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分析与检验.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物工程分析与检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工程分析与检验.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工程分析与检验 密度: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质量。(g/ml)相对密度d:某一温度下物质的密度与同一温度下纯水的密度之比。恒量(恒重):在规定的条件下,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取的质量差不超过规定的范围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样外,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进行平行操作所得的结果。用于扣除试样中试剂本底对结果的影响。仪器分析法:物理分析法和物理化学分析法物理分析法:相对密度法、折光法、旋光法液体食品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密度瓶法、密度计法、密度天平法密度瓶法测定原理:密度瓶具有一定的容积,在一定温度下,用同一密度瓶分别称量等体积的样品溶液和蒸馏水的质量,两者之比即为该样品溶液的相对密
2、度。密度瓶法的应用:啤酒酒精度、原麦汁浓度测定等。酒精密度计的应用:白酒酒精含量的测定折光法通过测量物质的折光率来鉴别物质的组成,确定物质的纯度、浓度及判断物质的品质的分析方法称为折光法。必须注意:折光法测得的只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折光法常用的仪器:阿贝折光仪和手提式折光计。旋光法应用于味精成品纯度的测定。 生物工程分析中常用的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酶分析法生物工程分析与检验的基本原则:1、质量原则;2、安全原则;3、快速原则;4、可操作原则;5、经济原则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电子天平的准确度:正负0.00
3、01g每年10月14日为国际标准日,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每隔5年重审一次。TC34农产食品 TC54香精油 TC122包装 TC166接触食品的陶瓷器皿、 玻璃器皿 FAO联合国粮农组织,WHO世界卫生组织,CAC食品法典联合委员会,CCPR国际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 化工行业标准 HB 石油行业标准 SY 轻工业行业标准 QB采样:就是从大量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代表性 的 一部分样品,供分析化验用。正确采样的原则:(1)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2)采样方法要与分析目的相一致。(3)采样过程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如水分、气味、挥发性酸
4、等)。(4)防止带入杂质或污染。样品一般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三种。检样由分析对象大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取的 少量样品,称为检样。原始样品把质量相同的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 部分供分析检验用称为平均样品。 每份样品数量一般不少于0.5kg。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答:1、测定前,排除干扰组分,可以提高测试精度。2、对样品进行浓缩,提高灵敏度。3、通过衍生化来提高方法的选择性。4、延长测试仪器的使用寿命。选择样品预处理的原则: 消除干扰因素; 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选用的分离富集方法应简便、省 时、成本低 廉; 使被测组分浓缩,以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5、以便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常用的样品预处理的方法:有机破坏法、蒸馏法、溶剂抽提法、色层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浓缩法有机破坏法分为:干法灰化、湿法消化、微波消解法干法灰化的优点:此法基本不加或加入很少的试剂,故空白值低。因灰分体积很小,因而可处理较多的样品,可富集被测组分。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单干法灰化的缺点:所需时间长。因温度高易造成易挥发元素的损失。坩埚对被测组分有吸留作用,使测定结果和回收率降低。湿法消化的优点:(1)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需时间短。(2)由于加热温度低,可减少金属挥发逸散的损失。湿法消化的缺点:(1)产生有害气体。(2)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外溢。(3)试剂用量大,空白值偏高。化
6、学分离法又分为:磺化法和皂化法、沉淀分离法、掩蔽法。其中磺化法和皂化法用于有机氯农药残留物的测定,沉淀分离法中常用的沉淀剂有:碱性硫酸铜、碱性醋酸酸铅。蒸馏法: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种组分挥发性的差异而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蒸馏法: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其表示犯法有相对偏差、标准相对偏差、相对标准偏差通常用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来表示一种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准确高的方法精密度必然高,而精密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的高低可用误差和回收率表示,误差越小或回收率越大则准确率越高。回收率P % = (x1 - x0 )/ m 100 m -加入标准物质的量;x0 -未知样品的
7、测定值; x1 -加标样品的测定值。误差又分为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灵敏度:分析方法所能检测到的最低限量误差的来源: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和偶然误差,增加测定次数,可减小偶然误差控制和消除误差的方法:1、正确选取样品量2、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少偶然误差3、对照试验4、空白试验5、校正仪器和标定溶液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测定常用的提取剂:水和乙醇,用水做提取剂时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用70%-75%的乙醇溶液避免提取蛋白质、淀粉、糊精。糖类物质的测定方法:1、物理法2、化学法3、色谱法4、酶法5、电泳法6、生物传感器法化学法测定还原糖的方法:1、碘量法2、碱性铜盐法(直
8、接滴定法、蓝-爱侬法、高锰酸钾法、萨氏法)还原糖测定的方法最常见的有:碱性铜盐法、铁氰化钾法,碘量法和比色法。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计算及注意事项?答:原理:将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等量混合,立即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这种沉淀很快与酒石酸钾钠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可溶性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为指示剂,用样液滴定,样液中的还原糖与酒石酸钾钠铜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这种沉淀与亚铁氰化钾络合成可溶的浅黄色配合物;二价铜全部被还原后,稍过量的还原糖把次甲基蓝还原,溶液由蓝色消失,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样液消耗量可计算出还原糖含量。注意事项: 此法测得的是总还原糖
9、含量。 在样品处理时,不能用铜盐作为澄清剂,以免样液中引入Cu2+,得到错误的结果。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应分别贮存,用时才混合。 滴定必须在沸腾条件下进行,其原因一是可以加快还原糖与Cu2+的反应速度;二是次甲基蓝变色反应是可逆的,还原型次甲基蓝遇空气中氧时又会被氧化为氧化型。此外,氧化亚铜也极不稳定,易被空气中氧所氧化。保持反应液沸腾可防止空气进入,避免次甲基蓝和氧化亚铜被氧化而增加耗糖量。滴定时不能随意摇动锥形瓶,更不能把锥形瓶从热源上取下来滴定,以防止空气进入反应溶液中。样品溶液要进行预测。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操作因素是反应液碱度、热源强度、煮沸时间和滴定速度。反应液的碱度直接影响二价
10、铜与还原糖反应的速度、反应进行的程度及测定结果。计算:F = VF10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 g;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浓度, gmL;V标定时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mL。还原糖含量的计算:还原糖(以葡萄糖计,g/L)=式中:F斐林氏甲、乙液各5.00mL相当于某种还原糖 的克数,单位为克(g);V样品取样品体积,单位为毫升(mL);V测定时消耗样品溶液的平均体积,单位为毫升(mL);250样液定容体积。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为什么必须在沸腾条件下进行测定,且不能随意摇动三角瓶?答:滴定必须在沸腾条件下进行,其原因一是可以加快还原糖与Cu2+的反应速度;二是次甲基蓝变色反应是可
11、逆的,还原型次甲基蓝遇空气中氧时又会被氧化为氧化型。此外,氧化亚铜也极不稳定,易被空气中氧所氧化。保持反应液沸腾可防止空气进入,避免次甲基蓝和氧化亚铜被氧化而增加耗糖量。滴定时不能随意摇动锥形瓶,更不能把锥形瓶从热源上取下来滴定,以防止空气进入反应溶液中。蓝-爱侬法师葡萄酒、果酒标准中测定还原糖、总糖的标准方法;碘量法用于醛糖和酮糖共存时单独测定醛糖。试述用蓝-爱侬法测定葡萄酒只不过总糖的原理及注意事项,计算公式?答:原理:样品经处理除去蛋白质等杂质后,加入盐酸,在加热条件下使蔗糖水解为还原性单糖,以直接滴定法或蓝-爱侬法测定水解后样品中的还原糖总量。注意事项:总糖测定结果一般以转化糖计,但也
12、可以以葡萄糖计,要根据产品的质量指标要求而定。如用转化糖表示,应该用标准转化糖溶液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如用葡萄糖表示,则应该用标准葡萄糖溶液标定。在营养学上,总糖是指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糖类物质的总和,包括淀粉。这里所讲的总糖不包括淀粉,因为在测定条件下,淀粉的水解作用很微弱,可忽略不计。碱性铜盐法测定还原糖,不完全符合摩尔关系,测定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中有关规定,否则结果将会有较大误差。计算公式看实验书啊!淀粉测定的方法:酸水解法、酶水解法、旋光法淀粉含量测定中,酸水解法、旋光法和酶水解法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答:酸水解法适用于淀粉含量较高,而半纤维素等其他多糖含量较少的样品。该法操作简单
13、、应用广泛,但选择性和准确性不及酶法。酶水解法中因为淀粉酶有严格的选择性、它只水解淀粉而不会水解其他多糖,水解后通过过滤可除去其他多糖。所以该法不受半纤维素、多缩戊糖、果胶质等多糖的干扰,适合于这类多糖含量高的样品,分析结果准确可靠,但操作复杂费时。旋光法适用于淀粉含量较高,而可溶性糖类含量很少的谷类样品,如面粉、米粉等。操作简便、快速。第4章 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的检测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分光光度计法、电位滴定法、双缩脲反应、燃烧法为什么凯氏定氮法测定出的蛋白质含量为粗蛋白含量?答: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主要(也是最常用的)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量,然后乘一个蛋白质换算系数。这里
14、也包括非蛋白的氮,所以只能称为粗蛋白的含量。一些蛋白质的含氮量一般为15%-17.6%,蛋白质含量=N*6.25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及所用试剂的作用?答:原理: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逸出,而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然后加碱蒸馏,使氨蒸出。用H3BO3吸收后再以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根据标准酸消耗量可以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也可以用过量的标准H2SO4或标准盐酸溶液吸收后再以标准NaOH溶液滴定过量的酸。整个过程分三步:消化、蒸馏、吸收与滴定所用试剂的作用:1、加硫酸钾 作为增温剂,提高溶液沸点,纯硫酸沸点 340,加入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工程 分析 检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