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3-第5章-第2、3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配套课件]备课讲稿.ppt
《生物-必修3-第5章-第2、3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配套课件]备课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3-第5章-第2、3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配套课件]备课讲稿.ppt(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生物-必修必修3-3-第第5 5章章-第第2 2、3 3节-生生态系系统的能量流的能量流动和物和物质循循环 配套配套课件件 2能量流动的过程:(1)写出图中甲、乙、丙、丁、戊所代表的内容。甲:_乙:_丙:_丁:_ 戊:_(2)通过上述图解可看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能量流动相同的三个方向。呼吸作用分解者通过_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呼吸作用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被下一营养级_。被_分解利用。同化分解者3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1)能量传递效率:指_之间_的比值。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单向流动(2)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_、_。(3)研究意义:逐级递减人工生态系统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_,
2、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能量流动对人类最有益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的部分。二、物质循环无机环境生物群落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_与_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全球性循环流动2特点:_、反复利用、_。3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整体。4实例碳循环:CO2CO2(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_和碳酸盐。(2)循环形式:_(主要)。光合化能合成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3)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_作用、_作用实现的;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_和_实现。5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联系:物质循环和
3、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原因是:(1)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食物链(网)能量(2)物质是能量沿_流动的载体。(3)_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判断正误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一定是太阳能。()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些渠道进行的。()3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可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4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5食物链各营养级中 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答案:1.2.3.4.5.考点一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1能量流动图解:(
4、1)能量来源a.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b.消费者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2)能量去向: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定量不定时:a.自身呼吸消耗能量的最终去路 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定量定时: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d.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这部分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动物同化的能量不等于摄入的能量同化量为每一营养级通过摄食并转化成自身有机物的能量,摄入量是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同化量
5、摄入量粪便量。2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2)逐级递减: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这一部分最终流入分解者。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见下图):项目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形状特点正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有时会出现倒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象征含义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生物量(现存生物有
6、机物的总量)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3生态金字塔: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三者都是用来说明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情况的,三者统称为生态金字塔。利用“拼图法”巧解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1)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即生产者的同化量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A1),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1C1D1)。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 B1、流向分解者的 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 D1。(2)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1/W1)100%,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2/D1)100%。高考探究 考向1能量流动的特点例1(2
7、014 年山东卷)6 月 8 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 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和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4
8、)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解析(1)对于种群中有益动物的开发和利用,为了能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在种群数量大于K/2 时进行捕获,并使捕获后种群的数量保持在K/2 点,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强;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根据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个体数M重捕个体总数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m,可推出种群个体数NMn/m,由于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所以分数中分子不变,分母减小,分数值增大,即种群数量偏大。(2)群落中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叫群落的垂直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
9、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是群落演替中的初生演替。(3)从图中能量流动来看,固定太阳能的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能量流动的起点,整个生物部分最终都流向 B,说明其是分解者,C、D 是消费者;连接生物部分与非生物的主要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在食物链ADC 中,传递效率为1.5106/7.510620%。(4)生态系统之所以能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取决于自我调节能力或抗污染的自我净化能力,但其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若超过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或抗污染的自我净化能力,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答案(1)b 偏高(2)垂直(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3)A B(两空可颠倒)20
10、%(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考向 2 能量流动的计算例 2(2016 年菏泽质检)有一食物网如下图所示。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 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增加1 kJ 的能量,丙最少含多少能量()A550 kJC400 kJB500 kJD100 kJ解析设丙的能量为 x,因为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故经丙丁己庚传递到庚的能量为 0.5 kJ,则需要丙0.5(10%)3500(kJ),经丙戊庚传递到庚的能量为 0.5 kJ,则需要丙0.5(10%)250(kJ),即丙最少含50050550(kJ)的能量。答案A考向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途径例3(2016 年新课标卷)我国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配套课件 生物 必修 生态系统 能量 流动 物质 循环 配套 课件 备课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