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doc(8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质文本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教材分析与教法设想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教学准备精心制作
2、课件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备注创设情境1,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根底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3、演示实验2 说明首先展示胆矾晶体,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 ,然后进行实验。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演示 实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参加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参加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1.学生听课2.学生答复,回忆所学的知识3学生光观察实验4录实验现象5.答
4、复以下问题6.生答复,回忆所学的知识7.实验现象8.答复以下问题1.引出主题让学生感受和回忆身边所发生的事培养学生的兴趣自主学习合作共建知能应用巩固小结诊断评价作业布置与预习提纲板书设计一、物理变化 定义: 例子二、化学变化 定义: 例子83 / 84优质文本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技能目标: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情感目标:能体验到探究活
5、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言】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化学与我们关系密切,我们的身边处处是化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那么今天,我还要告诉你们,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化学中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
6、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下面我们利用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活动探究】一对蜡烛燃烧的探究【组织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桌上摆放一支蜡烛及有关实验用品。然后按以下的提示步骤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最后对探究结果进行填写,认真完成好探究活动报告。【探究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并嗅气味;切下一小块石蜡投入水中观察其现象。2、点燃蜡烛时: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注意观察:火焰由里至外的亮度变化;取一只枯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产生的物质
7、。3、熄灭蜡烛后,观察现象,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4、将你仔细观察的现象和描述的体验与同学交流。【小结】化学学习表达三个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蜡烛受热时是否熔化,燃烧时是否发光、放热并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生成等;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4、探究活动完成后,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这个探究活动的过程、结果、分析过程等写成实验报告形式,才是一个探究活动完整过程。你可以参考书上格式写报告,当然也可以自己设计报告的形式。【活动探究】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提出问题:问题1:如何收集
8、一瓶你呼出的气体?问题2:如何证明你收集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如何证明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问题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分别发生什么现象?问题4:对着一块枯燥的玻片呼气,与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比拟,有何不同?【学生活动】组织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和以往自然中所学的知识先进行讨论问题1-4,然后再通过实验即步骤1-步骤4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小结】1、探究活动得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多。2、探究活动得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少。3、探究活动得出,探究
9、过程不但要尊重事实,还要有严谨的态度,认真动手操作实验,逐步培养分析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获得有价值结论的能力。【归纳总结】1、从日常生活中常可以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等获得有价值的结论。2、探究活动实验完成后,应认真写出实验报告。优质文本1.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遵守学实验室的规那么,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知道药品的取用规那么,初步学会药品的取用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为以后学习化学、做好化学实验打下根底情感态度价值观:3、认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知道严谨的科
10、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重点与难点:药品的取用方法。教学学习过程:一、药品的取用:1.实验室药品取用规那么阅读药品取用规那么: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或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保证平安。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1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那么: 不能用手药品不要把鼻孔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正确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不得任何药品的味道。2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用,固体只需。3用剩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 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也不能随意;更不能; 要放入。4实验中要要注意
11、保护眼睛。2.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1使用仪器:药匙或镊子取用粉末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的两端为大小两匙,取药品量时用大匙,时用小匙。块状的药品(如石灰石等)可用夹取。2方法:粉末状固体:“一斜二送三直立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防止药品沾和上,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人,然后使试管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块状固体和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 “一横二放三慢竖把块状的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人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人以后,再把容器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以免。3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以备下次使用。2.液体药品的
12、取用1较多量:“一放、二向、三挨、四流液体药品通常盛在里。取用时,先拿下瓶塞,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瓶口要紧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人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倒完液体,立即,把瓶子。2较少量:用胶头滴管吸取见p图1-28滴管是用来和少量试剂的一种仪器。使用滴管时,用手指捏紧橡胶胶帽,赶出滴管中的,然后把滴管伸人试剂瓶中,放开手指,试剂即被吸人。取出滴管,把它放在烧杯上方(不要接触烧杯壁,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的污染),然后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挤橡胶胶帽,试剂便滴人烧杯中。 使用滴管时要注意: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不要或,防止试液倒流,腐蚀橡胶胶帽;不要把滴管
13、放在试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用过的滴管要立即,以备再用。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滴瓶上的滴管用水冲洗)。3极少量:用玻璃棒蘸取4一定量:量筒常常与胶头滴管配合使用二、记背元素名称和符号:锰-Mn 钡-Ba2.1空气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初步认识纯洁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洁物和混合物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拟,了解混合物和纯洁物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2.通过对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
14、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教学难点 纯洁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一、学情分析:?空气?这节课是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的知识。首先,化学是初中九年级才开设的课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这一门刚开设的课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动机都非常明确,动力十足;其次,空气是人类离不开的物质,学习自己身边的事物,学习与自身联系紧密的事物,可想而知,不用你催促,他们自己就充满了好奇,就有无穷的动力。二、教学方法:学生预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表达学生的学习动机。三、教学过程:我们先来
15、看一首唐代诗人李峤的绝句:(大屏幕展示)提出:诗中的自然现象是什么?风实际上又是什么?【导入新课】: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和研究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空气。板书出课题【大屏幕展示】学生预习过的问题1、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生活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2、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3、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吗?画出装置图即可,其原理又是什么?【讲授新课】下面请同学们交流: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图。学生在交流中,充分表达他们的主体地位,学习动机明确。教师展示出装置。学生分析实验原理:利用物质燃烧来消
16、耗容器内的氧气,从而引起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再根据水倒流的体积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教师强调: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所用的可燃物是红磷,且红磷必须过量。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现象:1、红磷燃烧冒白烟,一段时间后熄灭。2、翻开弹簧夹后,水倒流,水面上升,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教师设疑:是否是所有可以燃烧的物质都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呢?教师设疑,激起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学生讨论:经过讨论,大局部学生认为蜡烛应该也可以,因为它也能在空气中燃烧,把氧气给消耗掉。于是,我就顺水推舟让学生上讲台演示“利用蜡烛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水倒流的体积接近空气体积的十分之一
17、。设问:这两个实验,到底哪一个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呢?层层递进,引起学生的热情,使他们的学习动力到达顶峰。学生分析:让学生明白利用蜡烛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是不准确的,从而引导学生找到原因,并得出: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选择可燃物的要求:消耗氧气,但不能生成新的气体。到此,本节课的难点已突破,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自身积极学习动机的带着下,一步步把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这时,教师很自然的讲出红磷燃烧时应生成固体,我们刚刚看到的白烟就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固体,可用式子把这一反响表示出来。红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回忆历史】今天我们所做的实验就是依据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当年的实验原理
18、设计的,下面我们再来回忆一下拉瓦锡的实验。大屏幕展示拉瓦锡的实验装置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后来,科学家们又陆续发现了氦、氖、氩、氪等稀有气体,最终得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大屏幕展示【学生讲授】纯洁物和混合物教师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成分,我们把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响,他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如:河水、海水、铁矿石、矿泉水等。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洁物,纯洁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氮气N2、氧气O2、二氧化碳
19、CO2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板书设计: 空气1、空气 :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2、红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3、纯洁物有专门的化学符号、混合物 纯洁物:O2、N2、CO2 混合物:空气、河水、海水2.2氧气课题氧气教学目标1:了解02的性质、用途,以及S、P、Al与02反响的现象、反响表示式。 2: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性质、氧化剂的概念。 4:了解化学反响、化合反响、氧化反响、缓慢氧化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在本课题中要重点培养
20、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教学重点1:氧气的性质、化学变化 2:S、P、Fe与02反响的现象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氧化反响和化合反响的概念。教材分析与教法设想1.实验探究 2.多媒体教学 3.仔猪体内就讨论。教学准备相关实验器材 相关课件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备注创设情境提问】1空气中有哪些气体?这些气体的体积分数各是多少?2空气中最重要的气体是什么?【引入】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我们对氧气有多少了解呢?现在让我们来学习氧气的性质。一:氧气的性质【演示】展示一瓶氧气。【讲述】氧气的物理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 (1
21、01千帕 室温)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1:0.03)的气体,密度:D=1.429g/L 比空气略重(高山为什么缺氧)可液化: 101千帕时:-183液化为淡蓝色液体.,可固化: 101千帕时:-218固化为雪花状淡蓝色固体.在标准状况下: (101千帕0 ):氧气:DO2=1.429g/L空气:D=1.293g/L氮气:DN2=1.25g/L【讲述】通常状况和标准状况的区别。【设问】我们知道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又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响呢?【演示】硫在氧气燃烧的实验一边实验一边引导学生观察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时火焰颜色的不同。【讲述】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时火焰颜色不同的原因以及二氧化硫的气味。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