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经济手段加强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docx
《利用经济手段加强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经济手段加强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利用经济手段加强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 内容提要1.对我国自然资源开发模式的反思2.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蒋庭松等,1991,1991,1993)3.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环境管理的现行经济手段及其评价4.关于我国运用经济手段进行自然资源开发环境管理的建议摘要我国传统的自然资源开发模式,由于实行自然资源无价、原材料低价的做法,使原材料价格不能反映自然资源开发的完全成本,从而不仅影响了自然资源开发企业的自身发展,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低效率利用和奢侈,还造成了严峻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开发环境管理中的经济手段,是以自然环境资源价值理论为基础,采纳征收税费、押金、拨款和创建市场等方
2、法,将自然资源开发的外部不经济性内化到开发话动中,通过市场和价格机制促使企业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的区分是它注意效率。我国目前采纳的经济手段主要是:税务、资源产业管理、土地管理和环境爱护等部门征收的税费,但存在着关系不清、缺少依据、作用不强、手段单调和挪用严峻等问题,影响了其效果。笔者通过对经济手段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提出了如下建议:加强自然环境资源的价值与价格探讨,核定主要自然资源的基准价值量;建立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的资源税费和生态环境税费体系;制定自然资源开发项目费用效益分析规范;取消补贴,提高原材料价格;实行自然资源开发权拍卖制度,建立开发权交易市场;建立自然资源爱护基金。从
3、产业划分角度看,自然资源开发是第一产业。依据所开发的自然资源的性质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两类:一是利用生物资源的农业类开发,即传统的农、林、牧、渔业;另一是利用非生物资源的工业类开发,即采掘业。由于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自然资源又是作为自然物的入以及整个生命系统所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不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从环境爱护考虑,探讨自然资源开发问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对我国自然资源开发模式的反思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技术落后的大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积聚财宝的主要方式只能是大量开发自然资源,我国经济仍只能是资源开发型的经济。在实行资源开发型经济发展模式时,我国实行压低农副产品和原材料价
4、格的做法,以刺激加工工业即其次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如在七十年头,按当时汇率计算,国内原油价格仅相当于国际油价的26.4,目前也只达到国际油价的77(严绪朝等,1994)。这种做法在肯定时期内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从长远看,则存在着严峻的弊端。1.1影响了自然资源开发企业的自身发展产品低价造成自然资源开发企业长期低利、微利,甚至亏损,自身积累不足,难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制约了自然资源开发企业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粮价低影响农夫种粮主动性、农业基础投人不足,已严峻动摇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再如,石油工业全行业到1991年底,累计负债余额达691亿,资本负债率
5、达到75(严绪朝等,1994);国有重点煤矿1993年产煤4.6亿吨,亏损高达50多亿元,平均每吨原煤亏损达1087元(据王森浩1994年文推算)。1.2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采、低效中利用和奢侈产品低价除了造成自然资源开发技术的落后外,还迫使企业在利益驱动下,乱采滥挖,采富弃贫,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破坏自然资源,造成严峻奢侈。如1990年,我国原煤产量10亿多吨,竟消耗掉40多亿吨煤炭储量,回收率仅为25;有的小煤窑采1吨煤竟丢掉8.9吨,回采率仅为10(王和,1994)。另据对1800多个重要生产矿山的调查,70的有用组分得到综合开发利用的矿山仅占2;有用组分有半数得到综合开发利
6、用的矿山只占15;而75的矿山其有用组分的回收率均在25以下(国家安排委员会国土规划和地区经济司等,1992)。原材料低价在刺激加工工业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使企业不注意提高利用效率,在资源利用上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状态,以巨大的自然资源消耗维持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造成了严峻的奢侈。目前,我国单位能源所创建的工业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法国的10.61,前西德的9.09,日本的7.56,即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是较低的,仅相当于印度的50(世界资源探讨所等,1993)。1.3造成了严峻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目前、我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上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
7、面积的16,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其养分损失至少折商品肥4000万吨,干脆经济损失上百亿元,其他如沙化、盐渍化损失也达100亿元,草原退化面积接近1亿公顷,并仍以每年100多万公顷的速率在退化(曲格平,1989)。森林覆盖率仅为13.9,人均林地面积不足0.12公顷,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5,并且每年以2-3即230-345万公顷的速度削减,我国3万余种植物中有4、5千种正受到不同程度的威逼,有的面临灭亡(国家环境爱护局,1987)。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严峻破坏。晋陕蒙接壤地区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6.5,土壤侵蚀模数高达1-3万吨/年,年向黄河输沙量近4
8、亿吨左右,占向黄河输沙量的1/4。神府、东胜矿区废土废渣积累总量达6800多万吨,其中有60干脆倾倒于河流,有的地方河道淤积,造成泄洪困难,带来严峻的生态问题。据测算,该矿区年环境成本为3819.6万元,平均每生产1吨原煤的环境成本为1.05元(西安煤炭设计院,1990)。我国正在实行由安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转变,与这一新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改革自然资源的开发模式,利用经济手段加强环境管理,削减资源开发的外部不经济性,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2.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蒋庭松等,1991,1991,1993)2.1环境管理经济手段的理论基础:自然环境资源
9、价值论我国长期实行原材料低价的资源开发政策,除了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外,还因为理论相识上的一个错误,这就是片面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自然资源是自然存在的,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没有价值和价格。其实,自然资源没有价值并不是马克思的本意。马克思指出:“作为要素加人生产但不须要代价的自然要素,不论在生产中起什么作用,都不是作为资本的组成部分加人生产的但是假如在发展的进程中,必需供应的产品比利用这种自然力所能生产出来的还要多,也就是说,假如必需在不利用这种自然力的状况下,或者说在人或人的劳动的帮助下生产出这个追加产品,那末一个新的追加的要素就会加入到资本中1。”这说明,马克思认为,自然力没有价值
10、存在一个界限,一旦超过这个界限,人类就要为此追加劳动,自然力也就具有价值。这是因为,自然环境资源的再生产过程,首先是自然再生产过程,在肯定限度内,自然环境资源可以自然地更新、再生、复原和增殖;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强化,其自然再生产已不能满意人类的须要,人类必需付出劳动,这就使它具有社会再生产的性质。因而,自然环境资源的价值即为在其自然再生产实力之上,人类为维护、复原、增殖自然环境资源所应付出的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娴熟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运用价值所须要的劳动时间2。”由此可见,商品的价值是再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
11、此,考察自然环境资源价值,应从生产以及再生产自然资源所“必需的”劳动而不是“实际付出的”劳动角度进行,才不会因为人类的历史失误而低估了自然环境资源的价值。自然环境资源社会再生产所须要的劳动包括两类,第一类是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后,为改善生态环境状况而进行的劳动,如治理污染、治抄保水、植树造林等,这类劳动可以称为干脆劳动;其次类是在某项自然资源开发行为发生前预见到其将对生产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为爱护生态环境,变更该项行为本身所付出的劳动、或伴随该行为发生的同时而附加的劳动等,如开发替代品、提高技术水平从而削减对生态环境资源的消耗等,这类劳动可以称为间接劳动。2.2环境管理经济手段的作用机制:外部不经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利用 经济 手段 加强 资源 开发 环境管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