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关于我市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市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我市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 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领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雄伟目标。当前,我市全面奔小康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核心在农夫增收。为更好地加快农夫增收步伐,推动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近日,我们对有关乡镇、村和市涉农部门农夫增收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现状与特点近年来,我市仔细实行科学发展观,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农夫增收”作为农村全部工作的动身点和落脚点,通过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劳动力转移、推动全民创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不断加快农夫增收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农夫收入呈现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2023年,全市实现农夫人均纯收入655
2、8元,增长11.3;今年一季度实现农夫人均现金收入3817元,增长17.2。并呈现出三个特点:1、劳务收入成为农夫增收的主要来源。我市通过完善信息网络、开展技能培训、供应政策保障、强化组织协调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效。一季度,全市农夫工资性收入人均为2465元,比上年增加607元。其中,农夫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为1751元,比上年增加291元;在本地企业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为481元,比上年增加188元;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收入人均为233元,比上年增加128元。2、高效农业成为农夫增收的重要渠道。我市围绕“四青作物”、特色瓜蔬、花卉苗木等优势主导产业,狠抓园区辐射、项目带动和科技
3、兴农三大关键,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夫经纪人三大联结主体,强化质量检测、产地准出、市场准入三大制度,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比较效益,搭建农夫增收新平台。目前,全市亩产3000元以上的中高效农田面积近4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5,亩均产出名列全省前茅。农产品年外销额达到20亿元,对农夫增收的带动实力明显增加。3、二三产业增收效应不断增加。我市根据“争创南通民营经济第一强市”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现有的螺丝村、红木村、草莓村、书画村等50多个民营经济专业特色村在带动农夫致富上的示范效应,深化开展了“全民创业”竞赛,争创民营经济特色镇、专业村等活动,通过示范先行、政策扶持、能人带动、部门帮扶等方
4、法,主动引导农夫兴办实业。2023年,全市农夫从二三产业中得到的收入人均达到1359元,比2000年增长了49。二、问题与机遇当前,我市农夫增收工作还面临着严峻形势,主要表现为三个“两”:1、两个先天不足。一方面,农业是弱质产业。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始终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农业的弱质性特征仍旧突出。第一,农业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近两年来,由于化肥、种子、农药、柴油等各类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基本上抵消了国家取消农业税及粮价上涨给农夫带来的实惠。农夫从事传统种植业的效益非常低下,假如计算劳动力成本,甚至还要亏本。其次,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实力弱。我市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5、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我市大部分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纪60、70年头,工程老化严峻,抗灾实力减弱,遇有旱涝灾难时对农业生产影响仍旧很大。去年的“麦莎”台风给我市农业生产造成的干脆损失高达9600多万元。第三,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市场风险大。由于基础条件、资金、信息、市场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我市的农业产业化进程还不够快。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农产品加工增值少;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营销手段落后,农产品流通不畅;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不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不紧密,带动农夫增收实力不强等问题仍旧比较突出。另一方面,农夫是弱势群体。由于文化水平低、经济基
6、础差、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农夫始终都处于弱势地位。第一,科学文化水平偏低。目前,我市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总体不高,利用新技术、获得新信息、驾驭新技能的实力都比较欠缺。不论是从事农业结构调整,还是外出打工,增收效果都不是非常明显。其次,创业激情不高。相当一部分农夫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小富即安”思想仍旧存在。很多先富起来的农户,赚到钱后首先就是修屋建房,房子建好以后就“存死钱、死存钱”,不愿进行再投资。第三,适应市场实力较弱。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农夫利用信息手段的实力不强、农夫的小生产跟不上大市场的改变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农夫从事农业结构调整时“跟着感觉走,照着别人调”。很多地方农业结构调整是
7、一哄而上,导致产业趋同和恶性竞争,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又一哄而下,从而给农夫增收带来影响。2、两大制约因素。一方面,农业投入严峻不足。第一,近年来,农夫增收虽然较快,但总量仍偏低,多数农户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扩大投入再生产,对于发展前景好、增收快的项目“心有余而力不足”,拿不出钱来投资。其次,不少村集体经济薄弱,债务包袱沉重,正常运转都比较困难,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发展。第三,虽然各级对支农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由于基础薄弱等缘由,不能满意农业发展的现实须要。第四,近几年,商业银行纷纷收缩了在农村的信贷业务,而农村信用社和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在农村汲取的资金绝大部分也流向了城市,这种状况不能满意农村发展
8、对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农夫负担仍旧很重。国家取消农业税,极大地减轻了农夫种田的负担。但总的说来,农民负担仍旧很重。随着农资的不断涨价,农夫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而教化、医疗、养老等生活成本负担则更是沉重,影响了农夫加快发展的主动性。3、两个“不平衡”。一方面,农户之间收入不平衡。我市农夫人均纯收入虽然较高,但“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的现象较为突出。目前,我市农户中人均纯收入达数百万元、数十万元的高收入户各村皆有几户、几十户,而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户也有肯定比例。据统计,全市还有40的农户是纯农户,其中80仍种植传统作物,亩均收入不过五、六百元;全市还有46的农户还生活在贫困线(人均
9、纯收入1500元)以下。另一方面,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由于各乡镇、各村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区位条件、基层组织带动实力等方面的不平衡,导致我市农夫收入呈现西部高东部低、城郊地区高偏远地区低、专业特色村高一般村低的格局。应当看到,我市农夫增收虽有肯定困难,但也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农夫增收的外部环境趋好。近几年,党中心、国务院根据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2023年的中心“一号文件”突出了促进农夫增收这一个主题,充分表明白党中心、国务院对于促进农夫增收问题的重视程度。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我市 农民 增收 问题 调查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