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的中医治培训讲学.ppt
《秋季腹泻的中医治培训讲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腹泻的中医治培训讲学.ppt(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秋季腹泻的中医治1 1 推拿推拿11辨证推拿小儿腹泻辨证分型基本分为湿热泻、风寒泻、伤食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五个证型。辨证论治小儿腹泻的基本处方辨证论治小儿腹泻的基本处方常用于湿热泄泻的穴位有:清脾经、清大肠、退六腑、清小肠、清胃经、推下七节骨。常用于风寒泄泻的穴位有:揉外劳宫、补脾经、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三关。常用于伤食泄泻的穴位有:运内八卦、清胃经、清大肠、补脾经、推板门、揉中脘、摩腹揉脐、按揉足三里。常用于脾虚泄泻的穴位有:运内八卦、清补脾、补大肠、推三关、按揉足三里、推上七节骨、捏脊。用于脾肾阳虚泄泻的穴位有:补脾经、补肾经、捏脊、揉外劳、推三关、补大肠、揉二马、
2、摩腹、揉脾俞肾俞寒泻:腹鸣腹痛,小便清长,大便稀薄或溏泻,大便呈绿色或带有奶块。治疗手法:取手部阴阳穴1分钟,补脾土2分钟,推三关1分钟,补大肠23分钟,腹部揉压3分钟,取天枢穴2分钟,肾部推上七节1分钟,自下而上进行捏脊79遍。实热泻:身热,肛门红,大便稀薄,便带有腥臭味。治疗手法:退六腑1分钟,清补脾2分钟,清大肠23分钟,腹部揉脐部2分钟,揉中腕、天枢穴各1分钟,脊部自上而下用拇指进行刮脊1020次,揉长强1分钟。伤食泻:腹胀,有时呕吐,大便稀带有酸臭味,小便少。治疗手法:手部清脾土1分钟,揉板门1分钟,清大肠23分钟,清小肠1分钟,腹部揉脐部2分钟,顺降结肠揉压23分钟,揉中腕、天枢各
3、1分钟,肾部自上而下进行刮脊30次,推下七节20次。脾虚泻:纳差食少,腹泻久,身体消瘦精神倦怠。治疗手法:手部补脾土2分钟,运土入水2分钟,补大肠23分钟,腹部揉脐部2分钟,揉中腕、天枢、关元各1分钟,下肢揉足三里各1分钟,揉三里(胃经合穴)及胃经路线。脊部自上而下进行捏脊710次,在肾俞、胃脾俞、肝俞穴部位向上提拉,可听到响声,推上七节1分钟。治疗30分钟后才可让患者进食,给患儿饮生理盐水,以防脱水。在脊柱及其两侧进行捏脊(刮脊)。该部位是督脉和膀胱经过第一侧线所循环部位;督脉可主一身之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是肺、心、肝、胆、胃、肾俞等五脏六腑俞穴的部位,所谓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转输脊部位,在胃
4、部进行捏脊可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肝、胆、脾、胃俞可调节肝、胆、脾、胃等脏腑的功能,故可治疗腹泻和消化道疾病。在骶部按摩推七节穴,刺激反射可调节结肠下部、直肠等器官功能活动,所以推七节穴可治疗小儿腹泻。内脏神经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消长,是一对既矛盾又统一的整体,穴位的选择,手法的运用,刺激的强度是要因病而异。按摩手部穴位的机理,是气血运行的路线,内连五脏六脏,外连四肢百骸,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调理着脏器功能活动,发生疾病后,调节功能也相应改变。所以在有关经脉穴位上进行推拿按摩,能调整人体各部位的功能。在腹部进行揉压可促进胃肠吸收功能,中脘是胃的募穴,关元是小肠的募穴,天枢是大肠的募
5、穴,胃肠功能失调刺激其募穴,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周东辉1采用辨证推拿的方法治疗小儿腹泻,治疗316例患儿,总有效率95%。刘志新等2采用健脾和胃、利湿止泻的方法治疗小儿腹泻,取穴:补脾经、补大肠、分手阴阳、运土入水、推三关、揉足三里、推上七节骨、捏脊。治疗172例患儿,总治愈率100%。李玉娥等3在治疗不同类型小儿腹泻时,除取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补脾经、推大肠、按揉足三里外,伤食泻加逆运内八卦、清胃经;寒湿泻配以推三关退六腑、分阴阳、顺运内八卦;脾肾阳虚泻揉外劳宫、左揉肚脐等。治疗116例患儿,总有效率100%。褚付英4在基本分型的基础上认为小儿腹泻存在变证,即伤阴泄泻和伤阳泄泻,治疗上两者主
6、要应用补脾经、揉外劳、清天河水等穴位。文献报道推拿治疗小儿腹泻临床平均总有效率达98%以上。1 12 2 基本方推拿基本方推拿基本方推拿较辨证推拿取穴少,操作简便临床常用的基本处方5-7:捏脊、清补脾经、清大肠、分阴阳、拿肚角(脐下2寸(石门)旁开2寸大筋。(操作)用拇、食、中三指拿法,称拿肚角;或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次数)3到5次。(主治)腹痛、腹泻。)、摩腹、揉脐、揉龟尾。史海峰等5应用推拿补泻四穴即捏脊、拿肚角、补脾经、清大肠为主治疗小儿腹泻75例,总有效率947%。实践证明,基本方推拿治疗的平均总有效率低于辨证推拿,但其更为简便易行,易于推广。1 13 3 简易推拿简易推拿临床常用
7、的简易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手法,主要为复式手法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法、捏脊法、单穴推拿等8-12。如王文波8应用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00次的简易推拿方法治疗小儿腹泻120例,总有效率983%。廖品东等11采用冯氏捏脊疗法(即以双手示、中、无名及小指重叠屈曲,以示指2、3指节推进,以两拇指与示指指节提捏皮肤)治疗小儿腹泻40例,总有效率975%。且对612个月龄段小儿以及伤食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孙毓等12采用向上直推承山穴治疗小儿腹泻48例,总有效率为100%。使用简易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平均总有效率达98%以上。2 2 针刺针刺临床应用针刺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常用的穴位为足三里
8、、天枢、四缝穴、大肠俞、脾俞、胃俞、上巨虚,手法多用补法或平补平泻,针刺方法主要为速刺、半刺等13-16。郝明泽13采用半刺法(即其刺仅及皮且迅速出针)治疗小儿腹泻,所有患者均取双侧天枢、会阳,单侧足三里及其对侧内庭共治疗82例患者,总有效率100%。董杨颖等14采用针刺四缝穴和足三里等穴位治疗小儿腹泻,针刺四缝穴时深度以能使针身立稳为度,或点刺出少许黄色、白色透明黏液,针刺足三里穴时要快速进针平补平泻,不留针,共治疗患者46例,总有效率935%。3 3 刺血疗法刺血疗法刺血疗法每次只取12个穴位,常用的有四缝穴、少商穴、太白穴等17-19。刘鸿雁等19取四缝穴点刺挤出黄白黏液或者血液,配合闪
9、罐治疗39例,总有效率9487%。4 4 穴位注射穴位注射临床应用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腹泻多采用山莨菪碱、维生素B1、维丁胶性钙等药物注射于足三里穴、大肠俞、天枢穴等20-23。654-2足三里穴位注射。注射方法:取双侧足三里穴,消毒后用4.5号针头,进针约0.5cm1cm,回抽无血后注入654-20.01mg-11次天-1,连续23天。足三里是中医治疗胃肠疾病的重要穴位。采用小剂量654-2穴位注射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进行慢性刺激,不但能引起机体重新调节其功能的作用,迅速提高胃旦白酶的活性,而且还能激活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机能,抑制炎症渗出,增强炎症病灶的屏障机能,使发热反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季 腹泻 医治 培训 讲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