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选址调查的分析报告.doc
《店铺选址调查的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店铺选址调查的分析报告.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店铺选址调查的分析报告店铺选址前首要的准备工作就是对店铺地址进行周密的调查,列出一份详尽的选址调查报告,从而逐一分析店铺的选址的利与弊,最后确定该地址是否适合店铺的运营。店铺选址调查报告第一步了解该地段家庭人口及收入水平 家庭状况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基本因素。家庭特点包括:人口、家庭成员年龄、收人状况等。如每户家庭的平均收入和家庭收人的分配,会明显地影响未来商店的销售。如所在地区家庭平均收入的提高,则会增加家庭对选购商品数量、质量和档次的要求。家庭的大小也会对未来的商店销售产生较大影响。比如一个两口之家的年青人组成的家庭,购物追求时尚化、个性化、少量化;而一个三口之家的家庭(有一个独生子女),则其
2、消费需求几乎是以孩子为核心来进行。家庭成员的年龄也会对商品具有不同需求。比如,老龄化的家庭其购物倾向为购买保健品、健身用品、营养食品等;而有儿童的家庭则重点投资于儿童食品、玩具等。店铺选址调查报告第二步 人口密度的普查 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可以用每平方公里的人数或户数来确定。一个地区人口密度越高,则选址商店的规模可相应扩大。要计算一个地区的白天人口,即户藉中除去幼儿的人口数加上该地区上班、上学的人口数,减去到外地上班、上学的人口数。部分随机流入的客流人数不在考察数之内。白天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多为办公区、学校文化区等地。对白天人口多的地区,应分析其消费需求的特性进行经营。比如采取延长下班时间、增加
3、便民项目等以适应需要。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到商业设施之间的距离近,可增加购物频率。而人口密度低的地区吸引力低,且顾客光临的次数也少。店铺选址调查报告第三步 客流量的统计*一般在评估地理条件时,应认真测定经过该地点行人的流量,这也就是未来商店的客流量。人流量的大小同该地上下车人数有较大关系。上下车客人数的调查重点为:1.各站上下车乘客人数历年来的变化。2.上下车乘客人数愈多的地方愈有利。3.上下车乘客人数若减少,又无新的交通工具替代的情况下,商圈人口也会减少。*根据车站出入的顾客年龄结构,可了解不同年龄顾客的需求。 一般而言,调查人口集聚区域是企业选择立地的重点。如:1.居住人口集聚区。如新建小区
4、、居民居住集中区等。2.日常上班的场所、学校、医院等,乃白天人口集结之场所,也就是人口聚集地区。3.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站等是人们利用交通工具的集结点,也是人口聚集之处。4.体育场、旅游观光地及沿途路线也是人们集聚活动的场所。店铺选址调查报告第四步 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力商圈内家庭和人口的消费水平是由其收入水平决定的,因此,商圈人口收入水平对地理条件有决定性的影响。家庭人均收入可通过入户抽样调查获取。比如北京西郊某商厦在立地之初,就对周围商圈一至二公里半径的居民按照分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出家庭样本 2000 个。经过汇总分析,这 2000 户居民中,人均收入在月千元左右的约占50, 500100
5、0 元的占 20,10001500 元的占 20,人均月收入 500 元以下的10;人均月收入 2000 元以上的约占 10。由此说明,该地区居民大都系工薪族家庭,属于中等收入水平。 店铺选址调查和评估方法(1)商圈的调查商圈,也称商业圈,是指店铺吸引消费者的地理区域。商圈的大小,与消费者所购买商品的特性、消费习惯、交通因素等有很大关系。一般以店铺设定的地点为圆心,周围一定距离为半径所划定的范围作为商圈设定考虑的因素,但实际上,还应综合店铺的业态形式、商品的特性、交通网的设立等一系列因素。而且商圈的形式不一定都是同心圆,店铺类型、规模、周围有无竞争者,顾客往返时间和交通障碍等都会影响商圈调查的
6、结果。商圈包含三个层次:中心商业田、次级商业田和边缘商业圈。中心商业圈占这一店铺顾客总数的 55一 70。这是最靠近店铺的区域,顾客在人口中所占的密度最高,每个顾客的平均购货额也最大,很少同其他商圈发生重叠。次级商业圈包含这一店铺顾客总数的 15一 25。这是位于中心商业圈外围的商圈,顾客较为分散,一般日常用品对这一商圈的顾客缺少吸引力。边缘商业圈包含了剩余部分的顾客,他们最分散,如便利店对他们就不具有吸引力,只有一些特殊晶、选购品才会吸引他们的到来。有效商圈范围的调查对于新设店铺商圈的划定,往往通过调查评价,包括对市场趋势的分析和对消费者的调查。市场趋势分析要收集有关资料,如人口分布的预测、
7、新住宅的兴建、公共交通运输、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资料。对消费者的调查,如往返于商店的距离和花费的时间多少是顾客乐于接受的,一家商店的坐落插所要具备哪些特征才能吸引顾客,最可能来新店的人们的住址等。分析市场趋势和调查消费者这两方面可以同时采用,也可只用其中一项,同样都可为勾划商圈轮廓提供依据。要划定一家新设店铺的商圈界限,可使用美国学者威廉雷利提出的雷利法则,也可称为“零售引力法则( 定律)”。他认为,商圈规模由于人口的多少和距离店铺的远近而有所不同,店铺吸引力是由最临近商圈的人口和里程距离两方面发挥作用。其内容是在两个城镇之间设立一个中介点,顾客在此中介点可能前往任何一个城镇购买,这个点位于对顾客
8、具有同等吸引力的两家商店位置上。雷利法则假定两地的交通条件和供应状况是相同的。则 A 城镇的商圈范围为 15 公里,B 城镇的商圈范围为 5 公里。实际上,任何两地的交通条件和供应状况都不会完全相同。因此,企业在确定商圈时,要考虑到不同地点的实际情况,对测定的商圈大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更接近于真实情况。雷利法则较适宜于以汽车为交通工具的国家和地区,对亚洲地区采说,人口密度高,购物主要以步行为主,可能更多地考虑步行的距离对商圈的影响作用。对于超级市场而言,不同的业态模式由于经营的商品种类不同,目标顾客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商圈范围;借鉴国外经验,一般而言;仓储式商场实行会员制度。许多商品都是成批
9、购买,商圈范围可达到 50 公里;大型综合超市卖场面积大,经营商品种类丰富,因而可吸引远距离的顾客,商圈也可达到 15-20 公里;而标准食品超市主要经营食品、商圈一般为 5 公里;传统食品超市经营的商品种类少,商圈约为 13 公里;便利店因为经营商品种类少,而价格又比其他的超市高,消费者购买主要是为了求方便,因而商圈只有 500米左右。商圈的顾客群调查商圈内的顾客群分为两部分:一是流动人口:二是住户。两种人口对营业额的影响不同。流动人口测定的一般方法是:a指定专人(最好是两个以上的人员,可轮流测量,获得全天的测试资料)到预定的店址测定各年龄层的人数。b将几个时段内测定的流动人口数平均,得到每
10、小时平均人数。c预估不同年龄层可能发生的客单价,即每一个顾客的购买金额。d预估入店率,即流动人口中进入店铺的人数比例。住户测定的方法是:(a)按商圈范围分层测定住户效。当前资料可从居民住宅区的居委会获得,未来资料可从政府有关部门获得。(b)根据远近距离估计入店串,第一商圈最高,第二商圈次之,第三商圈最低。(c)客单价预估则与入店率成反比,距离近、常上门的顾客,其购买单价通常不会太高,而距离远、上门次数少的顾客,其购买的单价通常较高。住户的情况调查是耗时最大的调查项目,而且了解的越详细越好。有关资料的收集可借助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可通过 4 条渠道发送:委托专业人员上门分送;与居委会合作分送;与学
11、校合作,通过中小学生送达到家庭;邮寄或直接送人住宅区的信箱内。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有必要的诱导,如重要性说明,赠送小礼品,按问卷编号开奖等等。店址调查及其评估方法商圈内的竞争店调查在作商圈内竞争店调查时,必须考虑到下列因素:现有同种业态店铺的数量,规模分布,新店开张率,所有商店的优势与弱点,短期和长期变动以及饱和情况等。任何一个商圈都可能处于商店过少、过多或饱和的情况。过小的商圈内只有很少的商店,提供满足商圈内消费者需求的特定产品与服务,以至每家商店都得不到相应的投资回报;一个饱和的商圈内的商店数目恰好满足商圈内人口对特定产品与服务的需要。饱和指数表明,一个商圈所能支持的商店不可能超过一个
12、固定数量,饱和指数可由下式求得:C*REIRS=-RF式中:IRS某商圈的零售饱和指数RE某商圈内消费者人均消费支出C某商圈内的顾客数RF某商圈内的商店数目例有三个地区,它们的顾客与商店情况如表 31 所示:表80000*10IRSA=-=32(元/平方米 )2500050000*15IRSB=-=25(元/平方米)3000030000*20IRSc=-=60(元 /平方米)10000若考虑到近期开业的经营同类商品的商店面积,则80000*10IRSA=-=24.24(元)25000+800050000*15IRSB=-=20.83(元)30000+600030000*20IRSc=-=3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店铺 选址 调查 分析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