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教程文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教程文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现代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其使用目的是其使用目的是:1、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或者缓解或者缓解2、损伤或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损伤或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或补偿缓解或补偿3、解剖或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或、解剖或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或者调节者调节4、妊娠控制、妊娠控制简单定义:以医学临床和医学研究简单定义:以医学临床和医学研究为目的的仪器为目的的仪器常见的现代医学仪器医用X线诊断装置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CT)磁共振成像系统(MRI)核医学诊断仪器及设备(ECT、PET)超声设备放射治疗装置(钴60、X-刀、-刀)医用光学仪器(医用内窥镜等)生理量测量仪
2、器(ECG、EMG、EEG、IBP、NIBP、SaO2)、监护仪电治疗类设备(起搏器、除颤器、高频电刀)生化分析类仪器(质谱仪、色谱仪、血气分析、尿液分析等)一、本门课程的内容医学仪器输入或输出的物理量输入或输出的物理量不是电压或电流不是电压或电流输入或输出的物理量输入或输出的物理量是电压或电流是电压或电流医学电子仪器医学电子仪器超声、放射等设备超声、放射等设备医学电子仪器医学电子仪器测量、诊断测量、诊断治疗类仪器治疗类仪器心电心电脑电脑电肌电肌电诱发诱发电位电位监监护护仪仪血压血压测量测量仪器仪器心心脏脏起起搏搏器器心心脏脏除除颤颤器器微弱信号处理微弱信号处理电气安全电气安全高高频频电电刀刀
3、二、本课程基本要求掌握掌握“三个基本知识三个基本知识”、培养、培养“一个基本一个基本能力能力”,即掌握医学电子类仪器的,即掌握医学电子类仪器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基本电路;培养基本应用能力(仪器分析、仪器设计、(仪器分析、仪器设计、仪器维护)仪器维护)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学验证性实验教学设计性实验教学三、主要参考书1、余学飞,现代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余学飞,现代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华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John G.Webster,Medical Instrumentation Application and Design,Third edition,Joh
4、n Wiley&Sons,INC.19983、吴建刚,现代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修,、吴建刚,现代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修,电子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4、邓亲恺,现代医学仪器原理与设计,科学、邓亲恺,现代医学仪器原理与设计,科学出版社,出版社,2004第一节 生物信息知识简介一、人体系统的特征一、人体系统的特征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系统,它是由神经人体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系统,它是由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分系统组成,分系统间分系统组成,分系统间相互独立相互独立,又保持又保持有机联系有机联系,共同维持生命。,共同维持生命。器官的自控制系
5、统器官的自控制系统 神经控制系统神经控制系统 内分泌控制系统内分泌控制系统 免疫控制系统免疫控制系统二、人体控制功能的特点负反馈机制负反馈机制双重支配性双重支配性多重层次性多重层次性适应性适应性非线形非线形三、生物信息的基本特征不稳定性不稳定性非线性非线性概率性概率性四、生物信息的类型a)离散参数的离散信息 b)离散参数的连续信息 c)连续参数的连续信息 d)连续参数的离散信息 第二节:医学电子仪器的结构一、医学仪器的基本构成1.生物信息的检测生物信息的检测 根据生物信息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生理参量,采用根据生物信息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生理参量,采用不同的方式(传感器和处理电路)不同的方式(传感器
6、和处理电路)典型参数典型参数幅度范围幅度范围频率范围频率范围使用传感器(使用传感器(电极)类型电极)类型心心电电(ECG)0.015mV0.05100Hz表面电极表面电极脑脑电电(EEG)2200V0.1100Hz帽帽状状、表表面面或或针针状状电电极极肌肌电电(EMG)0.025mV52000Hz表面电极表面电极胃胃电电(EGG)0.011mVDC1Hz表面电极表面电极心心音音(PCG)0.052000Hz心音传感器心音传感器血血流流(主主动动脉)脉)1300mL/sDC20Hz电磁超声血流计电磁超声血流计输出量输出量425L/minDC20Hz染料稀释法染料稀释法心阻抗心阻抗15500DC6
7、0Hz表面电极、针电极表面电极、针电极体温体温3240CDC0.1Hz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2.生物信息的处理生物信息的处理 为了从检测到的信号中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为了从检测到的信号中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同时使信息的特征更明确、更准确、更直观同时使信息的特征更明确、更准确、更直观3.生物信息的记录与显示系统生物信息的记录与显示系统 直接描记式记录器直接描记式记录器 磁记录器磁记录器 数字式显示器数字式显示器4.辅助系统辅助系统二、医学仪器的工作方式直接和间接直接和间接实时和延时实时和延时间断和连续间断和连续模拟和数字模拟和数字第三节:医学仪器的特性与分类一、医学仪器的主要技术参数一、医学仪器的
8、主要技术参数(或称为静态参数static characteristics)1.准确度(准确度(Accuracy)2.精密度精密度(Precision)3.输入阻抗输入阻抗(Input impedence)4.灵敏度灵敏度(Sensitivity)5.频率响应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6.信噪比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7.零点漂移零点漂移(Zero drift)8.共摸抑制比共摸抑制比(CMRR common mode rejection ratio)(一)准确度(一)准确度(Accuracy)准准确确度度是是衡衡量量仪仪器器测测量量系系统统误误
9、差差的的一一个个尺尺度度。准准确确度度可可理理解解为为测测量量值值与与理理论论值值之之间间的接近程度。的接近程度。理论值测量值理论值测量值 准确度准确度 理论值理论值(二)精密度(二)精密度(Precision)精密度是指仪器对测量结果区分程度的一精密度是指仪器对测量结果区分程度的一种度量。表示从所选定的已知数据中可能种度量。表示从所选定的已知数据中可能分辨的数值。分辨的数值。(三)输入阻抗(三)输入阻抗(Input impedence)通通常常称称外外加加输输入入变变量量(如如电电压压、力力、压压强强等等)与与相相应应应应变变量量(如如电电流流、速速度度、流流量量等等)之之比比为为仪器的输入
10、阻抗。仪器的输入阻抗。输入阻抗输入阻抗Z为被测量的输入变量为被测量的输入变量X1和另一固有变和另一固有变量量X2的比值。即的比值。即 信号功率为(四)灵敏度四)灵敏度(Sensitivity)仪器的灵敏度是指输出变化量与引起它变仪器的灵敏度是指输出变化量与引起它变化的输入变化量之比。化的输入变化量之比。(五)频率响应(五)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仪器保持线性输出时,允许其输入频率变仪器保持线性输出时,允许其输入频率变化的范围,它是衡量系统增益随频率变化化的范围,它是衡量系统增益随频率变化的一个尺度。的一个尺度。(六)信噪比(六)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
11、atio)信噪比定义为信号功率信噪比定义为信号功率PS与噪声功率与噪声功率PN之之比,即比,即 为为了了便便于于对对信信噪噪比比作作定定量量比比较较,常常以以输输入入端端短短路路时时的的内内部部噪噪声声电电压压作作为为衡衡量量信信噪噪比的指标,即比的指标,即(七)零点漂移(七)零点漂移(Zero drift)仪器的输入量在恒定不变(或无输入信号)仪器的输入量在恒定不变(或无输入信号)时,输出量偏离原来起始值而上、下漂动、时,输出量偏离原来起始值而上、下漂动、缓慢变化的现象称为零点漂移。缓慢变化的现象称为零点漂移。n n(八八)共共摸摸抑抑制制比比(CMRR common mode reject
12、ion ratio)n n定义为放大差模信号和抑制共模信号的定义为放大差模信号和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为共模抑制比,用下式表示:能力为共模抑制比,用下式表示:二、医学仪器的特殊性被作用对象(人)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仪器的特殊性被作用对象(人)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仪器的特殊性 1.噪声特性噪声特性 2.个体差异与系统性个体差异与系统性 3.生理机能的自然性生理机能的自然性 4.接触界面的多样性接触界面的多样性 5.操作与安全性操作与安全性(一)噪声特性(一)噪声特性 从从人人体体拾拾取取的的生生物物信信号号不不仅仅幅幅度度微微小小,而而且且频频率率也也低低。必必须须尽尽量量采采取取各各种种抑抑制制措措施
13、施,使使噪噪声声影影响响减减至至最最小小。一一般般来来说说,限限制制噪噪声比放大信号更有意义声比放大信号更有意义。(二)个体差异与系统性(二)个体差异与系统性 人人体体个个体体差差异异相相当当大大,用用医医学学仪仪器器作作检检测测时时,应应从从适应人体的差异性出发,要有相应的测量手段。适应人体的差异性出发,要有相应的测量手段。人体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测定人体某部分的机能人体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测定人体某部分的机能状态时,必须考虑与之相关因素的影响。要选择状态时,必须考虑与之相关因素的影响。要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消除相互影响,保持人体的系适当的检测方法,消除相互影响,保持人体的系统性相对稳定。统
14、性相对稳定。(三)生理机能的自然性(三)生理机能的自然性 在检测时,应防止仪器(探头)因接触而在检测时,应防止仪器(探头)因接触而造成被测对象生理机能的变化。因为只有造成被测对象生理机能的变化。因为只有保证人体机能处于自然状态下,所测得的保证人体机能处于自然状态下,所测得的信息才是可靠的、准确的。信息才是可靠的、准确的。(四)接触界面的多样性(四)接触界面的多样性 为了能测得人体的生物信息、必须使传感为了能测得人体的生物信息、必须使传感器(或电极)与被测对象间有一个合适的、器(或电极)与被测对象间有一个合适的、接触良好的接触界面。接触良好的接触界面。(五)操作与安全性(五)操作与安全性 在在医
15、医学学仪仪器器的的临临床床应应用用中中,操操作作者者为为医医生生或或医医辅辅人人员员,因因此此要要求求医医学学仪仪器器的的操操作作必必须简单、方便、适用和可靠。须简单、方便、适用和可靠。另外,医学仪器的检测对象是人体,应确另外,医学仪器的检测对象是人体,应确保电气安全、辐射安全、热安全和机械安保电气安全、辐射安全、热安全和机械安全,使得操作者和受检者均处于绝对安全全,使得操作者和受检者均处于绝对安全的条件下。的条件下。第四节:医学仪器的设计原则Design criteria for commercial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development 影响仪器设计的基本
16、因素有五种,即信号因素、影响仪器设计的基本因素有五种,即信号因素、环境因素、医学因素、经济因素和时代因素,环境因素、医学因素、经济因素和时代因素,这些因素都是进行设计时考虑的基本原则这些因素都是进行设计时考虑的基本原则。医学仪器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临床需求:Ideas often come from people working where health care is delivered,because clinical needs are most evident there.仪器设计时必须做的几项工作1、寻找设计灵感(寻找设计灵感(ideas)2、对设计灵感进行可行性分析对设计灵感进行可行性
17、分析3、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4、进行生产、市场可行性分析、进行生产、市场可行性分析5、制定产品标准、制定产品标准6、样机研制及产品质量检测、样机研制及产品质量检测7、动物及临床试验、动物及临床试验8、医疗仪器新产品的审批和注册、医疗仪器新产品的审批和注册 医学仪器设计步骤医学仪器发展的重大事件1、1816年发明了听诊器,年发明了听诊器,1850年发明了临年发明了临床体温计床体温计2、1895年伦琴发现了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由此开创了人射线,由此开创了人体影像诊断的先河(体影像诊断的先河(1901年年NP 物理)物理)3、1903年荷兰生理学家艾萨文(年荷兰生理学家艾萨文(Wi
18、lliam Einthoven)研制了第一台心电图仪并创立了)研制了第一台心电图仪并创立了肢体标准导联测量方法(肢体标准导联测量方法(1924年年NP生理)生理)4、1924年法国学者年法国学者Berger采用头皮电极记录采用头皮电极记录了人脑的电活动,标志着脑电图机的诞生了人脑的电活动,标志着脑电图机的诞生5、1958年商品化的超声诊断仪问世年商品化的超声诊断仪问世6、1972年英国工程师豪斯菲尔德年英国工程师豪斯菲尔德(G.N.Hounsfield)将计算机技术和)将计算机技术和X射线射线相结合,发明了相结合,发明了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omputerized to
19、mography X-ray system,CT),使三维医学图像诊断成为现),使三维医学图像诊断成为现实(实(1979年年NP 生理学与医学奖)生理学与医学奖)7、自、自1958年年H.O.Anger研制成功医用研制成功医用Gama照相机,核医学影像类仪器开始应用于临照相机,核医学影像类仪器开始应用于临床,基于给病人施加放射性标记药物,在床,基于给病人施加放射性标记药物,在人体外部探测所发射的人体外部探测所发射的 射线而成像的,随射线而成像的,随着着CT技术的发展,有技术的发展,有ECT(放射性同位素断(放射性同位素断层成像),单光子放射断层成像层成像),单光子放射断层成像SPECT,正,正
20、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能提供生理代谢方,能提供生理代谢方面的信息。面的信息。8、核磁共振(、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是一种谱分析方法,)是一种谱分析方法,1973年美国科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学家保罗.老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特老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特.曼斯曼斯菲尔德独立地研制出临床实用的磁共振成菲尔德独立地研制出临床实用的磁共振成像仪像仪MRI。不仅提供人体解剖图象,还能提。不仅提供人体解剖图象,还能提供特定部位的生理功能信息。(均获供特定部位的生理功能信息。(均获2003年年NP生理医学奖)生理医学奖)9、治疗类仪器:、治疗类仪器:
21、20世纪初,利用电磁波谱世纪初,利用电磁波谱不同频段(包括非电磁波谱的超声波)的不同频段(包括非电磁波谱的超声波)的生理效应,研制了各种治疗仪器,代表的生理效应,研制了各种治疗仪器,代表的有:心脏起搏器、高频电刀、激光刀、直有:心脏起搏器、高频电刀、激光刀、直线加速器等线加速器等10、生化分析仪器:、生化分析仪器:19世纪末出现,世纪末出现,20世世纪得到得到长足发展,是利用谱分析方法、纪得到得到长足发展,是利用谱分析方法、电化学方法、各种分离技术等,对人体成电化学方法、各种分离技术等,对人体成分进行离体分析。分进行离体分析。发展预测未来未来5年医学仪器的六大发展方向:年医学仪器的六大发展方向
22、:1、计算机相关技术:计算机辅助诊断、智能器、计算机相关技术:计算机辅助诊断、智能器械、机器人和网络技术(械、机器人和网络技术(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医学影像存档与传输医学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小型化生化和光学生物传感器融合方式系统),小型化生化和光学生物传感器融合方式出现的仪器。出现的仪器。2、分子医学仪器:包括遗传诊断、遗传治疗和、分子医学仪器:包括遗传诊断、遗传治疗和组织工程化仪器以及生物传感器。组织工程化仪器以及生物传感器。3、家庭和自我保健类仪
23、器:随着医学模式由、家庭和自我保健类仪器: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生物技术技术”模式向模式向“生物生物心理心理社会社会技术技术”模式转化,家庭和自我保模式转化,家庭和自我保健类仪器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包括:家健类仪器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包括:家庭庭/自我监护与诊断、家庭自我监护与诊断、家庭/自我治疗和远程自我治疗和远程医疗;医疗;产品有:血尿生化指标和药物浓度的家用诊产品有:血尿生化指标和药物浓度的家用诊断测试仪器、血糖水平检测仪、家用智能化断测试仪器、血糖水平检测仪、家用智能化器械来控制治疗和器械来控制治疗和“训导训导”病人、床边监护病人、床边监护等用于家庭和社区的远程医疗设备、等用于家庭和
24、社区的远程医疗设备、“低技低技术操作术操作”的高技术产品。的高技术产品。4、基于微创及无创方法的器械:微创心血、基于微创及无创方法的器械:微创心血管和神经外科器械、激光外科、机器人外管和神经外科器械、激光外科、机器人外科、纳米技术、内镜、功能和多模式成像、科、纳米技术、内镜、功能和多模式成像、MRI、PET和造影剂,主要集中在微小型化和造影剂,主要集中在微小型化器械上。微型电子机械系统(器械上。微型电子机械系统(MEMS-micro electric machine system)5、器械、器械/药物的复合产品:药物的复合产品:第一,用于胰岛素和其它药物的植入式泵,第一,用于胰岛素和其它药物的
25、植入式泵,采用生物传感器监视身体中药物浓度并对药采用生物传感器监视身体中药物浓度并对药物递送速度进行动态调节,还会开发出新的物递送速度进行动态调节,还会开发出新的聚合物缓释器械,实现药物的安全性和长效聚合物缓释器械,实现药物的安全性和长效性。性。第二,研制出新型药物灌注器械,如用于抗第二,研制出新型药物灌注器械,如用于抗血栓形成的心脏植入物、抗菌包覆的矫形用血栓形成的心脏植入物、抗菌包覆的矫形用植入物。植入物。第三,出现适用于老年人家庭使用的药物递第三,出现适用于老年人家庭使用的药物递送系统,如鼻腔和口腔吸入器械送系统,如鼻腔和口腔吸入器械6、采用硬件和组织工程的器官移植、采用硬件和组织工程的器官移植/辅助辅助器械。归纳在该技术领域的包括人工器官、器械。归纳在该技术领域的包括人工器官、组织工程化器官和电刺激。相应的人工产组织工程化器官和电刺激。相应的人工产品是:骨、心脏瓣膜、心泵、软骨、胰、品是:骨、心脏瓣膜、心泵、软骨、胰、血管、肾、皮肤、肝、眼和再生的神经细血管、肾、皮肤、肝、眼和再生的神经细胞、以及心脏、神经和神经肌肉刺激器胞、以及心脏、神经和神经肌肉刺激器THE END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