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继续教育培训资料.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统计继续教育培训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继续教育培训资料.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计继续教育培训资料第一部分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 总论一、主要知识点1、统计的涵义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2、总体与总体单位(1)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2)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统和总体单位也会有所不同。如某一地区所有的工业企业是一个总体,每个工业企业就是一个总体单位;但是如果要研究一个典型企业的内部问题,如职工的有关情况是,则该企业所有的职工就成为统计总体,各个职工
2、就是总体单位。3、指标与标志(1)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劳动生产率等。指标还可以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具体数值。如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亿元,2005年末全国总人口为万人等。(2)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品质标志实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如性别、工种等;数量标志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如年龄、工资等。(3)指标与标志的区别: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标志分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和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4)指标与标志的联系
3、:有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化关系。4、变异与变量(1)变异: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就称为变异。如人的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标志表现为20岁,30岁等。标志按其总体单位的表现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总体的基本特征有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2)变量:习惯上将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5、统计的任务与过程(1)统计的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2)统计的过程:统计的工作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4、和统计分析。统计的认识过程是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二、练习题1、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涵义是指( )A、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 B、统计设计、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C、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D、统计分析报告与统计预测模型2、构成总体,必须同时具备( )A、总体性、数量性、差异性 B、总体性、同质性、差异性 C、社会性、同质性、差异性 D、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3、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身高 B、工资 C、年龄 D、文化程度4、统计的认识过程是( )A、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B、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C、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再到定量认识D、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
5、与定性认识相结合5、某职工月工资为1800元,“工资”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第二章 统计调查一、主要知识点1、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1)统计调查的概念和作用:统计调查时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 、有组织的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2)统计调查的种类:按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按调查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3)统计调查的要求: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和及时性,它们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2、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方案是为开展统
6、计调查而制定的计划,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调查目的:就是明确在调查中要解决哪些问题,要取得什么样的资料,取得这些资料有什么用途等。第二、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则不一致,要根据实际调查的目的和情况来确定。第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表的形式分为单一表和一览表。第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一般是指进行调查登记工作开始到结束的时间。第五、调查的组织计划:主要包括调查的组织领导、调查机构的设置、人员的
7、选择和培训、经费来源、工作步骤及其处理等内容。3、统计调查的方式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有普查、概率抽样、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1)普查: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在组织普查工作时,要遵守以下几点:第一:确定普查标准时间;第二:普查登记工作营在整个普查范围内同时进行;第三:同类普查的内容和时间在历次普查中应尽可能保持连贯性。(2)概率抽样调查:特点:第一,样本的抽取是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的;第二,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或者是可以计算出来的;第三,可以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情况。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3)重点调查:它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属于非概率抽样。重点调查能以
8、较少的投入、较快的速度取得某些现象主要标志的基本情况或变动趋势。(4)典型调查:它也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属于非概率抽样。典型调查与其他调查方法比较,具有灵活机动、通过少数典型即可取得深入详实的统计资料的特点。第三部分 统计法基础知识第一章 统计法基本问题一、主要知识点(一)、政府统计与统计法1、政府统计的概念 所谓政府统计,就是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依法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手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咨询意见,实现统计监督等活动的总称。2、政府统计的特征与一般的统计活动相比,政府统计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实施主体是固定的,或者说主要是政府机关;(2)政府统计必须严
9、格依法实施;(3)政府统计具有强制性;(4)政府统计的结果具有社会共享性。3、政府统计的功能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政府统计已具备了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4、政府统计的任务我国政府统计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2)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3)实行统计监督。(二)统计法的概念和特点1、统计法的概念统计法是调整政府机关组织实施统计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我国统计法调整的范围主要是政府统计活动。2、统计法的特点(1)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2)规范内容具有专业性(三)统计法表现形式根据法律规范的效力不同,我国
10、现行的统计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统计法律统计法律,即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统计活动的行为规范。目前我国唯一的统计法律是1983年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该法2009年6月27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第二次修订。统计法律在统计法律制度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规章的依据。2、统计行政法规统计行政法规是有国务院制定的有关统计活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目前我国有效的统计行政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等。3、地方
11、性统计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是由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度和发布,并于本地方实施的统计行为规范。4、统计行政规章统计行为规章分为两类,一是政府规章,二是部门规章。(四)统计法的基本原则1、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的原则2、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的原则3、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的原则4、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的原则5、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的原则(五)统计管理体制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二、练习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于什么时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 )A、1983年 B、1996年 C、1987年 D、1
12、988年2、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属于( )A、统计法律 B、统计行政法规 C、法规性文件 D、统计行政规章3、我国实行( )的统计管理体制。A、集中型 B、分散型 C、集中与分散结合 D、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政府统计的整体功能是( )A、咨询、决策、监督 B、信息、咨询、监督C、决策、指导、监督 D、信息、决策、监督5、我国统计法调整的范围主要是( )A、所有统计活动 B、政府统计活动 C、民间统计活动 D、涉外统计活动第二章 统计调查管理一、主要知识点(一)统计调查的分类根据调查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登记的时间不同,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根据调查实施的主体不同
13、,可分为政府统计调查和民间统计调查。1、政府统计调查分类:包括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三类。特点:按照统计法的规定,我国所有的政府统计调查,都是义务性统计调查,具有强制性。2、民间统计调查与政府统计调查相比,民间统计调查具有以下两个特点:自愿性和营利性。(二)统计调查项目1、分类我国的统计调查项目分为三类,即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2、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和审批(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报国务院备案。其中,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报国务院审批。(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3)地方
14、统计调查项目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或者共同制定。(三)统计调查制度与统计标准1、统计调查制度的制定制定统计调查制度应当遵循法定程序。2、统计标准的主要内容统计标准的主要内容: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统计编码。3、统计标准的分类分为:国家统计标准、部门统计标准、其他统计标准(四)统计调查方法1、普查:普查是指为了详细地了解某一方面的情况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人口普查、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分别在尾数逢0和6的年份实施。经济普查没5年进行一次,分别在尾数逢3和8的年份实施。2、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从全体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样本单位进行观察,
15、取得样本统计调查数据,并据以推断总体的统计调查方法。3、全面调查:指全面定期统计报表,是统计调查对象按照依法批准的统计调查表进行填报,有统计调查者予以汇总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4、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其中一部分重点单位所进行的调查。5、行政记录行政记录作为一种搜集资料的法定方式,是获取单个统计资料的重要途径。二、练习题1、政府统计调查包括国家统计调查、( )和地方统计调查三类。A、部门统计调查 B、涉外统计调查 C、民间统计调查D、企事业统计调查2、政府统计调查具有( )A、自愿性 B、营利性 C、强制性 D、平等协商3、在国家统计调查项目中,属于重大的统计调查项目,
16、由谁审批?A、国务院 B、国家统计局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国家统计局或国务院4、经国务院批准的周期性普查项目,其中每隔5年进行一次的是( )A、经济普查 B、人口普查 C、农业普查 D、人口普查和农业普查5、广义的统计标准是指对指标涵义、计算方法、( )、调查表式、统计编码的统一规范。A、统计方法 B、统计应用范围 C、分类目录 D、统计调查种类第三章 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一、主要知识点(一)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1、统计资料的特征三个特征:客观性、合法性和相关性。2、统计管理体制根据我国统计工作的管理体制,同样遵循“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对统计资料予以管理。(二) 统计资料的审核和归
17、档1、统计资料的审核对统计资料的审核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统计调查对象审核和签署统计资料;统计调查对象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录入的统计资料进行审核。2、统计资料的归档(1)保管统计资料的范围:应包括政府统计工作中所形成的所有统计资料,具体包括统计台账、原始统计报表、汇总统计资料以及电子介质的统计资料,以及统计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所有文件。(2)保管统计资料的机构:国家统计局设立了统计资料管理中心,国务院各部门统计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各部门统计机构或配备了专门人员。(三)统计资料的提供和公布1、统计资料的提供统计资料的提供,是指统计机构将搜集、整理的统计资料、统
18、计报告提供给党政机关及其有关部门的行为。2、统计资料的公布公布统计资料是指有关部门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手续把统计资料向社会公开化的行为。统计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第二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四)统计资料的保密1、国家秘密统计资料的保密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绝密级,是指国家的核心机密,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级,是指国家的重要秘密,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遭受较大的损害;秘
19、密级,是指国家的一般秘密,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一般的损害。2、商业秘密的保密3、个人信息的保密4、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保密二、练习题1、统计资料实行下列何种方式的公布制度?( )A定期 B、经常 C、及时 D、选择性2、在我国统计工作管理体制中,统计资料的管理实行( )原则。A、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B、分级管理、分级负责 C、分散管理 D、集中管理、分级负责3、涉及国家的核心秘密,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 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的统计资料是什么级别的统计资料?( )A、绝密级 B、机密级 C、秘密级 D、非秘密级4、统计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
20、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由(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A、本级人民政府 B、上级部门 C、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D、本部门5、国家统计数据以什么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 )A、国务院 B、国家统计局 C、最先公布的部门 D、主管部门第四章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一、主要知识点(一)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1、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1)国家统计局统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务院设立国家统计局,依法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的统计工作。(2)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机构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是国家统计局的派出机构,独立于地方人民政府。(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统计法第二十七条还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
21、当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依法管理、开展统计调查。(4)乡镇统计岗位统计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统计人员。2、部门统计机构或统计负责人的设置及职责统计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统计机构,也可以不设统计机构而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政府有关部门在统计业务上受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二)统计人员1、统计人员的职权根据统计法规定,统计人员具有以下职权:(1)统计人员具有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2)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有权就与统计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人员;(3)统计人员有权要求有关人员如实提供
22、有关情况、资料;(4)统计人员有权要求有关人员改正不真实、不准确的资料。此外,统计人员有学习专业知识的权利。2、统计人员的职责统计人员的职责,是指统计人员在一定的机构担负统计工作,为了完成统计任务而由统计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义务。3、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要求统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包括: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其中,实事求是,不出假数是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三)统计从业资格1、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的实施及其意义国家统计局8号令颁布了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于2005年7月1日起在全国开始实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新修订的统计从业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计 继续教育 培训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