工有进刀和退刀,是间断切削。所以,滚刀加工生产 率较高,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加工方法 5、展开分析 观察多媒体动画演示,提出问题:如果刀具齿顶线过了理论啮合点N1点,当刀具跟被加工齿轮啮合到这一点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分析问题:齿轮根本被切除;再提出问题:根部被切以后,对齿轮传动有什么影响?分析问题:齿轮根部变窄,轮齿强度削弱,还会使齿轮传动重合度减小,影响齿轮传动的平稳性;再提出问题:如何避免根切?分析解决问题:增加齿数,采用变位齿轮。 6、项目任务 学生分组完成项目任务单(通过根切试验器在白纸上画出刀具不同位置情况下被切削齿轮产生根切的情况) 7、任务总结
22、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出根切产生的根本原因 8、练习巩固 利用简单练习题,巩固已经讲授的重点内容 9、加深强化 介绍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引导学生如何变位,为后面的变位齿轮教学打下伏笔。 10、小结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一、齿轮的加工方法 1.仿形法 仿形法是铣床上用与齿槽形状相同的盘形铣刀或指形铣刀逐个切去齿槽,从而得到渐开线齿廓。 2.展成法 范成法是利用一对齿轮(或齿轮和齿条)互相啮合的原理来加工齿轮的。用展成法切齿的常用刀具有三种:齿轮插刀、齿条插刀及滚刀。 滚刀加工是连续切削,而插刀加工有进刀和退刀,是间断切削。所以,滚刀加工生产 率较高,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加工方法 仿形法适合于单件加
23、工,展成法加工主要用于成批、大量生产。 二、根切现象和最少齿数 1.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如果齿轮的齿数太少,则切削刀具的齿顶就会切去轮齿根部的一部分,这种现象称为根切 2.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为 zmin*2ha= 2sina当 ha*=1,a=20o时,zmin=17;当 ha*=0.8,a=20o时,zmin=14。 十、作业设计 利用填空题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展成法原理,展成法分类,利用计算题考察学生对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的掌握,特别是公式zmin*2ha=的理解。 2sina十 一、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通过模型演示和观看视频,对齿轮加工方法有一个具体而感性的认识,消除了部分学生
24、对机械加工的神秘感,激发了他们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评价围绕本节的教学目标进行,重在对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反映。教师可以结合练习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活动,通过适当的练习,以及让学生参与在线的课堂教学效果反馈调查,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课后练习,了解学生对于齿轮加工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十二、教学反思 作为一节跟实际生产密切联系的理论性很强的内容,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先从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最后再指导实际生产,有条件的还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到生产车间直接利用铣床加工出一个齿轮来,这样学生可以进行前后联系,既复习了制图,材料里面的齿轮的相关内容
25、,又为后续机械制造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要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到有用的专业知识,过于复杂的理论推导可以进行适当的省略。齿轮的加工方法不仅仅只有这么几种,还有很多,请同学课后通过网络或者书本进行学习,查找还有那些齿轮加工方法。 第3篇:机械基础教学设计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 一、课题名称 硬质合金 二、教材版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世维主编 三、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研究新生事物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及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 2、情感目标 激发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贡献才干的热情与豪情。 3、知识目标 能使学生认识硬质合金,了解它的特点和应用,掌握几种最常见的硬质合
26、金的牌号和用于。 四、教学重点 硬质合金的分类和牌号 五、教学难点 硬质合金的加工 六、教学过程 1、通过小说人物引出主题 2、讲授新课 一、定义 是将一种或多种难熔的金属碳化物粉末与粘结剂混合,加压成型,再经烧结而成的粉末冶金材料。即将高硬度、难熔的碳化钨(WC)、碳化钛(TIC)、碳化钽(TAC)等和钴(Co)、镍(Nie)等粘结剂金属,经制粉、配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压制成型,再通过高温烧结而成。 二、特点 n 1、硬度高(8693HRA,相当于6981HRC ) n 2、红硬性好(温度达9001000时,仍保持60HRC) n 3、耐磨性好。硬质合金刀具比高速钢切削速度高47倍,刀具寿
27、命高580倍。制造模具、量具,寿命比合金工具钢高 20150倍。可切削50HRC左右的硬质材料 n 4、硬质合金脆性大。不能进行切削加工,难以制成形状复杂的整体刀具,因而常制成不同形状的刀片,采用焊接、粘接、机械夹持等方法安装在刀体或模具体上使用。 n 被誉为“工业牙齿” n 三、用途 n 1、硬质合金广泛用作刀具材料,如车刀、铣刀、刨刀、钻头、镗刀等,用于切削铸铁、有色金属、塑料、化纤、石墨、玻璃、石材和普通钢材,也可以用来切削耐热钢、不锈钢、高锰钢、工具钢等难加工的材料。新型硬质合金刀具的切削速度等于碳素钢的数百倍 。 n 2、硬质合金还可用来制作矿山工具(如凿岩工具、采掘工具、钻探工具)
28、、量具、耐磨零件、金属磨具、汽缸衬里、精密轴承、喷嘴、五金模具(如拉丝模具、螺栓模具、螺母模具、以及各种紧固件模具 )等。 n 3 日常用品,钨钢手表等 四、分类 n 1、钨钴类硬质合金 n (1)主要成分:碳化钨(WC)和粘结剂(Co ) n (2)牌号:是由“YG”(“硬、钴”两字汉语拼音字首)和平均含钴量的百分数组成 。 n 例如,YG8,表示平均含Co=8%其余为碳化钨的钨钴类硬质合金 。常用牌号,YG3YG6YG8YG15YG20等。 n (3)用途:适用于加工铸铁等脆性材料,如,YG3含钴量少,适合精加工;YG8含钴量多,适合粗加工。 2、钨钴钛类硬质合金 n (1)主要成分:是碳
29、化钨、碳化钛(TiC)及钴 n (2):牌号:由“YT”(“硬、钛”两字汉语拼音字首)和碳化钛平均含量组成 .n 例如,YT15,表示平均含TiC=15%,其余为碳化钨和钴含量的钨钴钛类硬质合金 .常用牌号,YT5YT15YT30 n (3)用途:适用于加工钢或其他韧性较大的塑性材料。如,YT5含钴量多,适合粗加工,YT15含钴量少,适合精加工。 3、钨钛钽(铌)钴类硬质合金 n (1)主要成分:是碳化钨、碳化钛、碳化钽(或碳化铌)及钴,这类硬质合金又称“通用硬质合金”或“万能类硬质合金”。 n (2)牌号:由“YW”(“硬”、“万”两字汉语拼音字首)加顺序号组成,如 YW1 ,YW2,YW3
30、等。 n (3)用途:既可以加工钢又可以加工铸铁及有色金属等,主要用于加工高温合金、高锰钢、不锈钢以及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合金铸铁等难加工的材料。 4、钢结硬质合金 n (1)主要成分:碳化钛和高速钢(粘剂) n (2)特点:性能介于高速钢与硬质合金之间,可以锻造、焊接、切削加工和热处理,韧性好。 n (3)用途:适用于制造各种形状复杂的刀具,如麻花钻头、铣刀等,也可制造较高温度下工作的模具和耐磨零件。 n 小结 n 一、定义 n 碳化物+粘结剂-硬质合金 n 二、特点 n 1、硬 n 2、红硬 n 3、耐磨 n 4、脆 n 三、用途 n 1、高速刀具 n 2、矿山工具 n 3、钨钢手表 n
31、四、分类 n 1钨钴类硬质合金 n n n n n n YG3 (精) YG8 (粗) 2、钨钴钛类硬质合金 YT15 (粗) YT30(精) 3、万能硬质合金 YW1 YW2 4钢结类硬质合金 第4篇: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性质与地位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它在培养机械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全过程中,具有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本课程的目
32、标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计中的一般通用零部件设计方法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 (一)绪论 1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 2掌握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等基本概念。 3了解对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1掌握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 2能够绘制简单的机构运动简图。 3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三)平面连杆机构 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应用。 2掌握铰链四杆机构基本类型的判别。 3掌握四杆机构基本特性及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四)凸轮机构 1了解
33、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2熟悉凸轮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了解其特性及应用场合。 3掌握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的方法。 4熟悉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原则。 (五) 螺纹联接 1了解螺纹的形成、分类、主要参数、特点和应用。 2掌握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和预紧、防松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4了解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六)带传动 1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了解V带的规格、带轮结构、带传动张紧的目的及张紧装置。 2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带的应力分析。 3掌握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的概念。 4掌握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掌握带传动设计中主要参数的选择原则。会设计普通V带传动。
34、 (七)齿轮传动 1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2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3熟悉渐开线的性质。 4熟练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5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和无侧隙啮合等概念。 6了解渐开线的切齿原理,了解根切、最少齿数及变位齿轮的概念。 7了解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及啮合特点,掌握其正确啮合条件。 8理解斜齿轮各部分名称、重合度、当量齿数的概念,能计算渐开线正常齿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尺寸。 9了解直齿圆锥齿轮的啮合特点。 10掌握齿轮传动的五种失效形式。 11掌握直齿轮、斜齿轮和锥齿轮的受力分析。 12掌握直齿轮传动的接触疲劳
35、强度计算和弯曲疲劳强度的计算准则及计算方法。 13了解齿轮传动的结构。 (八)蜗杆传动 1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 2掌握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3了解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结构。 4熟练掌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5了解蜗杆传动强度计算的特点。 6了解蜗杆传动热平衡计算的目的,了解散热及冷却措施,了解传动的效率与润滑的关系。 (九)齿轮系 1了解轮系的类型及应用。 2熟练掌握定轴轮系、不太复杂的周转轮系及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包括从动轮转向的判定方法。 (十) 轴和轴毂连接 1了解轴的分类、应用。 2了解轴的常见失效形式、对轴材料的基本要求,轴的材料及热处理的选用。 3掌
36、握轴的结构设计方法,能识别和改正不符合基本要求的错误结构。 4掌握轴的强度计算方法。 5了解轴的刚度计算及轴的临界转速概念。 6熟悉轴毂连接的几种形式及应用;掌握平键的选用及设计方法。 (十一)滚动轴承 1了解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特点和应用。 2掌握滚动轴承代号的表示方法,记住其公差等级代号和基本代号的意义。 3了解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4熟练掌握滚动轴承寿命计算的方法。 5掌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方法。 三、试 卷 结 构 1、考试总分:150分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题难易比例: 较容易题 约40% 中等难度题 约50% 较难题 约10% 四、建议使用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37、: 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 1、潘骏 等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杨可帧,程光蕴.机械设计基础(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卢玉明.机械设计基础(第6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董玉平,机械设计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第5篇:机械设计基础 1.(3分)在螺栓联接中,有时在一个螺栓上采用双螺母,其目的是( )。 C.防松 2.(3分)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 )。 A.带存在弹性滑动 3.(3分)补鞋机的凸轮机构选用的是( )凸轮机构。 A.盘形 4.(3分)
38、设计键连接的几项主要内容是:a)按轮毂长度选择键的长度;b)按使用要求选择键的主要类型;c)按轴的直径选择键的剖面尺寸;d)对连接进行必要的强度校核。在具体设计时,一般顺序是( )。 B.bcad 5.(3分)在下列平面四杆机构中,无急回性质的机构是( )。 C.对心曲柄滑块机构 6.(3分)当轴的转速较低,且只承受较大的径向载荷时,宜选用( )。 C.圆柱滚子轴承 7.(3分)一般转速的滚动轴承计算准则是( )。 C.进行疲劳寿命计算 8.(3分)柴油机曲轴中部的轴承应采用( )。 B.剖分式滑动轴承 9.(3分)齿轮传动时瞬时传动比变化情况,称为( )精度。 B.工作平稳性 (3分)一般V
39、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带的打滑及带的( )。 C.疲劳破坏 11.(3分)轴肩与轴环的作用是( )。 A.对零件轴向定位和固定 12.(3分)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 A.齿面点蚀 13.(3分)带传动中,1为主动轮圆周速度,2为从动轮圆周速度,为带速,这些速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 B.12 14.(3分)由于齿轮传动会产生齿面磨损,所以齿轮箱内润滑油一般( )年或按说明书要求更换一次。 A.0.5 15.(3分)V带的标准件,在标准系列之中规定( )是公称长度。 B.基准长度 16.(3分)滚动轴承在一般转速下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 C.疲劳点蚀 17.(3分)齿面接
40、触疲劳强度设计准则针对的齿轮失效形式是( )。 A.齿面点蚀 (3分)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 )。 D.两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 19.(3分)温度升高时,润滑油的粘度( )。 C.随之降低 20.(3分)带传动有许多优点,但还不能( )。 B.保证恒定的传动比 (2分)弹子锁的齿形过尖将会使钥匙进出困难。对 2.(2分)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只能作往复直线运动。错 3.(2分)蜗杆传动一般用于大速比的场合。对 4.(2分)选择带轮直径时,直径越小越好。错 5.(2分)蜗杆传动一般用于传动大功率、大速比的场合。错 6.(2分)在曲柄摇杆机构中,空回行程比工作行程的速度要慢。错
41、7.(2分)蜗杆传动的传动比是蜗轮齿数与蜗杆头数之比。错 (2分)键连接的破坏与传递圆周力大小有关,与转矩大小无关。错 9.(2分)对载荷小,而工作平稳的轴可选用球轴承。对 (2分)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由于安装不准确,产生了中心距误差,但其传动比的大小仍保持不变。对 (2分)目前最常用的齿轮齿廓曲线是渐开线。对 12.(2分)普通平键联接是依靠键的上下两平面间的摩擦力来传递扭矩的。对 13.(2分)凸轮机构中,无论是哪一种结构,经过一个工作循环后,都必须回到运动的起点。对 14.(2分)用联轴器时无需拆卸就能使两轴分离。错 15.(2分)曲轴常用于实现旋转运动与往复直线运动转换的机械
42、中。对 16.(2分)V带的长度是不可以调整的。对 17.(2分)在棘轮机构中,为使棘轮静止可靠和防止反转,所以要安装止回棘爪。对 18.(2分)调心轴承不允许成对使用。错 (2分)机械手表的齿轮传动属于定轴轮系。对 20.(2分)电动扳手在流水线装配中可使螺栓获得相等的转矩。错 1.(3分)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 )。 A.带存在弹性滑动 2.(3分)对于高负荷、重要的转轴,应选用( )材料。 D.40Cr 3.(3分)家用波轮洗衣机的带轮是由( )。 B.塑料 4.(3分)在螺纹连接中最常用的螺纹牙型是( )。 C.三角螺纹 5.(3分)电动扳手拧紧螺栓的最大优点是(
43、 )。 C.力矩相等 6.(3分)要使槽轮的转动和停止时间之比为1:3,则槽轮的槽数应当选择( )。 C.4槽 7.(3分)定轴轮系的总传动比等于各级传动比( )。 B.连乘积 (3分)( )的周转轮系,称为行星轮系。 D.三自由度 9.(3分)当轴的转速较低,且只承受较大的径向载荷时,宜选用( )。 C.圆柱滚子轴承 10.(3分)自行车飞轮的内部结构是属于( )。 B.超越离合器 11.(3分)两带轮直径一定时,减小中心距将引起( )。 D.小带轮上的包角减小 12.(3分)一般V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带的打滑及带的( )。 C.疲劳破坏 13.(3分)在直齿圆柱齿轮设计中,若中心距保持不变,而把模数增大,则可以( )。 B.提高轮齿的弯曲强度 14.(3分)在安装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时,若实际中心距大于标准中心距,则将使( )。 C.啮合角变大 15.(3分)楔键连接的主要缺点是( )。 D.轴和轴上的零件对中性差 16.(3分)为了实现两根相交轴之间的传动,可以采用( )。 C.直齿锥齿轮传动 17.(3分)螺纹联接是一种( )。 A.可拆联接 18.(3分)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