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字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内涵发展.doc
《打造数字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内涵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数字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内涵发展.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打造数字校园文化 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宝山区高境二小实施素质教育三年发展规划(2010年9月2013年8月)(讨论稿)【学校概况】我校创办于95年9月,是一所新建小区配套的公办小学,接受宝山教育局、高境镇教委双重领导,座落在宝山、杨浦、虹口和闸北四区交界处的高境新村内,是宝山区的南大门学校。学校占地面积为1173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944平方米。目前有21个教学班(包括托管班4个),在职教工50人,托管教工7人,在校学生人数700左右(包括托管班学生一百多人),我校有区教学能手1人,区名师工作室成员1人,区数学联盟成员2人,区中心组成员4人,有1位刚退休的中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比例已达85%以
2、上。今年又引进了优秀大学毕业生及在职的优秀教师4人。开办15年来,连续四次被评为上海市军民共建先进集体;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和先进集体;上海市体育工作和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宝山区文明单位;宝山区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宝山区科研工作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1998年挂牌为区科技教育特色校。2003年挂牌为全国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基地学校,2005年复评后再次挂牌为宝山区科技教育特色校,2009年挂牌为全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体系框架和共享机制研究实验学校。【优势与不足】(一)优势1、特色项目逐渐明朗。我校是宝山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建校15年来已获区级以上团体或个
3、人奖几百项,学校科技辅导员自编的教材曾被中央科技教育教材编写组采用。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我校的科技教育办学特色开始融入了信息化的教育元素,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学科教学为载体,以“生物与环境”项目为重点,加快了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将科技教育融入到学科教育中,将传统教育拓展到网络教育中,将知识性教育转化为研究性教育中,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而且增加了学校的知名度。2、师资队伍愈见成熟。我校教师学历达标,职称高:中青年教师大专普及率已达到100%,本科(含在读)学历也已达到55.2。现有中高级教师1人(刚退休),小学高级教师比例已达85%以
4、上;技能熟练,素养好:我校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改是学校近年来的一大特色,在硬件设施的保障下,部分学科的课堂教改有了新的突破。在总结经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教师的学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运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和教育教学,已普及到每位教师、每个领域。部分学科建立了题库,实现了资源共享,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已走在了同类学校的前头。全校教师50位教师中曾获得过市、区和镇园丁奖的教师有14人,占总数30%,由此可见教师的整体素养都比较好。3、班子成员作用明显。我校12位中层干部中中青年教师占了75%,这些中青年干部业务精湛,学历高,能力强,是各学科的带头人,其中区级以上骨干和中心组成员就占了干部
5、总数41.7%。经过2009年11月的调整,干部队伍更是趋向年轻化、专业化,分工更加明确,管理更加细化。4、社校资源和谐共享。多年来,我校与周边的居委、企业和部队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合作关系,相互之间会经常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交流、访问考察、上街宣传等活动,学校体育场馆和场地一年四季无偿地向社区、企业和部队开放,真正做到了教育资源共享。此项工作得到了市教委和体委的肯定,为此学校也被推荐评为市先进集体。(二)不足1、打造品牌意识不强。学校创建时间不长,谈不上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办学过程中也没能在充分把握传统的基础上去打造学校的品牌。因此,多年来科技教育办学特色始终没有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2、教
6、师发展进入瓶颈。我校教师平均年龄在35至40岁之间,由于年龄的偏大,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法相对来说都比较陈旧,尽管近年来加大了培训力度,但传统的观念和教法根深蒂固,一时难以转变,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学习和改变。部分教师只重分数,忽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梯队不完善,有些学科缺少好的师资,区级以上有知名度的教师数量较少。3、生源问题制约发展。我校地处人口导入地区,在校学生中有三分之二为外来民工子女,家庭条件普遍较差,家长文化素养普遍较低,对孩子的教育缺少方法,也不够重视。学生基础差,见识少,尤其在学习和文明等行为习惯方面与本地孩子有着悬殊的差异
7、。由于大量民工子女进入我校就读而导致相当多的本地生源流失,再说,这些学生的流动性较大,给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4、信息运用管理滞后。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虽然普遍高于区内同类学校,但参与校本课程建设的面不广;学校信息化教育资源的管理缺乏系统性、规范性,资源共享的利用率不高;在信息化应用与建设中,由于专职技术员和管理员数量不足,专业技能有限,为此计算机设备的维修,系统的维护,多媒体新设备的调试和应用等保障工作显然有些跟不上。5、课改教研亟待整合。我校虽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也曾拥有较高级别的教科研课题,但是因为缺乏专家和理论的引领,尚停留在“自我摸索”的层面,教师的科研意识比较
8、单薄。如何找准教育科研与课程改革有机结合点,真正形成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研,课改教研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是我们当前需要努力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学有所长,让教师教有所长学校生存靠质量,学校发展靠创新。本校作为一所新村配套的普通小学,虽然地处高境镇中心区域,但建校时间不长,再加上受近边那些建校时间较长,名声较大学校的影响,无形中给我校的办学带来了压力。为此,我们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让学生在全面发展中个性得到张扬,能学有所长,让教师在全面提升中潜力得到挖掘,能教有所长。【发展思路】(一)理性思考学校地处高境镇经济和文化中心区域,建校以来一直与周边地区保持着良好的共
9、享合作关系,办学成果和学校发展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关注和支持,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为此,在今后三年的学校发展中,以打造特色品牌为目标,以创建数字校园为抓手,以提升师资队伍为目的,努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二)基本定位从学校实际出发,打造数字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立足本地区,面向宝山区,努力把学校创办成一所具有品牌效应的信息化教育特色学校。(三)主攻方向营造适应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需要的数字校园。建立创新型的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发展目标】办学目标:经过三年努力,争取把二小办成一所“特色品牌鲜明、教育思想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管理机制科学、校园文化现代、教学质量优良”的现代化小学。
10、培养目标:让每个学生成为一个“爱师长、有信念、会学习、能创新”的现代二小人;让每位教师成为一个“爱学生、有责任、会研究、能引领”的现代二小人。第一学年(2010、92011、8)分析校情、传承发展、确定目标、整体规划在自查评估前三年学校发展规划目标达成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新三年发展规划的办学目标,初步构建具有本校特色,又能促进学科教育,并有利于学校和师生发展的数字校园文化框架,以点到面逐步开发和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完成校史、章程等校园整体建设,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建立一支团结、敬业、善研、创新的教师队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优良,初步形成经典书法教育
11、、高效英语教育、游戏数学教育、球类运动教育等特色项目。办学效益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第二学年(2011、92012、8)营造氛围、培训提高、探索实践、初显特色进一步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有一批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运用网络进行校本课程的探索和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修改、调整和完善校本课程。完成数字校园文化建设,建成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科研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质量优良,初步形成经典书法教育、高效英语教育、游戏数学教育、球类运动教育等特色项目。办学效益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和赞誉。第三学年(2012、92013、8)逐渐完善、形成体系、成效明显、彰显特色校本课程的建设逐渐完善与成熟,开发和形
12、成具有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数字校园文化建设具独特风貌,建成一支具创新能力的、科研型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保持均分以上水平,在经典书法教育、高效英语教育、游戏数学教育、球类运动教育等方面在区乃至市产生积极的影响。办学效益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赞誉。【任务与措施】 学校管理:(校长室、党支部、工会负责落实)目标:学校分层管理机制更加健全,进一步强化年级组和教研组功能,学校各项工作高效运行,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冒得出、流得动”的良性循环机制。第一学年(2010.9-2011.8)1、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当前教改形势,组织全体教工共同参与讨论、修订完成学校、部门、条线的新三年发
13、展规划,最后由教代会一致通过。学校中层干部每学期初,都要根据学校与部门的三年规划制订学期工作计划,期末对照计划写出总结,并检查本学年的目标达程度。2、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修订完善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方案,加强聘任岗位制度建设,完善奖惩制度。明确校内各岗位的职责和目标,任务。落实并制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计划。3、试行各级干部任期制度,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出能进的机制。加速青年干部的培养,立足岗位,在压担子中促其成长,使之能早日独挡一面开展工作,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同时要求他们首先带头重视理论学习,带头进行来自于课堂教学实践的课题研究,逐步增强科研意识。4、制定和完善骨干教师的评选方案和评价机
14、制,实施骨干教师津贴制。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的业务档案。将骨干教师津贴制的实施与其他手段有机结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第二学年(2011.9-2012.8)1、加强学校中层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层培养、选拔聘用和考核制度,建立干部的谈话,告诫警示制度。2、通过竞聘,完善学校三级管理,签订责任书,达到管理畅通,责任到人。通过培训,搞好各层面的队伍建设,加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能力,更大程度地发挥各级班子的工作积极性。3、逐步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部门的电子化管理,为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方便。4、逐渐完善教学质量三级监控的机制(“自我监控”、“备
15、课组教研组监控”、“学校监控”),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第三学年(2012.9-2013.8)1、学校各部门办公全面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如财务、学籍、图书、档案管理等。2、学校各种会议制度规范,学校议事程序和决策程序完善。学校的管理系统高效有序。 队伍建设:(党支部、团支部、教导处、工会)目标:以“师德工程”和“师能工程”为抓手,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教师梯队,培养2-3名市区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4-5名校级学科带头人,15-16名校级骨干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60%,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1-2名。第一学年(2010.9-2011.8)1、根据学校的发展
16、规划,每位教师制定个人自我发展规划,提高个人整体素质,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结合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建设,建立“教师成长足迹”档案袋。2、做好通盘考虑和人才引进年度计划,确保教师队伍数量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张而同步增加,确保学校的教育水平随着教师队伍的扩大而不断提高。招聘引进新教师和在职优秀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3、聘请区骨干教研员带教,为教师成长创条件、给机会、搭舞台、压担子、帮提高,使教师尽快成才成名。鼓励冒尖,逐步做到各教研组中有骨干教师引领。4、制订教研组三年行动规划,自主创新地开展个性化的教研活动,注重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启动“优秀教研组”、“优秀组
17、员”、“创意活动”评选及教研组每学期信息发布不少于5次等工作。5、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各项管理制度,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第二学年(2011.9-2012.8)1、坚持做好教师在岗培训和进修深造工作,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在岗学习和培训,实施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项目,注重对新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确保绝大多数教师过好教学关。2、迅速摸清“家底”,要通过备、教、改、导、考等教学环节与途径,迅速摸清教师队伍的现实状况,干部教师双方要做到心中有数。而后分层制订目标予以培训提高。考察时要善于发现教师潜能,发展性地评价引导教师。3、实施参
18、与式教研,要求教师人人参与教研活动。依托教研大组,由教研大组长负责开展“个人构思集中备课听课评课反思调整展示汇报”的开放式教学系列研讨活动。研讨过程中,每位教师都有任务。构建学科梯队,提升学科水平。加大引进和培养学科建设需要的人才,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全面推动学校学科梯队的建设工作。4、从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出发,搭建一个供教师学习课堂教学经验、讨论案例研究问题,交流教学反思为主的合作学习平台。这个平台由“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教学沙龙”、“师徒行”三个板块构成。对新教师要提出“一年象样”、“两年出样”、“三年是榜样”的工作要求。学校要给他们“压担子”、“壮胆子”、“指路子”、“做样子”,
19、发展性地评价引导他们,并分别制订新教师个人三年发展目标。第三学年(2012.9-2013.8)1、根据本校实际,形成新的校本培训课程,以校本培训为主,借助专家辅导,利用外培资源,不断提高师资力量。积极为教师创造条件,积极推荐有思想,教学能力强,教学工作有特色的教师尽快成为区级骨干教师。多渠道引进人才,形成竞争机制,优化教师队伍。2、积极发挥现有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加强教科研工作,制定课题,有效推动教科研工作顺利推进,形成教科研的浓郁氛围。鼓励教师多写论文,每学科每年举行一次论文评比,每年汇编一册教师论文集。3、新培养1-2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一专多能的名师群体。以
20、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并在教学上出新成绩。4、关注新教师的成长,大力提倡和发扬青年教师业余进修,刻苦自学,不断进取的精神。积极为他们争取在市和区里上亮相课、实践课或研究课等多种机会。全力支持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评比,并争取在评比中获奖。5、通过人事改革,逐渐形成一整套合理、完备的教师管理、考核、晋升、聘任的制度体系,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激励竞争机制,努力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才干的制度环境。 德育工作:(党支部、德育室)目标:结合本校实际,落实德育教育内容,形成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德育教育体系;争取在三年内培养出1-2名校级以上优秀班主任;争创区行为规范五星级
21、示范校。第一学年(2010.9-2011.8)1、加强师德队伍建设,通过各级各类的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完善各项德育工作的考评制度,做到可操作,可检查。2、贯彻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一日常规要求,修改“七色花”行规实施方案,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习惯养成教育,通过每日行为规范检查和行规示范员的评比制度,促使学生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劳动习惯,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为争创区五星级行规示范校打下扎实的基础。3、抓好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以入学、戴红绿领巾、十岁生日、毕业典礼等活动为载体,开展仪式教育,充分发挥各种仪式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
22、教育功能。充分利用重大节庆、传统节日、纪念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完善分年级系列教育的主题内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4、健全和完善德育的各项制度:家委会会制度、家长学校活动制度、班主任培训制度、各类评比制度、时势教育制度、社区教育制度等。使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5、发挥家委会与社区的作用,拓宽教育内容与教育渠道,将社会实践与研究性学习结合、与网上学习结合,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形成家长学校的长效机制,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对子女的教育能力;不断优化社区、学校、家庭的三结合育人环境,形成合力。第二学年(2011.9-2012.8)
23、1、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能根据少先队工作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对辅导员老师进行教育知识和能力的培训,鼓励教师多思、多写,并有所成效。建立特色班主任评选机制,通过校园网平台,让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到评优工作中来。2、积极倡导和开展学习型家庭的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继续发挥“心之桥”家校报的桥梁作用,及时向家长宣传政策法规,指导家教方法,反馈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每学期向家长开放一次,通过各种途径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老师。3、抓好德育学科主阵地建设。根据课程开设思品、社会、午会、班队会等,重视主阵地的探讨与实践,提高主
24、阵地的教育质量,使“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要求落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做好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从学校发展需要与实际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鼓励并指导教师、学生开展德育科学研究。每学期辅导员撰写行规教育教案,三年之后编写一本行规教育案例集。4、根据学生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定时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禁毒教育,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知法、懂法、守法,学会自我保护。完善分年级的专题教育内容;抓好起始年级心理辅导课,规范特殊学生心理个案档案,做好跟踪记录,帮助学生解决各类心理问题。5、2011年暑期完成校园大修后,重点抓好校园环境建设,让校园内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形成传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打造 数字 校园文化 提升 学校 内涵 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