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发掘简报_齐晓光.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发掘简报_齐晓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发掘简报_齐晓光.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 画墓发掘简报 内蒙古文物考古硏究所 阿鲁科尔沁旗文物管理所 宝山文名 “ 老头山 ” ,位于赤峰市阿鲁科 尔沁旗东沙布日台乡西南 12. 5公里,西与巴 林左旗毗邻,东距宝山村 1. 5公里。在主峰阳 坡有辽代夯筑茔墙,茔墙内分布大、中型辽墓 10余座,早在 50年代这里已被视为一处围 有茔墙、规模壮观的契丹显贵墓地 (图一)。 1993年冬,墓地中一座大型壁画墓被 盗。该墓内部结构独特,装饰华丽,满绘壁画, 并有 “ 天赞二年 ”(923 年)题记,这是迄今发 现的纪年辽墓中最早的契丹贵族墓。在当地 有关部门迅速采取保护措施后,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旗文 物管理所于翌
2、年 10月对墓葬进 行了抢救性发掘。同时,在该墓西 侧 40余米发现一盗洞,并确认这 是另一座绘有大量精美壁画的墓 葬,后将两墓分别编为 1、 2号墓。 对 1号墓的发掘已按计划完成 ;2 号墓因条件限制,为避免再遭破 坏,暂对墓室采取应急处理,然后 填封盗洞。 1996年 8月,再次赴 墓地做补充发掘,重点为 2号墓 墓道,同时对茔区的茔墙、茔门进行了解剖和 测绘。现将两次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塞地茔墙与墓葬分布 茔区平面呈长方形,方向略偏东,东墙长 197、西墙 201、南墙 167、北墙 172米。夯筑墙 体残高 1米余,东、南各设一门,建有瓮城。其 中东墙基宽 7. 3、存高 2. 2
3、米。东门宽 7. 6 米,所属瓮城北墙基宽 4. 7、存高 1.8米。南 门宽 9米,东侧有门房建筑遗迹,其瓮城西墙 73 _ 田二 1号墓平 .剖 面图 宽 5. 2、存高 1. 5米。上述墙体为板筑,夯层 厚0.2 0.4米,四围主墙宽于瓮城墙,而南 门又宽于东门并设有门房,应是茔区的主门。 茔区内原系北高南低的缓坡,其南部坡 面曾经大规模土地平整,早已辟为农田,埋葬 情况不明。现所见墓葬均分布于中部以北,大 体由南向北至少分为三排,其中似以居中或 偏南位置的墓葬规模较大,年代偏早。此外, 在墓地正中现有一大坑,据了解此处原为一 髙土堆,早年曾被误认为是墓葬而被挖开,综 合起来看这里很可能
4、是规模较大的祭殿废 墟。北面墓葬间还可见到散布于地表的砖瓦 等建筑构件,说明墓地中原有祭殿或享堂类 建筑不止一处。 二 1 号塞 (一 ) 墓葬形制 1号墓位于墓地东北部,距东墙 24、北墙 45米。为砖石结构,正南方向,由墓道、门庭、 墓门、甬道、墓室、石房组成,全长 22. 5米(图 二)。 墓道为 23 的狭长斜坡,由坡道和砖砌 阶梯两部分组成,长 12.76米。入口处宽 74 2.2、接门庭处底宽 2. 8、上宽 3. 55、垂直深 5. 7 米。 门庭平面长方形,底部为平坦的黄土面, 宽 2. 95、进深 3米。在墓门两侧以砖砌仿木 建筑形成庭院。西侧墙髙 2. 27 2. 97、长
5、 3 米,东侧墙高 2. 14 2. 86、长 2. 98米。墙体 采用砖雕、影作仿木结构 :双柱凸立,柱底垫 砖础,顶侧横连影作阑额,上托雕绘的斗拱, 均为一斗三升,栌斗正中出单昂、齐心斗。斗 田三 1号墓墓门 正视图 拱之上为榇檐抟,抟上砌圆形檐橡和影作方 形飞檐。檐头上斜铺滴水、瓦当,脊顶叠瓦、砖 各一层,上扣简瓦。墙体表面施白灰(图四)。 墓门砖砌,门洞呈圆拱形,宽 1.4、高 2.02米,上筑歇山顶门楼,通高 3. 98米。拱 门之外凸砌立颊、门额,门额正中及两侧雕花 式门簪。普柏枋上雕绘斗拱四组,亦作一斗三 升,同门庭侧墙斗拱相似。楝檐柃之上为圆形 檐橡和方形飞橡,椽头施板瓦、筒瓦
6、,前排花 缘滴水和兽面瓦当大多塌落。正脊叠瓦 一层、 砖两层,上扣简瓦 (图三)。 甬道呈拱形,宽 1.4、髙 2. 02、进深 1.62 米。壁面及券顶施白灰,地面铺方砖。雨道内 砌三重封门砖墙,并装有一道木门,现残存部 分门栏及边框。 墓室平面呈抹角长方形,宽 5. 42、进深 5. 84、高 5. 3米。周壁及顶砖雕、影作仿木构 件,四角有彩绘半明柱,立壁高 1. 58米,壁顶 凸砌阑额一周。立柱与阑额顶部雕绘 8朵斗 拱,其中柱头铺作 4朵(图六),补间铺作 4朵 (图七),斗拱托影作楝檐枋一周,其上自下而 上凸砌 8条支架,使穹隆顶呈八角井状(图 五)。墓室壁面及顶部仿木结构间遍施白
7、灰作 画,地面铺花纹方砖。 石房长方形,建于墓室正中偏后,以雕琢 精细的整块石板组装而成,南北长 3. 7、东西 宽3.16、髙 2. 36米。门正对甬道,包括门额、 根。其中在石房正面两侧过梁下各 设一道木门,将墓室与石房之间的 空间分隔开来(图八)。根据这种划 分,在墓室整体范围内,可将石房正 面空间视为半封闭的前室;石房则 为主室 ;两边为侧室,作用如同后来 常见的耳室,分别置放不同类别的 随葬品;而石房后通道作为贯通侧 室的回廊 ,似乎另有含意,其北壁正 中绘有门扇,表示 通往室外的门户。 侧室与回廊砖铺地面较前室高出一 层。 图四 i兮墓 N庭 门柱、门槛、门墩及两扇带锁石门,宽 1
8、.73、 高1.9米。其余三面外表抹白灰,影作仿木结 构。石房内进深 2. 76、宽 2. 6、高 2. 06米。四 壁及顶磨光作画,地面亦铺石板。 在石房顶上四角竖有石雕彩绘圆柱,髙 1.88米,以支撑墓顶。又于四边角近顶两侧 与墓室立壁间,分别横架条形石过梁,共计 8 图五 1号墓墓顶结构 B六 1号墓墓室 斗拱 (二) 葬制 在石房后半部以带花纹的长条形砖砌筑 尸床,长 2. 6、宽 1.17、高 0.25米。周围有散 弃的尸骨。据残存遗物可知,尸床原罩有木雕 彩绘小帐。在残碎丝织物上还发现了银丝网 络印痕,证实早在辽初小帐和网络的使用已 作为契丹贵族葬制的组成部分。 (三) 随葬品 墓
9、葬曾多次被盗,劫余的随葬品散 弃各 9七 1号墓墓 室斗拱 处,所剩无几,计有金、铜、铁、陶、瓷、骨器及 丝织品等,现择要简介如下。 金饰金丝编制,圆形花式边。直径 2. 3 厘米 (图一 :5)。 金环 2件套接。丝径 0.15、环径 1.3 厘米(图一 :6)。 铜鎏金錾花饰件残。薄片状,有钉孔, 系圆形物体上的装饰,表面细錾花纹。残长 5.6、宽 4厘米 (图一 :1)。 *九 1号 墓前室南 壁男吏图 S八 1号墓石房东俩过梁下木门 图 一 O 1号墓出土遗物 1.铜鎏金錾花饰件 2.铜带扣 3.铜门鼻 4.铁挂钩 5.金饰 6.金环7.骨管 8.蚌质围棋子 9.骨器 (均为 1/2)
10、 铜带扣桃形扣环,后部长方形 。 k 3. 8、宽 2.7 3.7厘米,扣环孔径长 2.5、宽 0. 9厘米 (图一 :2)。 铜门鼻呈圆形,中间有孔,下连锥形 体,垫有圆铜片。长 1.4、直径 0.8、孔径 0.4 厘米,垫片直径 . 7厘米(图一 :3)。 铁挂钩圆锥体,顶部弯折。直径 -9、 长8. 7厘米 (图一 :4)。 釉陶碗残。圆唇,敞口,腹壁弧收,圈 足。红胎细腻,通体挂白釉。口径 18、底径 6、 高6.8厘米(图 :3)。 白瓷盘残。花式口,方唇,腹弧收,圈 足。胎质细腻,釉色莹润,足底墨书 “ 社司 ”2 字,字迹清晰。口径 17. 2、底径 7. 2、高 4. 4厘 米
11、(图 一一 :1) 白瓷盖罐残,缺盖。子母口未挂釉,直 腹斜收,平底。底部刻有字款,已残缺。口径 9、腹径 10、底径 5. 6、高 5. 6厘米(图 - : 2。 骨器呈长条状,截面方形,两端略细且 平齐,通体磨光。长 11.3、宽 0.5厘米(图一 :9)。 田一一 1号墓出土陶瓷器 1.白瓷盘 2.白瓷盖罐 3.釉陶碗 (均为 1/5) 骨管圆柱体,中间穿孔。直径 0.55、孔 径0 25、长 1. 6厘米(图一 :7)。 围棋子蚌质。一面平,另一面圆凸。直 径1. 3、厚 0.45厘米(图一 :8)。 (四)壁画 壁画绘于墓室及石房内外,除局部脱落 或漫漶外,大多数画面保存较好,总面积
12、近百 平方米。 1. 墓室壁画 按分布可划分为三层,阑额以下立壁为 底层,阑额至榇檐枋为中层,穹隆顶部为顶 层。各层画面主题鲜明,与施彩仿木建筑结构 相辉映,立体效果甚佳。 (1) 底层壁画 主要描绘生活场景。按墓室内部结构划 分为前室南壁、西侧室西壁、东侧室东壁、北 回廊北壁四部分。画面人物高 1. 6米左右。 前室南壁吏仆图甬道入口两侧各绘一 人。左为壮年男吏,勾鼻,小髭,戴黑色幞头, 着圆领紧袖紫褐 色团花长袍,腰系白带,穿浅 色便靴,叉手而立 (彩色插页壹图九)。右 为女仆,梳齐耳短发,杏眼微翘,高颧骨,朱 77 4 图一八 1号墓甬道拱门顶部卷云火焰宝珠图案 内蒙古亦峰宝山辽壁匾慕发
13、钃简报 唇。身穿淡红色圆领长袍,腰系白 带,左侧悬短匕,下着黑色裤、靴。 双手交于腹前,拇指相对 ( 彩色插 页壹 :2;图一二)。 西侧室西壁侍仆图画面有 7 人,呈一字排开。第 1人位于西南 转角明柱南侧,为青年男侍,黑发 垂肩,着米黄色圆领袍,白革带,浅 黄裤,白靴。叉手于胸前,表情温和 (图一三)。柱北侧 6人均面东,两 两侍立。前为中年女仆,发型同前 室女仆,穿淡蓝色袍,系织带,白 裤,浅色靴。双袖挽至肘部,端盖碗 回视身后年长男侍。男侍留寸发, 面部多皱纹,穿齐膝圆领袍,系革 带,着黑色裤、靴。身左侧挂皮囊、 佩短匕。挽袖双手托一圆盘,神情 专注。其画面似表现女仆刚从盘中 端出盖碗
14、,将送往主人处(图一 四)。后 4名侍从皆蓄齐耳短发,着 长袍,恭立一侧 东侧室东壁牵马图画面绘 1 人 3马,面北侍立。驭者立于马右 前侧,短发,着淡黄色袍,浅色裤, 白靴。左手握缓,右手持鞭竿靠于 肩部。马为枣红色,双耳斜立,环 眼,额前垂鬃呈扇形,颈部披鬃修 长,配全套辔头、胸带、鞍鞯,颈下 悬巨缨,束尾 插翎 ( 图一五)。鞍具 主要以粉红、黑色妆点,绘以精美 图案,金属饰件部分多饰以金箔, 尤显豪华考究 ( 图二七)。此马身后 跟随白马、黄马各一匹,鬃稍短,束 尾,备简易马具 (彩色插页肆 :1)。 北回廊北壁宴桌、犬羊图西 侧绘一黄色方形矮桌,云头形桌 腿,桌面置各式杯、盘 11件
15、(图一 六)。中部绘开启的门户,红门框, 东侧一扇门可见,菊黄色木纹,饰 79 文妆 1998年第 1期 四排泡钉,中间挂锁。一只黄 犬颈系悬铃,头探向门外,似 作迎候状。西侧一山羊尾随其 后(图 b) (1) 中层壁画 甬道拱门顶部两侧,对称 绘卷云火焰宝珠纹。卷云以墨 线勾勒轮麻,内填蓝、绿、黑 彩,由深及浅,层次分明。卷云 上托火焰宝珠,宝珠内满绘浅 绿三瓣花形纹样(图一八)。同 层位的 8朵仿木构斗拱亦施 多种色彩及精致图案。 (2) 顶层壁画 依八角井式穹隆顶结构 可分为 8组。南、北 2组对称, 内容相同,均为卷枝花卉图 样,其枝叶向下卷曲,花藿怒 放 ( 图一九 ) 东、西部 2
16、组亦 对称,为卷云火焰宝珠纹,每 组底部绘卷云托莲,其上 3朵 卷云,呈品宇形分布,卷云上 各托一火焰宝 珠,宝珠中心有 黑色圆眼(图二 )。 上述画面 以红、黑、黄、淡蓝彩晕染,色 彩绚丽。 墓顶正中绘双层团形花 卉纹样,大部分已脱落。 0. 石房壁画 (1)外表壁画 石门装饰图案两扇石 门正面绘红色火焰纹,门额、 门柱以红彩绘木纹,门槛与门 墩绘墨线宝相花图案。 南壁侍仆图石门两侧 各绘一站立人物。东侧为男 侍,戴黑色幞头,着黑袍、白 带、浅裤、白靴。双手交握于胸 前。西侧为女仆,齐耳短发,杏 80 九 1号墓穹隆顶卷枝花卉图案 图二 1号墓穹隆顶卷云火焰宝珠图案 田二一 1号墓石房外南壁
17、侍仆图 鼸内古緣宝山辽壁屬 籣报 眼,朱唇,穿土黄色袍,扎黑色鞠韁带,悬荷包, 下着黑靴。双手拢于腰际,恭谨侍立 (图二一)。 东、西、北壁建筑影作以西壁为例,南、 北边角各绘彩柱,柱顶两侧接红色阑额,其上 彩绘斗供,再上绘红色楝檐枋 (图二二)。 (2)内部壁画 南壁侍仆图东侧为男侍,戴黑色幞头, 小髭,面粉白,眉目清秀,朱唇。着黑袍,白色中 单,系红色锦带,白裤, 便鞋。叉手于胸前 (彩色 插页贰: 1)。西侧为女仆,披发垂肩,凤目,朱 唇,面露笑容。穿左衽黑袍,饰红色团花,系红 胸带,白靴。双手抄袖于腰际(彩色插页贰: 2; 图二三)。 北壁厅堂图主要表现厅堂的布置,画面 略有剥蚀 (彩
18、色插页肆 :2)。 图下方绘长方形地毯,饰以团花及菱形图 案。地毯上左侧置红面黑腿几案,上有盘、筷、 碗及高足盏。案右斜放一张靠背坐椅,椅面及 靠背装饰团窠、禽鸟等纹样,椅背右侧挂拂尘。 田二二 1号墓石房外西壁建筑彩作 _ 案、椅转角处均饰以金箔。椅后再绘一 _,仅 露局部,腿作云头形,案面斜支一张弓和三支 羽箭 (图二五)。 在红色几案左上方有盘曲的羊 _钩一 对。左侧悬挂弓囊与箭简,弓囊呈刀形,图案 繁缛,内盛一弓。箭简在弓囊之后 ,侧开式简 盖翻垂,简内有鸣镝数枚。右侧悬宝剑 ,红带、 黑鞘,剑格呈云头形。其外侧挂一条黄色锦 带,饰绿色云纹,顶端系结,向下逐渐展开垂 置于弓囊内 ( 图
19、二四)。 上述器具着色艳丽,并普遍采用贴金装 饰,使画面愈显富丽堂皇。 西壁髙逸图此图漫漶较甚,部分画面 难以细辨。其左上角载有记述墓主人下葬时 间的鏖书题记,竖行书写,计 5行 34字。题记 曰 :“ 天赞二年癸 未 岁大少君次子勤德 年十四五月廿日亡当年八月十一日于此 82 殡故记 ”( 图二六)。画中 7人占 据画面的中心位置,其中又以围 坐的 5人 为主,各有榜题, 2名随 值侍立于旁,周围树木环生,聚致 宜人。 画面中上部 ,一僧人墙坐黑 色靠椅上,秃顶,浓眉,着灰袍,软 鞋。其右侧侍立一女值,梳单髻, 双鬂抱面,穿淡黄交领宽袖上衣 , 黄裙,外围浅色腰裙。双手拱于胸 前,身侧有修竹
20、一族。 右侧长方形木榻上坐一道 者,戴黑色方巾,长须,面含微笑。 穿交领素袍,布屜。身 停一乘盪 顶肩舆,侧旁有一株杨柳,蔓枝曲 垂,绿叶错映 (图二九 )。 画面右下方背坐一人,头侧 仰,穿浅色内衣,黄袍散披于肘 部,腿侧伸,着便鞋,似正与道者 髙谈阔论。坐下木墩形如走兽,右 侧一女僮面道者侍立,梳双髮髻, 着黄袍,浅裤,便鞋,双手合握于 胸前 (图三)。 _ 左下方侧身背坐一人,戴黑色展脚樸头, 着浅色袍服,佩玉带,拱手作恭听状。坐下为 磐石。其头顶上方有 “ 刘楚 ”2 字榜题。其身后 矗立参天古树,枝繁叶茂,一只黑鹡迎树飞来 (图二八 )。 左侧磐石侧坐一人,头略向前倾 ,戴黑色 巾帻
21、,着黄袍,手捧一物。其身右有棕榈一株, 黑色树干,阔叶叠翠。 东壁降真图画面局部漫漶,左上部有 菊黄色竖框,框内楷体墨书 “ 降真图 ” 。图中绘 5人,皆标榜题,所绘为汉武帝谒见西王母的 情景 ( 图三一)。 左下方坐者为 “ 汉武帝 ” ,束髻,长须,穿 交领宽袖素袍,腰身挺直,拱手,坐于方形云 榻上。榻前置长方形几案,上有三足盖鼎、托 盘等物。 二四 1号墓石房内北壁厅堂图局部 ffl二 五厅堂 图局部 右侧四仙女驾云而至,云头回曲,瑞气升 腾,云尾逶迤,遥接天穹。为首者榜题 “ 西王 母 ” ,梳蝶形双餐髻,双鬂抱面,钗饰描红贴 金,柳眉细目,面如盈月。内着交领宽袖衣,外 單大红色衫,
22、白色云肩,广袖底垂,肘部加羽, 下着红裙,外套淡粉围腰,彩带飘逸。手捧寿 桃,仪态优美。其身后三女,容貌姣好,发型、 装束与西王母相似,但服饰色彩更具变化。三 人分捧鲜花、包裹和盩盒 (彩色插页叁 ) 。 人物周围点缀山石、树木。左下为盘根古 树,枝干苍劲。中间翠竹丛生。右上方群山叠 蜾,绵延起伏。右下方有卧地奇石。 顶部云鹤图采用对称形式,边角 各绘云朵,内有四鹤首尾相顾,振翅飞 翔。鹤间又有流云四朵。中心为硕大的团 花纹样 ( 图三二 ) 三 2 号墓 (一)墓葬形制 2号墓位于墓地中部稍后,东距 1 号墓 39米。以条石砌筑,方向 95度。由 墓道、门庭、墓门、甬道、墓室、石房组成, 全
23、长 25.8米 ( 图三七)。 墓道长 19.25米,斜坡为 16 ,近底 修有 5级台阶,入口处宽 2. 3、接门庭处 内蒙古亦峰宝山辽璺 墓发简报 底宽 3.4、口宽 4.2、垂 直深 6. 86米。 墓门两边侧壁有长 1.25米的白灰墙,其顶 部与墓门转角上方斜砌 数层石板,底部地面斜 平,应为门庭建筑的简 单表现形式。 墓门宽 3. 24、髙 2. 56米,门面通抹白 灰,影作仿木门楼。门洞 外立置长 .1.86、宽 1.12、厚 0.22米的长方 形封门石 (图三三)。 甬道长方形,进深 1.2、宽 1.3、高 1.65 米。壁面白灰脱落,底部铺方砖,内口砌一道 砖墙封堵。 墓室平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赤峰 宝山 壁画 发掘 简报 齐晓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